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微文呈现 > 短文 > 读后感 > 正文

《论语》的学生读书心得

2025/08/29读后感

微文呈现整理的《论语》的学生读书心得(精选4篇),汇集精品内容供参考,请您欣赏。

《论语》的学生读书心得 篇1

对于文言文来说,这是师生最头疼的文学体裁之一。多年来,我一直在教很多文言文,也在同一所学校的许多老师上了关于文言文的高质量课程。然而,对于文言文的把握,我仍然认为我在这方面的教学做得不是很好。

1. 在教《论语》时,让学生感觉自己仿佛穿越时空,阅读、思考、学习,理解和深刻理解我们的祖先,继承和发扬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让学生对学习文言文感兴趣,愿意阅读,这些课不是徒劳的。如果你能让学生愿意阅读,那么课堂上学到的不仅仅是《论语》的十章。

2. 教文言文的目的不在于写作,而在于培养学生的.语感,增强学生的积累,提高语文素养,陶冶道德修养。学习文言文,我觉得不仅仅是把文言文翻译成流畅的现代汉语,更不是对文言文句子进行详细的语法分析,而是一查阅工具书和注释后一目了然地理解或理解。在未来的学习或生活中,他可能会突然想到几句类似三人行,一定有我的老师和你不想做什么,不要对别人做什么的文言文句子。多读文言文,会使人无形中受到影响。

《论语》的学生读书心得 篇2

于丹《论语心得》就是要揭示《论语》在今天的广泛意义,是《论语》的古意今解,古语今用,透析《论语》的泛化价值和教育意义。《论语心得》在于“心”,心灵感悟,这种心灵感悟来自于丹自身对《论语》的品读和对人生的感受,而心灵感悟,是需要用心来读来解的,也需要用心与人对话的。于丹教授讲《论语》,不在 《论语》的每一个字每一句的解释作文章,而在《论语》的整体性,直指当今社会生活和人们的心灵,通过诠释经典中的智慧,找到解决当代人生存和心灵问题的钥 匙。从人生之道、处世之道、理想之道、交友之道、心灵之道等七个方面总结《论语》和孔子的智慧,以及对现代生活的启示。语言表述上具有哲理诗的特点,流畅 亲切,娓娓动听,感性自然,颇多警句,深入透辟,哲理隽永,耐人寻味。于丹用她女性独特的魅力和方式向我们讲述《论语》的柔柔之美,恬恬之性,拳拳之情, 深深之意,跨越时空,与古圣人直面对话,倾谈处世之道、交友之道,字字句句,发人深省,沁人心脾,变深奥而浅出,化腐朽为神奇。《论语》的深奥难懂,在于丹《论语心得》,则以浅显动人的故事,朴素的语言,妙语连珠,通俗易懂。而且少了许多女性的花拳绣腿,多了许多直言告白,于丹一曲《论语》心得,唱得人心舒畅;一番《论语》感悟,解读的眼明耳顺。于丹《论语》“论剑”,激荡着学者的情真意切,荡漾着女性的细腻温馨。

于丹《论语心得》故事连绵,跌宕起伏,环环相扣,有理有据。于丹所述故事,不囿于《论语》和孔子,而多哲理故事,老和尚背姑娘过河的故事道出了“仁者不忧”的境界;国王寻找哲学问题答案的故事诠释了“仁爱之人”的气度……每一个故事就是一章《论语》,就是为人的启示,就是处世的经典,读之受益终身。

于丹向我们展示了圣贤的仁爱,透视了君子的道德,崇尚一种淡泊的襟怀,旷达的心胸,超逸的性情和闲适的心态。去浮躁而闲情逸致,少争斗而宽容和谐;知满足而 淡私欲,晓道德而远邪恶。于丹话《论语》心得,不仅阐释古人的仁德风范,而且穿透今人的心灵世界。于丹《论语》心得,春风化雨,却又震撼人心。于丹《论 语》心得以白话诠释经典,以经典诠释智慧,以智慧诠释人生,以人生诠释人性,以人性安顿人心。于丹的理想主义与现实主义告诉了我们一个宏大的宇宙观,全方 位地解读了孔子及论语的思想以及这种思想对于现代人、普通人及现代社会的需要。向我们传递着儒家的“仁,义,礼,自,信”的伦理教育,启迪的'是一种态度,是一种朴素的、安宁的生活态度。

