返回首页
微文呈现 > 百科 > 经典方案 > 正文

学校中秋节主题活动方案

2025/08/14经典方案

微文呈现整理的学校中秋节主题活动方案(精选5篇),汇集精品内容供参考,请您欣赏。

学校中秋节主题活动方案 篇1

活动设计背景

在幼儿读书时间发现幼儿对嫦娥奔月的故事很感兴趣,总是问这问那,因此,为了满足幼儿的好奇心我设计了本次活动

活动目标

1、激发幼儿感受文学作品中的美,能用多种形式抒发自己的感情感受共同学习的快乐。

2、通过讲述和动手操作活动,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及口语表达能力,提高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小组合作能力。

3、能用完整、连贯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并能用各种形式表现出来。

教学重点、难点

能用完整、流畅的语言表达出自己的想法。

活动准备

课件、录音机、画纸、画笔、手工材料

活动过程

一引趣

1、幼儿随音乐进入教室。

2、出示电脑课件引起幼儿兴趣,运用谈话的形式导入课题

二讲解、示范

1、丰富幼儿词汇。感受月亮的美丽,说出描述月亮的词汇有哪些?

2、欣赏故事《嫦娥奔月》

通过教师讲解,让幼儿知道月亮上没有人,《嫦娥奔月》是一个美丽的传说故事。培养幼儿对文学作品的兴趣。

3、幼儿讲述。引导幼儿想象,讨论月亮上会有什么样的故事?

通过让幼儿讲术,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口语表达能力。要求幼儿能用连贯的语言把自己的想法表达出来。教师要及时鼓励和表扬幼儿,建立幼儿的自信心。

三幼儿作业

1、幼儿动手操作活动《月亮上的故事》。

通过小组活动,让幼儿运用不同形式感知月亮的美丽。

教师要参与幼儿的活动同时鼓励幼儿积极参与,体验共同学习的快乐。

2、评价幼儿作品。

展示幼儿作品,让幼儿体验成功的快乐。

学校中秋节主题活动方案 篇2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中秋节的来历和有关风俗。

2、引导幼儿观察月亮的变化,知道中秋之夜月亮最圆、最亮,通过给月亮设计衣服,体验节日的快乐。

3、体验互相关心的美好情感。

4、知道节日的时间、来历和风俗习惯,感受节日的气氛。

活动准备:

一幅中秋节夜景图 四张月亮逐渐变圆的图片 蜡笔 35张月亮图样的纸

活动过程:

一、出示中秋节夜景图,让幼儿观察。

提问:图上有什么?你知道明天是什么节日吗?

二、向幼儿介绍中秋节。

今天是农历八月十五中秋节。中秋节的晚上月亮特别圆、特别亮。我们中国人有个习惯,中秋节这一天,圆圆的月亮挂在天上,一家人一边看月亮,一边吃月饼,也可以玩花灯、放焰火,一家人团团圆圆,真快乐,所以把中秋节叫做团圆节。又香又甜的月饼也被人们做成圆圆的,像月亮一样,"月饼"古代也被人们叫做"团圆饼",中秋节是我们中国的传统节日。

秋天也是收获的季节,粮食丰收了,水果丰收了,所以中秋节也叫丰收节。

三、欣赏故事:月亮姑娘做衣裳。了解月亮是不断变化的。

讨论为什么月亮姑娘的衣服总是穿不下?

四、你愿意为月亮姑娘设计一套合适的衣裳吗?教师讲解要领。

五、幼儿为月亮姑娘设计漂亮的衣服。(在已画好的月亮上,通过点、圆、线等形式进行装饰,并涂色)

六、教师巡回指导。

月亮姑娘做衣裳夜晚,月亮姑娘出来了,细细的,弯弯的,好像小姑娘的眉毛。凉风吹得她有点冷,她就撕了一块云彩裹在身上。 月亮姑娘想:我还是找一位裁缝师傅做件衣裳吧。裁缝师傅给她量了尺寸,让她五天以后来取。过了五天,月亮姑娘长胖了一点儿,好像弯弯的`镰刀,她来取衣裳了,衣裳做得真漂亮,可惜太小了,穿在身上连扣子也扣不上。 裁缝师傅决定给她重做一件,重新量子尺寸,让她再过五天来取。五天又过去了,月亮姑娘又长胖了一点,弯弯的像只小船。她来取衣裳,衣裳做得更漂亮了,可惜月亮姑娘连套也套不上。

裁缝师傅涨红了脸,说:"我只好重做了。"又是五天过去了,月亮姑娘来取衣裳,裁缝师傅看到月亮姑娘变得圆圆的,像一只圆盘那样,吃了一惊:"啊,你又长胖了!"裁缝师傅叹了一口气,对月亮姑娘说:"唉!你的身材量不准,我没法给你做衣裳了。"原来,月亮姑娘每天都在变化,所以她到现在还穿不上合身的衣裳。你看,白天太阳公公出来了,她不好意思出来,只是在晚上才悄悄地露面。

学校中秋节主题活动方案 篇3

活动目标:

1、了解中秋节的来历和有关习俗。

2、在共同品尝分享月饼的气氛中,体验节日的快乐。

活动准备:

1、每位幼儿带一个月饼。

2、学习有关中秋、月亮的古诗,准备关于中秋的故事。歌曲《爷爷为我打月饼》

3、民间故事《嫦娥奔月》

活动时长:

30分钟

活动过程:

1、出示月饼,引出话题。

2、小朋友先讨论。

妈妈老师:——这是什么?有没有小朋友知道啊?——那小朋友知道月饼是拿干什么的呢?——小朋友你们知道什么时候吃月饼吗?——你知道中秋节是哪一天吗?

