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恨歌》的读后感
微文呈现整理的《长恨歌》的读后感(精选4篇),汇集精品内容供参考,请您欣赏。
《长恨歌》的读后感 篇1
老上海的模样,好像被时光沉淀在人们的心头,模糊但却有迹可循。那轮廓就像一面古老的铜镜,一丝一毫都是那个时代的人们所造,历经沧桑,但却永不消逝。王安忆笔下的老上海,像一幅素描画。弄堂,流言,闺阁,鸽子……“点”与“线”的完美结合,在那“点”与“线”中间的,便是我们的主人公:王琦瑶。读罢全书,感觉她是那个时代的名片,一生都刻着上海的印记,好的与不好的,统统在上面,就像作者说的“她是典型的上海弄堂的女儿”。
四十年的风云变幻,带给王琦瑶的是人生的由盛到衰。还真是应了书中那句“年华是好年华,却是经不得数的”。数着数着,就流逝了。作为大上海时代的交际花,王琦瑶也曾风光过,只是这风光,是搭进她的一生换来的。她一生中有过好几个男人,但倾其所有爱情的恐怕只有那个叫康明逊的男人了,尽管这个男的给不了她想要的。作者虽然没有明确提出,但他依然有着一个尽人皆知的名字:负心汉。在王琦瑶本已繁华褪尽的人生里,他踩上了最重的“一脚”。
书里的程先生,是唯一没能走进王琦瑶的爱情世界,但却对她始终如一直至生命最后一刻的男人。 “他说他其实早就明白这个道理,并且想好就做个知己知彼的朋友,也不枉为一世人生;可这人和人在一起,就有些像古话说的,“逆水行舟,不进则退”的道理,要说没有进一步的愿望是不真实的,要进又进不了的时候,看来就只得退了”。这是程先生的原话,只可惜,他这一退就退出了整个世界。
平安里,我觉得是那个时代不一样的弄堂。除了小孩的哭闹声,大人的争吵声,“天干物燥,小心火烛”的打更声,谁家窗台东西的掉落声,窗户里的麻将声,还有像王琦瑶一样的已经退到时代角落里的心。可她是在上海,心再怎么隐忍,也还是无法掩饰她对那个时代的渴望。总想抓住繁华的尾巴,却在平安里宁静度日,那是一种怎样复杂的心?
对江南水乡有一种强烈的向往,所以书中让我沉醉的不是作者笔下的上海弄堂,而是王琦瑶外婆的'家——邬桥。江南的水道,水上是桥,雾里的栀子花,整齐长长的屋檐,细雨中的炊烟……就像作者说的,这种小镇讲的是空和净。仿佛能给人一种现世的安稳。邬桥的阿二,不知道为什么作者没有交代他最后的结局。但他那个独特的想法却一直让我难以忘怀:他觉着自己那世界裁剩的边角料,裁又没裁好,身子裁在这里,心却裁在了那里。张爱玲笔下的老上海,老上海中的女人,字里行间都有一种彻骨的荒凉。而王安忆在这部《长恨歌》里的语言却像要把现实血淋淋地解剖在你面前,有种异常的冷静,还伴着哀伤,不时让人在感叹无奈的同时还有种恐惧感。王琦瑶最后死在一个窃贼手里,结局总觉得有点突然,更准确地说,是有点仓促。
繁华伴险恶,清淡得康宁。大上海的年华确是经不得数的啊!