品味《论语》,是一种享受,品味于丹,是一种情趣。读懂古文《论语》显现的是知识的渊博,而读懂于丹《论语》心得则是一次人生的升华。

“《论语》告诉大家的东西,永远是最简单的。”这是于丹在她的《论语心得》一开始就告诉大家的。读《论语》不必要字字有解,句句有义,不要把古人的思想想的太复杂,我们可以把艰涩的古语简洁化,把复杂的思想单纯化,其实,道理就这么简单。

于丹说:“中国人的学习有两种方式,一种是我注《六经》,另外一种是《六经》注我。我注“六经”的方式读得很苦,需要皓首而穷经呢,把头发都读白了,把所有的书读完了,可以去批注了。了解了这一切。但是更高的一种境界叫做《六经》注我,就是真正 好的学习是融会了所有的典籍以后,用它来诠释自己的生命。”这也就是于丹要告诉我们她的《论语心得》的目的意义就是“《论语》注我”——借《论语》来诠释 自己的生命。

《论语》的学生读书心得 篇3

《论语》里提出君子应“日三省乎己”,这里“三”不是具体数字,是多次、反复的意思。换句话说,就是要一遍一遍地问自己,有哪些事我还没做到?有哪些事我还可以做得更好?

《论语“学而”》中曾子每日从“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三方面自省其身,我们每天也可以从这三方面入入手进行自省。

第一省——“为人谋而不忠乎?”

要自省的就是“忠”,我给别人做事,给社会做事,我忠于职守了吗?真正的忠诚不是忠于一个外在标准,真正的忠诚只有一个标准,就是忠于内心的良知。“忠”在我们每一个人的内心,能够对自己的良心有所交代,就是最大的忠诚,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第二省——“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要自省的就是“信”,意思是和朋友在一起,你守信誉了吗?信守承诺,这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这也是需要我们时常反问自己。信是一个人立身处世的根本,一个人如果失去了信用,任何人都不会接受他,所以一个人不可没有信用。一个人要在社会上立足,“信”是多么重要,只有守信的人才能获得他人的尊重和支持。

第三省——“传不习乎?”

要自省的就是“习”字,意思是说,老师教授的知识,你认真学习了吗?对于知识,我们需要把它融进自己的生命里,这个过程才叫“习”。学习之后要复习,学习之前要预习,温故而知新。学习,其实不光是孩子的事,二十一世纪是一个终身学习的.时代,要活到老学到老,要把知识的学习真正融入生命,时时不忘记学习,如此我们才可以说,我们真正有所长进了。

这三件事——对任务的忠诚、对朋友的信用、对知识的学习,用它们叩问自己的内心,其实就叩问了自己的三重生命角色。第一重是职业角色,第二重是社交角色,第三重是生命角色,我们终其一生都是为了扮演好这三重角色而努力。一个人如果能够做到“日三省乎己”,那么人生中又有什么忧虑和恐惧呢?

《论语》的学生读书心得 篇4

我们的祖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学瑰宝似乎到处都是无数的黄沙。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和政治家孔子的理论影响了中国几千年的发展,这是由孔子对学生的灌输组成的,是中国最著名的汉学经典——《论语》。

进入二年级后,我们开始阅读论语。《论语》中的每一句话都充满了哲理,令人难忘。在这一点上,我认为最经典的`一句话是三人行,一定要有我的老师,选择好人,改变坏人。告诉我们三个人一起走路一定有人可以当我自己的老师,应该向他们学习,他们没有优势,注意纠正他们的缺点。一句我不是天生就知道的人,好古敏要求的人也。让我明白,世界上没有天才,只有愿意吸收古人的知识,努力寻求知识的人才会有真正的知识。我曾经认为我是一个完美的人,所以我很自豪,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没有寻求更多的知识,导致了成绩的下降。现在我明白了真相。我最喜欢的一句话是知之为知,不知为不知,知也。让我明白,学习的时候,我忍不住假装理解,欺骗自己。有一次,爸爸在给我解释一个很难的数学题。讲完之后,爸爸问我懂不懂。明明还不懂,却浑水摸鱼,说已经懂了,那是多么的不应该啊!为了完全理解,我应该让爸爸再说一遍。

《论语》是中国文学宝库的一朵奇葩。《论语》终身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