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大学读后感
微文呈现整理的我的大学读后感(精选4篇),汇集精品内容供参考,请您欣赏。
我的大学读后感 篇1
《童年》、《我的大学》和《在人间》是苏联伟大作家马克西姆·高尔基著名的三部自传体小说,作者通过对自己童年、少年和青年时期生活和命运的描写,生动真实地再现了我们上一代人的成长。作者生活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俄国,沙俄专制下的黑暗与罪恶是他成长的独特的社会背景,也铸造了他独特的成长方式。
《我的大学》是高尔基的自传体小说三部曲之一,是一部有着深刻教育意义和巨大艺术魅力的作品,也是世界无产阶级的宝贵财富。
书中主人公所生活的时代正是沙皇统治的黑暗时期,人们相互抱怨,对骂,三天两头的打架,甚至于去杀人。本书描述了主人公怀着上大学的愿望来到喀山,梦想破灭之后。不得不为生存而劳碌奔波,住大杂院,卖苦力,与小市民和大学生交朋友,从此喀山的贫民窟和码头成了他的社会大学。他无处栖身,与人共用一张床板,在码头,杂货店等四处做工。后来,因接触大学生和秘密团体的成员以及西伯利亚流放回来的革命者,思想也发生了变化。他阅读革命民主主义和马克思民主主义著作,甚至参加革命活动,在革命者的引导下,摆脱了自杀的精神危机。十年来他在思想、学识、社会经验等方面都有了很大的进步。
对未来,他有清晰的打算,对当下,他脚踏实地的勤奋学习;勤于思考,持之以恒。对过去,他无怨无悔,因为他曾全力以赴。面对艰难的生活,他在书中写到:“苦难的日子里我变得更加坚强,我并不奢望他人的施舍,也不渴求偶然的好运降临,生活环境越艰苦,越能磨练人的意志,增加人的智慧,这本书让我知道:在任何时候都不要放弃,放弃就等于失去。”
“三部曲”叙写了阿廖沙的从悲惨的童年到走向光明的故事。阿廖沙,或者说高尔基的生平教会我如何从容镇静地去面对人生的危机与挑战,面对黑暗如何坚持不懈勇敢奋斗,如何去追求光明;我受到了一次灵魂的洗礼,心灵如雨后的晴空,清新、明净,一片蔚蓝。
我的大学读后感 篇2
《童年》,《我的大学》,《在人间》是高尔基作品的三部曲。这三部曲讲述了阿廖沙的一生,他的那段生活,仿佛就是在听一个善良而极端的天才在讲述一个悲惨的童话。然而,使我感触最大的莫过于高尔基的《我的大学》。《我的大学》讲述的是阿廖沙在社会外出谋生的经历。他备受生活煎熬,做过工役,受过欺凌,侮辱,戏弄,甚至还遭受过陷害和毒打,体验了社会底层人们的艰辛,认识到了人性的丑恶。但他并没有因为生活的艰辛而自暴自弃,相反,他积极面对,正是他的这种不屈不挠的精神深深地打动我,直达我的灵魂深处。
高尔基三部曲的出版不仅使我们对高尔基的一生有了更深刻的了解,他们更能使我们深刻的体会到,在沙皇的统治下,人们正处于水深火热之中以及当时人们的残酷和冷漠无情。特别是每次当我读完《我的大学》和《在人间》,我都会忍不住对当时的人们的悲惨生活而感到痛心,对于那些残酷的统治者的痛恨以及对当时人们的冷酷无情而感到悲哀。读完这三部曲后,我想每个人都会对现在的幸福生活感到满足和更加珍惜。
