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魔术》
微文呈现整理的《变魔术》(精选5篇),汇集精品内容供参考,请您欣赏。
《变魔术》 篇1
活动目标
1、通过玩手形游戏,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及创新能力。
2、尝试在手套上画,贴的技能。
3、培养幼儿在手的造型上进行大胆夸张的装饰、涂画,能打扮出美观的图案。
活动准备
1、课前教幼儿玩手形游戏。
2、手套每人1副 、水彩笔、胶棒、彩色纸、皮筋、幕、磁带、魔术用具
活动过程
一、以游戏的形式导入主题
1、请幼儿带着手套听音乐进入教室。
2、教师在幕后分别出示1只手1双手吸引幼儿的.注意,“啊!”这是一双会变魔术的手。
请魔术师随着音乐变魔术。
3、请幼儿上来尝试变魔术,用手套做各种不同的造型。让幼儿说说自己做的是什么,是怎么变的。请全体幼儿来学一学。
二、教师进行展示
教师也来变魔术。
出示装饰好的小螃蟹、孔雀、小兔、小荷花……
三、幼儿创作
1、鼓励幼儿大胆创作,可以运用画、粘贴的技能。设计别人不一样的手套画。教师可进行适当的启发和指导。
2、指导幼儿可以利用左右两只手套拼在一起作画。
3、幼儿比一比谁设计的最漂亮。
四、作品展示
请幼儿带着自己的作品和魔术师一起听音乐“变魔术”。
《变魔术》 篇2
《变魔术》 幼儿园中班教案(通用12篇)
作为一名教师,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变魔术》 幼儿园中班教案,欢迎阅读与收藏。
《变魔术》 篇3
活动设计背景
中午在园吃午饭的小朋友,很多不爱吃豆腐,不爱吃蔬菜,有的把菜扔在餐桌下面,有的装在自己书包里。我设计了此活动。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观察黄豆,认识豆制品,知道它含有丰富的营养。
2、养成吃豆制品的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知道哪些豆制品是黄豆做的
难点:豆制品的制作过程。
活动准备
1、 各类豆子:黄豆、绿豆、红豆、豌豆、蚕豆、白豆
2、 豆腐、豆腐皮、豆腐丝、腐竹、豆腐乳、豆腐干、豆芽、豆浆、味精、酱油
3、 豆浆机、杯子、盘子、牙签、
4、 多媒体(豆制品的图片)黄豆头饰一个
活动过程
1、 教师扮演黄豆爸爸找宝宝,观察黄豆。
(1)教师出示各类豆子:“今天豆子家族在聚会,小朋友们认识我们吗”提起幼儿的兴趣。很多小朋友认识各类豆子。导入主题:“快来找一找,谁是我的宝宝呢?”教师戴上黄豆爸爸头饰。
(2)教师巡回指导幼儿找黄豆,并和幼儿一起仔细观察黄豆。
(3)帮助幼儿将找到的黄豆用容器装好,展示给大家看。
(4)提问:看一看,黄豆是什么颜色?长的什么样,和别的豆子有什么不一样?
(5)教师小结:黄豆是黄色的,圆形,比蚕豆小,比豌豆扁一些,比绿豆大一些。
2、教师演示用豆浆机制作豆浆,幼儿观察黄豆变魔术的过程。
(1)教师将黄豆放入豆浆机,再加少量的水。
(2)猜一猜,黄豆还是原来的样子吗?水有什么变化?
(3)引导幼儿观察黄豆的变化,水最后变成了什么颜色?磨出来的东西叫
什么?你喝过吗?引导幼儿体验黄豆变成豆浆的过程。
教师小结:刚加工出来的豆浆不能喝,要加热煮沸才能喝,黄豆不仅能加工成豆浆,还能变出许多有营养的食物。豆制品有多种营养,小朋友多吃会长得更高,更壮。
3、提供丰富的.实物及多媒体图片,帮助幼儿分辨豆制品。
(1)出示实物,问一问哪些是黄豆变出来的?
(2)你认识哪些豆制品?可以怎样吃?
(3)打开幼儿用书第2—3页,看看黄豆制成的食品有哪些。
4游戏:黄豆爸爸找宝宝 (出示图片),让幼儿熟悉豆豆食品。
玩法:教师戴上头饰,扮成寻找孩子的黄豆爸爸,问:“我的宝宝在哪里?”