《长恨歌》的读后感 篇2
《长恨歌》是一部感人至深的小说,它以一个女人四十年的情与爱为主线,描绘了一段跌宕起伏的人生历程。作者王安忆用细腻而绚烂的笔触,将王琦瑶的一生写得哀婉动人,令人深感悲凉。
四十年代,王琦瑶还是一个中学生,因为一时的美貌被选为“上海小姐”,从此开始了命运多舛的一生。她嫁给了一个大员,成为了一个“金丝雀”,并且在这个家庭中受尽了委屈。上海解放后,她成了普通百姓,日子平淡似水,但内心的情感却从未平息。她与几个男人有着复杂的关系,似乎命中注定,但却又充满了矛盾和荒诞。
这部小说最让人感动的地方是描写王琦瑶对爱情的追求和渴望。她经历了失败的婚姻,受尽了家庭的折磨,但她的内心始终充满了对爱情的向往。她与几个男人的关系,虽然充满了矛盾和荒诞,但也显示了她对爱情的无尽追求。这也让读者深刻地感受到了人性的复杂和真实。
然而,这部小说的结局却是悲惨的。在八十年代,已经知天命之年的王琦瑶难逃劫数,与女儿的男同学发生畸形恋,最终被失手杀死,命丧黄泉。这样的结局,让人唏嘘不已,也让人更加深刻地体会到了生命的无常和命运的不公。王琦瑶的`一生充满了痛苦和无奈,但她的追求和向往却始终保持着真挚和坚定。
总的来说,《长恨歌》是一部值得一读的小说。它通过一个女人四十年的情与爱,揭示了人生的苦痛和无奈,也让读者感受到了人性的复杂和真实。王安忆细腻的笔触和深刻的思考,让这部小说成为了一部值得深入思考的作品。
《长恨歌》的读后感 篇3
这首先要说上海滩,每每提到老上海,我又会第一个想起张爱玲。在近现代文学史上,几乎没有任何一个女作家堪与张比肩。然而我是不喜张的,从张的文字中总会读出太多的事故太多的人情,给我一种隐晦、枯燥、烦闷之感。里我读到了张爱玲的影子,老上海的故事都发生在深深的弄堂里,发生在影子里,见不得人的。生活在那个时代的上海,就是生活在灯红酒绿与纸迷金醉里,活在飘泊中,活在奔波里。—
王琦瑶就是在这个世界出场的,学生时代有两个要好的知己,好到不好,正因男生,正因事故。吴佩珍离开的莫名其妙,蒋丽莉却又走的太狠。当王琦瑶被程先生推上杂志封面,就注定了王的.杯具、自己的杯具。竞选上海小姐,满足了她的虚荣心,架空了她的心,她的寂寞也是从此开始的,我想故事的最后,程先生是再明白但是了。遇见李主任是必然的,社会使然。王选取李主任既是主动也是被动的,李主任毕竟有那么多另女生心动的东西,而王更是要强要虚荣的,更重要的是她内心深处的寂寞与空乏。但我们不能不承认,他们之间是有爱的,那窗口的无数个等待,那远处一次次的鸣笛声,那一个人的爱丝丽公寓,苍老了王琦瑶的青春,冷却了王琦瑶的爱。李主任终归是死了,空了王琦瑶,仿佛整个上海只剩王一个,从此连等待都没有了。这也本是李主任要给的结局,他给不了她足够的幸福,他有政务,他有家,他们永远都不可能有果。—
离开了上海,邬桥似乎成了最美的地方,那时的王琦瑶就应是安静的,如水的江南,恬淡到象山水画,还有个可爱的阿二。如果王就将此生付在此间,也许没有长恨了,最多是短恨或是憾失。然后她不属于邬桥,她已经是上海的一部分了,迟早要回去。
再次站在上海的街头,我能想象到王琦瑶苍桑与无助的样貌。到那里我已经读不下去了,我不知道这个女生还会有怎样的不幸。最后她还是跟康明逊睡在一张床上,她甚至没对他报多少幻想了,谁会娶自己这样一个女生呢?唯有长恨,唯有长恨。怀孕了,这个该死的逃开了,嫁祸给可怜的萨莎,那些个黑暗的日夜,那些个空房里的清冷。那些跟自己睡过说对自己好的男生都哪里去了!也许,男生的本质就是负心。在某一个时刻,王琦瑶心里是有恨的,但无论怎样,无奈有之,叹息最多。时过境迁,唯有叹息一点。
之后,程先生,这个最痴心人的出现,带给了她多少鲜活的成份呢。长恨,唯有长恨,还是长恨。许多年有意无意的错过,误会了痴心人儿许多许多,看看落满尘埃的相机,剥落陈旧的墙壁,以前的王琦瑶、过去的程先生都已经不在,不再回来。这算不算一对苦命人?这是不是命苦的人生?长恨啊,唯有长恨!
