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大班美术活动教案
微文呈现整理的幼儿园大班美术活动教案(精选5篇),汇集精品内容供参考,请您欣赏。
幼儿园大班美术活动教案 篇1
热门幼儿园大班美术活动教案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热门幼儿园大班美术活动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幼儿园大班美术活动教案 篇2
设计意图
《指南》中提到幼儿艺术学习关键在于充分创造条件和机会,萌发幼儿对美的感受和体验,丰富其想象力和创造力,引导幼儿学会用心灵去感受和发现美,用自己的方式去表现美、创造美。《玛蒂娜的舞裙》是一本非常有趣的图书,孩子对于故事中的几条舞裙尤为感兴趣。作为教育者,我应该抓住这个契机,有目的有计划的引领孩子开展相关的活动。
大班孩子随着年龄增长,手的动作更加灵活协调,画、剪、折、粘的技能进一步熟练。本班孩子对色彩、材料的运用已有一定经验,但在制作过程中,孩子还停留在平面上的制作,而平面制作对大班幼儿来说缺乏挑战性,因此我探索利用舞裙蓬松舒展的特征,来引导幼儿学习制作褶皱,表现舞裙蓬松的特征,进一步提升幼儿的美工制作水平,让孩子在原有水平的基础上实现“跳一跳,够得到”的持续发展的过程。
活动目标
1、通过看看、想想、说说,知道舞裙不同部位的名称,学习褶皱的制作方法。
2、能与同伴互相合作,借助各种工具、材料和多种表现手法大胆装饰舞裙。
3、能积极参与活动,体验装饰的成功感,分享活动的乐趣。
重点难点活动重点:借助各种工具、材料和多种表现手法大胆装饰舞裙,体验装饰的成功感。
活动难点:学习运用多种材料制作褶皱,并能装饰到舞裙的.各个部位。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
1、幼儿能大概说出《玛蒂娜的舞裙》的故事内容。
2、幼儿对裙子的部位名称和款式有所了解。
物质准备:
1、装饰材料:亮片、花边、彩带、颜料等。
2、裙子底版、男孩子的领结。
3、舞会音乐。
活动过程
一、通过回忆绘本内容,谈话导入情境。
1、前阵子我们一起欣赏了一个绘本故事,还记得里面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吗?
2、玛蒂娜穿着漂亮的舞裙去参加舞会了,你们想不想去参加?
3、玛蒂娜还送来了一张邀请函,请我们一起去参加舞会。我们要准备些什么呢?
[通过提问“参加舞会我们准备些什么呢”,唤醒幼儿已有的经验。]
二、示范如何使用各种材料装饰舞裙。
1、今天老师给你们准备了做舞裙的布料,一起来看看。
[教师为孩子提供了丰富多样的材料,给予孩子充分的自主探索的空间。]
2、了解舞裙不同部位的名称。
师:一条舞裙的哪些部位可以来装饰呢?
3、发散思维,唤醒幼儿已有装饰经验。
师:你们准备怎么来装饰舞裙的这些部位呢?
4、介绍、示范褶皱的制作方法
师:老师装饰了一个裙摆,看看是怎么做出来的?
[出示褶皱范例,让孩子观察褶皱的外形特点,启发幼儿说一说制作方法。]
师:这样折出来的效果叫什么呢?儿歌教学褶皱:边缘粘粘牢,后面往前折,用力压一压,后面往前折,用力压一压。
师:我们除了把褶皱装饰在裙摆上,还可以装饰在舞裙的哪里呢?
[引导幼儿发现褶皱可以装饰在裙子的各个部位。]
师:还有一件事要提醒你们,玛蒂娜有一个要求,舞裙上面必须有褶皱,才有资格入场哟!
