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微文呈现 > 短文 > 读后感 > 正文

《新参者》读后感

2025/09/02读后感

微文呈现整理的《新参者》读后感(精选4篇),汇集精品内容供参考,请您欣赏。

《新参者》读后感 篇1

在这个充实的寒假里,我阅读了许许多多的好书,其中最让我难忘的一本书就是大名鼎鼎的作家东野圭吾所写的《新参者》。

作家东野奎吾写的.书真好看!东野奎吾,听名字就知道是个日本人。他还写过许许多多非常出名的书。比如:《嫌疑人X的献身》等等。

《新参者》这本书讲了一名刑警——加贺恭一郎破案的故事。他,说真的有许多特点,我不说你都数不过来呢。我就说三个最有特色的吧:

一、着装。作为一名警察,穿一身便装可不行。但加贺呢?总是一身便装穿在身。原来他办案的原则就是不让对方紧张。所以他才专门穿了便装查案。只有在危急时刻他才会暴露出自己是警察的真实身份。

二、思维方式。不得不说他破案可真厉害啊!可是他总是说自己还想知道这个案子的更多的秘密。比如说他会思考:上下班时为什么左侧的人们不脱外衣而右侧的人们却会脱掉?为什么会有人在日本甜点“人形烧”里面放芥末?这些不起眼的问题往往可以帮助他对案件做进一步的调查。

三、他特别喜欢喝咖啡。每当办案有了一点进展的时候,他总会去一家咖啡厅或西饼店喝一杯咖啡。这时,是放松,也是他继续对案件进行思考的时间。

《新参者》这本书具体讲的是一个45岁叫三井峰子女士被杀的故事。杀人案发生后,加贺恭一郎走访了仙贝店、料亭、陶瓷器店、钟表店、西饼店、峰子女士最好的朋友多美子小姐的家,以及保洁公司和民间艺术品店。他用他那充满智慧的头脑最终成功地破了案。原来凶手就是保洁公司的一名员工啊!这名员工因为欠了峰子女士的钱,但又还不了,最终才想到了这个恐怖的杀人计划。真是让人意想不到啊!也请大家记住,如果欠债了,是一定要还的呦!

《新参者》读后感 篇2

“我心底有一簇迎着烈日而开的花,比一切美酒都要芬芳,滚烫的馨香淹没过稻草人的胸膛,草扎的精神,从此万寿无疆。”

读《新参者》这本书的时候,不知怎的,就想起了这句话。也许是天边的惊雷扰乱了我的心神,也许是这本书的温暖将我带离了方寸之地。十里长街,炊烟从家家户户的窗子里飘来,再融进天空之中,成为这人间吐出来的一口气,温暖了风雪,融化了冰川。

读这本书的时候,我一直觉得这不是一本刑侦小说,倒更像是一幅画卷,形形色色的人在此相遇,将这条街道的传奇书写下去——对,就是文字画出来的'人物画卷。仙贝店的女孩菜穗,一直梦想着当美容师,也坚定不移地朝着自己的梦想迈开步子;瓷器店的媳妇和婆婆一直摩擦不断,却一直以自己的方式表达着对对方的关心;高级料理店的老板娘明知丈夫出轨,却只是想给他一个“教训”,连与之争吵的力气都没有了……这不就是一幅幅生动形象的画吗?

甜甜圈因为中间有洞而成为甜甜圈,人因为不完美而显得真实,故事因为有遗憾而直击人心,这本书也一样。它是刑侦题材,也就注定了无法拥有一个皆大欢喜的结局。过分疼宠儿子的父亲,因为想减轻儿子生活上的压力,从而与发现了公司账目不对的母亲,碰撞在一起,终究发生一起惨案。

东野圭吾的书我看过不少了,多数偏向于阴沉压抑类的,很少有像这样温暖人心的。我想,他的其他作品可以用长夜破晓去形容,茫茫黑夜中突然有一丝曙光从云层中射下来,自此,光明到来。而这本书却与其大相径庭,它更像点点繁星,在黑夜中照人前行。

就像枯木是春枝最好的养分一样,秋朝也是最后一个见过夏夜的人。我想这位母亲哪怕是死,只要是为了她的孩子,也是乐意的。这也许就是万千母亲的影射吧。但她却也有她自己的独立人格,为了她的梦想从未间断过努力,她想参与社会,想实现自己的意义和价值,也没有减少过对亲人的爱。我想她的确活成了多数人想要活成的样子。

可是就是这样的一个人,却偏生被人杀害了。我一直在想,这是不是另一种讽刺呢?但无论如何,没有一个人会枉死,这天地之间总会有一双眼睛,至少一双,会看见一切真实。

《新参者》读后感 篇3

新参者——日语意为新加入,刚来到的人。一位四十多岁的单身女性在自己的家里被人勒死,案发时间在晚上6点与8点之间,她刚刚般到这里不久,她是一位新参者。

一位新来的警察开始对案件进行侦察。对于这个新的环境,他也是一名新参者。他针对每一个嫌疑人展开了调查。首先是一位保险员,他在案发前去过死者家。据保险员的口供,他是5点左右去的死者家,然后接着去了街仙贝店,店里的奶奶刚出院正需要保险员为她办理医疗补贴。他取完奶奶的诊断报告便回了公司,把资料交给了女同事,大约6点40离开公司。但是女同事却说保险员离开公司的时间是6点10分左右。两人所说的时间相差半个小时的空白。这样一来仙贝店的奶奶和孙女就成了保险员重要的时间证人,可她们给警察的时间范围却很大5点半至6点半。根据保险员与女同事口供的半小时之差,他完全有了作案的时间,然后再去仙贝店。

