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片绿绿的爬山虎读后感
微文呈现整理的那片绿绿的爬山虎读后感(精选4篇),汇集精品内容供参考,请您欣赏。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读后感 篇1
我怀着激动的心情,读完了《那片绿绿的爬山虎》这篇文章。
这篇文章主要讲作者写了一篇作文,在征文比赛中获了奖,经叶老先生修改,要印成书,作者读了修改后的作文,不仅学到了不少东西,而且树立了写作的信心。这年暑假,叶老先生主动邀请作者去他家做客,作者懂得了当作家,要作品好人品也要好。
我读了几遍文章,感到叶圣陶先生虽然是一个大作家,但没有大作家的派头容易近人。
读了这篇文章后,我还知道改作文6个要点:
1、把用词不准确的地方改准确。
2、把不通顺的句子改通顺。
3、把长句断成短句。
4、删掉重复啰嗦的词句。
5、增添一些词句,使表达的意思更清楚,更完整。
6、改正错别字和使用不当的标点符号。
读后,我要认真学习,不能马虎。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读后感 篇2
今天我们学习了第26课《那片绿绿的爬山虎》。这篇课文是作家肖复兴在1992年为了纪念叶圣陶先生写的回忆文章,回忆1963年叶老先生给他批改作文、邀他到家中做客,使他受益匪浅的成长经历。
读了这篇文章后,我感受很深。我想我要学习叶老先生的三个优点。一是有责任心。为什么叶老先生批改作文一丝不苟?这是一个小小中学生的作文,简单改几下不就行了吗?但他没有。为什么?因为人家的作文要印成书了,改不好是小事,读者反映书不好是大事呀!二是对人平易真诚。文中提到叶老先生和肖复兴握了手,他没有趾高气扬地对待肖作家,也没有吹嘘自己,这不就是平易吗?文中有说交谈融洽的,不只有真诚才能融洽吗?三是文品如人品。他不骄傲自满,所以两者才能都堪称楷模啊!
我一定要学习叶老先生身上的闪光点!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读后感 篇3
叶圣陶爷爷原名叶绍均,一八九四年十月二十八日生于江苏省苏州市,是我国家喻户晓的一位人品与作品都堪称楷模的大作家,我为中国有一位这样的大作家而感到自豪。
今天,我读了《那片绿绿的爬山虎》这篇课文后,更是受益匪浅、回味无穷。这篇课文主要讲了肖复兴同学受叶老先生的鼓励,信心十足,逐渐意识到作家是怎么做的,作品是怎么写的,还有做人的道理。
叶圣陶爷爷人品高尚,亲切之中蕴含的认真,质朴之中包含的期待,平和之中包含的温暖。我觉得我们敬爱的老师也富有叶圣陶爷爷那样高尚的品格,一丝不苟地关心着我们,就像那片爬山虎一样,总是那么绿着。
我们要想写好作文,也要去亲身去体会或亲身去经历,这样的作文才能生动形象,我们一定要努力努力再努力,让自己成为一名最优秀的接班人。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读后感 篇4
今天,我们学习了《那片绿绿的爬山虎》这一篇课文,文中,叶圣陶老先生那认真、仔细的态度真值得我们学习!
课文一共说了叶圣陶老先生给“我”修改作文和叶老先生请“我”到他家做客这两件事。
叶老先生修改作文很认真,在几页作文纸上画满了红色的圈、线和添加进去的小字,密密麻麻。
叶老先生修改作文十分仔细、认真、一丝不苟,还是个人品和作品都堪称楷模的大作家。他待人亲切、真诚、平易近人,从来不摆大作家的架子,而是亲切地指导别人怎样写作文。
我也作者一样粗心大意。有一次,我写了《科技运动会》这篇作文,写好以后,我看都没看就摁了“发表”,结果老师一检查,错别字是成堆成堆的,文中,起码有五个“地”字成了“的”字,可真是粗心大意!
在《那片绿绿的爬山虎》这篇课文中,“我”的作文经过叶老先生的修改,变得通顺多了,真应了名人“好文章是改出来的,而不是写出来的”的名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