[激发幼儿运用褶皱装饰裙子的兴趣,突破本次活动中的技能难点。]
三、幼儿作画,教师指导。
1、一男一女小朋友分组合作,教师巡回指导。
2、先做好的小朋友可以向后面的客人老师介绍一下你的舞裙。
四、评价:
舞会马上就要开始了,请女孩子们穿上舞裙,男孩子们带好领结,带着你的舞伴去参加舞会吧。
[在音乐中孩子们翩翩起舞进入活动高潮,让孩子深深的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和活动的乐趣。]
活动总结
活动前,通过欣赏绘本故事“玛蒂娜的舞裙”,幼儿对故事情节有了一定的了解。对于裙子、舞会的认识和经验,我在课前通过多种途径进行了丰富与铺垫。因此在整个活动中,我从绘本故事引出情境,再到邀请函进一步激发幼儿的活动兴趣,参加舞会这个线索贯穿活动的始终。
在这节课中,我把技能融合在重点中,难点主要是放在了同伴之间相互商量与合作上面。在讲解示范舞裙装饰时,我能根据孩子的回答,及时提炼、小结,拓展孩子思维,引导孩子运用多种材料,了解多种装饰的方法。《指南》中提到孩子是存在个体差异的,教育的目的就是支持和引导孩子从原有水平向更好水平发展,让每一个孩子都体验到活动过程的乐趣与成功的愉悦感。在幼儿的操作过程中,我能根据幼儿的个体差异鼓励孩子使用不同材料、不同方式,大胆装饰舞裙。
这次的活动并没有结束,接下来我会把孩子们的舞裙用衣架进行舞裙展览,然后在美工区继续进行舞裙的设计与制作,并与游戏区相结合,让幼儿进行表演、展示,进一步培养、提升孩子各方面的能力。
幼儿园大班美术活动教案 篇3
设计意图
黑格尔在他的《美学》中有一句名言:“最杰出的艺术本身就是想象。”《3~6岁幼儿学习与发展指南》中也指出在美术活动中充分发挥孩子的想象力,培养孩子的思维能力,激发创作欲望,提高其艺术修养,是一件意义重大的工作。在生活中,不规则图形比比皆是,孩子们经常会联想到许多有趣的东西。于是,我便以被咬的饼干为引子设置情境,引导幼儿欣赏抽象画的夸张有趣,创造性地对不规则图形展开想象。
本次活动的主要内容是用多种不规则图形,大胆变形组合、想象添画创作,借助白板的无限克隆、任意拖动、旋转、大小变形、聚光灯、遮幕、跑马灯等功能和ipad的个性化操作以及借助微信平台与他人分享作品,让幼儿在人机互动中,产生浓厚的兴趣和创作的欲望。
活动目标
1、欣赏作品,初步了解作品的变形、夸张和有趣等特点,感受作品美的意境。
2、通过各种图形组合、大小方向的变化以及添画等方法,表现出自己喜爱的美术作品。
重点难点
本次活动的重、难点为通过图形组合、变化、添画等方法进行想象创作。针对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围绕本次活动的目标,我尝试运用变形、组合、添画创作作品,充分发挥白板以及平板电脑网络教学优势,让幼儿在白板引领下进行个别化的平板操作,自主进行作品创作,教师再有选择性地推送,促进同伴间欣赏交流。以电教手段优化学习情境,启发幼儿创造性思维,有效地化解了活动的重点与难点,从而发展了幼儿的想象能力,激发了幼儿创作的欲望。
活动准备
平板电脑若干,自制课件,打印机,smart电子白板。
活动过程
1、情境创设,激趣导入。
情境设置:熊哥哥和熊妹妹有一盘香喷喷的饼干,调皮的熊哥哥为了不让熊妹妹吃到饼干,就把每块饼干都咬了咬。这一下,饼干生气了,它们不喜欢熊哥哥这个样子,决定来个大变身,让熊哥哥找不到!