3、介绍中秋节的来历,让小朋友知道中秋节又叫团圆节。

提问:——你知道中秋节是怎么来的吗?(讲述中秋节的来历)

补充:每年农历的八月十五,是我国传统的中秋佳节。这时是一年的秋季而且又正好是的秋季的中期,所以就被称为中秋。在中国的农历里,一年分为四季,每季又分为孟、仲、季三个部分,因而中秋也被称为仲秋。每年八月十五的月亮比其他几个月的满月更圆,更明亮,所以又被叫做月夕或八月节。在中秋之夜,人们望着天空上又圆又亮的月亮,很自然的就会盼望和家人团聚。远在他乡的游子,也借中秋节寄托自己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所以,中秋又称团圆节,有句诗词叫做“每逢佳节倍思亲”说的就是这个意思。(PPt第二张)朗读《静夜思》(PPt第三张)

4、介绍中秋的民间故事(放《嫦娥奔月》视频)及中秋节的有关习俗(10分钟)

提问:——你喜欢过中秋节吗?——中秋节都吃些什么?(分享月饼,观察月饼的外形,知道月饼又圆又大,表示团圆的意)思,又表示圆满、丰收之意。

通过分享月饼,让小朋友进一步体验节日的快乐。(PPt第四张)吃完月饼问小朋友中秋节为什么要吃月饼呢?

传说啊元朝末年,领导者为了维持他摇摇欲坠的腐朽统治,不准民间私藏铁器,他规定十家共同用一把菜刀,百姓怨声载道。其中啊有个英雄人物张士诚为了号召人民起义,中秋节前,在每个月饼中夹一字条,约定起义时间。

到了中秋之夜,人们掰开月饼,见到传单,就纷纷行动起来。到了明清时代吃月饼之风兴起,就是为了纪念反元的人民起义。这就是为什么到了中秋要吃月饼的习俗。

除了吃月饼啊中秋还有其它的习俗比如:我们这个地方还要赏月、赏桂花、品茶、在福建浦城,女子过中秋要穿行南浦桥,以求长寿、在金门要拜天公、南京人中秋爱吃月饼外,必吃金陵名菜桂花鸭等等。(PPt第四、五、六、七张)

5、讲解月亮的变化。

提问:——中秋节的月亮是怎样的?——小朋友月亮除了是圆的以外,还有什么形状呀?——为什么要把月饼做成圆形的?从上弦月变成满月再变成下弦月,可以清楚的看到月亮盈亏的变化过程。播放歌曲《爷爷为我打月饼》分钟)

6、集体品尝月饼。

7、活动结束。

学校中秋节主题活动方案 篇4

一、设计意图

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悠久历史,积淀着许多洋溢着浓厚东方文化色彩的传统节日。文化是民族的根本,而节日正是民族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春节、元宵节、清明节、中秋节等传统民俗节日,无不大力弘扬着民族文化的优秀传统,传承民族精神。时值中秋节的来临,让我们的孩子了解这一传统节日,学到科学小知识,并且在活动过程中把礼仪渗透到各个细节处。

二、活动目标

1、通过活动,让幼儿初步了解中秋节的来历,知道中秋节是我国传统的团圆节。

2、体验与同伴老师一起过节的快乐。

三、活动准备

(一)活动形式:班级集体活动环境布置

1.展示幼儿在节前观察月亮、绘制出的“月亮变化册”。

2.在语言去投放相关月亮知识的图书。

3.悬挂灯笼,水果图案营造热闹的节日气氛。

(二)家长工作

1.家长帮助搜集关于中秋节的资料,并提供给大家分享。

2.为这次主题活动准备一些月饼盒。并与幼儿一起做一个灯笼,是共同制作的。

3.督促幼儿节前节后连续观察月亮,并记录月亮的变化。

4.关注主题活动的进展,及时协助主题活动的展开。

5.有时间带幼儿在有月亮的夜晚赏月。

学校中秋节主题活动方案 篇5

活动目标:

1、知道每年的农历八月十五是中秋节,体验民族节日的快乐。

2、喜欢民族节日,了解简单的节日风俗和有关的民间传说。

3、知道吃月饼的意义,体会分享的愉快。

4、体验与同伴集体过节日的快乐。

5、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活动准备:

1、每一个孩子准备一块月饼,并请家长告诉孩子月饼的品名。

2、民间故事《嫦娥奔月》

活动过程:

一、通过讨论月亮的变化,让孩子们知道农历的八月十五是中秋节,是我们国家的民间节日。

二、介绍中秋节的来历,让孩子们知道中秋节又叫团圆节。

三、了解人们在中秋节的活动。问:你是怎么过中秋节的?你喜欢过中秋节吗?为什么?

四、观察月饼,通过分享月饼体验节日的快乐。

1、月饼有很多种,谁来介绍一下自己的月饼? ——引导孩子们从形状、颜色、味道来介绍。

2、月饼为什么是圆的呢?

3、老师小结。

五、分享月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