在《我的.大学》中,我们可以清楚的感受到,当时的阿廖沙是多么的渴望能够到大学进行高等的教育。但由于现实的残酷,他并没有如愿以偿。在一开始看到阿廖沙的愿望破灭时,我满以为他会放弃那个在那时看来是多么奢侈而不切实际的愿望,老老实实地做社会的底层,一直碌碌无为。但出乎我的意料,他竟将贫民区和码头作为它的社会大学。在那里,他接触了各式各样的人物,包括大学生,初中生以及一些革命者,学到了在正规大学里面永远无法学到的知识,扩展了它的见识面的同时,也使他的思想发生了改变。也许,正是阿廖沙的那种坚强以及不畏艰难,勇于面对困难,永不放弃的精神造就了他成就,使他异于其他那些碌碌无为,自暴自弃的人们。
阿廖沙对于他的未来有很清晰的规划他对未来充满希望;在当下,他脚踏实地,永不放弃,勤奋学习,勤奋思考,持之以恒;对过去,他无怨无悔,因为他曾经努力过并为此而争取过。他曾经在书中写过这样的一句话,使我感触良多:“苦难的日子使我变得更加坚强,我不奢求别人的施舍,也不苛刻偶玩好运的降临,愈是艰难,愈能磨练人的意志,增长人的智慧”。是呀,愈是艰难,愈能磨练人的意志,在阿廖沙的身上,我清楚的明白,在任何恶劣的环境,在任何困难面前,我们都不能轻言放弃,只要不放弃,就证明我们还有机会,还能实现我们的梦想。但是,一旦我们放弃了,我们就与成功擦身而过,失之交臂了。
与阿廖沙相比,我们是幸福的。且不说我们有机会就读大学,单是从我们的现在的自由和自由来说,我们就比他们幸福很多。因此,我们更应该怀着感恩的心,努力奋斗,以回报一直对我们怀有期望的家长,老师和朋友们。阿廖沙教会了我永不放弃,脚踏实地,努力奋斗,勇于面对艰难,发挥我们大学生的精神,做新社会的新新人类。奋斗吧!为了我们的美好未来,奋斗吧!想阿廖沙所在的黑暗世界,他都尚且能够做到,我们又为何不可呢!加油吧!奋斗吧!
我的大学读后感 篇3
拜读完了高尔基自传体三部曲中的第二部《我的大学》,似懂非懂。
高尔基,苏联著名作家。由于在文学中的开创性贡献,他赢得了“无产阶级艺术最杰出代表”的世界声誉。
本书叙述了十六岁的阿廖沙怀着上大学的愿望来到喀山,不得不为劳碌奔波,住大杂院、卖苦力,与小市民和大学生交朋友。
但他利用了自己一切的零碎时间读书,贪婪地吸收了书中的养料,丰富自己的头脑,增长自己的见识。我想,他之所以对革命有着坚定的信念是因为他的长期思考与探索。
阿廖沙在那么艰苦的环境下,依然顽强学习,那我们在这么好的环境下,以及那么多的关爱下,我们还有什么理由不好好学习呢?
阿廖沙在来到喀山后,他也走进了一所天地广阔的“社会大学”,他的经历鼓舞着无数渴望光明和知识的年轻人奋勇前进。
用书中的一句话来总结就是:“苦难是一所大学,人是在艰难与困苦的环境中锻炼出来的。”
我的大学读后感 篇4
最近,我又读了一本好书,名字叫《我的大学》。这本书是高尔基写的人生三部曲中的第三部,告诉我们:只要有努力,就会有成功!
这本书主要讲了:高尔基在17岁时,阔别了他的家乡尼日尼以及最疼爱他的外祖母,带着不可破灭的决心和希望来到了喀山上大学,高尔基原本以为能在大学里过上舒心、安宁的好日子,但是命运好像要故意和高尔基作对,但高尔基并没有被命运所征服,努力的去实现自己的梦想,最终战胜了悲惨的命运,冲破了了强大的阻力,成为了著名的俄国的作家。
读完了这本书,我深深的震撼了,高尔基的命运是如此的悲惨,但是他顽强的与命运打“擂台赛”的精神竟是如此的伟大!
真应了一句名言: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