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之秋教案
微文呈现整理的三峡之秋教案(精选5篇),汇集精品内容供参考,请您欣赏。
三峡之秋教案 篇1
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是作家方纪写的一篇描写长江三峡秋天的美景的散文。了解长江三峡秋天的美景,激发学生对长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是本课的教学重点,对本课中比喻句的理解是学习难点。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诵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2.自学生字词语,积累美词佳句。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长江三峡秋天的美景,体会作者表达的感情,激发对长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4.了解课文的写作顺序。
关键处处理:
组织学生召开歌颂母亲河的诗文朗诵会,激发学生对母亲河的热爱之情,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教学准备:
教师:VCD、风光片《长江》、录音机、磁带、有关长江三峡的资料等。
学生:查阅有关长江三峡的资料等。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长江三峡秋天的美景。
教学过程:
一、录相导课,激发兴趣。
1.播放电视风光片《长江》中有关三峡的片断,教师适时给以介绍,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热情。
2.出示有关三峡图片,师生共同介绍长江三峡,对长江三峡有一个全面的完整的认识。
3.作家方纪也到过三峡,并且写下了优美的散文《三峡之秋》,今天,让我们跟随作家,一起领略三峡的秋天的美丽景色。
二、初读课文,读通课文,了解写作顺序。
1.自读课文,划出不认识的字词。
2.全班交流,学习生字词语。
3.指读课文,思考回答: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描写三峡之秋的景色的?划出表示顺序的词语。
三、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长江三峡秋天的美景。
1.自读课文,思考讨论:作者抓住了三峡不同时间的'什么景色来描写的?有什么特点?
2.全班交流,注意引导学生说清楚描写的是什么景色,抓住了什么特点来写的。
3.在交流的同时,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
四、课时小结。
板书设计:
三峡之秋
时间
景色
早晨
明丽
露水
橘柚树
中午
热烈
阳光
长江
下午
平静
雾
倒影
夜
朦胧
月亮
月光
作业设计:
1.有感情地朗诵课文。
2.积累优美词句。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背诵课文,理解比喻句,品味语言。
教学过程:
一、理解课文中的比喻句。
1.这篇课文,语言非常优美,特别是运用了许多比喻句,给文章增添了色彩。请找出文章中的比喻句,分清主体喻体。
2.在小组内交流一下。
3.全班交流,讲清主体喻体,同时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这些语句。
二、再读课文,填写我的视角。
1.阅读丁丁、冬冬的视角,自读课文,填写我的视角。
2.先小组交流,再指名全班交流。
三、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1.自己选择喜欢的段落,练习背诵。
2.配乐指名背诵,同位互相检查,看看谁背过了一些段落。
四、质疑问难。
五、课时小结。
板书设计:
三峡之秋
语句优美
比喻句
作业设计:
1.《课堂同步学习与探究》
2.预习下一篇课文。
课后反思:
在本课重点的突破方面,我采用了如下几个步骤:一是学生自读;二是配乐指名读;三是说说你对这一段所描写的内容的整体感受;四是,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受,从哪些地方看出来的?五是再读,深入体会。采用了这五步后,学习的效果非常好。
三峡之秋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8个生字,并能理解“摇曳”“清冽”“朦胧”“凌空飞降”等词语的意思。
2、领略三峡秋天的美景,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优美词句。
3、能领悟按一定顺序描写景物的表达方法,仿照批注,批写课文描写的三峡秋天的特点及感受。
4、通过读课文想画面,激发学生对三峡美景的热爱。
教学重点
读课文,想画面,了解三峡美景在各个时段的不同特点。
教学难点
领悟在不同时间抓不同特点描写景物的表达方法。
教学准备
课前师生均收集有关三峡的图片、文字、音像资料。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话说三峡
1、教师放三峡美景的录像片断,配音简介三峡。长江三峡,是中国第一大河长江上最神奇、最壮观的一段峡谷。它西起重庆奉节县的白帝城,东至湖北省宜昌市的南津关,由瞿塘峡、巫峡、西陵峡三段峡谷组成,全长193千米。
2、教师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3、学生交流自己收集的相关资料,说说自己了解的长江三峡。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学生自由读课文,勾画出生字新词。
(1)教师出示生字,引导学生读:陡峭巨蟒眨眼驳船摇曳朦胧清冽光晕划开凌空飞降
(2)相机对加点字的读音作指导。
2、浏览课文,勾画出课文中表示一天中不同时段的词,想一想课文是按怎样的顺序描写三峡秋天的景物特点的
(1)学生浏览,勾画。
(2)学生汇报交流。课文是按照一天中的早晨、中午、晚上等不同时段描写三峡秋天的美景的。
(3)作者写早晨的三峡美景之前和在文章的末尾,还各有一段,找出来读一读,想想这两段在文章开头与结尾,各有什么作用。文章的第一段:总写了三峡的秋天是一个成熟的季节。文末的一段,点明所写的美景正值中秋。这两段首尾照应,构成文章的开头与结尾,使文章结构完整。
