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成物质的元素的教案
微文呈现整理的组成物质的元素的教案(精选4篇),汇集精品内容供参考,请您欣赏。
组成物质的元素的教案 篇1
一、元素:
具有相同核电荷数(质子数)的同一类原子的总称.
二、元素在地壳中的含量:
氧硅铝铁钙钠钾镁(养闺女贴给哪家美)
三、元素的名称和符号的表示
1. 元素的表示方法----元素符号
a. 国际上,采用元素拉丁文名称的第一个字母来表示元素;当几种元素的拉丁文名称第一个字母相同时,就附加一个小写字母。 如:H,He; C ,Cl
b. 元素符号的书写:第一个字母要大写,
第二个字母要小写(如果有的话)。 如:
c. 门捷列夫与元素周期表
1、该表共有 种元素?
2、元素的原子序号与该元素原子的___________数相同。
3、金属元素位于周期表的 位置
4、非金属元素位于周期表的 位置
2. 元素是如何分类的
a. 金属元素:“钅”字旁
b. 非金属元素
固态非金属元素(“石”字旁)
液态非金属元素(“氵”字旁)
气态非金属元素(“气”字头)
四、元素符号表示的意义
① 元素符号表示一种元素,还表示这种元素的一个原子。
② 当元素符号前有系数时,此时的符号不再具有宏观意义,只代表该元素的原子个数
2H 表示2个氢原子
【随堂练习】
1、1.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
A.铁 B.铝 C.硅 D.氧
2.从物质分类的角度看,河水属于
A.化合物 B.氧化物 C.单质 D.混合物
3.一种元素与另一种元素的本质区别是
A.相对原子量 B.电子数 C.中子数 D.核电荷数
4.下列物质属于单质的是( ),属于化合物的是( )
A.糖水 B.液态氧 C.稀硫酸 D.生石灰
5.运用20xx年诺贝尔化学奖的研究成果,可依据生物发光现象检测超微量钙的存在。这里的“钙”是
A. 分子 B. 原子 C. 元素 D. 单质
6.形成化合物种类最多的元素是
A.氧元素 B.碳元素 C.氮元素 D.硅元素
7.下列四幅元素含量示意图中,能表示地壳中元素含量分布的是
A B C D
8.下列微粒符号表示2个氧分子的是
A.2O B. 2O2 C. O2 D. O2-
9.下列各物质中,含有氧气的是 ( )
A.空气 B.双氧水 C.水 D.二氧化碳
10.下列制取氧气的方法中有一种与其它三种本质不同,它是 ( )
A.过氧化氢溶液制氧气 B.分离液态空气制氧气
C.氯酸钾制氧气 D.高锰酸钾制氧气
11.水是“生命之源”,下列对水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
B.硬水经过过滤可以转化为软水
C.水是由氢分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
D.农业上化肥、农药的不合理使用,会造成水污染
12. 根据以下粒子结构示意图,其中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它们表示的是同一种元素
B.它们的核外电子数相同
C.它们都具有相对稳定的结构
D.它们依次表示原子、离子、离子
13.关于分子、原子、离子的说法,其中正确的是( )
A.原子是最小的粒子,不可再分
B.化学反应前后分子的数目一定不变
C.物质不可能由离子构成
D.水通电后生成氢气和氧气,说明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
14. 选用①物理变化 ②化学变化 ③物理性质 ④化学性质,填写下列空白(用序号)
(1)煤气燃烧 ; (2)水沸腾变成水蒸气 ;
(3)酒精易挥发 ; (4)铁在潮湿的空气中易生锈 。
15、现有下图示仪器和装置,请回答问题
(1)写出实验仪器的名称:A是 ,B是 ,E是 ,F是 。
(2)实验室若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应选用的`仪器是 ,(填字母,下同)
使用E时,应注意的事项 (写出一条即可)。
(3)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应选用的仪器是 ,
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实验结束后发现导管中出现紫红色,造成此现 象的原因是 。
(4)在(3)中你所选用氧气收集方法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若将一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口、瓶中、瓶底都未能燃烧的可能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若利用排空气法收集氧气的验满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仔细观察下列实验,回答有关问题。
①加持木炭的仪器是 ;
②在K中倒入的液体物质是 ,
此实验的目的是 。
组成物质的元素的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知道自然界的物质由100多种元素组成,从组成物质元素角度出发理解物质初步分类思想。
2、知道组成人体、地球的主要元素。
重点难点分析
重点:单质和化合物的概念
难点:区别单质、化合物、混合物
课程资源的准备与开发
教 学 预 设调 控 对 策
【引入】
讲人类认识微观世界的历史
【新授】
一、元素的种类
1、110多种,包括人造元素。
元素分类: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包括稀有气体元素:在自然界含量极少,性质非常稳定)
2、单质: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举例:氧气、金属铁等。
化合物: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举例:二氧化碳、水等。
【注意】单质和化合物的区别及分类依据
【阅读】元素名称的由来:进一步来了解元素的分类
二、元素的`分布
1、元素在地壳的分布是不均匀的,地壳主要由氧、硅、铝、铁、钙、钠、钾、镁、氢等元素组成。其中含量最高的是氧,其次是硅。金属元素中含量最高的是铝,其次是铁。
2、在人体中含量最高的是氧元素,其次是碳、氢;
【阅读】人体种元素的作用
【校本课程】营养与各元素的摄取;广告与生活
3、在海水中除了水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以外,含量较高的是氯元素和钠元素(氧85.5%,氢10.7%,氯2.0%,钠、镁等1.5%),还有贵重的金属等。海洋是资源宝库,21世纪是“海洋的世纪)。
【课外探究】海水中氕、氘、氚的利用
4、生物所含的大量的有机化合物如血糖、植物纤维主要由碳、氢和氧三种元素组成的。
5、人造元素通过核反应制得的,其中一部分人造元素核天然元素具有放射性。有利有弊:对人体有害;利用放射性可以治疗一些疾病。
组成物质的元素的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让学生了解物质的组成元素的概念及其重要性。
使学生掌握元素周期表的基本知识。
培养学生运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元素周期表的结构、特点及应用。
难点:掌握元素在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以及元素周期律的应用。
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
通过展示一组化学反应,引导学生思考物质是由哪些元素组成的。
讲授新课:
解释元素、原子、分子等基本概念。
介绍元素周期表的结构、特点及应用,强调元素周期表是化学中用来分类元素的重要工具。
以氢、氧、铁等元素为例,分析其性质、用途及原子结构。
巩固练习:
通过课后练习题,巩固学生对元素周期表的理解和记忆。
让学生尝试运用元素周期表预测未知元素的`性质。
课堂小结:
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元素周期表在化学学习中的重要性。
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并预习下一节课的内容。
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引入新课、讲授新课和巩固练习等环节,使学生初步掌握了元素周期表的基本知识。但在讲解元素周期律时,部分学生理解不够深入,需要进一步加强引导和练习。同时,可以结合实际案例,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元素在生活中的应用。
组成物质的元素的教案 篇4
组成物质的元素的教案(通用10篇)
作为一名老师,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组成物质的元素的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