时隔多日,重续此篇,让人厌恶,也正应了的后半部分。专业评论家说王琦瑶死的唐突,我个人觉得程先生之死亦是如此。薇薇的描述过多,阿二的结局也少了交代。贯穿故事始终的唯有王琦瑶,唯有老上海。
《长恨歌》的读后感 篇4
午后,闲来无事,冲上一杯我喜欢的卡布奇诺,斜靠在床上,翻开王安忆作品《长恨歌》,享受这静静的纯美时光。
《长恨歌》是一部慢节奏的作品,它仿若江南的雨,期期艾艾、缠缠绵绵;又像是精致细腻的工笔画,一笔一画都马虎不得;还是上海人家的大小姐,一点点情调韵致都需要细细品味。
在这部作品里,无论是有生命的抑或是无生命的物体,都有着丰富的情感和多变的情绪,如一座桥、一个胡同、一支香烟、一件旗袍、一棵草、一朵花、一只鸟……它们在不同的场合里表现出追忆、沉思、寂寞、虚浮、迷惘等不同的情绪。作者用这些意向烘托出人物的颓丧与无奈,追求与憧憬,卑微与孤傲,隐忍与坚持……人与物同步,人与物又进行对比,画面饱满,情绪浓烈,让读者如置身其中。
王琦瑶是这本书的主人公,她长得十分漂亮,家庭出身却不太好,但她和大多数美丽的女子一样心高气傲、不甘现状。她心里清楚,美丽便是她的资本。于是,从片场拍戏到登上摩登杂志的封面,再到入选上海小姐。她从一个默默无闻的女学生成为大上海的一颗耀眼新星。鲜花、掌声、派对、灯光、吹捧,这些虚华的东西毫不吝啬的朝王琦瑶扑面而来。她出尽了风头,受到万众瞩目,虚荣心得到了充分的满足。但这些都还不够,美丽的女孩身边怎能缺少风度翩翩、有权有钱的男士?李主任的出现可谓恰逢其时,于是她心甘情愿、顺理成章地成为了他的姨太太。从此,这朵名副其实的交际花被困在了爱丽丝公寓,表面无限荣光,背地里却凄凉哀婉,而她的荣耀也走上了谢幕的道路。李主任飞机失事后,她又和多名男人产生过情感纠缠,甚至还生下私生女薇薇。最后,王琦瑶声名扫地,死于他杀,结局非常悲惨。王琦瑶的一生将“月满则亏,水满则溢”的道理演绎得淋漓尽致。在《长恨歌》里,有上海弄堂里消散不尽的流言蜚语和虚张声势的爱情;有豪华公寓里凄迷幽怨的等待和缭绕不尽的寂寞烟圈;有上海歌厅里永不停歇的靡靡之音和散发着荷尔蒙气息的浑浊空气;有盘旋在弄堂上空长长的落寞的鸽哨和望向天空无奈而哀怨的目光;有骨子里的清新明澈和被世俗所逼不得已的同流合污……
轻啜一口咖啡,我倏然看见一缕光从帘隙挤进来,轻轻曼曼的从地板爬到床上,仿佛时光在静静地流淌。我在这时光的缝隙里感受文字带给我的欢乐和忧伤,宁静和喧嚣。在时光的'流里,我仿佛看到王琦瑶在等待李主任的煎熬中日渐枯萎。她爱他,却留不住他,她只能等,痴痴怨怨地等,漫无目的地等,暗无天日地等。等待让她消瘦,让她一次次失去信心,让她从高傲的峰顶滑向微贱的深渊。她明知和李主任的爱情是见不得光的,却心甘情愿做着他笼子里的金丝雀,虚荣心迫使她无力遁逃。一座城,一旦跨进去,抽身便很难。她虚无缥缈地等待注定她和李主任的爱情只能以悲剧告终。即便李主任的飞机不失事,他也不能给她一个圆满的家。她和他的爱情终究不过是一场游戏一场梦。
命运仿似一个顽劣的孩童,常常捉弄人。缘起缘灭,在她最绝望无助、最落魄的时候,那个始终将她从心里割舍不下的程先生出现了。他义无反顾、毫无私欲地照顾她和她的孩子。但始终,他没有在她那里过夜。不得不说,程先生是真君子,是王琦瑶唯一值得托付终生的男人。可是,王琦瑶终究是不爱他,如果他留下来,她不会拒绝,我想,王琦瑶也这样想。但他要的,不是施舍的爱情,他心里始终清楚,她对他,只是友情,抑或亲情……他爱她,爱的太纯粹,所以他只能不告而别。
细细算来,程先生、李主任、阿二、老克腊、萨沙、康明逊,这些在王琦瑶生命中出现过的男子,不论是真心真意,还是虚情假意,最终都一个个离她而去,而她自己也被窃贼长脚所杀。真可谓一曲终了,繁花散尽,伊人已逝,只余一声空叹。王思瑶的一生确实是一场虚华的大梦。
时间验证了人心,见证了人性,洗尽了铅华,淹没了荣辱。它让人懂得,再夺目的荣耀也不过是过眼云烟,再钻心的伤口也有愈合的一天。爱的甜蜜,恨的痛苦,聚的喜悦,离的悲伤……一切的一切都融在了时间的流里,都成了远去的风景,都成了曾经做过的一场梦。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