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微文呈现 > 短文 > 教学教案 > 正文

《雪绒花》音乐教案

2025/08/29教学教案

微文呈现整理的《雪绒花》音乐教案(精选4篇),汇集精品内容供参考,请您欣赏。

《雪绒花》音乐教案 篇1

《雪绒花》音乐教案(精选11篇)

作为一名老师,总归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雪绒花》音乐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雪绒花》音乐教案 篇2

一、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喜爱多元的音乐文化,树立宽容待人、热爱祖国的高尚情操。

【过程与方法】

体会歌曲中人民渴望幸福、安宁的生活,和人民对祖国热爱的情绪。

【知识与技能】

感受3/4拍的律动,通过速度、力度等音乐要素体会歌曲的情绪。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满含深情的演唱歌曲。

【难点】感受3/4拍的律动,体会热爱祖国的情绪。

三、教学用具

钢琴、多媒体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新课导入

采用提问的方式导入

老师设置问题:你们知道中国的国花是什么花吗?它象征着什么含义?

学生自由回答。

老师归纳总结:我们中国的牡丹花是国花,牡丹花它象征着富强昌盛,也祝福我们国家繁荣富强。

老师设置问题:这种小花是什么花?(多媒体图片展示)它是哪个国家的国花吗?

学生自由回答。

老师归纳总结:这是雪绒花,属于奥地利的国花。它是生长在海拔高环境艰苦的高山上,城里难以得见,能够见到野生的雪绒花的人非常勇敢,所以雪绒花象征的含义是勇敢,我们今天学习的歌曲就和雪绒花有关,他是美国电影音乐之声中的一首插曲。

(二)逐步探知,新课教学

1.欣赏电影插曲《雪绒花》视频,了解歌曲剧情和背景。

老师讲述:这个视频里的人物他是一位冯·特拉普上校,他有七个孩子,现在我们就来了解一下这个剧情,电影音乐之声描写了热爱音乐的见习修女玛利亚,在退役海军上校冯·特拉普家中做家庭教师的故事。这首歌曲是电影《音乐之声》的插曲,音乐之声最初并不是一部电影,而是一部音乐剧,于1959年在美国百老汇上演,成为当时百老汇公演实践第二长的音乐剧。1965年这部音乐剧就被改编成了电影,电影版的音乐之声使它登上了世界舞台,里面有趣的情节、动人的音乐、优美的风光、乐观的生活态度都引发了人们对生活无限的热爱和向往

2.再次欣赏音乐,感受音乐情绪。

老师设置问题:歌曲表达了什么样的情绪?请从节拍、速度、力度三方面来讲解。

学生自由回答。

老师归纳总结:这是一首三拍子的歌曲,歌曲中运用中弱、缓慢及优美抒情的情调,以雪绒花“小而白,纯又美”的形象象征着人民渴望幸福,安宁的生活,和人民对祖国的祝福的一片纯洁心灵的情感。

3.学唱歌曲。

(1)分析乐曲

老师设置问题:歌曲一共几句话?

学生自由回答。

老师分别弹奏四个乐句,学生听音乐,用一二三四指来分别代表四个乐句。

老师设置问题:最后一句和哪一句相同?和哪一句相似?

学生自由回答。

老师归纳总结:这首歌是一个一段体结构的歌曲,一共有四个乐句,其中第二句和四句是完全相同的,与第二句前面是一样的,后面有了变化,所以有相似的地方,和第三句完全不一样。

(2)学唱乐谱

①老师弹奏每一句的旋律,学生跟琴学唱乐谱。

老师归纳总结:这是一首3/4拍的歌曲,强弱规律是强弱弱,带给大家一种温馨摇晃的感觉,学唱时大家注意节奏和3/4拍摇晃和流动的感觉,特别是第三小节的开头八分音符的处理(老师示范)。

学生跟老师用手画3/4拍的指挥图。

②学生一边画指挥图一边学唱乐谱,感受3/4拍的律动。

老师评价:第三句是我们这首歌里的一个难点,第一小节的re是两拍,大家不要拖,55是两个八分音符组成的一拍,大家在演唱时时值要唱够。

③学生再次演唱第三句,解决难点。

④学生跟琴完整的学唱歌谱。

(3)学唱歌词

①老师弹奏旋律,学生跟琴加入歌词。

老师设置问题:你们和上校比起来谁唱的好?为什么?