第二个嫌疑人,某料亭店的老板。最近老板总让店里的一个打杂的小伙计帮他去买人形烧,总是七个有馅的,三个没馅的。在死者的房间发现了没有吃完的人形烧。人形烧包装盒上留有三个人的指纹,一个是人形烧店员的,一个是死者的,还有一个警察怀疑是凶手的。后来警察进一步仔细明查,发现其中有一个人形烧是芥茉馅的,可是那家店里根本就没有芥茉馅的人形烧,并且这个芥茉馅的人形烧明显与其它的不是同一天的。其实这两个人都不是凶手。是什么原因把嫌疑指向了他们呢?——是承诺。保险员确实是5点左右去的死者家,当时死者还请他吃人形烧,说是朋友送的。也确实是6点10分离开的公司,因为他6点前就拿到了仙贝店奶奶的诊断报告。那天他早已和仙贝店的儿子约好了见面。奶奶的病是胆囊癌,为了不让母亲知道自己的'病情,儿子让医生先后开了两份诊断报告。他把真正那份的交给了保险员,为了让奶奶放心,也为了不给那位好心的医生增添不必要的麻烦他希望保险员不要把这件事告诉任何人。接下来为了更真实,保险员必须到奶奶那里取回假的报告。所以6点10分离开公司,他是去了仙贝店,从而他没有了作案的时间。为了信守承诺,他没有把事实告诉任何人,哪怕是警察。

那个料亭店打杂的伙计,他答应不把经常帮老板买人形烧的事告诉任何人。只是他并不知道老板娘已经知道老板经常私会情人的事。当她知道人形烧与命案有关时,他也曾怀疑过老板。在案发后老板怕事情复杂化便把情人介绍给小伙计认识。原来老板的情人恰巧与死者住在同一个公寓,并且关系还不错,那天老板的情人把人形烧送给了死者。而那个带有芥茉的人形烧是老板娘前一天买的,是她把芥茉放进去的,然后第二天趁小伙计不注意,偷偷把其中的一个掉了包,她说她只是想惩罚一下自己的老公。所以死者家中人形烧包装盒上第三个人的指纹是老板娘的。好了,有关故事的情节我就写到这吧,因为这只是开头,如果按我这个人的罗嗦劲,那要写的太多太多了。如果对我以上写的还算有兴趣,你不防读一下吧!保证你不失此行。“行动”的“行”。

不是读后感吗?那就说说我的感受吧!东野圭吾的小说我也算读过一些了,每一本都很棒。这本与其它的不同就是,在你读这本书时,一边跟着警察的节奏破案,一边跟作者进入了人间生活百态中的一些小小的角落。在这些角落里有真实的人性,真实的情感,还有真实的事物本能的真实的发展过程。让我一点也不着急赶快找到案件的凶手,而是更愿意多停留在那些生活中。作者对每个嫌疑人和证人都加入了一些故事情节。这样小说读起来就更饱满一些。这些故事和人物各自独立,也相互有自然相连的关系。读起来很有意思。真的很佩服作者。大师就是大师。情节与逻辑真的是无懈可击。我喜欢!读完这本书让我知道,并不只有案件的本身会让人思考。其实我们生活中的很多事都需要我们用心去感受。

《新参者》读后感 篇4

最开始了解东野圭吾大概是五年前看的那本《白夜行》,书中一桩桩的谋杀案让人脊背发凉,到最后谜底揭晓,其中家庭的冷漠、社会的扭曲所导致的男女主人性的扭曲又引人深思,童年图书馆中的剪纸竟成两人生命中最美好、最珍贵的东西。

此后陆续看了不少东野圭吾的其他作品,小说中奇妙的作案动机和手法也大多能使我眼前一亮。《圣女的救赎》里谋划多年、因爱犯案的模范妻子,《放学后》里因为青春期一种难以明道的感情而帮好友谋划了一场精妙密室杀人案的中学少女。但总归觉得缺少了什么,直到我看到《新参者》,离异母子、私生女、丈夫出轨的夫妻、私奔的女儿、闹矛盾的婆媳,生活中看似难以协调的关系,在作者的笔下却展现出他们的温情。那时我才明白,东野圭吾的小说多得是让人脊背发冷,却少了份让人热泪盈眶的感觉。而东野圭吾系列小说的主角加贺恭一郎也已从《毕业》、《恶意》等作品里那个模糊的身影成长为了一个有血有肉的警官。“加贺先生,原来您不是在调查案件啊。”“当然在调查啊,但刑警的工作不止这些。有人会因案件而留下心灵创伤,他们也是受害者。刑警的职责就是寻找能够拯救受害者的线索。”

与那些性格独特、爱好异于常人的侦探形象相比,加贺恭一郎普普通通,无甚出彩之处,甚至同是东野圭吾笔下的汤川学业余侦探,较他也多了一分渊博。但在这本《新参者》里,他的温情成为了属于他自己的`标签,在这里他不仅仅是一名优秀的警官,也是一位出色的心理治疗师,在抽丝剥茧的探案过程中为生者甚至包括犯人带去心灵上的慰藉。这一个个小故事中令人眼睛发红的日常温情引起了人们的共鸣,这本书写的不是事,是人,是人内心最深处的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