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微文呈现 > 短文 > 教学教案 > 正文

幼儿园小班数学教案

2025/09/04教学教案

微文呈现整理的幼儿园小班数学教案(精选4篇),汇集精品内容供参考,请您欣赏。

幼儿园小班数学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启发幼儿学习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两组物体数量的多和少。

2.学习在标记图上从左向右地摆放物体。

3.引导幼儿养成边操作边大声地讲述的习惯。

活动准备

1.教具 贴绒娃娃5个,皮球3个,标记图。

2.学具 相同动物卡片若干套,标记图,相同圆片,相同方片,不同大小、颜色、形状的图形片。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小朋友看,今天谁来我们班做客啦?

二.集体活动。

1.学习在标记图上从左向右的摆放物体。

教师出示标记图:有许多娃娃要做游戏,请小朋友帮他们排好队。第一个娃娃排在哪里?

2.学习--对应地并排放物体。(难点)

娃娃想玩皮球了,请你们给一个娃娃发一个。皮球,皮球放哪里呢?皮球放在红线的下面,一个皮球和一个娃娃要对整齐。

3.学习对应比较物体的.多少。(重点)

他是怎样给娃娃发皮球的?(一个娃娃一个皮球)娃娃和皮球哪个少?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三.小组活动。

1.第一组,喂小动物。

先把盘子里的小动物排在红线上,再喂每只小动物一份点心,再说说动物和点心哪个多,哪个少。

2.第二组,圆片和方片哪个多。

先把圆片片排好队,再给每上个圆片片送一个方片片做朋友,送完以后,说说因片片多还是方片片多。

3.第三组,送片片回家。

先看看片片的家里是什么标记,再送片片回家。

四.活动评价

幼儿园小班数学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通过送礼物游戏的方式,认识大小标记及其特征。

2、学习用目测的方法比较物体大小,按大小标记送礼物。

3、有兴趣参加数学活动。

准备:

1、大、小标记图片、大小娃娃各一

2、各类大小不同的物品(“袋子”、帽子、杯子各2个)

3、大小不同围巾人手2条

活动过程:

一、出示大小娃娃,导入活动

1、师:今天,我们小1班来了两个小客人,是谁呢?我们来听他们介绍一下自己-----师用娃娃的口吻:(出示大娃娃)我是大大,我长的大大的,我喜欢锻炼,我的力气大大的,我喜欢大的东西!我们和大大打个招呼:大大,你好!

2、(出示小娃娃)我是小小,我长的小小的,我不喜欢锻炼,我的力气小小的,我喜欢小的东西。我们也来和小小打个招呼:小小,你好!

3、师:咦,他们两个长的差不多,怎么知道哪个是大大?哪个是小小呢?(幼:长的大的是大大,长的小的是小小)

师引导幼儿比较两个娃娃的大小。

二、认识大小标记

1、师:大大和小小还有个秘密告诉我们,我们来听一听。

师用娃娃的口吻说:我是大大,要用大标记来表示我,你们看(出示大标记)

2、师用娃娃的口吻说:我是小小,用小标记来表示我,你们看(出示小标记)

师引导幼儿学一学动作:大标记像一个大大的人,两臂张开、两脚分开,我们一起来学一学它的样子。

师引导幼儿学一学动作:小标记上的人是怎么样的呀?(小小的)两手向下伸出,两脚并拢,学一学它的样子。

三、幼儿送礼物

师:今天,大大小小邀请我们去他们家做客,师用娃娃的口吻:小朋友们,你们愿意来我们家做客吗?(愿意)那去别人家里做客是不是要送点礼物给他们呢?(幼:是的!)

1、选择礼物袋子给大大和小小

师:送礼物还要有个袋子来装礼物(出示大小不一的“袋子”)

可是,哪只给大大,哪只给小小呢?为什么?(比较大小后上方贴上大小标记)

2、师总结:大袋子大大的,要送给大大,用大标记来表示。

小袋子小小的,要送给小小,用小标记来表示。

3、教师引导幼儿学习比大小,个别幼儿比大小,送礼物

师示范比大小送礼物:选好了礼物袋子就要送礼物了,这里有两个杯子(大小不同),先比一比,哪个大哪个小呢?那就把大杯子送给大大,放到大大的.袋子里;小杯子送给小小,放到小小的袋子里。

师:小朋友们请你们也比一比大小再送给大大小小。

(1)不同大小的两个帽子比较后大的送给大大,小的送给小小。

师:这是什么?(帽子)应该怎么送呢?

