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微文呈现 > 短文 > 教学教案 > 正文

中班教案《画妈妈》

2025/09/03教学教案

微文呈现整理的中班教案《画妈妈》(精选4篇),汇集精品内容供参考,请您欣赏。

中班教案《画妈妈》 篇1

活动目标

1.通过欣赏音乐和作品,感知妈妈的情感。

2.尝试调出具有温柔、幸福感的色彩,运用多种方式创作妈妈的肖像。

3.积极表达自己对妈妈的情感。

4.培养幼儿的技巧和艺术气质。

5.培养幼儿的欣赏能力。

活动准备

1.水溶性炫彩棒,素描纸或彩色卡纸。

2.马蒂斯《妇女像》。

3.妈妈哄宝宝睡觉的摇篮曲。

活动过程

1.情境导人,进入感知世界。

(1)播放音乐,幼儿仔细聆听妈妈的声音,在甜美、舒心的音乐旋律中,感受妈妈的温柔和爱抚。

(2)欣赏作品,感知描绘妈妈的颜色,色彩情感油然而生。

2.挖掘色彩感知潜能。

(1)引导幼儿凭着感觉,找出适合描绘妈妈的颜色。

教师播放甜美音乐,幼儿闭上眼睛,将内心深处的情感调动起来,找出描绘妈妈的颜色。(一种淡淡的、舒心的、柔和的颜色)

(2)自己动手调出有喝的颜色。

教师注意引导幼儿发现白色在颜色调和中不可或缺的作用,白色能使各种彩色变幻出朦胧、柔和的色调。

3.示范,用色彩表现妈妈的温柔。

(1)教师:你能用这些颜色打扮你心中的妈妈吗?

(2)教师:我想给妈妈烫一个卷卷的发型,还是彩色的呢。看,我先请深一点的颜色来跳圈圈舞,再请浅一点的颜色跳不同的圈圈舞,有大圈圈,还有小圈圈,妈妈彩色的卷发烫出来喽!

(3)教师:妈妈微笑的表情是什么样的呢?用什么颜色表示妈妈微笑的表情呢? (淡淡的粉红色..)

要点提示

1)虽是彩色的头发,但加入白色调过的颜色,有一种朦胧的、棉花糖般的甜美感。

2)用绕圈的方法哈粗妈妈的卷发,圈圈要有大的。

4.创作心中妈妈的肖像。

(1)幼儿依据自身的经验和感觉,选取颜色,描绘妈妈的发型。

(2)添加五官和表情。

幼儿笔下不同的眼睛、鼻子和嘴,塑造了不同妈妈的形象,但都体现了妈妈特有的温柔之美。

(3)用彩色的笔添画作品的'背景。

背景色的选择应和描绘妈妈的颜色形成对比,可以是不添加白色的、比较深的颜色。

评析:

孩子对妈妈的依恋,妈妈对孩子的爱,就像大海一样广博、深远……妈妈的拥抱和亲吻,是每个孩子向往的。孩子天生蕴藏着的对色彩感知的潜能被激发出来了。用白色调和彩色,突出了甜美、幸福的感觉,隐约显现出朦胧、柔和的梦中境界。这对孩子们来说可是艺术殿堂中极其珍贵的情感享受哦!

活动反思:

优点是孩子们在提到喜欢妈妈什么时,都比较活跃,气氛比较热烈。因为孩子们对自己的妈妈印象比较深,所以老师与孩子的互动性比较强。

美中不足是在画画过程中,孩子的画具缺的比较多,这主要是我准备不充分,因此影响了活动的最终效果,所以一个活动之前的准备对于一个活动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好好准备每一个活动对于我们教师来说更是必不可少的。这样的准备也是宽泛的,不仅仅指教学具的准备,更包括每一个问题,每一个环节,每一个步骤的准备。

中班教案《画妈妈》 篇2

活动目标:

1。感受歌曲优美的旋律,学习用连贯、柔和的声音演唱歌曲。

2。学习根据歌词创编动作,知道妈妈工作的辛苦,会关心、体贴妈妈。

3。乐意参加表演,体验表演的乐趣。

4。在感受歌曲的基础上,理解歌曲意境。

5。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活动准备:

1。节奏卡、歌曲图谱。

2。音乐《好妈妈》

活动过程:

一、出示图片,谈话导入活动主题。

1。教师:这是谁?妈妈工作了一天,辛苦吗?回到家,我们应该怎样关心,照顾妈妈?幼儿自由讨论。

2。教师介绍歌曲名称。

二、教师引导幼儿欣赏、表演唱歌曲,感受歌曲的旋律。

1。欣赏乐曲,幼儿初步感受歌曲优美的旋律。

2。教师引导学唱歌曲,理解歌词。

(1)教师演唱歌曲,出示图谱,帮助幼儿记忆、理解歌词。

(2)教师唱歌曲附带表演,并请幼儿跟唱。

(3)教师哼唱旋律,幼儿学唱歌曲。

(4)幼儿用欢快的声音演唱歌曲。

3。根据歌词创编动作。

(1)鼓励幼儿随音乐旋律尝试自编动作。

(2)结合幼儿创编的动作进行动作整合。

(3)幼儿随音乐进行完整的表演。

4。引导幼儿仿编歌词,进行表演。

小结:妈妈工作辛苦,我们要关心她。在你的家里还有谁也在辛苦的工作?你的'周围有辛苦工作的人吗?我们也来唱歌给他们听吧!

