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读后感
微文呈现整理的三国演义读后感(精选4篇),汇集精品内容供参考,请您欣赏。
三国演义读后感 篇1
暑假里我读了《三国演义》,故事讲述的是吴国、魏国和蜀国之间的争斗,其中,我最喜欢蜀国,因为里面有很多能人猛将,比如说诸葛亮,比如说五虎上将赵云、关羽、张飞、黄忠、马超,还有魏延、姜维、关平等一大批。
所有的武将里面,我最喜欢赵云。因为赵云英勇善战,以一对万。在单骑救主里,赵云一个人击退了曹操的百万雄兵,救出了阿斗。在孙权火烧刘备连营时,诸葛亮派赵云去增援刘备,赵云冲破吴军的`包围圈,一个人救出了刘备。传说中的空城计是诸葛亮摆的,其实这个计谋是赵云使的。赵云身边没多少人马,可是他大开城门,放倒军旗,打开帐门,司马懿以为里面有埋伏,不敢轻易地攻城,只好撤军。就这样赵云凭着他的胆大聪明,吓跑了司马懿。
文官里,我最喜欢诸葛亮,因为他多谋善断,神机妙算。比如火烧赤壁前,诸葛亮巧借东风,草船借箭,不费吹灰之力得到了十万支箭。在对待孟获的态度上,诸葛亮和马谡的想法不谋而合,他们认为“攻心为上,攻城为下,心战为上,兵战为下”,通过七擒孟获,诸葛亮安定了蜀国的后方。诸葛亮临死前,精心安排了退兵的计策,大军撤退时井然有序,兵器一件未丢,车轮印整整齐齐,司马懿以为诸葛亮还活着,怕有伏兵,不敢轻易追上去。等到诸葛亮的大军全部撤退完毕,司马懿才发现诸葛亮确实已经死了,追悔莫及。真是死诸葛吓跑了活司马。诸葛亮真是少有的人才。
三国演义读后感 篇2
读完三国演义,心中激动不已,关于书中每个人物都充溢猎奇,所以又去查寻了许多相关书本,之后了解到书中每个着名人物都有其特色、其间我最印象深刻的人物是孔明、曹操、周瑜,孔明一才智过人、慎重镇定,上知地理,下知地理。曹操一猜疑心重、为人机敏又有谋略,奸雄且多疑。周瑜─擅长于用兵、聪明绝顶,自视甚高。
我喜欢书中孔明的草船借箭、火烧赤壁。这种充溢才智的'作战方法,实在令人激赏,也让咱们学习到遇到紧急事件之时,不行慌张,镇定的用才智去思考,明辨是非、凡事深思熟虑、秉持忠义之心帮助刘邦打天下,奠定了蜀国日后大业。并于出师表一文中,道尽了他的一片忠心,是三国演义一书中让我十分感动之处。
“游刃有余”,是读完三国演义后另一个启示,那时期的诸侯们个个关于交兵技巧都十分娴熟,并不是他们天然生成善战,而是年代迫使他们将一代代的经历渐渐累积与传承,且通过不断的尽力,最终才建立起自己的国家和朝代,由此得知─凡事只需有心,肯花时间不断尽力操练就会渐渐娴熟,再加上镇定而清晰的判别,终会有成功之日。
三国演义是一本撒播二千多年的历史鉅作,看完《三国演义》之后能够从里边学到了不少历史教训,也从里边认识了许多的历史人物,且书中所阐述的忠实、礼义、仁德也是咱们有必要效法的。
三国演义读后感 篇3
这个暑假,我又重温了我国四大名著之一——《三国演义》。这本书刻画了许多栩栩如生的人物,如刘备、诸葛亮、孙权、周瑜、曹操等。
这些人物给我印象最深的便是诸葛亮。他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并且还精通兵法。可谓是世上不可多得的人才。正是因为有他,蜀国才能在战争中多次获胜。而他的计谋也常常出现在我们的现代战争中,比如:空城计、火烧新野、草船借箭等等。而且,诸葛亮对刘备忠心耿耿,他的智慧和忠诚是十分值得我们学习的。
而这本书中最让我感动的人物是赵云。当时曹操几十万军马突然来袭,他为了就还没来得及逃跑的刘备的`两位夫人和儿子,单枪匹马,杀死曹操数十位大将和数千名士兵,冒死救出了刘备的儿子。赵云那样的勇猛,那种可以为主子随时奉献自己的生命的忠诚深刻我心。我想,可能这正是刘备能在战争中获胜的原因,何等贤德的军师,何等勇猛的将士,何尝不能取天下。我认为,如若刘备死的晚一点,刘备的儿子能有志气一点,天下就一定是刘备的了。
《三国演义》为我们塑造了很多经典形象,使我们从中领悟了人生哲理。
三国演义读后感 篇4
在一个宁静的夜晚,虫子吱吱地叫着,星星一闪一闪的,我翻开了《三国演义》这本有趣的书,津津有味地看了起来。
这本书的作者是元末明初的'罗贯中,书中塑造了众多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如求贤若渴的刘备,生性多疑的曹操,忠肝义胆的关羽……
我最喜欢诸葛亮,因为他足智多谋。其中诸葛亮“用草船借箭”的故事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周瑜和诸葛亮从一见面就开始了明争暗斗,作者也处处拿他们二人进行对比。书中详细写了周瑜的整个施计过程,虽然骗过了蒋干,自己也是忙手忙脚的,费尽心机。而诸葛亮的整个借箭的过程,一切都在笑谈之间,轻轻松松地骗过了曹操。通过对比,二人智慧立马见高下。读到这里,我对诸葛亮佩服得五体投地。
作者将诸葛亮神话了,在现实生活中当然没有如此神通广大的人,但他身上有许多优点值得我们学习,比如遇事沉着冷静,忠君爱国。
我觉得《三国演义》越读越有趣,我常常觉得自己也成为了三国的一员,身临其境地见证了那个群雄争霸的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