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微文呈现 > 短文 > 读后感 > 正文

读《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有感

2025/08/25读后感

微文呈现整理的读《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有感(精选4篇),汇集精品内容供参考,请您欣赏。

读《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有感 篇1

翻开书页,一缕缕墨香扑鼻而来;细嚼文字,一股股能量充实内心。《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一本让我喜爱的书籍,海伦·凯勒——一个让我感动的人物。

海伦·凯勒出生于1880年,美国人。童年时的一场大病,让她成了聋哑人,突如其来的变故也曾让她恐慌,悲伤了很长时间,那时,她才19个月大。后来在母亲和莎莉文老师的鼓励和帮助下,她克服了重重困难,用超人的坚强的毅力,考上了哈佛大学,还学会了德语、法语、拉丁语等多国语言,她不但是作家,还是慈善家、教育家、演讲家。

作为一个盲人,她取得了超过我们正常人都难以企及的成就。她幻想着上帝能给他三天的光明,因为她有太多太多想要亲眼看到的事物,她想看看一直陪伴她的亲人,想看看精彩的戏剧,想看看博物馆里真实的宝物,想看看雄伟的城市建筑……

这三天的光明对于我们正常人来说简直是低到尘埃里的愿望,但是对于海伦来说却成了奢望。作为一个正常人,我甚至从来没有珍惜过视力。我恍然大悟,不能等失去了之后才懂得珍惜。我想:我以后会更加珍惜我所拥有的一切感官,用眼睛好好去看这个五彩斑斓的世界,用耳朵去听大自然中各种美妙悦耳的声音,不止是视觉、听觉,还有嗅觉、触觉、味觉等等,这一切都是大自然赋予我们人类最好的礼物。

让我们以海伦·凯勒的顽强意志激励自己,书写一个又一个精彩的童年故事!

读《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有感 篇2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描述的是作者海伦·凯勒曲折的一生。作者出生时还是一个健全的孩子,可是,在她还不到一岁时,得了急性脑部和胃部充血。因为这场病,她完全失去了听力,视力也退化了。当一天清晨,她准备迎接灰白色的黎明时,她的世界变成了永远黑暗……

她的一生可以说是个悲剧,她没有被打倒,而是勇敢的面对。在她病后,她与别人的交流一直是用手语,而她发现亲人们交流都是用嘴巴的,一天,抚摸正在谈话的亲人的嘴唇时,她发现自己无法了解其中的意思,这让她很难过。

1887年3月3日,是她人生中最重要的日子——安妮·沙利文小姐到了她家。有一天,沙利文小姐带她出去转,找到了一处不错的地方,她们想在这里野餐,沙利文小姐回家拿食物,她便爬上了旁边的树,这时起风了,风越来越大伴着沙子打在她脸上,这件事以后,她知道大自然也不是那么温柔。她第一次写作文章《秋之霜》,寄给阿纳格诺斯先生,这时,有人发现《秋之霜》与一名叫《秋霜之神》文章很相似,这让她很伤心,也牵连了沙利文小姐。阿纳格诺斯先生的信任让她好受些。可有一天一个老师再次问她这件事,这位老师告诉了阿纳格诺斯先生,阿纳格诺斯先生让为她是骗人的小孩,不再与她交流、来往。她后来阅读了这篇文章,发现只是换了一种表打方式,之后很长一段时间她都不敢再写作,要不是沙利文小姐的鼓励她以后都不会再写作了,但后来她写成了《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着本书。在之后她一共有14本书问世,她又获得了哈佛大学的荣誉学位,成为历史上第一个获此殊荣的女性。

也许,这种事降临在别人身上他可能会崩溃,而海伦·凯勒没有。这告诉我们,无论怎样的困难都要乐观的面对,想办法解决。在我们身边就有这么一位,在20xx年的《开学第一课》中的盲人小朋友刘浩,他是盲人也会弹钢琴弹,比有些能看见的人弹的还好,为什么?因为他知道自己要比别人更努力才能学好,而能看见的人不努力。所以,不管你健不健全做任何事都要尽全力。《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的作者是位又盲又聋的女作家,名叫海伦.凯勒。她的残疾并不是天生的,而是一场重发烧夺走了她的光明和听力。她看不见高山绿水;看不见蓝天白云;更看不见父母那慈祥的面孔,她的眼前只是一片漆黑。她听不到大自然的声音;听不到小鸟的歌唱;更听不到家人亲切的交谈,她的耳边永远都是死一般的寂静。作为一个人,又盲又聋,生活该是多么的艰难呀!

海伦的这一生离不开一个人---安妮.莎利文,是这位启蒙恩师教海伦认字母、认单词。要知道,此时的海伦还是个哑巴,因为她耳聋,听不到声音,所以不能学说话。莎利文老师采用往小海伦的手上写,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无数次后,海伦才记住"DOLL"(洋娃娃)这个单词,后来又教“针”“杯子”“坐”“站”等词。能让海伦学会可真不容易,莎利文老师得下多大的功夫呀!