幼儿齐声答:“在这里”黄豆爸爸对一幼儿说:“这个宝宝是我家的吗?”(同时播放DVD图片)一幼儿答:“是,我是豆腐”。同时举起自己的书,用手指着豆腐给大家看。以此方法,集体与个别相结合,直到最后全部找到。黄豆爸爸说:“你们都是我的宝宝,因为,你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做豆制品。”
5幼儿自己选择食物品尝,激发喜爱吃豆制品的欲望给幼儿介绍豆制品的营养价值。让幼儿品尝豆制品、喝豆浆。
延伸环节:小实验:泡豆芽
每个幼儿用一个杯子装一些黄豆,观察其发芽过程。激发幼儿观察植物生长的兴趣。
结合日常生活,随时向幼儿介绍豆制品的营养和吃法。
《变魔术》 篇4
活动目标:
1.尝试对半圆大胆想象并进行添画。
2.在添画的过程中注意画面场景的描绘,进一步丰富画面。
活动准备:
1.《半圆变魔术》课件。
2.圆形宝宝手偶。
3.白纸和油画棒。
活动过程:
一.老师讲述故事(出示圆形宝宝手偶)引出活动主题。"大家好!我是圆形宝宝,小朋友们都很喜欢我,因为他们可以把我变成一个红红的苹果,一个温暖的太阳,一朵美丽的小花"可是有一天圆形宝宝不小心从楼梯上滚了下来,摔成了半圆宝宝,它心里非常的难过。这时小熊跑过来,对半圆宝宝说:"我盖了一栋房子,有墙,有窗,有门,就差一个半圆形房顶了,你能帮助我吗?"引导幼儿观看课件,让他们知道有了半圆形的帮助,小熊的房子终于盖好了。
二:继续播放课件,一栋幼儿仔细地逐一欣赏画面。
1.教师引导幼儿半圆添画的方法。
2.教师小结:半圆可以变成许多的东西。如:碗、老鼠、蘑菇、鱼、西瓜等。
三:教师引导幼儿讨论半圆添画的`方法。
四:幼儿自由绘画,教师指导幼儿完成作品。
1.教师:小朋友你们喜欢什么半圆形的东西或者是半圆形的小动物?请你们用半圆形来画画,变成一幅漂亮的画。
2:鼓励幼儿自主表现自己的感受和添画相关物。
五:展示幼儿的作品,互相介绍。
延伸活动:
1.可以进行半圆图片变变的活动,丰富幼儿的经验。
2.结合科学活动,了解半圆形,圆形。
《变魔术》 篇5
活动目标
能从活动中体验圆与半圆、椭圆之间的异同,拼出自己感兴趣的物体。
培养幼儿对数学活动的兴趣。
认识半圆和椭圆,能从许多图形中找出这两种图形,并能点数其数量。
活动准备
用几种图形拼成的金鱼、熊猫等。
操作材料每人一份。
圆,半圆,椭圆,数量若干(每种同类图形的'大小,颜色有区别,如有红圆,绿圆,大圆小圆等)。
活动过程
一、认识半圆和椭圆,区分他们与圆的不同。
1.认识半圆,并与圆做比较。
(出示圆)这是什么?圆宝宝会变魔术,看看他变成了什么?半圆和圆有什么不一样?
2.认识椭圆并与圆做比较。
圆宝宝又要变了,现在又变成了什么?
(出示椭圆)谁知道这个图形叫什么?椭圆和圆有什么不同?
二、游戏:看谁拿的对。
游戏:每个幼儿手拿一个圆形(圆、半圆或椭圆)。
例如:教师说圆宝宝,手拿圆形的小朋友把手举高并大声说我是圆形。
三、在拼贴的图形中找出半圆和椭圆,并用电子表现其数量。
1.出示拼贴好的金鱼,让幼儿找一找哪里是半圆和椭圆,并能数出他的圆、半圆和椭圆的数量,并用数字来表示。
2.出示拼贴好的熊猫,让幼儿找一找哪里是半圆哪里是椭圆形,并能数出他的圆、半圆和椭圆的数量,并用数字来表示。
四、幼儿操作,展示幼儿作品。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