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微文呈现 > 短文 > 教学教案 > 正文

西风的话教案

2025/08/27教学教案

微文呈现整理的西风的话教案(精选4篇),汇集精品内容供参考,请您欣赏。

西风的话教案 篇1

课题:第三单元《金色的秋天》――《西风的话》

课型:新授

课时:1

教学用具:电子琴、竖笛、口器、多媒体等。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音乐作品笛子独奏曲《扬鞭催马运粮忙》、钢琴曲《秋日私语》和抒情散文《秋》,了解,感知音乐如何描绘秋景,体会其抒情性,在教学过程中享受音乐审美的愉悦。

2、学会有表情的演唱《西风的话》,让学生了解并基本掌握歌曲当中基本的音乐知识。

重点、难点:有表情的演唱《西风的话》,感知不同情绪的音乐如何描绘秋景。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欣赏乐曲《扬鞭催马运粮忙》和钢琴曲《秋日私语》,让学生从速度、情绪等方面感受乐曲,了解乐曲的主奏乐器。

2)听赏著名文学家池尹默的抒情散文《秋》,感受文学家笔下的秋天是什么样的。(此时播放幻灯片,让学生边看词边欣赏秋天的景色,让学生思考本篇抒情散文应配上什么情绪的音乐。师生讨论后,选用抒情的钢琴曲《秋日私语》。然后边听边感受情绪。

3)老师范读散文,朗读过程中提醒学生注意语调和语速。让学生根据老师朗读时的节奏有感情的朗读文章。中途纠正,插入歌唱发声的基本知识,提醒学生在朗读时注意呼吸通道的打开,强调集体朗读时声音的和谐,为接下来的歌唱做准备。

二、新授教学。

1、请出一位同学读一下《西风的话》词曲作者。

2、通过观察,从版面上看,同学们有没有什么不懂的音乐知识呢?请同学们听赏一下《西风的话》,带着问题感染它的音乐情绪,提出你的问题。(调式、强弱关系、力度关系…)根据学生问题,老师对《西风的话》进行音乐知识的解答。

1)五线谱中G大调的学习。

2)拍号的学习。通过《西风的话》这首歌曲的学习,掌握4/4拍。并由老师带领学生打4/4拍,争做小小指挥家。

3)休止符的学习。

4)力度记号的学习。带领同学们运用肢体语言打出强弱关系的对比,让学生切身体会mp和p的不同。

3、给同学们两分钟时间巩固知识,将本上的谱子和力度记号自己设计出来,老师作大体方向的提醒。

请一位同学说明怎样设计的,设计的理由是什么?师生讨论…

师总结:力度记号的设计是乐曲的灵魂,通过强弱的对比能够将音乐表现得淋漓尽致。

4、学唱歌曲《西风的话》。

1)识简谱。跟老师将音乐唱一遍,强调声音观念,注意声音的和谐,演唱时要柔和舒缓,让同学们在唱歌的同时打拍子。

2)老师弹奏电子琴范唱。请同学们讨论歌曲演唱时的情绪(慢,快......),既然是《西风的话》那西风指谁呢?(中年人,小孩,老人......)由语文知识激发学生想象。

3)师生合作。让同学们跟琴声有情绪的带手势演唱歌曲。师问:歌词中的西风告诉我们什么?(长大了,长高了,秋天来了…)

4)进行课堂知识反馈。让班上有特长的同学伴奏,找出几个同学指挥,伴着老师的琴声,全班同学一起将歌曲完整演唱。(唱歌录音,课后回放)

5)知识回顾。询问学生学到了什么?

教学小结今天老师和大家度过了一堂非常愉快的音乐课…

教学反思:乐教学中实践“关注音乐”最根本的原则是教学要以审美为核心,在音乐教学的形式上要遵循音乐教学的特性,强调对音乐的感受与体验。

西风的话教案 篇2

教学内容:

教唱合唱歌曲《西风的话》

教学目标:

一、学唱《西风的话》,学习用自然舒展的声音歌唱秋天的美景,并了解我国著名的音乐教育家——黄自,并能从他的作品中获得美的享受。

二、初步了解合唱,感受合唱的魅力。

三、学唱歌曲《西风的话》,能用优美连贯的声音歌唱秋天的美景。教育学生热爱生活、珍惜时间。

教学重点:

一、能够准确地视唱旋律谱,唱准五、七度的大跳音程和附点八分音符节奏。

二、演唱歌曲时,学生运用不同音色表示西风的话不同形象和性格。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方法:

听唱法、示范法、练习法等。

教具安排:

多媒体电子琴

教学过程:

一、师生问好

、导入

1、一些秋日景色的图片展示。

设问:(1)、并思考秋天是一个怎样的季节?

(2)、是谁给我们带来这样的美景?

学生回答:“西风”。

2、模仿风吹,做发声练习。1-

Wu-- -

三、新课学习

1、初听音乐,教师设问:

歌曲演唱情绪、速度及力度?

2、再听范唱,掌握歌曲意思

(1)作者借“西风”的“嘴”向我们表达了什么?

(2)介绍作者黄自。

3、学唱《西风的话》

(1 )学歌词:老师轻轻地弹奏歌曲的优美旋律,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歌词,将学生带入歌词描绘的美丽意境中。(“袄”“高”“蓬”“红”的咬字一定要饱满准确。)

(2 )学节奏:听师范唱。同位讨论,这首歌曲节拍是多少拍?运用了什 么节奏型?