学生自由回答。

老师归纳总结:上校唱的非常深情,雪绒花的歌词每一句都非常有情感,最后上升到对祖国的热爱。他是借对自然界这种小花的热爱来抒发他对祖国的感情,这种感情就很深厚,我们只是唱出了歌词,情感却没唱出来,我们是中国人我们也爱自己的祖国,我们在演唱时感觉是热爱自己的国家,所以情感要再深一点。演唱时体会上校他对祖国的情感。

②老师弹琴,学生有感情的演唱歌曲。

老师评价:同学们这次演唱的不错,(老师断开句子示范歌曲)这样断着唱感觉很不好听,这首歌曲那他是讲究气息的运用,所以唱歌的时候我们把气息连起来(老师用连贯的气息示范)这样就好听很多。

③学生用连贯的气息有情感的演唱。

老师引导:第三句是这首歌的高潮部分,所以在演唱的时候力度上是稍微强一点,所表现出来的感情稍微强一点,把歌曲情绪的起伏唱出来。

④学生有情感的'完整的演唱

(三)巩固提高,主题升华

1.播放《doremi》,对比《雪绒花》与《doremi》之间音乐要素的不同。

老师设置问题:歌曲的情绪是什么样的?

学生自由回答。

老师归纳总结:这首歌与《雪绒花》的情绪完全不同,这首歌的情绪是欢快的、活泼的,他的速度是稍快的,力度一开始中强,最后慢慢渐强。

2.爱的教育

老师设置问题:大家有没有感受到这个家里的气氛是什么样的?你们做到了吗?请用完整的句子来描述。

学生自由回答。

老师归纳总结:这个家庭虽然有七个孩子,但是他们相处的非常愉快,可是我们自己却不一定是这样,有些同学可能会跟弟弟争抢,有什么好东西不让他们玩,还会有一些小争执有时候有些同学因为一些小事而发生争执,这样不好,我们每个人心里要宽容,对同学对身边每一个人要关爱,要学会发自内心的爱她,他也许是我们的兄弟姐妹,也许不是,也许是我们的同学,也许他只是路边需要帮助的人,我们都应该以一种宽容的心去对待别人,关爱别人。

(四)课堂小节

这节课我希望我们不仅只是学到一首歌曲,我希望我们更要学习他们这个大家庭那种和谐愉快的精神,今天这节课就上到这里,下课。

《雪绒花》音乐教案 篇3

一、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㈠设计意图与指导思想

音乐剧是一种歌唱、舞蹈、戏剧并重的现代舞台综合艺术形式。常以叙事为主,表演结合优美通俗的人生歌唱和多样化的舞蹈形体动作。

㈡理论依据

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通过学习使学生理解音乐文化的多样性,培养学生爱国情怀。

二、教学背景

㈠教学内容分析

《雪绒花》是一首音乐剧体裁的歌曲,选自美国电影《音乐之声》。

歌曲为c大调,单二部曲式,3/4拍,歌曲优美、舒缓、轻柔,通过对

雪绒花的赞美,表达了对祖国的热爱及对祖国的祝福之情。

㈡学情分析

初二的`学生在唱歌技巧方面已经有了一些基本方法,本节课在指导学生技巧的同时,注重歌曲的吐字清晰、气息连贯,能够有感情的完整

演唱歌曲。

㈢教学方式与手段

教学方式:范唱、模唱、感受、体验、对比、模仿、讨论、合作的教学

方式。

教学手段:钢琴、多媒体课件、教学音视频资料。

㈣技术准备

1、为歌曲《雪绒花》编配伴奏。

2、为学习本节课制作多媒体课件。

3、教室多媒体及音响的调试。

三、教学目标

㈠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唱歌曲《雪绒花》了解音乐的多样性,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怀。

㈡过程与方法

通过范唱、模唱、感受、体验、对比、模仿、讨论、合作等教学方法在

演唱、展示、创新表演的多重音乐实践活动中感受歌曲的速度、力度、

情绪等特点,启发学生用饱满的声音、清晰的吐字、深情的演唱歌曲。

㈢知识与技能

1、体会3/4拍子的强弱特点,学会3/4拍指挥示意图。

2、准确的演唱八分音符、八分休止符及五度音程。

3、能够完成的、有感情的演唱歌曲。

四、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能够以饱满的声音、清晰的吐字、深情的完整演唱歌曲。

教学难点:能够准确的演唱八分音符、八分休止符2 0 0 5

《雪绒花》音乐教案 篇4

教学内容:

学唱歌曲《雪绒花》

教学目标:

1、对所学歌曲及相关电影《音乐之声》产生兴趣,扩大音乐视野。

2、通过吹奏歌曲《雪绒花》,区分什么是非连音吹奏和连音吹奏法。

教学重点:

掌握吐音的技术和连音吹奏的方法。

教学难点:

1、“前半拍休止、后半拍起唱”节奏的掌握。

2、连音奏法时舌头和气息的运用。

教学准备:

VCD光盘、歌曲挂谱、竖笛、打击乐器等。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唱《多来米》(从B段的第二段开始放VCD)进教室,师生问好。

二、导入:

进教室时同学们唱的是什么歌?你喜欢这首歌吗?我们为后面的老师完整地演唱一次好吗?全体起立边唱边做动作。

你知道这首歌的来历吗?(美国电影《音乐之声》插曲)《音乐之声》这部电影里还有一首比《多来米》更受欢迎的歌曲,那就是《雪绒花》(出示歌单)。想听《音乐之声》和《雪绒花》的故事吗?