三、批读课文,感受三峡之美
1、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第一段,借助书上的批注,看看自己读懂了什么。
(1)学生自由读课文第一段
(2)汇报交流。
①引导学生通过课文批注明确三峡的秋天具有成熟、丰硕的特点。
②引导学生批注:自己是从哪些词句感受到了三峡秋天的成熟特点的.。这段总写三峡的秋天,抓住了果实的特色、清香来体现成熟。
2、这篇课文主要写三峡秋季一天中不同时段的美景,你认为哪个时段的景色最美,找出来读一读,把自己的感受批写在相应的段落旁边。
3、学生汇报交流。(以下是教师预设课堂,可根据学生汇报而改变交流的顺序。)
(1)汇报课文写早晨的段落:
①读了这一段,你认为早晨的三峡秋色最美,你是从哪些词语感受到它的美的?(透明的露水、峡风的凉意、新鲜而闪烁的阳光。)
②你从以上词语中发现早晨的三峡具有怎样的主要特点?(景物特别明丽。)
③你在文中都批注了些什么?(学生汇报,教师相机肯定,引导学生补充批写景物及景物特点,或者批写自己的感受。)
④教师小结:三峡的早晨,沐浴在阳光之中,清新凉爽明丽,给人轻松舒适的感受。请同学们美美地朗读这一段。
(2)汇报课文写中午的段落。
①学生闭眼,听教师朗读这一片断,头脑中想象这段话描写的画面。
②请学生说说,从自己想象的画面中,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引导学生从以下词语中感受形象画面:群峰披上金甲;阳光在水面跳跃;长江像巨蟒翻滚呼啸,奔腾流去,波光荡漾。
③感受中午时候的三峡特点。引导学生从动词“跳跃”“翻滚”“呼啸”“奔腾”“荡漾”感受三峡秋天的热烈气息。
④让学生带着欢快、热烈的语气读好这一段。
⑤让学生体会本段中的几个比喻句,批注出这几个比喻句分别把什么比作什么,说说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⑥让学生带着想象的画面,美读这段课文。
(3)汇报写下午的段落。
三峡之秋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2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读懂课文,领略三峡秋天的美景,使学生受到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热爱大自然的教育。
4、体会按时间顺序描写景物的方法。
【教学重点】
通过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体会祖国山河的美丽。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板书课题,学生齐读。
2、师生共同交流课下搜集的关于三峡的资料,可以是文字资料,可以是照片,也可以谈谈自己游览三峡的感受。教师酌情补充。
二、检查预习情况
1、让学生说说自己通过预习得到的收获。
2、作者是按什么顺序写的,写了一天当中三峡景物的哪些特点。
这篇课文是按照时间的`顺序来写,写了一天当中三峡景物的下列特点:
早晨: 清新而明净 明朗
中午: 热烈
下午: 平静、轻缓
夜: 沉沉欲睡 惊醒
3、朗读课文
三、深入学习
1、提出自学要求:认真阅读课文,思考并讨论;课文是如何具体地写三峡一天中的美景的?把你喜欢的句段找出来,读一读,加以体会。
2、学生自学,讨论,教师巡视指导。
3、交流讨论结果。
4、总结文章的中心思想,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
四、布置作业
1、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观看三峡风光片。
三峡之秋教案 篇4
课题
三峡之秋
课型
自读课文
课时
2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齐读、默读、自由读、选择读等多种读法,有感情地阅读课文,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2、体会按时间顺序写作的方法,掌握文中采用的修辞手法。
3、理解一天当中三峡景物的不同特点。
4、学习抓住特点描写景物的方法
5、培养学生感受美和欣赏美的能力,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1、了解三峡秋天的景色特点。
2、体会按时间顺序写作的方法。
3、学习抓住特点描写景物的方法
4、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对三峡做总体上的了解。
2、通过各种读法,有感情地阅读课文,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3、体会按时间顺序写作的方法,掌握文中采用的修辞手法。
4、培养学生感受美和欣赏美的能力,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1、体会按时间顺序写作的方法,掌握文中采用的修辞手法。
2、培养学生感受美和欣赏美的能力,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三峡图片。
教学过程:
1、导入课题
“同学们,你们去过长江吗?领略过长江三峡的美吗?无论你们有没有去过长江,相信你们都知道,是长江养育了炎黄子孙,滋润着我们每一位华夏儿女。长江三峡,那里群山耸立,雄奇壮丽,就像一幅连绵不断的画卷。今天,同学们愿不愿意跟文老师一起走进三峡,共同领略三峡之秋的神韵呢?”(板书:三峡之秋)
如果有学生去过三峡并有诉说的欲望的话,可以请一个代表做简单的介绍,然后老师引导学生更深入了解。
2、学生展示课前利用从网络或书本等地方搜集、整理的长江三峡的有关资料或图片。
3、初读感知,从整体上感悟美。
学生齐读题目。找出题目中的关键字“秋”。
全体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从整体上感悟三峡之秋的美丽。
4、默读课文,找出让你印象最深刻,感觉最美丽的一段。
学生就自己印象最深刻的一段有感情地朗读,注意读出三峡之秋的.美感。
说出喜欢这一段的原因。
5、带着以下问题自由阅读课文。(课件展示阅读要求)
课文按照什么顺序写作?你是从哪些地方发现的?
