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读书心得
微文呈现整理的幼儿读书心得(精选4篇),汇集精品内容供参考,请您欣赏。
幼儿读书心得 篇1
最近,我读了汪中求所编的《细节决定成败》一书,细节的'应用是越来越受人们重视的。那么如何在细节方面做全做好呢?我结合自己的教学体会来谈一谈自己对细节这一方面的理解。作为一名幼儿教师而言,要想成为一名骨干教师,成为名师,也没什么绝招,没有哪一位名师能一步登天的。首先,教师要有一定的专业功底,对我来说,刚迈出学校的门,业务方面还不能得心应手。
通过一系列的专业培训,给了我好多启迪,在培训之后,怎样才能使自己真正的有所长进呢?我认为关键在于“细节”二字,教师的细节无非胜作中的上课、听课和一些日常活动等。青年教师对上课、听课、评课的经验还很欠缺。一些教学方法的应用也不如老教师那样自如。所以,我还需要向老教师虚心学习。一名好教师应该非常注重孩子的'日常活动的细节变化。
幼儿一个看似不起眼的动作可能映了他内心的想法。前些天,我班的俊小朋友过生日,他的爸爸送来一块蛋糕,其他小朋友便围过来看,他面部表情非常严峻,特别不高兴的样子。我问他怎么了,他说:“我很喜欢吃蛋糕,我不想把蛋糕给他们吃,”我对他说:“你今天过生日,全班小朋友都要为你过,他们都非常喜欢你,如果你一个人过生日一点也不热闹,全班小朋友和你一起过,还会为你唱生日歌,为你送去祝福,该多好啊!”听了这样的话后,俊笑了起来说:“好!”教师应该把握时机,进行最佳的教育,从而达到最佳的.教育效果!就这样从身边的一点小事,一些细节做起,才能使我的业务能力有所提高!作为一名年轻的幼儿教师,这本书给我感动,更让我深思!
幼儿读书心得 篇2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儿童的教育问题与常人一样,都可以归结为自我认知和自我引导这两个问题,但不同的是成人有一定的自我引导能力,而儿童还不够成熟,因此,成人对儿童的引导至管重要。但是这里最大的问题在于人们不懂如何正确引导儿童,对于成人而言,要了解自己的爱憎悲喜已经够难的了,要了解儿童,并用正确的知识引导他们,更是难上加难。
关于自我认知和自我引导,有的成人做的就比较好,有的成人做的就非常差,自己的成长完全是一种无意识的。儿童在一定的引导之下,在自我认知和自我引导方面也会做的非常好。尤其是爱阅读的儿童,他们在读书中可以获得好多的知识,加强自我的认知,同时也对自我进行了引导,所以现在好多学校和老师都特别重视学生们的阅读。这是一个非常好的加强自我认知和自我引导的途径。
所有的儿童都有着与生俱来的自卑感,它会激发儿童的想象,自己他们通过改善现状来消除自卑感。自卑并不可怕,每个人都会自卑,自卑还是我们前进的.动力。
管理得当的学校常常可以弥补早期教育的不足,理想的学校是家庭和广阔的现实世界之间的中介,它不仅仅是教授知识的地方,也是教授生活知识和生活艺术的地方。
然而,现实中很多的学校,并不是描述中的理想的学校,这些学校过于重视书本知识传授,不关注生活知识和生活艺术的传授,不了解学生,进而对学生早期教育中的不足加以弥补。往往是眼中只有分数和考试,似乎只有考试成绩才是评定的唯一标准。判定一个学校的好坏,尤其是中学,不能只看他们的中招成绩,而更多的人关注他们培养了多少个具有完整人格的学生。
幼儿读书心得 篇3
10月9日,国家教育部颁发了关于《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为了更好地学习贯彻《指南》,教育部分别在天津市和贵阳市举办了学习《指南》培训班。这次国培中,教育部要求各地要把《指南》的学习、贯彻、落实作为加强幼儿园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举措,并且要与加强师德建设相结合,扎扎实实做好全员培训,做好实验区建设,做好社会宣传,还要做好幼小衔接等各项工作。
通过学习,我们认识到,《指南》的下发为幼儿园加强科学保教,有效防止和纠正“小学化”倾向提供了具体、可操作的指导。各地幼儿园要把实施《指南》作为全面提高教师专业素质和实践能力的有力抓手。在做好《指南》培训的基础上,把实施《指南》作为幼儿园园本教研的重要内容,引导教职工结合日常教育实践,学好《指南》,用好《指南》,要多种形式向家长宣传《指南》,切实转变家长的教育观念,促进家园合作。
《指南》是代表国家意志和幼教改革方向的标志性文件,它以幼儿后继学习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为目标,以促进幼儿体、智、德、美各方面的协调发展为核心。帮助幼儿园教师和家长了解3—6岁幼儿学习与发展的基本规律和特点,建立对幼儿发展的合理期望,实施科学的保育和教育,让幼儿度过快乐而有意义的童年。《指南》将幼儿的学习与发展分为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五个领域。每个领域按照幼儿学习与发展最基本、最重要的内容划分为若干个方面,每个方面由学习与发展目标和教育建议两部分。目标部分分别对3——4岁、4—5岁、5—6岁三个年龄段末期幼儿应该知道什么,能做什么。大致可以达到什么样的发展水平提出了合理期望,指明了幼儿学习与发展的具体方向。《指南》中列举了一些能够有效帮助和促进幼儿学习与发展的教育途径与方法。例如3—4岁不用脏手揉眼睛,连续看电视不超过15分钟。