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微文呈现 > 短文 > 教学教案 > 正文

变废为宝活动反思

2025/08/15教学教案

微文呈现整理的变废为宝活动反思(精选4篇),汇集精品内容供参考,请您欣赏。

变废为宝活动反思 篇1

我上完了二年级美术课《变废为宝》,感触很深。变废为宝这节课的显性目标是利用废旧的材料制作立体和半立体的艺术品,隐性目标是渗透环保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根据学生们对垃圾有了一定的认识。于是确定了三个教学目标:

1、让学生重新认识垃圾,养成良好的环保意识和习惯;

2、让学生利用垃圾设计、制作工艺品,培养学生动手设计制作工艺品,培养学生动手设计制作能力以及审美能力等综合素养和综合技能;

3、在活动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创作意识和团结合作精神。

在教学过程中发挥小组的作用,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意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具有开放性、生成性的,而且课堂时间毕竟是有限的.,一节课不可能把作品做得那么完美,但这没关系,关键是培养学生良好的环保意识。

我觉得应该以变废为美的艺术思路的深度为教学重点来进行思考,可以落脚到某一种方式方法,以点带面,由易到难,通过色彩、形状、质感的联想拓展思路,深入研究。从材料广度进行拓展,可放手体验,自由发挥,达到精彩纷呈。让学生了解如何对废旧物进行联想,使学生从心灵深处感受到废旧物品变美得可能,调动其操作积极性;通过制作先后的美丑对比,让学生感受到艺术的美丽的同时,自动的热爱生活通过自己的能力变废为宝美化环境。

因此,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我除了学习专业知识、教育教学技能之外,一定要努力地研究课堂教学,研究教材、准备切合实际的教案、备好学生,特别是在备课时就做一下换位思考,站在学生的立场、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知识能力水平等,提升自己的课堂教学水平。

变废为宝活动反思 篇2

本节课主要是引导学生对身边的事物进行观察,并发挥想象力,将各种废旧材料加工创造,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用自己的智慧美化环境。 本课取材于儿童最熟悉的废旧材料,由于孩子们所带来的都是生活中常见的废品,所以将无用的东西变成有用的,这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情。一开始,我示范把一只易拉罐变成一朵漂亮的小花,以激发孩子们的学习的热情和兴趣,为学生创设主动参与的学习氛围。在本课的教学中,由于学生们带的材料种类比较多:水果网、纸杯、小木块、易拉罐、牙膏盒等等,因而我没有具体介绍哪一样物品如何制作,而是强调学生的自主的.学习行为,通过欣赏老师的作品,找出制作的材料方法,并以一个小小的瓶盖和一个小纸盒去引导观察,启发学生的思维,拓宽思路,以找到观察制作的要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自学能力。

在孩子们制作的过程中,我还用多媒体展示很多有关变废为宝的图片资料供他们参考。制作时我发现同学们的热情很高,创作欲望很强,剪、折、贴等方法运用恰当,个个都是能手,学生创作也是各有千秋,不拘于教材。

变废为宝活动反思 篇3

《变废为宝》是粤教科技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保护环境》中的教学活动内容。它要求学生对垃圾的危害、垃圾分类、垃圾回收及处理进行了解,并结合生活实际对垃圾进行变废为宝及再利用等。反思这节活动课,我谈谈以下几点:

1、这节课切合社会现实,提高学生环保意识。环保问题,已越来越引起社会各方面的重视。通过活动使学生了解环境现状、问题,唤起学生的忧患意识,增加环保意识,并且认识到只要肯用心,废品也能变成宝。引导学生从我做起,从小做起,有意识地进行垃圾分类、变废为宝。

2、通过科学课程去提高认识。科学课是面向学生生活而设计的一门课程,就是为了给学生一个开放的空间,让他们自己去发现问题,自己去做,在做中学。这节课设计了三个活动,符合了科学课的基本目标,增加学生的经验,让学生经历过程、体验过程。为学生提供认识社会、认识自然、认识自我的开放的学习途径和发展空间。

3、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合作”已成为一个国际化的重大课题,在这样的社会氛围下,从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就显得尤为重要了。这节课我以小组调查、小组讨论、小组活动的形式开展活动,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提供了很好的条件。

4、科学课程注重学生多样化的实践性学习方式,如探究、调查、访问、操作、劳动实践等。作为教师引导下的学生自主进行的科学课程,超越了单一的课堂知识教学,强调直接经验学习和间接经验学习相结合的重要性。如:在教学过程中,有个学生谈到“废玻璃可以做成保温墙”,这还是科学新发现,可见学生的信息面广,书本知识的学习不是学生知识获得的唯一有效的途径。

5、不足之处是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方面。在小学科学的教学中唤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意识,是为了学生日后更能适应未来环境的需要。我们只有把这一教学目的落到实处,才能教育出创新与实践相结合的人才,社会才能长足发展。

变废为宝活动反思 篇4

本课属于造型、表现、设计。应用领域。本人在教学设计上注重学生的体验,尊重学生的兴趣和情感的表达,以启发式的教学发散学生的思维,展开他们想象的翅膀,制作出各种有趣的造型。课后我引导他们留意用身边其它的材料进行艺术再创造,激发学生发现美、创造美的兴趣和欲望,并形成初步的环保意识。

教学成功之处:

1.导入新颖

创设环境,吸引学生注意力,触发了学生珍惜资源,保护环境的愿望,自然导入新课《变废为宝》。

2.教学示范设计巧妙

常规的教学示范是教师一个人演示,学生认真观看,而本次教学中的示范是老师请全班同学共同观察、分析、思考、制作完成,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提高学习兴趣,学生积极地参与了本次设计制作,体验了成功的快乐。

3.启发式教学,激发创意

通过”超级变变变”的游戏,将杯子和饮料瓶通过正放、倒放、剪开等方式,引导学生联想,拓展了学生的想象空间,使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游戏中,学会了变废为宝的制作步骤及方法,整节课是快乐的,充满创意的。

4.评价方式独特

在评价作品时,一部分没有完成的同学不愿意停下来听。教师得想办

法吸引他们,于是我让同学们手牵手随着欢快的音乐一起来欣赏,这样没有完成的同学只能放下手中的作业,参与到活动中来,通过欣赏、小组讨论将本组的创意之星和巧手之星由组长贴在作品上,每完成一件作品,老师就在相应的组里贴上五角星,增强了每组的竞争意识,师生共同参与评价,提高了学生审美能力。

5. 拓展部分回味无穷

一堂课的魅力并不止在这四十分钟内,更重要的是对学生今后的成长中起的作用,本堂课通过杯子、饮料瓶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让学生学会珍惜资源,变废为宝。

教学不足之处:

在教学中还可以放开一些,不要总担心哪些还没为学生想到,课堂上总会有生成性的东西,及时解决这些问题课堂就会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