(此环节以Flash动画形式设置情境,突出了情景设置的生动性,让幼儿身临其境,激趣的同时更能激发幼儿的想象。)
2、仔细观察,初步感受。
(1)找一找。
师:变呀,变呀,瞧!它们大变身了呢!小饼干变身成什么样了?让你想到了什么呢?请你们互相说一说。
(欣赏康定斯基作品《贯穿的线》)
师:谁第一个说说你的发现?(个别幼儿表达)
师:除了变身的小饼干,你还发现了什么?什么样的线条?
师:这里面用了很多的颜色,有哪些颜色呢?可以用一个词说一说吗?
小结:小饼干可真有趣,有的变得大大的.,有的变得小小的,有的单个变一变,有的好多个组合在一起,让我们想到了很多有趣的东西呢!它们还请来了各种各样的线条,变成了一幅神奇的画!这幅神奇的画就好像把我们带到了神秘的太空,奇妙的海洋,你还觉得到了什么地方呢?
(2)变一变。
师:它们是怎么变的呢?
师:瞧,点住这个白点点,它会变大,变小,变长,变短,点住绿点点,还可以转个方向,点住身体动一动,它就可以移动了。
(教师演示)
师:真神奇呀,小饼干可以变大变小,还可以转个方向,它们最喜欢组合在一起变一变了,瞧,这两个靠在一起像什么?再把几块变身的小饼干都组合在一起,又变出了什么呢?我再添上一些有趣的线条,变成一幅完整的画!你觉得这幅画告诉我们一个什么样的故事呢?
(此环节Flash动画呈现画面,利用白板的聚光灯、放大镜功能以及动画效果,感受寻找小饼干的乐趣,白板的交互式体验激发了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增强了他们参与活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个别幼儿白板互动,利用白板的旋转、变形、添画功能,体验将不规则图形组合变化的乐趣,又为接下来的平板操作,积累了必要的经验。
白板中丰富的图形、线条、背景资源,方便快速选择进行创作,老师的演示过程起到了示范引领的作用。)
3、自主操作,个性表达。
(1)提出创作要求。
师:轻轻的拿出椅子背后的平板电脑,帮小饼干们变变身,在创作的过程中一定要记得随时保存!
(2)幼儿平板创作,作画过程选择性的推送到白板。
(此环节借助平板的个别操作,充分尊重幼儿的意愿,实现个性化教学。将作画过程推送至白板,以跑马灯形式呈现,便于观察分享作画过程。)
4、互赏互评,情感升华。
师:呀!一幅幅美丽的作品诞生了,看到这些画,你感觉是在什么地方或者看到什么有趣的事儿了?小饼干是怎样变的呢?
小结:老师真佩服你们,你们用奇妙的想法变出了很多奇特有趣的东西,就好像把我带进了奇妙的世界,发现了不一样的故事,我非常喜欢你们的画!
(此环节跑马灯效果的呈现,方便幼儿逐幅欣赏,并且便于整幅放大,有目的的欣赏。)
5、作品分享,体验快乐。
师:小饼干给你们带来了一个小惊喜,将你们的作品做成了作品卡,作品卡的右下角有着你的名字和一个二维码,待会儿你们可以把这张作品卡给在座的客人老师分享一下,请他们用手机扫一扫二维码,就可以看到我们今天所有的作品了,还可以给喜欢的作品点个赞送朵花呢!