三、随音乐一起唱歌表演,活动结束。

四、活动延伸与建议

1。幼儿相互结伴,分角色进行歌表演活动。

2。在美劳区提供不同的作画工具和材料,进行绘画活动“我的好妈妈”。

活动反思:

?好妈妈》这是一首幼儿较熟悉的曲子,有部分幼儿已经会唱这首歌了,于是我将本次活动的重点放在巩固歌词的基础上,让幼儿学习用身体动作来进行创编表演,从而体验歌曲表演带来的乐趣,激发孩子爱妈妈的情感。在演唱歌曲时,由于部分幼儿已会唱歌曲,所以这一环节中主要引导幼儿用连贯的声音有感情的进行演唱。我采用钢琴伴奏,示范演唱和引导幼儿讨论妈妈工作的辛苦等,让幼儿有感而唱。这首歌曲歌词内容富有情景性,十分适合表演。所以在活动的一开始我采用情景表演的方式,让孩子回忆妈妈在家的场景,妈妈下班回到家做些什么,累不累之类的,勾起孩子对妈妈的爱,从而引出“我们可以怎样来爱妈妈?”从幼儿的生活经验出发,是引导幼儿自主学习的一个重点,幼儿的知识比较弱,但是从生活经验出发可以给予幼儿不一样的收获。

中班教案《画妈妈》 篇3

目标:

1、促进幼儿表现能力的提高。

2、通过外形特征的描述萌发爱爸爸妈妈等亲人的情感。

3、进一步学习在指定的范围内均匀地进行美术活动。

4、培养幼儿良好的作画习惯。

过程:

(一)妈妈的样子

1、示范讨论老师的样子。

2、总结不戴眼镜的是田老师……

3、我们每天都和妈妈在一起,对妈妈已经很熟悉,那么,妈妈长什么样子,我们都很喜欢。

(二)喜欢妈妈

1、平时妈妈作什么事情的时候,你最喜欢?

2、老师小结,妈妈做那么多事情,那是为我们。

(三)画妈妈

1、现在,你想她吗?你们想妈妈,我们一起画下妈妈。

2、准备好了没有?我们开始想妈妈?

3、先画一个大大的圆,还是什么?这是妈妈的脸。我们亲亲她,对妈妈说:我亲亲你的脸。

4、妈妈的'头发是什么样子的?妈妈,我亲亲你的头发。

5、看看像不像你的妈妈,还有什么没有画?如眉毛,眼镜,耳环等。

6、好,现在我们用剪刀把妈妈剪下来,贴在你喜欢的地方,让她陪着你。

反思:

优点是孩子们在提到喜欢妈妈什么时,都比较活跃,气氛比较热烈。因为孩子们对自己的妈妈印象比较深,所以老师与孩子的互动性比较强。

美中不足是在画画过程中,孩子的画具缺的比较多,这主要是我准备不充分,因此影响了活动的最终效果,所以一个活动之前的准备对于一个活动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好好准备每一个活动对于我们教师来说更是必不可少的。这样的准备也是宽泛的,不仅仅指教学具的准备,更包括每一个问题,每一个环节,每一个步骤的准备。

中班教案《画妈妈》 篇4

活动目标:

1。理解儿歌内容,感受宝宝对妈妈的爱。

2。尝试用手指沿着一个中心点画小花。

活动准备:

ppt《我爱妈妈》、班级中宝宝和妈妈的合照若干,图画纸(纸上贴有宝宝和妈妈的照片),水粉颜料和湿布

活动过程:

1。欣赏宝宝和妈妈的照片,感受妈妈对宝宝的爱

——教师以幻灯形式逐一播放照片,请幼儿欣赏

师:照片上都有谁啊?(宝宝和妈妈)

你们爱妈妈吗?妈妈也爱你们!妈妈都为你们做过哪些事?(妈妈爱我们,每天都在家照顾我们……)

妈妈每天都在照顾宝宝,妈妈爱宝宝就像妈妈为宝宝做的事一样很多很多。

2。出示教学ppt,帮助幼儿理解儿歌的`内容。

师:今天也有一位妈妈和一位宝宝一起来到了小四班,让我们欢迎他们!

这是妈妈,这是宝宝,他们在干什么?(手牵手)

下面接着看,咦!他们上哪里?(上山坡)

那里有什么?(小花)山上的小花有几朵?让我们来数一数,一朵、二朵、三朵、哎呀,好多好多数都数不清,有一千朵,一万多那么多。

你们爱妈妈有没有小花这么多?

(1)教师完整念儿歌,幼儿边听边欣赏。

(2)师幼共同念儿歌。

3.边念儿歌边用小手点画小花。

师:董老师也带来了一张照片,你们猜猜看是谁?

哈哈,其实是董老师和我的妈妈。

我很爱我的妈妈,所以我也想做些小花送给妈妈。(教师示范点画小花,小花瓣围成一个圈)

妈妈爱我们,我们也爱妈妈,那我们做点一些小花送给妈妈好不好!记住哦,点的越多说明你爱妈妈越多!

(1)教师边念儿歌边用手指点画小花。幼儿跟念。

(2)邀请几位幼儿试一试点画小花,其他幼儿一起念一念儿歌。

(3)幼儿人手一份材料,教师鼓励幼儿边念边点画小花。(家长可以共同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