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泼水歌》教案
微文呈现整理的大班《泼水歌》教案(精选4篇),汇集精品内容供参考,请您欣赏。
大班《泼水歌》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学唱歌曲,感受《泼水歌》的欢快和幽默。
2、体验同伴间友好、宽容相处的美好情感。
活动准备:
挂图、磁带。
活动过程:
一、播放《泼水歌》乐曲,随音乐走入场地,入座后所音乐拍手。
二、理解歌词。
1、你听到了什么?心理觉得怎么样?
2、出示挂图的`2张
图片上有什么?
这两张小图片代表歌曲里的哪一句歌词?
整首歌曲的图片内容完整了吗?少了什么?
教师边指图片边演唱,请幼儿填补歌词。
3、出示挂图剩余的4张图
请幼儿将它们填在相应的地方,并说出相应的歌词。
4、引导幼儿边看图边有节奏的朗诵歌词
三、学唱歌曲。
1、随伴奏教师完整范唱前半部分“昨天我打从你门前过”至“你只是眯着眼望着我”做重点练习。
2、掌握歌曲后半部分“噜啦啦......”至结束。
倾听后半部分音乐,幼儿尝试自己哼唱。
这部分的音乐听起来感觉怎么样?
教师有效控制节奏,幼儿尝试有变化演唱本部分。
四、完整演唱歌曲2-3遍。
引导幼儿以活泼、欢快、幽默的情绪表现歌曲。
五、更换后半部分歌词“噜啦啦......”,演唱并表演。
小朋友,我们如果不小心把水泼到别人身上,应该怎么做?对了,应该行个礼,说声对不起,做个有礼貌的好孩子。我们试着把以前和小伙伴们说的话编进歌曲唱一唱吧。
大班《泼水歌》教案 篇2
活动目的:
1、感受歌曲情绪,能以活泼有趣的歌声和形象的动作进行表演。
2、巩固“矮人走路”等基本动作,初步能根据情绪体验,创编“生气”和“笑嘻嘻”的动作。
3、教育幼儿要做个懂礼貌的好孩子。
活动准备:
1、知识方面:幼儿已学会唱歌曲《泼水歌》,并理解歌曲内容。
2、物质方面:人手一顶小丑帽,一件成人的t恤衫,一个纸鼻贴,歌曲录音磁带,录音机。
活动过程:
一、复习歌曲《泼水歌》,进一步感受歌曲情绪,理解歌词的内容。
1、第一遍以提问的形式,引导幼儿用自然好听的声音慢速度有表情的演唱。
师:小朋友,你们想想,我们如果不小心把水泼到别人身上,应该怎么做?……对了,应该行个礼,说声对不起,做个懂礼貌的好孩子,我们学过的.哪首歌就是讲了这件事?哦,对了,是《泼水歌》,下面我们用好听的声音演唱一遍。
2、第二遍要求幼儿带上活泼有趣的声音,集体演唱。
二、欣赏教师示范表演,初步感受动作特点,激发幼儿学习欲望。(教师扮演小丑为大家表演节目)
1、第一遍欣赏后提问:你看完之后有什么感觉,为什么?
