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微文呈现 > 短文 > 教学教案 > 正文

最后一分钟教学设计

2025/08/31教学教案

微文呈现整理的最后一分钟教学设计(精选4篇),汇集精品内容供参考,请您欣赏。

最后一分钟教学设计 篇1

教学目标:

1、认识5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诗歌的内容,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激发热爱祖国的情感。

教学重点:

理解诗歌的内容,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激发热爱祖国的情感。

教学难点:

结合历史背景理解一些含义深刻、感情强烈的诗句。

教具准备:

搜集有关香港回归的资料。

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

1、师谈话:有这样一首歌“100年前我眼睁睁地看你离去,100年后我期待着你回到我这里。沧海变桑田抹不去我对你的思念,一次次呼唤你,我的1997年。”这首歌的名字就叫《1997》在这一年,发生了一件举世瞩目的大事,那就是香港回归祖国,在这一天里,中国人民欢欣鼓舞,今天我们要学的《最后一分钟》就描述了当时的情景。

2、齐读课题。

二、初读感知,检查预习

1、让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初读课文,要求标出诗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自己认为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不懂的词语。

2、教师检查生字词语认读。同桌相互检查诗歌读的情况。

三、品读诗歌

1、读着这首诗,哪些语句让你感觉热血沸腾?作上记号,写下你的感受。并且读给同学听,读出你奔涌的豪情,读出你内心的感动。

四、研读课文,读中感悟

1、交流资料:

香港自古以来就是我们中国人的领土,它怎样被割让去了呢?迅速浏览一遍课文,找到相关语句,(虎门、旧条约)小组交流资料,理解那一些历史,说说自己的感受。

2、感受仪式前的激动:

想一想: 还有最后一分钟,香港就要回到祖国母亲的怀抱,此时此刻,你的心情是怎样的?

(2)指名读第1小节。

(3) “让我拉住你的手”“听你越走越近的脚步”作者用了什么手法?

(4) 齐读第一小节。

3、体验仪式中的自豪:

(1)盼啊,盼啊,这激动人心的时刻终于来到了,庄严的政权交接仪式开始了,让我们全体起立,重温那激动人心的时刻。(课件提示)

(2)、此时此刻,你最想说什么?镜头上哪一幕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3)、看,作者给我们捕捉了一些特写镜头,镜头上都有什么呢?(旗帜、旗杆、寂静的场面、微微颤抖的嘴唇、在泪水中一遍又一遍轻轻呼喊)

(4)、指名读第二节。应该读出什么样的语气?(激动高昂)生读、评议、师指导。男生读第二小节。

4、联想:师生交流,怎样理解作者的联想?用怎样的语气才能表现出这一段屈辱历史和人们今天的激动与鼓舞?(先深沉缓慢,后强烈高昂)生读、评议、师指导,女生读第三小节。

5、⑴ 久别的、思念已久的亲人终于回来了,你会怎么做呢?

让我们伸开双臂,去欢呼着迎接我们的亲人吧!齐读第4小节,读后评价:

“紫荆”指什么?“去迎接那新鲜的、含露的、芳香的扎根在深深大地上的/第 一朵紫荆……”暗示什么?

五、读中升华。

自由地、有感情地朗读全诗。

最后一分钟教学设计 篇2

最后一分钟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老师,往往需要进行教学设计编写工作,借助教学设计可以促进我们快速成长,使教学工作更加科学化。那么什么样的教学设计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最后一分钟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最后一分钟教学设计 篇3

教学目标

1、 认识5个生字。

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 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激发热爱祖国的情感。

教学重点

在诵读诗歌中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理解诗句内容,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感。

教学难点

结合历史背景理解一些含义深刻、感情强烈的诗句。

课前准备

学生搜集有关香港及香港回归的资料如:“香港被割让的历史”、“香港回归历程”、“香港回归之后的繁荣”等。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图片导入,揭示课题

1、 出示香港回归时的图片(文中插图)。

同学们,请仔细观察这幅图,这是一个特殊的地方,特殊的时刻,有谁知道?

