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微文呈现 > 短文 > 读后感 > 正文

读《朝花夕拾》有感作文

2025/08/27读后感

微文呈现整理的读《朝花夕拾》有感作文(精选4篇),汇集精品内容供参考,请您欣赏。

读《朝花夕拾》有感作文 篇1

朝花夕拾是鲁迅先生的一部回忆性散文集,这本书是鲁迅先生在受到政府的压迫、学者们的排挤后写下的回忆录。

从鲁迅先生一生的经历看:其嫉恶如仇,不过是对缺乏爱、失落爱、痛惜爱的一个自然反应罢了。对这个细节,作者又给自己开了个伤心的玩笑:他的“仇猫”是毫无道理的,虽然猫吃老鼠,但他的隐鼠却不是猫吃的,而是被长妈妈踏死的,那么是否要恨长妈妈呢?

在下一节回忆中,长妈妈也确实有些令人生厌:睡觉时占领了全床,满脑子的老规矩和愚昧的信念。就是这样一位长妈妈,却让作者日思夜想。因为不懂识文断字的长妈妈让作者的渴望变成了现实——买了一本山海经给作者。正因为长妈妈这颗未被旧道德泯灭的爱心,使作者想起她,追念她。

朝花夕拾中,令我印象最为深刻的一篇文章是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它描述了鲁迅先生儿时在家中的百草园中得到的乐趣,以及在三味书屋读书时的乏味生活。

文篇充分描绘百草园这个荒园的无限乐趣,那有“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色的桑葚,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这里无疑是一座儿童的乐园,充满生气,充满快乐,难怪鲁迅先生会把百草园称为他的乐园。

当鲁迅先生到了要上学的时候,家里将他送进了全城最严厉的书塾——三味书屋。三味书屋是鲁迅先生老师家里的书房,进了三味书屋,鲁迅先生便开始了无聊的学生生涯,“每天只读书,正午识字,晚上对课”,这便是鲁迅先生的工作。鲁迅先生和同窗们经常到屋后的园里去玩,但人去多了,时间久了,就会被老师叫回来,继续读书,远远不及在百草园里自由、快活。通过三味书屋与百草园的对比,让我感受到了童年是那么的美好,那么的轻松,那么的自由。鲁迅先生在这篇文章里,揭示儿童广阔的生活趣味与束缚儿童天性的封建私塾教育的尖刻矛盾,体现出鲁迅先生幼时那份热爱自然,向往自由的童真童趣。

读《朝花夕拾》有感作文 篇2

正如读着发处鲁迅先生心底的那份热爱自然,向往自由的童真童趣。突然间,我仿佛看到了幼年的鲁迅。趁大人不注意,钻进了百草园。他与昆虫为伴,又采摘野花野果,然后与玩伴一起捕鸟,但由于性急,总是捕不到很多;他又常听保姆长妈妈讲故事,因而非常害怕百草园中的那条赤练蛇。在三味书屋,虽然有寿先生严厉的教诲,却仍耐不过学生们心中的孩子气,当他读书读得入神时,却没发现他的学生正在干着各式各样的事,有的正用纸糊的盔甲套在指甲上优质戏,而鲁迅正聚精会神地在画画一切感受都是那么天真烂漫,令人回味,也许是引起了我心中的共鸣吧,真不懂自己怎么会那么喜爱《朝花夕拾》中的一篇,尤其是作者以一个孩子的眼光看世界,读起来让人感到亲切,充满激情。鲁迅先生在文章中表现了他热爱自然,向往自由的那股热情,希望能自由自在地玩耍,与大自然亲密接触,不希望整日被父母,家奴管束着,这正是儿童特有的。曾几何时,我已经远离了童年,进入了少年,每天都在这忙忙碌碌的学习之中,纷纷挠挠的生活之中。但我自己认为自己还是一个稚气未脱的孩子,有时还做着甜美的童年之梦。回忆起那些童年琐事,还时常记忆犹新,忍俊不禁。

我家原属市郊,附近有一大片田野,小时候,总去那里享受着春日的阳光,秋日的清风,还有那片总被我采得一朵不剩的.油菜花,我沉醉在大自然的怀抱之中;小时候,每天一吃完饭嘴都不擦就去邻家串门子,和小伙伴一起去吃豆腐花,一起去田野里玩,时不时还跌进泥坑变出个小泥人,采了各式各样的花,又生怕主人找来,就把花藏在树洞里,一会儿回去花早就枯萎了,但我仍沉醉在无拘无束的自由空间之中。而如今,田野上造起了楼房,我和小伙伴都在为自己的前程努力着,因此感受不到了大自然的亲切,也少了许多自由,但我仍沉醉在无拘无束的自由空间之中。而如今,因野上了造起了楼房,我和小伙伴们都在为自己的前程努力着,因此感受不到了大自然的亲切,也少了许多自由,但我仍旧热爱自然,向往自由,无论现在能否实现。