2、第二遍欣赏后提问:你喜欢哪个动作?这个动作表示什么意思?并把这个动作表现出来。
三、教师表演动作
1、带领幼儿集体复习巩固基本动作:“矮人走路”。
动作要领:上身自然挺直,下身半蹲着踏步,双手自然摆动。
2、以分解的形式练习新动作,并引导幼儿创编“生气”、“笑嘻嘻”的动作。
四、随音乐进行完整练习
1、教师口哼曲子,放慢速度,带领幼儿完整练习一遍(结合部分创编动作)。
2、让幼儿穿戴上服饰,完整跟学两遍,鼓励幼儿做出与别人不一样的动作。要求幼儿做动作时带上形象、可爱的表情。
3、鼓励每位幼儿邀请一位自己的好朋友共舞,并要幼儿大胆地运用动作,表情表现歌曲情绪。
活动结束:
活动在音乐声中自然结束
大班《泼水歌》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让孩子们能够欣赏和理解《泼水歌》这首歌曲的内容和情感。
培养孩子们的音乐感受力,通过歌唱和动作表达歌曲。
增强孩子们的团队合作能力和音乐表演能力。
让孩子们了解与水相关的文化习俗和环境保护意识。
教学准备:
《泼水歌》的音乐和歌词。
水壶或水枪(确保安全使用)。
舞蹈动作的示范视频或教师准备的舞蹈动作。
录音设备,用于记录孩子们的表演。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与孩子们讨论与水相关的活动和体验,如游泳、玩水等。
向孩子们介绍《泼水歌》的背景和文化意义。
二、学习歌曲
播放《泼水歌》的音乐,让孩子们聆听并感受歌曲的`旋律和节奏。
展示歌词,并带领孩子们一起朗读,帮助他们理解歌曲内容。
多次播放歌曲,让孩子们跟唱,逐渐熟悉旋律和歌词。
三、学习舞蹈
展示《泼水歌》的舞蹈示范视频或教师准备的舞蹈动作。
分解舞蹈动作,一步步教授给孩子们。
让孩子们跟随音乐节奏练习舞蹈动作,直至熟练。
四、实践活动
将孩子们分成小组,每组配备水壶或水枪。
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让孩子们模拟歌曲中的泼水场景,体验泼水的乐趣。
鼓励孩子们边唱歌边跳舞,用音乐和舞蹈表达自己的情感。
五、总结与表演
让孩子们分享自己在活动中的感受和体验。
组织一个小型表演,让孩子们展示所学的歌曲和舞蹈。
用录音设备记录孩子们的表演,留作纪念。
六、作业与延伸
布置家庭作业:让孩子们在家与家人一起表演《泼水歌》。
延伸活动:讨论如何在泼水活动中节约用水,培养孩子们的环保意识。
大班《泼水歌》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感受歌曲情绪,能以活泼有趣的歌声和形象的动作分角色表演。
2、能根据歌曲情节创编 “高兴”的动作。
3、体验和同伴交换角色进行游戏的乐趣。
活动准备:
1、已学过歌曲《泼水歌》,能根据歌曲内容做“路过人”的动作
2、根据歌曲情节每制作图谱(反面用不同颜色区分)
3、道具:小水桶、小椅子一张
4、场地准备:一个大圆
活动过程:
1、根据图谱复习歌曲《泼水歌》。
2、分清角色,体验分角色表演的乐趣。
(1) 分析歌曲的两个角色:泼水的人和路过的人
师:你们知道这首歌讲的是几个小朋友之间发生的事情,哪两个小朋友呢?
这首歌中哪几句是这个泼水的小朋友唱的呢?
除了这一句,这些都是谁唱的?(指图谱)
最后一部分“噜啦啦”表示什么意思?高兴了大家就一起唱。(翻图谱)
(2)分角色表演
a、分角色唱歌。教师做泼水的人,幼儿做路过的人。
b、教师边唱边做“泼水人”的动作。
c、两位幼儿和教师一起表演。
d、幼儿自愿分角色面对面表演。
e、交换角色表演。
3、根据歌曲情节创编 “高兴”的动作,激发幼儿表演欲望。
刚才我们唱“噜啦啦”的.时候用拍手表示高兴的动作。想一想,高兴的时候还可以做哪些动作?
幼儿创编并请个别幼儿到集体面前表演。(其他幼儿跟着学一学)
4、音乐游戏《泼水歌》 。
(1)介绍游戏玩法
一人站圆中间,以椅子为家门口,手拿红桶扮演“泼水的人”,其他人围成圆圈,扮演路过的人,根据歌词做动作。
(2)尝试游戏一遍。
教师做“泼水的人”,幼儿做“路过的人”进行游戏。
(3)讨论并采用“点兵点将”的方法,在第二句“噜啦啦”时交换角色。
(4)游戏两遍,教师适当提醒。
(5)提高要求,继续游戏。
引导幼儿唱“噜啦啦”时,将拍手的动作改为自己创编的动作,其他幼儿向他学。
5、结束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