教师简单分析歌曲:这首歌为4/4拍,大调式,一段体。由四个乐句组成,这四个乐句都采用了相同的节奏:

XX X X ︱X — X — ︱

XX X X ︱X— — 0 ︱

但旋律的变化表现出不同的情绪对比。旋律流畅,在上下流动的级进中插入音程大跳,变化有致,力度运用细腻恰当,使歌曲具有丰富的

表现力。由于使用拟人化的手法,将“西风”作为第一人称“我”,“你们”代表“孩子”,唱起来倍感亲切。

(3 )学旋律:

a.老师弹奏旋律,学生先用字母“u”进行模仿跟唱。

b.老师弹奏旋律,学唱唱名。

c.教师范唱,教唱。讲解“5-4- ”的长音处理,一词多音,七度大跳音程的正确演唱方式和四分休止符。

(4)处理歌曲:

A.给学生讲解歌曲中的力度记号、速度记号等标记。

b.怎么样才能唱出歌曲的意境?

c.分组表现,互相评价、改正。

d.师生合作。和同学共同完成歌曲处理。

四、知识拓展

(1)初步认识合唱,体验合唱的魅力。

(2)思考在歌曲《西风的话》中值得我们思考的人生哲理。

五、课堂小结

年年岁岁,多情的西风去了又来,来了又去,它在提醒我们一定要珍惜时间,热爱生活。黄自老师通过歌曲来表现了深秋深邃悠远,余味无穷甚至带点淡淡忧伤的意境。让我们在优美的音乐声中结束这节课。

西风的话教案 篇3

西风的话教案(通用10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案要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西风的话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西风的话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听音乐、观察乐谱、表达音乐的能力。

2. 引导学生以自然舒展、抒情柔和的声音演唱《西风话》,启发和教育青少年珍惜时间、热爱生活。

3. 通过音乐对比,了解音乐元素在音乐表达中的作用,感受秋天的不同色彩。

教学重点和难点:

1.以自然舒展的嗓音演唱,表达歌曲的抒情意境。

2. 引导学生理解音乐元素对音乐的表现效果。

教具准备:

钢琴音乐课件

教学过程:

1.我导入

课前音乐:在期待的领域(用音乐和秋景营造秋天的氛围和意境)

问题导入:学生们,欢迎来到秋天的宫殿!你熟悉正在播放的歌曲吗?你知道它的名字吗?这首歌描述的是什么季节?(秋天)歌中提到了什么熟悉的东西?(冬小麦,田野地狱地狱)它表现出什么样的情感?(快乐而活泼)事实上,秋天不仅是快乐的,而且是深情的。让我们来欣赏这首歌“西风之语”。

2. 享受风

1.听录音和唱歌

问题:西风的话是温暖欢快的,还是温柔抒情的?它表现出什么样的速度和力量?

2. 再次欣赏并体验歌曲结构

老师:根据歌曲情感、速度、力量和节奏的明显对比来划分歌曲片段。有些是一段,有些是两段,有些是三段。让我们一起欣赏《西风》的歌词,感受这首歌的音乐结构。

3. 教师:老师唱这首歌。这首歌由几个词组组成?

3、歌唱风美丽windrdquo

1根据节奏演唱旋律

(1)观察四个短语的节奏特征。

(2)找出构成歌曲旋律的音符,在谱写音阶时用可大易手势演唱。

(3)看这首歌的旋律,找出包括上下音阶在内的部分。

(4)边唱边画旋律线。

2、 唱歌词

(1)使用ldquourdquo模拟旋律并纠正发声方法。

(2)体验旋律与歌唱力度的关系并记录下来。

(3)根据强度标记轻声唱歌词。

轻声歌唱(纠正连接线的歌唱方法)

两次呼吸。

与伴奏一起唱三遍,引导学生探索并找到最后一句的演唱方法。

在老师的伴奏下完成四次演唱。

(4)情感教育:每年,深情的西风一次又一次地吹拂。我们看到了孩子们的成长和季节性风景的变化。最后,缓慢而脆弱的治疗将西风的期望寄托在我们身上,似乎提醒我们什么?(时光飞逝,请珍惜时间)

3.声音比较

如果我们用更快的速度、更强的力量和明亮的声音来唱这首歌,会有什么效果?(尝试引导学生体验速度和力量对歌曲情感的影响)歌曲情感发生了变化。因此,如果我们想用声音和颜色来唱这首歌,我们可以找出这首歌需要注意什么?(速度、力度、旋律起伏和歌唱音色)

4、作者介绍是谁给我们带来了这首优美的歌曲

(关于多媒体播放器作者)“西风之语”是音乐家黄自创作的一首短歌。黄自是20世纪30年代中国重要的作曲家和音乐教育家。他早年在美国学习。回国后,他在国家音乐学院任教,培养了许多优秀的音乐人才。他是中国早期音乐教育最有影响力的奠基人。主要作品有管弦乐怀旧曲、清唱剧《长恨歌》、《抗敌合唱曲》、《飘扬的旗帜》、《血之歌》、《九与十八正午》、《红唇艺术歌》、《乡愁》、《玫瑰三愿》等等

5扩展

黄子先生通过歌曲表达深邃而遥远的深秋情怀,回味无穷,甚至有一丝忧伤。也有许多艺术家以不同的自我形式表演秋天。你将如何表达心中的秋天?

6.总结

秋天已经悄悄地来到了我们身边。让我们在贪婪的秋天收获欢乐和爱情的陶醉。同时,别忘了记录下你喜欢的美好一面。老师期待着在下节课上看到你的作品,好吗?同学们,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