富勒小姐是第一位教海伦发声、说话的人,她上了十一堂课。海伦终于会流畅的说出了第一句话------“天气很温暖”。同时,海伦也认识了一些朋友,还有一条叫费兹的狗,她们时常陪着海伦开心、解闷。

我曾经试过,妈妈骑电动车接我回家,我闭上眼睛,心想,一定能坚持到家不睁眼,可是,汽车一会儿“滴”一声,我按捺不住,睁开了双眼,堵车了。这时我想起我下的决心,可还是忍不住。还有一次我耳鸣了,就是耳朵“嗡嗡”直响,在家里坐卧不安,作业也写不成,睡觉也睡不着,简直都要疯了,过了好久才冷静下来。海伦岂止是暂时闭眼和耳鸣呀,是视力、听力永久性的损坏。她并没有绝望,而是坚持了下去,最后她成为了远近闻名的作家。

读《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有感 篇3

20世纪,一个坚毅的生命以一种独特的方式出现在世人面前。尽管她表面上看起来弱不禁风,但却有着一颗极其强大的内心。她同时患有聋、盲、哑三种生理缺陷,但还在黑暗无声的世界里为人们送去光明。她,就是海伦凯勒。

人们常说:“当上帝关上一扇门时,总会为你打开一扇窗。”上帝就为海伦凯勒关上了门,可似乎连窗也没留一扇。也许,很多人会报怨命运的不公,但这时海伦凯勒却在抓紧一切时间学习。她克服了语言障碍,从一个一个单词,到学习盲文、唇语,甚至学会了阅读和写作,并且掌握了英语、法语、德语、拉丁语、希腊文这五种语言;她牺牲玩耍时间,一头扎进书本中,凭借着敏感的触觉,一遍一遍又一遍地触摸凹凸不平的盲文书本。最终,努力没有白费,海伦凯勒花费了十一年时间,终于顺利进入了正常人都望尘莫及的美国最高学府——哈佛大学;她挣脱心里束缚,畅快地与许多伟人交流、谈心。当然,这离不开莎莉文老师的悉心教导。与此同时,海伦凯勒还不忘关心身边的残疾人,为他们的前途、幸福四处奔波。她的身上充满了正能量,那些闪光点为我们指明前进的方向。

海伦凯勒还有用实际行动证明:知识就是力量。她用知识,在这有限的一生中,为人们创造了不计其数的人间瑰宝!她身上的各种品质都值得我们学习。

不要奢求一生都用之不尽的荣华富贵,也不要幻想父母能满足自己的一切愿望。因为你已经拥有了一笔无法用金钱衡量的财富:一个健康的身体,又有什么理由不去奋斗,不去创造自己的美好人生呢?!

读《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有感 篇4

对海伦·凯勒的好奇驱使我捧起了《假如给我三天光明》,当我刚刚翻开这本书时,我立刻就被吸引住了,与海伦·凯勒一起过着黑暗却充满光明的生活……

或许是上帝累了,心不在焉的造出了海伦·凯勒这个可怜的小女孩——在她19个月的时候就狠心夺走了属于她的光明和声音。她甚至还没有多看几眼这个五彩斑斓的世界,去倾听那大自然的乐曲。在她那个寂寞孤单的世界里,没有温暖,没有呵护,没有关爱。这一切使她的脾气越来越坏,直到沙利文老师的出现。

你能想象吗?一个又聋又哑又盲的女子,凭着强大的毅力考上了令所有人为之向往的哈佛大学,并且学会了英、法、德、拉丁和希腊五种语言。那是一个奇迹,凭着她对未来的憧憬所缔造的一个永不磨灭的奇迹,在人生中绽放了属于自己的花蕾。

如果你只剩下三天的光明,你会干什么呢?海伦·凯勒要去看看帮助她的沙利文老师,去看日出,去各个博物馆参观……哪怕三天之后迎接她的依旧是无边的黑暗,她依然在享受着每一刻、每一秒。

海伦·凯勒这种持之以恒的精神深深地刻在了我的心中。六年级下学期,我获得了去参加黄岛区运动会的资格,整整四个月,每天早上天还没亮,就从温暖的被窝赶到训练场,一圈又一圈,一圈又一圈……每天跑完老师规定的10圈后,我又会去跑完我给自己制定的三圈。每天风里来,雨里去的,渐渐地,身边的同学越来越少,因病退出的,自动放弃的,老师劝退的……看着一个个熟悉的身影离开训练场,我也动摇过,但我咬牙坚持住了。长期无间断的训练导致我上火牙疼的张不开嘴,忍受着别人不知道的疼痛,每跑一步,都会带来钻心的痛,埋怨过,喊过累,叫过苦,痛到了极限,真的不想再忍了!但我一想到海伦·凯勒在又聋又哑又盲的情况下,为了练习盲文,把手都磨烂了,我这点痛算些什么!想到这,我浑身都充满了力量,坚持了下来。期间,有磨破出血的脚掌,有出汗后的冷风习习……这一切,别不上越过终点时的激动,比不上获得荣誉后的自豪!当我的身体触碰到那根红线时,我的嗓子像火在燃烧,汗水如雨般撒过,我,做到了!

海伦·凯勒给我的激励远远不止这些……

那是在小学的一次期中考试,与第一名失之交臂,本以为妈妈会对我一顿训斥,不曾想妈妈只是淡淡的说:“不服输的话,就去证明你自己。”平淡的语气,激起我一腔热血,未来的规划令我迫不及待的去完成。剩下的半学期,我像变了个人似的,埋头苦读,在期末冲刺夺冠。当我接到成绩单时,当我看到老师欣慰的眼神时,喜悦之情涌上心头:我成功了!我没有辜负母亲的希望!我更没有辜负我对自己的承诺!

海伦·凯勒的精神一直激励着我,支撑着我在最困难的时候,依旧不放弃的追寻成功。可以说,是海伦·凯勒陪着我度过了无数个艰难时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