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八年级读后感600字
微文呈现整理的三国演义八年级读后感600字(精选4篇),汇集精品内容供参考,请您欣赏。
三国演义八年级读后感600字 篇1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淡中。
每次看到这首词,我就会想到《三国演义》这本书。
三国,是英雄、贤士满天下的时代。论英雄,有:刘备、曹操、关羽、张飞……论贤士,有:诸葛亮、徐庶、司马懿……
众多英雄豪杰中,我最喜欢诸葛亮。刘备三顾茅庐才请出山,显示了诸葛亮的谨慎;三气周公瑾,不还荆州,显示了诸葛亮的智慧;白帝城托孤,显示了诸葛亮的忠心;七擒孟获,七次放生,显示了诸葛亮神机妙算、雍容大度。在做人和做事的时候,我也要向孔明一样,面对事情要善于思考,机智化解;与人相处有摩擦,要宽容大度;和别人往来要守信,不能违背诺言。诸葛亮德才兼备,足智多谋,令我佩服,令我向往。
三国,是个文采洋溢的时代。前有曹操的《短歌行》,“对酒当歌,人生几何?”何其豪迈;后有曹丕的《燕歌行》,“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足见忧国忧民;诸葛亮的《出师表》,“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更是广为流传。
三国,是个时常入我梦中游荡的时代。多少次熟睡的时候梦见我穿梭到三国,成为诸葛亮,运筹帷幄,决胜千里。每次被惊醒,都想在梦里多待一会儿,多想和刘备谈笑风生一会儿呀!
每次看《三国演义》,都是那么有趣,都是那么令人回味无穷!
三国演义八年级读后感600字 篇2
这个暑假,我读完了四大名著之一《三国演义》。从这本书中,我认识了许多个性鲜明的人物,也从他们身上学到了很多做人的原则。
关羽,字云长,有着“武圣”之称,他教会了我忠诚。还记得那句古话吗?“身在曹营,心在汉。”曾经,曹操为了得他一员虎将,不知给了他多少的金银财宝、如花美女,也不知给了他多少兵器!但是,他始终没有被这些东西给打动。穿越历史的风尘,我看见了关羽过五关斩六将的身影,看见了他眉间上的坚毅,感受到了他对刘备的那颗忠诚之心。
赵云,字子龙,他教会了我勇气。每当听见赵云的名字时,我便会想起他抱着阿斗,突破重围,险些让自己命丧黄泉的画面。他是那么的勇敢,不管对手是谁,有多么强大,他都无所畏惧。每当刘备遇难时,他总是奋不顾身地去相救,他总是把主公刘备的命放在第一位。我想,在三国时期,又有多少人能像他一样呢?
诸葛亮,字孔明,他教会了我要永远追求智慧。东汉末年,军阀混战,各地都割据,大家你打我,我打你,打来打去,后来发生的赤壁之战是他帮助周瑜和孙权战胜了当时已经统一北方的曹操。如果不是诸葛亮的神机妙算,没有他的知天文,懂地理,识人心,怎么可能草船借到箭,又怎么可能让周瑜和孙权加起来区区十多万兵力反败为胜,战胜曹操八十万大军,把他们打得落花流水呢?据说,世界上最聪明的犹太人,“为了使女儿嫁给学者,即使变卖一切家当也值得”,从这里也可以看出,追求智慧也应该是所有人类共同的追求。
《三国演义》中,还有许多人教会了我成长的道理。吕蒙教会了我要勤奋学习;张飞教会了我做人要豪爽;刘备教会了我要待人友善……《三国演义》这本书——真是让我受益匪浅啊!
三国演义八年级读后感600字 篇3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一首大气磅礴,气势宏伟的赞歌拉开了三国的序幕。《三国演义》,我最喜欢的一本书。它记录了悠久、灿烂的历史文化,描绘出杰出的历史人物和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是最辉煌的历史巨著之一。细细品读后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三国演义》塑造了一大批叱咤风云的英雄人物。诸葛亮是“贤相”的化身,他具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高风亮节,具有救世济民、再造太平盛世的雄心壮志,具有料事如神、神机妙算的奇异本领。他未出茅庐便知天下大事,且将天下三分的鼎力局面准确预知,出山后一展其雄才大略,巧借东风,草船借箭,三气周瑜,巧设空城计。他的事迹激励我努力读书,获得丰富的知识和智慧。曹操乃一代_雄,他提出“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既有雄才大略,又残暴_诈,是一个政治野心家、阴谋家,可是他没杀自己膝下的刘备,又让我看到了他的大度。刘备重情重义,仁民爱物,是一位礼贤下士,知人善任的任君,不管是大城小镇,都忠于职守,受人爱戴,他让我懂得了热爱百姓和忠于职守的深刻道理;关羽威猛刚毅,义重如山,他不降曹操,日夜思念兄长;过五关斩六将,毫不畏惧,他誓与刘备共存亡的精神让我明白了仁义十分重要;孙权为人谦和,少年得志,同为天下英雄,使我体会到宽容大度的重要……
《三国演义》这本书给我的收益其实是两个字——“谨慎”。几千年前,老子说过:“慎终如始,则无败事。”几千年后,法国大作家雨果说过:“谨慎是智慧的长子。”穿越不同的时空,跨越不同的国度,对谨慎的理解始终是一致的。最有价值的东西总是能够穿越古今中外,沉淀成永恒的真理。
三国演义八年级读后感600字 篇4
读《三国演义》,我看到了忠义与背叛、仁德与残暴,更看到承战争中没有永远的敌人,也没有永远的盟友,不觉感叹人性的复杂。而看到一幕幕精彩的好戏;桃园三结义、刘备三顾茅庐、诸葛亮三气周瑜、草船借箭、空城计又不禁拍案叫绝。
书中一个个鲜活的人物形象,呼之欲出,令人不忍掩卷。曹操的深不可测,诸葛亮的神机妙算,刘备的爱民如子,赵子龙的一身是胆,张飞的粗中有细,关羽的义薄云天,司马懿的阴险狡诈等等。其中,曹操和刘备两人带给我的`感触最多。
罗贯中笔下,曹操是“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在成功的艺术渲染下,我对这个运用暴虐残忍的手段和施展阴谋诡计统一了中国北部“奸雄”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作者在他身上集中了阴险狡诈、虚伪冷酷、专横跋扈等恶行,为曹操招了不少骂名。不过,对曹操的正面描写也挺多,写他雄才大略、文治武功、博学多才,这样的写法是作者的主观念和客观真实得到统一。
而刘备,论才智,他没有曹操机敏;论文治,他没有曹操高深;论武功,他没有曹操勇猛。但他具备统治那个时代最需要的品德——仁义且谦逊!刘备“三顾茅庐”恭请诸葛亮出山,一直被后人传为佳话正是凭借性格中的虚怀若谷,刘备得以广纳贤士,从最初的关羽、张飞,到后来的赵云、黄忠,无不为刘备建立蜀汉立下了汗马功劳。
每当我读到曹操因残暴而失民心时,或读到刘备因感情用事而酿成大错时,总会幻想:若是有一位明君结合了刘备和曹操二人的优点,既具备爱民如子的仁德,又拥有权衡得失的能力,那天下不就能长治久安了吗?然而,“人无完人,孰能无过?”我们只有总结历史的经验教训,少走弯路,向着心中理想的生活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