(讲故事:《音乐之声》的故事发生在70多年前的奥地利。一座古老的修道院中,有一位叫玛丽亚的年轻修女。她活泼漂亮,会弹吉他,喜欢唱歌。有一天,玛丽亚来到一个上校家当家庭教师。在上校外出工作期间,玛丽亚教上校家几个没有了妈妈的孩子学会了很多歌曲。《多来米》便是其中的一首。她还给孩子们排练了合唱。当上校回家时,玛丽亚和孩子们用甜美的歌声迎接他。上校很高兴,他也边弹吉他边演唱了一首歌。同学们猜猜,上校唱的是什么歌?对!就是这首《雪绒花》。这是一首古老的奥地利民间歌曲,上校借这首赞美雪花的歌曲来表达自己对祖国幸福、安宁生活的热爱之情。后来,玛丽亚成了那几个孩子的妈妈。在他们全家外出旅游回家时,不幸的`事发生了,德国法西斯侵占了上校的祖国和家乡,并要上校去当海军。上校是个热爱祖国的军人,他不肯为敌人工作。他和玛丽亚决定带着孩子们逃往国外。就在他们准备逃跑时却被敌人发现了。上校便假称是去参加音乐节的演出。敌人不大相信,便派人跟踪了他们。上校的家庭合唱团在音乐节上表演的第一个节目便是《雪绒花》。当《雪绒花》这首象征着祖国幸福、安宁生活的歌曲回荡在剧场时,观看的听众非常激动,因为他们现在的祖国已经失去了往日幸福、安宁的生活。听众们怀着对祖国必胜的信心,一起高唱起来,歌声使敌人胆战心惊。《雪绒花》在影片中完整地出现了两次,第二次比第一次更激动人心。)

三、学唱歌曲:

1、教师范唱后学生谈对歌曲的感受:听了这个故事,想不想听郭老师唱唱这首歌?(师边弹边唱)你知道“雪绒花”代表什么吗?歌曲通过对“雪花”的赞美,表达了什么?(表达了上校渴望幸福、安宁的生活和对自己祖国的热爱。)

2、听琴默唱,找出歌曲的特点和难点。(分析特点,练习难点,并正音。)

3、划拍跟琴轻声唱词。唱不好的地方重点练练。

4、完整地将歌词唱一遍,师边弹边唱。

5、歌曲分析,艺术处理。慢速三拍子节奏的运用对歌曲的形象起到了什么作用?(先学生自己说,然后教师小结:让我们好像看到了晶莹的雪花在天空中飞舞。歌曲通过对“雪花”的赞美,表达了人们渴望幸福、安宁的生活。抒发了演唱者对自己祖国的热爱。前两句用轻声唱,从第三句开始力度应加强一些。)

6、把自己当成影片中的上校,有感情地演唱歌曲。师竖笛伴奏。

四、竖笛吹奏:

1、划拍唱谱。(师竖笛伴奏)同时找找这首歌里哪个音的指法没学过?开动脑筋,自己找这个音的指法。

2、音阶练习(从re到高八度re )。①师唱唱名(上行音阶),生无声按指。②师范奏后生吹。③用同样的方法练下行音阶。(一口气,连音奏法。)

3、讲解吐音技术和连音、断音奏法。

① 学习吐音技术。吹奏竖笛时有两种常用的方法:(板书)连音奏法和断音(又叫非连音)奏法。它们都与“吐奏”有关。那么,什么是“吐奏”?就是舌尖轻轻地碰一下牙齿,堵住吹口的气流后马上向里缩回,离开吹口,发出轻轻的“吐”的声音。

② 连音奏法是:在连线“⌒”内,除第一个音用吐奏外,后面的音都不吐奏,只是按孔的手指按各音的指法运动,气息保持而舌头不动,吹得连贯圆润。

③ 断音奏法则是每个音都发出轻轻的“吐”的声音。

④以吹奏音阶为例:教师用两种方法吹奏音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