3、集体幼儿送围巾

师:冬天到了,天气变冷了,我们送些围巾给他们,让他们在寒冷的冬天里也变得很温暖吧。(分组上来贴到大大小小的“袋子”里)

4、讲评

师:大大和小小说谢谢小朋友们,但是送的对不对呢?我来问问大大小小。哦,大大和小小夸我们小(1)班的小朋友们,你们的本领真大。(如有错的进行集体检查并纠正)活动反思:

活动之前大部分幼儿对大小已有了初步的认识,基本能比较出区别比较大的东西的大小。在活动中,用身体的动作引导幼儿了解了大小标记的外形特征,帮助幼儿更好的理解大小标记。活动中幼儿对给大大小小送礼物这一情境比较感兴趣,活动中也比较积极活跃。不足之处是教师在整个活动中语音语调比较平缓,若能加上抑扬顿挫的语调以及富有感染力的肢体动作,能更好地调动幼儿的兴趣及能更投入到活动中去。导入部分介绍大大小小的的语句有些多,可以再精炼点,同时给大大和小小送大小不一样的礼物,使幼儿获得最初的经验。

幼儿园小班数学教案 篇3

【设计意图】

在生活中,幼儿经常整理各种物品,但是无头绪整理的现象也常常出现。针对这一现象,在《指南》的指导下,我结合本月的主题《食物》设计了此次活动《食品店》,因为食品店是幼儿日常生活中经常去的地方,幼儿比较熟悉,为此,在活动中,我以小兔食品店开业为主线,通过帮助小兔整理、摆放货物,启发幼儿学习按物体的标志进行分类。同时在活动中鼓励幼儿能够积极参与活动,体验活动带来的乐趣。

【活动目标】

1、尝试在众多的物品中,将具有相同特征的物品看标记分类摆放在一起。

2、在操作活动中感知和探索分类的规律。有参与活动的兴趣,并愿意用语言讲述。

【活动准备】

1、玩具柜3个。

2、经验准备:幼儿熟知各种物品的名称。

物质准备:干点若干、水果若干、饮品若干

课件(小兔食品店)、标志、音乐

【活动过程】

一、导入

师:宝贝们,你们知道吗,小兔的食品店要开张了,我们一起去看看好吗?(放音乐)

师:(出示PPT2小兔食品店)小兔的食品店到了,小兔这两天实在是太忙了,还有好多的食品没来得及摆到货架上呢,让我们一起看看小兔食品店都有哪些食品?(幼儿看堆放在一起的食品,幼儿自由回答)

二、引导幼儿尝试摆放玩具、按架子上的图示把物品的种类进行分类(一次分类)

1、师:宝贝们,小兔想让我们草莓班的宝贝帮助它把食品摆到货架上,小兔准备了3个货架,宝贝们仔细看一看,想一想这些食品应该摆到哪个货架上,小兔有个要求请小朋友们每人拿两个你喜欢的食品摆到货架上。(幼儿把食品自由摆放在带有标记的货架上)

2、好了,宝宝们,现在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个货架上小兔贴了一个什么标记呀?(蛋糕的标记)对呀,小兔就是想让我们宝贝把饼干和蛋糕放到第一个货架上。饼干和蛋糕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干点”。(幼儿学说)所有干点类的食品都要放到第一个货架上,让我们一起看看宝贝们摆放的对不对。(教师与幼儿一起检查,有错误幼儿自己动手放回去)

3、我们一起在看一看第二个货架上的.是什么标记?(水果)对呀,小兔想让我们宝贝把所有的水果摆放到第二个带有水果标记的货架上,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宝贝们摆放的对不对。(教师与幼儿一起检查,有错误幼儿自己动手放回去)

4、宝贝们,你们看这是什么标记?(水杯和吸管)有水杯,又有吸管意思说杯子里的东西我们可以喝到肚子里。我们也给这个标记起个好听的名字叫“饮品”。像果汁、饮料和牛奶它们也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饮品”。小兔想让我们宝贝把所有的饮品摆放到第三个带有饮品标记的货架上,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宝贝们摆放的对不对。(教师与幼儿一起检查,有错误幼儿自己动手放回去)

三、根据食品特征分类(二次分类)

师:宝宝们真能干,刚才小兔告诉我说:它很感谢我们的宝宝们,但是我们这样摆放不利于顾客选购。小兔想把干点类的食品按软硬分。(出示标记软硬)宝贝们,你们看这是什么?(曲奇饼)我们吃起来有什么感觉?(硬硬的)饼干是硬硬的,我们就把饼干放到硬的一边,就是左边。这是什么?(蛋糕)蛋糕吃起来有什么感觉?(软软的)蛋糕是软软的,我们就把蛋糕放到软的一边,就是右边。(幼儿动手操作)(分组操作)