假如你是一位摄影师,你愿意拍下三峡哪一幅风景?为什么?(过程中指导修辞手法的运用)
读读文章开头和结尾的话,体会这样写的好处。(小组交流)
6、下课前再次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板书设计: 14、 三峡之秋
早晨:
中午:
下午:
夜: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一天当中三峡景物的不同特点。
2、通过齐读、默读、自由读、选择读等多种读法,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3、培养学生感受美和欣赏美的能力,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4、学习抓住特点描写景物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
1、理解一天当中三峡景物的不同特点。
2、培养学生感受美和欣赏美的能力,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3、学习抓住特点描写景物的方法。
教学过程:
1、回忆上节课所学的内容。
2、带着问题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课文描写了一天中三峡的哪些特点?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段来说。(反复朗读重点语句)
朗读的时候应想象文中描述的情景,带着喜爱、欣赏的感情来读。在读不同的段落时注意语调、语速的变化。例如读早晨的三峡,语调应是轻快的,这样才能把三峡明丽的特点展现出来。读中午的三峡,语速应快一些,语气是热烈的。读夜晚的三峡,语速应慢下来,体现三峡的宁静之感。
3、请学生用自己的语言介绍自己事先从家里带来的景物照片。
教会学生抓住事物特点描述景物的方法。
4、学生回顾学习了这篇课文的哪些知识,谈谈三峡的秋天给自己的总体感觉。
老师做总结——发现美,欣赏美,体验美,世界处处充满美。
5、以朗读课文结束课。
板书设计: 14 三峡之秋
早晨: 清新而明净 明朗
中午: 热烈
下午: 平静、轻缓
夜: 沉沉欲睡 惊醒
资料提供者:
三峡之秋教案 篇5
教学目的:
1、认识本课2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读懂课文,领略三峡秋天的美景,使学生受到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热爱大自然的教育。
4、体会按时间顺序描写景物的方法。
教学重点:
1、了解三峡秋天的景色特点。
2、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
一、谈话导入
今天我们一起去游览世界闻名的风景区三峡。(看录像)看后简单说说三峡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去三峡旅游过的同学还可以结合自己的亲身感受谈一谈。
二、检查预习
读生字:橘(橘树)驳(驳船)
学生互相解词:
摇曳:摇动。
呼啸:发出高而长的声音。
三、默读课文,出示自学提示:
1、边读边思考,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划出体现顺序的词语。
2、课文描写了一天中三峡景物的哪些特点?
3、读读文章开头和结尾的话,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四、在全班交流。
交流时教师进一步提示:课文描写了三峡在中秋这一天的景物变化,读一读,说说早晨、中午、下午、夜晚分别重点写了什么景物,写出了三峡的什么特点?划出重点词语。全班讨论,得出结论:
(1)早晨重点写橘柚树,写树上露水的变化(由像洁白的霜到消逝),在初升太阳照耀下的`色彩(绿叶金实),显示了三峡之晨的特点:明丽。
(2)中午重点写长江,写长江在阳光照耀下的色彩(金麟),水势(翻滚、呼啸、奔腾),辉映峭壁,峡谷波光荡漾,显示了三峡中午的特点:热烈。
(3)下午重点写雾,写青色的雾使峡里黄昏来得特别早,峭壁的倒影使长江变成小溪,显示了三峡黄昏的特点:青色而透明。
(4)夜先写长江,写长江的宁静(沉沉欲睡),写长江的偶然被惊动(驳船驶过时,渔火和灯标轻轻地摇曳),显示了三峡夜间的特点:宁静。重点写峡谷,写三峡月出,抓住山高、谷深、天小的峡谷特点,写月亮的出现、色彩和形态。写月光像一道道瀑布,像一匹匹素锦,突出三峡特点:宁静而神秘。
小结:本文语言流畅、优美,请你读读你喜欢的段落。
五、指导朗读
1、朗读的时候还应想象文中描述的情景,带着喜爱、欣赏的感情来读。在读不同的段落时注意语调、语速的变化。例如读早晨的三峡,语调应是轻快的,这样才能把三峡明丽的特点展现出来。读中午的三峡,语速应快一些,语气是热烈的。读夜晚的三峡,语速应慢下来,体现三峡的宁静之感。
2、朗读练习
附:板书设计
14 三峡之秋
早晨橘树明丽
中午长江热烈
下午雾青色而透明
夜晚长江宁静
峡谷神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