2、据生回答随机追问:你是根据图中的哪些景物判断出来的?引导学生结合课外搜集的资料说说对香港的一些了解。

3、揭示课题。

这幅画面就是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交接仪式的情景。这一刻,鲜艳的五星红旗在香港上空迎风飘扬,这一刻,中华民族圆了一个期待了一百多年的团聚梦,也是我们十多亿中华儿女无比激动振奋的日子。今天,让我们一起来重温这让人心潮澎湃的《最后一分钟》。(板书课题:最后一分钟)

4、有感情地读课题。

二、初读全诗,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注意读准字音,读通是诗句。想一想:你觉得这是怎样的最后一分钟?

2、扫清字词障碍。认读生字词,注意多音字“悄然落地”的“悄”字。

3、指名分小节读诗,读后师生评价。

4、交流讨论:你觉得这是“ 的最后一分钟”?

学生根据初读感知,发表各自的见解,如:令人难忘、欢欣鼓舞、振奋人心等。

三、品读诗歌1、2小节,激发情感。

1、还有最后一分钟,香港这位历经沧桑的儿子就要回到祖国母亲的怀抱,这一刻是多少代人热切期盼的时刻啊!

请同学们自由读读第1、2节,从中你了解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

2、 反馈交流各自的感受,引导学生理解诗句。

点拔一:第一小节作者把香港当作久别重逢的`亲人,用拟人的写法表现出香港就要回归祖国时所有中国人都在满怀激情地迎接这一时刻的到来。

点拔二:通过第二小节中“微微颤抖的嘴唇”,“在泪水中一遍又一遍轻轻地呼喊”等镜头,描绘了当时人们看着国旗和香港特别行政区区旗缓缓上升时无比激动自豪的心情。

3、 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

指名读,评议,男女对读,齐读。

四、小结。

1997年7月1日,这是值得我们中国人永远铭记的日子。这一刻,香港成为了中国这块土地上真正的主人,是对所有炎黄子孙的巨大激励与鼓舞。在这一刻,无数华夏儿女流下了激动的热泪,这是多少年,多少代人热切期盼的时刻啊

最后一分钟教学设计 篇4

教材内容

《最后一分钟》人教版新教材五年级语文第九册第7单元第24课(1课时)。

教材分析

这是一首充满激情的诗。作者倾诉了香港回归祖国怀抱的最后一分钟这一具有历史意义的特殊时刻的思绪,表达了全中国人民继续心中的强烈的爱国情感和对香港回归祖国后美好前程的衷心祝福。

学情分析

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让学生在文字中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感并升华这种情感。

教学目标

1、认识5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诗歌的内容,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激发热爱祖国的情感。

教学理念

引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促进学生有效地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歌情感。

教学重点

理解诗歌的内容,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激发热爱祖国的情感。

教学难点

理解诗歌的内容,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激发热爱祖国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你们对香港有什么了解吗?谈谈你所了解的香港。

二、交流学生课前收集的资料

学生从“香港回归之后的繁荣”、“香港回归历程”、“香港被割让的历史”等,从而加深对香港的了解。

三、品读课文

1、通读全文,全文写了几节,每节主要写了什么?

2、再读课文,引导学生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感:

⑴抓住作者直抒胸臆的`诗句体会情感:

如,“听所有中国人的心跳和叩问”;“是万众欢腾中刹那的寂静”;“是谁在泪水中一遍又一遍/轻轻呼喊着那个名字/香港,香港,我们的心灵”;“然后去奔跑,去拥抱/去迎接……”。

学生通过反复诵读,把那种激动、自豪的感情与热切之情溢于言表。教师适时的进行点拨。

⑵联系所收集的资料理解诗句,体会情感:

教师播放自鸦片战争以来那一段屈辱的历史。多年的屈辱终于挥之而去,“使大海欢腾”的那种场面。让学生理解“使大海欢腾”的意思。

四、指导学生朗读

“三分诗,七分读”。结合诗歌内容引导学生注意朗读时的抑扬顿挫:注意节与节之间以及每一节之内诗词句间的停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