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能教学反思
微文呈现整理的内能教学反思(精选4篇),汇集精品内容供参考,请您欣赏。
内能教学反思 篇1
内能教学反思(精选11篇)
身为一位优秀的老师,我们需要很强的课堂教学能力,借助教学反思我们可以学习到很多讲课技巧,教学反思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内能教学反思,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内能教学反思 篇2
物体的内能是比较抽象的物理概念,微观世界的知识,不像机械能那样直观。内能是指物体内部的能量,是和物体内部的分子有关的能量。物体的内能是所有分子无规则运动具有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物体内部的分子的能量越大,它的内能就越大,即内能是物体内所有分子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分子相互作用的势能的总和。教科书上没有提出分子的动能和势能,只说分子无规则运动具有的能,其实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的时候就同时具备了动能与势能,故在教学中提出内能实际是分子的动能和势能的总和,采用类比的方法学生很容易就理解了这个物理概念。
在引入物体内能的时候,我是采用宏观物体的机械运动中具有的机械能为背景,提出:“那么微粒的运动也具有能量吗?”从而引出物体的分子的运动而具有的能量称之为内能。但是,内能与机械能是不同的,内能是分子在物体内部自身不停的“分子运动”而不是随物体整体一起运动所具有的能。机械能则是物体作为整体运动所具有的能。物体的机械能包括动能和势能,物体的内能当然也就包括分子的动能和势能两个方面。动能跟微粒的运动的激烈程度有关,这点学生很容易从机械能中的动能进行迁移,势能是指微粒间的相互作用而具有的能,就跟机械能中物体由于被举高或是发生弹性形变而具有的能就难以迁移了。
但接下来内能和温度的之间的辨证关系,学生理解起来存在相当大的难度,有些云里雾里的感觉。为了帮助学生理顺温度和内能之间的辨证关系,还是带着类比的思想,微粒的动能与温度的关系学生能很快的.直观的理解,因为温度越高,微粒的热运动就越激烈,学生的感觉就是微粒的运动就越快,那么自然就是动能在增加;但是微粒的势能怎么跟温度有关,那是因为物体有热胀冷缩的性质,温度越高,
物体的体积在增大,从微观的角度分析就是微粒间的距离在增大,也就是微粒间的吸引力在增大,那么微粒的势能自然也在增大。随着温度的升高,微粒的动能和势能都相应增大,自然物体的内能与温度有关,对同一个物体,温度越高,物体的内能越大。
这节课也存在一些不足,如果借助多媒体将微观粒子形象的展示给学生,学生通过直观的感性认识定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内能教学反思 篇3
物体的内能是所有分子无规则运动具有动能和分子之间相互作用具有势能的总和。如果不能充分利用内能,那么物体的`内能再多也毫无意义。要充分利用内能,就必须设法改变内能,将内能转化为其它形式的能。做功和热传递是改变内能的两种方式,功和热量是内能改变的量度。对于一定质量的物体,物体吸热或是外界对物体做功,则物体内能增大;物体放热或是物体对外界做功,则物体内能减少。
对于一定质量的物体,物体吸热同时外界对物体做功(或不做功),则物体内能增大;物体放热同时物体对外界做功(或不做功),则物体内能减少;物体吸热同时物体对外界做功或者物体放热同时外界对物体做功,不通过定量计算是不能确定物体内能的增减的。对物体做了多少功,同时物体吸收了多少热量,则物体内能的增加就是它们的总和,做功和热传递将其它形式的能与内能相互转化。
在转化过程中总的能量是保持不变的,这就是能量守恒定律。
内能教学反思 篇4
本节课设计上有三大亮点:
一、注重学生的亲身体验、注重学生经历知识的获得过程。(通过三个试验探究让学生总结共性:是通过做功的方式改变内能)
二、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对热机的教学完全交给学生,先通过视频观看(视频直观形象,同时又是全角度,学生能从各角度整体认识),再通过自主学习课本,最后通过问题引导小组合作讨论。学生自学的程度远远超出教师的预习,学习效果好于教师的单纯讲解。
三、利用ppt的超链接功能,制造出翻翻看的`功效,大大提高了学生小结、巩固练习的兴趣。因为有一点的不确定性,所以对学生来说,有一定挑战性,又满足了学生的好奇心。
本节课我的体会:
要相信学生的自学能力,教师通过多角度的学习方式设计(活动、试听材料、课本自主学习、合作讨论、问题引导)指导学生学习,而不是运用讲授简单了事,那么学生的收获会远远超出我们的设计,不仅会收获知识,更重要的是收获能力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