4—5岁知道保护眼睛,不在过强或过暗的地方看书,连续看电视不超过20分钟;5—6岁主动保护眼睛,不在过强或过暗的地方看书,连续看电视不超过30分钟。在教育建议中提出要提醒幼儿保护五官,如:不乱挖耳朵、鼻孔,不用脏手揉眼睛,看电视时保持3米左右的距离。这是健康领域中,如何培养孩子的生活与卫生习惯的目标和教育建议,与之前学习的《纲要》中幼儿五大领域的发展总目标相比有了更详细具体的认识。通过学习让我们清楚地认识到我们所教的每个年龄段孩子应该具体达到怎样的目标,而达到这样的目标,又可以根据教育建议采取哪些有效地措施和手段,其实用性和操作性对每一位幼教工作者都是宝贵的经验资源,对于我们开展教育教学工作具有非常大的指导作用,也可以有效防止对幼儿产生一些滞后或者超前的教育行为,或违背幼儿自然发展的规律。
《指南》的.制订能有助于教师与家长澄清对儿童学习与发展的期望,对儿童“知道什么”和“能做什么”形成基本共识,在教育实践中更全面了解儿童,因而,有利于更好地贯彻《纲要》精神。我们要将《指南》与《纲要》有效结合起来。有了《指南》的引领,家长和教师能够充分的沟通,共同树立对幼儿期望值的正确思想,以身作则,摆正教育重心,全方位的帮助孩子成长,更能使家长和教师的教育观点、教育方式跟上时代的要求。另外,作为家长也能充分理解和支持老师,让我们和家长全身心的投入到教育中来,充分调动每一个幼儿参与活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幼儿自由地、愉快地展现自己,让幼儿在快乐的童年生活中获得有益于身心发展的经验。
现在的孩子多数都生活在教育的条条框框之中,他们需要自主。因为只有自己动手动脑得来的直接经验才是真正属于他们自己的,要想摆脱“填鸭式”的教育,想让孩子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班级的主人,相信在《指南》中就能够找到答案。《指南》不仅对我们专业教师有着很好的指导作用,对家长以及社会对幼儿教育也有了新的诠释和认识,让我们从中受益。
《指南》的学习使我们充分意识到:孩子就是民族的未来。各位老师要了解孩子的身心发展规律,一切从有利于孩子的发展角度出发,反思我们过去的做法,删减不利于孩子发展的因素。俯下身子,倾听孩子的心声,了解他们的需求,给孩子真正需要的关爱。
要做好幼儿教育工作,光靠幼儿园的教育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加强与家长的联系沟通,实现家庭教育与幼儿园教育的同步和谐发展,不要拔苗助长,更不能把成人的意志强加给孩子。让孩子学习他该学的东西,做他该做的事情,让孩子真正拥有幸福,快乐的童年。孩子的童年是短暂的,是不可逆行的。孩子的心是一块奇妙的土地,播下一粒思想的种子,就会获得行为的收获;播下一粒行为的种子,就会获得性格的收获;播下一粒性格的种子,就会获得命运的收获。幼儿的成长离不开教师的引导,教师的成长离不开专业知识的引领。
让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认真学习贯彻《指南》精神,努力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创设自己的教育理念,调整自己教育思路,为每一个孩子创设出一片美好的未来。
幼儿读书心得 篇4
别人向我推荐了一本书,书名叫《我为谁工作》。闲暇时细阅,颇有感触。就象书中所言:在这个世界上,最有力量的东西,莫过于书了。一本好书能改变人的一生,让一个人从失败走向成功,从忧伤走向快乐,从灰心失意走向奋发图强。的确,一个人读的书越多,就越能明白事理,也就更能读懂人生,更加珍惜人生。人们说人生是一条路,而这条路确实是无数本书铺成的。如果没有了书,那么它就失去了本身的意义,就会永远只是一条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路,甚至会变成一条被人们遗忘了的路,一条被人们丢弃了的路。培根的一段话尤为精彩:"读书使人明智,读书使人聪慧,数学使人思维精密,哲理使人思想深刻,伦理学使人有修养,逻辑学使人善变......无非就是让我们博览群书。如果我们能做到这一点,相信我们的生活就一定会充实幸福。
《我为谁工作》就是这样一本好书。虽然我只是把它粗略读完,但封面上的`一段话给我很大的感悟:在工作中,不管做任何事,都应该把心态回归到零,把自己放空,抱着学习的态度,将每个任务都视为一个新的开始,一段新的体验,一扇通往成功的机会之门,千万不能视工作如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结果做得心不甘、情不愿,于公于私都没有裨益。我们当中的有些人,时常处于消极颓废的心理状态中,觉得社会太大,自己所学、所想的在现实中经常行不通。完美、成功的境界离自己更是遥不可及。于是,便有些垂头丧气,驻足不前,面临人生的道路一片茫然,不知所措。也有时候,对自己当前的工作不太满意,导致了一些负面的情绪。这样,抱怨与痛苦就产生了,在这个时候,一本好书,它可以帮助我们,它启示了我们的思维,掀起了我们久违的热情,亦诠释了某些灰与黑的现实本质。
然而,工作又是什么呢?我认为,工作是每个人对社会应尽的职责,如果没有机会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