读《朝花夕拾》有感作文 篇3

鲁迅先生的文笔一向尖刻,直抵“正人君子”的痛处,以尽其嬉笑怒骂之风,将黑暗社会、宗教、礼孝一一揭示,毫不留情。

但我分明在朝花夕拾中看到一个无比温情的鲁迅,一个在童年时调皮捣蛋但心怀慈悲的迅哥儿。

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是45岁的鲁迅对往事回忆的十篇散文编合而成。虽45岁不应是一个特别容易沉溺于回忆间,沉陷于往事的年龄,但对于鲁迅,用笔用心用文字抒发了一种滋心润肺的慰藉。是的。慰藉。

当生活的颠沛流离,社会的黑暗,因扰着这位大师时,心中那股故乡的爱,老邻旧友的回忆就更如一枚橄榄涩而浓郁。百草园中葱苍的植物世界,忙碌而丰富的昆虫大观,此时的鲁迅应该早已幻化成那幼年的模样,做着童年的梦境罢。

如烟的过往带走了一段永不折返的时光,留下的是那浓郁厚重的情感浓烈要喷兵出。是对往事的重新思考,还是对回忆的一种深深愧疚,都昭示着珍惜。是的,珍惜。

鲁迅的童年承载着太多的爱:慈爱的长妈妈,严厉博学的父亲;而幼时的鲁迅则常常怀着对长妈妈的深切不满,觉得她唠叨,爱讲闲话,踩死隐鼠;但回忆那种童年被认为无所不能的长妈妈带来的小海经,照顾陪伴他“黄胖而矮”的身影早已被绽成一种珍惜,而化成一句:“仁厚黑暗的地母呵,愿在你的怀里永安她的魂灵”。

在欢天喜地看五猖会时被父亲强迫背鉴略那种对父亲的腹非,不满在夕拾中却只有对父亲病的耽误,迷信而深挚的忏悔之情,从而将鲁迅内心柔软,温情的心灵一面展现成一道罕见的风景。

也许人生就是如此,到需要回忆来慰藉时,发现手中的却是自己失去的最珍爱的东西从而追悔莫及。连大师都难免如此,而凡人又何尝不是呢?只求暮年时,感概多一些,遗憾少一些;感动多一些;悔恨少一些而已。

读《朝花夕拾》有感作文 篇4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如大海拾贝一般,美好的记忆总是会回荡在自己的心里。美好的记忆似珍珠,被一颗颗串起来仔细观赏。

一代文豪的笔下若只有批判社会的险恶和人心的堕落,那么很多人是不会被他的作品吸引的。身为‘民族魂’的鲁讯先生,在人们的心里是顶天立地的汉子,笔锋如刀撕开了阴暗社会的面具。但《朝花夕拾》这本书中,鲁讯先生却是可亲的,若说鲁讯先生是文学界不倒的铁人,但铁汉又何尝不有柔情一面呢?

有人觉得文豪的习惯与作风应该是最好的,心也是最博爱的,因此鲁讯先生的仇猫让很多人感到不解,让很多所谓的文学斗士抓住了鲁讯先生的‘小辫子’。但先生的仇猫确是合情合理的,不有一丝一毫的做作。猫吃了先生的隐鼠,从常人的角度来说没有什么不对。但,人非圣贤,怎可不有喜怒哀乐,不有爱恨情仇,那墨猴的寄托体便是鲁讯先生的隐鼠,怎么让他不生气、不懊恼!人之常情罢了。

现在的孩子们沉迷于电脑与电视中的‘猴子’,谁会像鲁讯先生,在荒原中一样可以自娱自乐;现在的孩子们在魔兽争霸中怒吼时,先生的油蛉在那里低唱;现在的孩子们追青春偶像剧,城南的五猖却是鲁讯先生的渴望。

当我们苦恼于小小的算术题时,先生的鉴略早已烂熟于心;当我们还在为理想迷茫时,鲁讯先生已弃医从文。医生,多么崇高与伟大的职业,面对国家的兴亡,鲁讯先生毅然决然地脱下白大褂,拿起笔开始了救国救民的抗争,用笔锋上的墨汁书写华下儿女的不甘与愤恨。

那已经过去了的,谁也追不回来。是谁用好了初升的太阳,是谁默叹在陸下的夕阳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