同样的方法依次分大小,果汁和牛奶。

5、讲评(幼儿自己动手纠正)

四、根据食品的类别分类(三次分类)

1、师:宝宝们真能干,宝宝们你们觉得第二次摆放和第一次摆放作比较,你们觉得这一次摆放的怎么样?(第二次摆放比第一次摆放更整齐、更清晰,便于顾客选购)可是,小兔还是不满意,它觉得我们宝贝摆的还是不够整齐,不利于顾客选购。那宝贝们我们平时看到食品店里食品是怎样摆放的呢?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出示PPT3、4、5、6)谁能说一说食品店的食品是怎样摆放的?(相同的食品摆在一起)让我们一起看一看我们这次应该怎么摆放呢?(教师说明第一层、第二层、第三层的摆放)

师:宝贝们,我们帮助小兔把食品都摆放到了货架上了,既美观又整齐还便于顾客选购。

三、结束

师:时候不早了,那让我们和小兔再见回到家去吧。(音乐)

幼儿园小班数学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让幼儿们感知5以内的数量,并说出总数。

2、知道不同的家庭成员的数量会有差异。

3、喜欢数学活动,乐意参与各种操作游戏,培养思维的逆反性。

4、有兴趣参加数学活动。

活动一开始是谁的“全家福”由于活动需要小朋友带一家全家福的照片,目的是感知5以内的数量并能收口一致的进行数数。但是考虑到地处乡村幼儿园需要带一家全家的照片有点困难,那怎么办?既要完成活动又要不影响活动的目的,于是我进行了适当的调整,进行了直观简单的图片教学,把它设计成了小朋友喜欢的'小动物的一家,3只猴子,4只小猫、5只小鸡,简简单单、轻轻松松的完成了手口一致的数数,并能很好的感知了数量,孩子们求知欲非常的强烈,在欢乐的气氛中非常自然地进入第二环节。

在第二个环节时我把从小动物的家庭延伸到了自己的家庭,我问:“小朋友,你们家里有几个人啊,他们分别是谁啊?你能数的清楚吗?”孩子们的回答都很好,很令我满意,有的幼儿说:“我家有5个人,是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和我”有的说:“我家有7个,有老爷爷、老奶奶、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和我。”孩子们说到家里人都非常的兴奋,七嘴八舌的说了起来,这时我发现平时不太爱举手的李欣岚小朋友也高高的举起了小手,为了鼓励她的积极性,我连忙请她来回答,只听见她说:“我不知道有几个?”“没关系,你数来我们听一下”“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和我”我接着问:“还有谁呢”“没有了”“怎么会没有了呢”因为我知道她家里妈妈刚生了个小妹妹呢?可是没想到她却说:“就这么多,没有了”“那妹妹呢?”“我没有妹妹:”怎么会没有呢?“就是没有吗,不见了,被人家报走了,我就是没有妹妹,我就是不认识、爸爸在黄姑,妈妈也在黄姑”边说边眼泪在眼眶里打转,怎么回事呢?我知道她爸爸妈妈是两边做家庭的,刚生了一个妹妹,那欣岚是怎么回事呢?于是我就问:“是不是妹妹在外婆家啊”“是的,妹妹不是我们家的”说着眼泪一下子就流下来了,我也被她弄的心里怪难受的,小孩子的想法非常的简单,不在自己家里的就不是自己的亲人,真的很可怜啊,自己的亲妹妹也不认识,我想这样的想法对于她来说是不好的,于是我蹲来对她说:“欣岚。妈妈生的就是你的妹妹,也是你的家人,我们是亲亲的一家人啊,只不过她暂时在外婆在住,以后会回来的啊,记住我们是家人知道吗?”“恩,知道了”活动还是在继续进行着,可是气氛却冷场了好多,最后,在孩子们的无语中结束了本次教学活动。可是,这种压抑的气氛一直延续打上午吃饭的时候,只见她也没有好好吃饭,看来今天的事情对她来说,还是有影响的啊。

一堂课却引发了一个故事让人深思。我在想现在这样的家庭是越来越多了,明明是两姐妹却要分开,成了陌路人,亲情淡漠了,感情疏远了,孩子们的身心健康发展受到了不良影响,这是一个社会性的问题,需要我们大家共同关注,为孩子们的健康成长创造和谐的环境,使这些嫩芽们在爱的滋润下,健康快乐!

教学反思:

数学活动对于小朋友来说是个很愉快的课程,因为整节活动中游戏的时间多,而且小朋友动手操作的机会比较多,但是要让孩子们能真正的理解这节教学活动的内容,并做到熟练掌握、灵活运用却不是那么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