(此环节用ipad链接打印机打印作品,同时上传作品到朋友圈,通过手机扫一扫二维码的形式呈现作品,并互动点赞。激发幼儿取得成功的喜悦,将集体活动延伸到幼儿的生活中。)
活动总结
《饼干变变变》是一节大班美术活动,根据电子信息技术与幼儿园课程整合的应用特点,我借助白板课件和平板电脑,设置饼干情境,激发幼儿创作的欲望。
整个活动以白板课件为载体,通过呈现教学内容,合理利用白板平板各自的优势,突破重、难点,达到整合的效果,达成本次活动的教学目标。并利用ipad与互联网的互动的特点,将孩子的作品以网络方式呈现,极大满足了孩子们的成功感。
多媒体的选择,让每个孩子都能灵活地运用色彩和形状的组合进行创作和想象,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同时也解决了传统教学中教师无法看到每个孩子的操作过程和集中展示操作结果的不足,帮助孩子们在操作中自主学习,在交流中互助提高,在创造中内化体验。
幼儿园大班美术活动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欣赏、感受人物的脸部表情与五官变化,学习用带有情感色彩的色调表现人物脸部表情。
2、能与同伴用眼神、表情进行交流、合作,尝试把更多的表情编入儿歌中或变成歌词进行表演唱。
活动准备:
1、丰富幼儿表达人物表情的语句和词汇,学唱歌曲《拍手唱歌笑呵呵》。
2、美术活动用的材料、小镜子。
活动过程:
活动一:
1、做照镜子的`游戏,让幼儿在镜子里做出各种表情,进行自我欣赏。
2、轮流请幼儿把表情重复给大家看,互相交流、欣赏。引导幼儿边看边讨论人在喜、怒、哀、愁、调皮等不同状况下,脸部五官的变化,学习用语言进行描述。
3、教师有表情地朗诵《镜子里的我》,幼儿边听边用表情、动作加以表现。然后师生共同讨论还有哪些表情可以编到儿歌里去,教师要帮助幼儿记录下来。
4、复习歌曲《拍手唱歌笑呵呵》,学习自由创编歌词,并带有表情地进行表演。
附作品:《镜子里的我》
小小镜子真神奇,/天天跟我做游戏。/眼睛眉毛皱起来,/原来我在发脾气。
小小镜子真神奇,/天天跟我做游戏。/嘴巴两边向上翘,/原来我在咪咪笑。
附歌曲:
活动二:
1、师生共同分析、讨论各种表情的表现特点。
2、幼儿自己选择表现方式(绘画、拼贴、泥塑等),绘制出自己最喜欢的表情。
作品展示和交流:把全班幼儿的作品展示出来,让幼儿猜一猜、学一学每一件作品所表现的表情,看一看与作画幼儿的想法是否一致。
幼儿园大班美术活动教案 篇5
幼儿园大班美术教案:
我喜欢的花
美术:
我喜欢的花
活动目标:
1、认识不同的美工材料,大胆尝试不同形式的美工制作。
2、在经验共享、经验再加工的基础上,综合用剪、贴、拼等技能,制作自己喜欢的画。
3、乐意在探索过程中努力地思考、能将自己面前的材料收放整齐。
4、激发幼儿感受不同的艺术美,体验作画的乐趣。
5、根据色彩进行大胆合理的想象。
活动准备:
1、一张桌子上有彩色纸,报纸,皱纹纸等、剪刀、浆糊。
2、一张桌子有橡皮泥、泥工板。
3、一张桌子有蜡笔、水粉等。
4、其它桌子放豆类、橡皮泥、瓜子等。
5、每张桌子放一些白纸。
活动过程:
一、提问引出主题:你见过哪些花?它是什么样子的?
二、认识不同的材料,探索不同的制作技能。
1、今天要用不同的材料做各种不同的花,(让幼儿到桌子前了解材料),再说说你看到了什么材料?
2、讨论:怎样使纸、泥、豆、瓜子变成漂亮的花呢?
3、师幼小结:纸可以剪、贴、撕;泥可以搓、压、团、切;瓜子用胶水贴在纸上等。
三、幼儿分组活动,教师巡回指导。
1、幼儿选自己喜欢的材料,做自己喜欢的花。
2、仔细观察幼儿,及时反馈个别幼儿的好方法供集体分享。
四、展览幼儿作品。
鼓励幼儿拿着自己的.作品向其他幼儿大方地介绍自己的制作过程。
教学反思:
幼儿美术活动,是一种需要他们手、眼、脑并用,并需要把自己的想象和从外界感受到的信息转化成自己的心理意象,再用一定的美术媒介把它表现出来的操作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