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船借箭》的教学反思
微文呈现整理的《草船借箭》的教学反思(精选5篇),汇集精品内容供参考,请您欣赏。
《草船借箭》的教学反思 篇1
从名著里节选的文章不好教,当我拿起《草船借箭》这篇课文时,一时竟也无从下手。后来,最终在网络上找到了一首描写草船借箭的小诗歌:草船借箭不寻常,要论成败有文章。都督周瑜欲陷害,孔明先生巧应对。妙算天文雾漫天,通晓地利蒙曹操。洞悉人心妙计成,世世代代美名扬。读了这首小诗,我特殊兴奋,就以这首小诗为突破口吧。读完这首诗歌后,我让学生结合自己预习课文的状况,谈一谈诸葛亮在草船借箭时胜利的因素有哪些。学生能找出是天文、地利、洞悉人心三个方面,我就给学生补充了一些古人认为胜利的三大因素天时、地利、人和并板书在黑板上,让学生再次细读课文,找一找哪些句子最能体现诸葛亮的足智多谋,然后分别板书在相应的词语后面,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相识诸葛亮这个人物形象。当学生找出第一段的对话时,我启发学生说,第一自然段这么多的对话,竟然都是周瑜说诸葛亮说,多单调呀,假如我们能加上相应的动作神态心理描写文章确定会更精彩,也更利于我们有感情地朗读。学生们一听要让自己为名著作补充,兴奋得不得了,可是,问他们该加些什么内容时,他们却又答不上来了。我就把这项任务当做当成家庭作业布置了下来。其次天一上课就让大家说说自己改写的状况。没想到,他们说的很精彩,有些词语用的'还很出乎意料呢。
这就是我们全班共同改写的结果。有一天,周瑜请诸葛亮协商军事,(明知故问)说∶“我们就要跟曹军交战。水上交战,用什么兵器最好?”诸葛亮(坚决果断地)说∶“用弓箭最好。”周瑜(暗自兴奋)说∶“对,先生跟我想的一样。现在军中缺箭,想请先生负责赶造十万支。这是公事,希望先生不要推辞。”诸葛亮(爽快地)说∶“都督托付,当然照办。不知道这十万支箭什么时候用?”周瑜(迫不及待地)问∶“十天造得好吗?”诸葛亮(将计就计)说∶“既然就要交战,十天造好,必定误了大事。”周瑜(摸索着)问∶“先生预料几天可以造好?”诸葛亮(心中有数地)说∶“只要三天。”周瑜(神情肃穆地)说∶“军情紧急,可不能开玩笑。”诸葛亮(看法坚决地)说∶“怎么敢跟都督开玩笑?我情愿立下军令状,三天造不好,甘受惩处。”周瑜很兴奋,叫诸葛亮当面立下军令状,又摆好了酒席款待他。诸葛亮(不动声色地)说∶“今日来不及了。从明天起,到第三天,请派五百个军士到江边来搬箭。”诸葛亮喝了几杯酒就走了。加上这些词语之后,学生读起文章来,感情更充足了。因为他们知道,这场谈话对周瑜来说,刚起先就是个阴谋,而对于诸葛亮来说,不过是在陪周瑜做一场嬉戏而已。诸葛亮的谈笑自若和心中有数都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为他们接下来的学习做好了铺垫。
好的开端是胜利的一半,而好的教学设计却是学生学好课文的必备条件。功夫用在课前,我们就会在课后少一些缺憾和查漏补缺。
《草船借箭》的教学反思 篇2
本单元的语文要素为初步学习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
在本节课中,教师着力引导学生掌握一些阅读方法。如抓住体现人物言行的句子来感受人物的'鲜明形象特点,看看文中的人物说了些什么,做了些什么,为什么这样说、这样做。
研究后,再来谈谈对人物的认识。学生学习兴趣浓厚。同时,引导学生借助相关的资料来阅读,如了解三国时代的一些历史背景来更好地理解故事的内容,可以结合看过的电视剧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学生不仅仅理解了课文内容,同时也体验了阅读方法。这样逐步落实语文要素,从而学习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
《草船借箭》的教学反思 篇3
《草船借箭》是根据我国著名古典历史小说《三国演义》中有关“草船借箭”的情节改写的。课文写了周瑜妒忌诸葛亮的才干,要诸葛亮在十天内造好十万支箭,以此陷害他。诸葛亮用妙计向曹操“借箭”,挫败了周瑜的暗算,表现了诸葛亮有胆有识,才智过人。
一、我首先“从题入手,因题质疑”教师板书课题,引导学生由课题展开思考,设疑。师:看了《草船借箭》这个题目,你想知道什么?学生质疑:“草船借箭”是什么意思?“谁用用草船借箭”?“为什么用草船借箭”?为什么说是“借”箭而不是“取”箭,“骗”箭?等等。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讨论解决,学生的积极性高涨,提高了课堂学习效率。
二、课堂中我利用小组合作研读第二自然段的人物对话,体会人物内心,感知人物形象:在学生汇报到通过三天之后的漫天大雾,体会到了诸葛亮的神机妙算时,“诸葛亮看到这场大雾又会是一种怎样的心情呢?”从而进一步体会诸葛亮的神机妙算与鲁肃的.老实忠厚。体会周瑜的妒才阴险与诸葛亮的机智、胸有成竹。学生在小组内交流的时候,议论纷纷,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观点。最后引导学生总结了本课无论是诸葛亮的神机妙算、周瑜的妒才阴险,还是鲁肃的仁厚守信,曹操的谨慎多疑,我们都是从文章对人物的语言描写中体会到的。
三、在学生熟读课文的基础上,我还采用了鼓励学生提出自己感兴趣或不懂的问题,跟大家讨论,有预设的问题,如“草船借箭为什么能够成功?”“诸葛亮神机妙算表现在哪?”如果这些问题学生能够提出最好,如果学生提不出我就一此问题作为切入点,引领全班学生交流。突破学习的重点和难点。我觉得这是体现生本高效课堂的个关键所在。
反思自己的教学最大的疑惑是:对于这片篇幅较长的课文来讲,如何把握学生理解课文内容的深度与朗读训练到位的统一?这还需要自己在日常教学中进一步的研究与探讨。
《草船借箭》的教学反思 篇4
11课《草船借箭》是《三国演义》中的一个章节,讲的是周瑜妒忌诸葛亮的才干,想陷害他。诸葛亮同周瑜斗智,巧妙地取得了胜利。在事实面前,周瑜不得不敬佩诸葛亮的才能,并自叹不如。课文赞扬了诸葛亮杰出的才能和广阔的胸怀。
课前,学生们对《三国演义》多少有些了解,知道里面的几个重要人物,只是不知道关系如何。通过今天的学习,学生对诸葛亮这个人物更加的敬佩,佩服他的'神机妙算。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将研读主题“从哪些地方可以体现诸葛亮的神机妙算”抛给学生后,首先让学生去找,去琢磨,然后带着他们体会,教给他们联系上下文学习的方法来学习课文。学生能够按事情发展顺序进行叙述,他们更喜欢故事情节完整的课文,甚至有的同学已经开始讲起了《三国演义》中其他的故事。由此可以看出,孩子们课外知识很丰富,但也仅限于个别同学,这时,我就倡导同学们多读课外书,丰富自己的世界。
《草船借箭》的教学反思 篇5
《草船借箭》的教学反思范文(精选13篇)
身为一名到岗不久的老师,我们要有一流的课堂教学能力,写教学反思能总结教学过程中的很多讲课技巧,那么你有了解过教学反思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草船借箭》的教学反思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