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微文呈现 > 短文 > 教学教案 > 正文

《秒的认识》教学反思

2025/09/04教学教案

微文呈现整理的《秒的认识》教学反思(精选5篇),汇集精品内容供参考,请您欣赏。

《秒的认识》教学反思 篇1

“秒的认识”是在学生已经认识时、分和会读、会写几时几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课的知识性目标相对简单,但单位时间比较抽象,不像长度单位、重量单位那样可以借助具体的物体表现出来。本节课的重点是通过一系列的体验活动,帮助学生逐步建立起1秒、几秒及1分的时间观念。下面结合本节课的教学进行反思:

一、成功之处:

在本节课,课始我利用课件出示学生熟悉的新年联欢晚会钟声即将敲响倒计时的场景,立刻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直观认识了生活中“秒”的存在,使学生初步感受了“1秒”的长短,帮助学生认识抽象的时间概念。达到了创设情境激发兴趣的目的。老师抓住这个契机出示生活中的'各种钟表来认识秒,通过课件认识1秒、5秒、15秒等时间,让学生动手拨一拨感受1小格是一秒一大格是5秒,接着感受1秒有多长,加深了对1秒的体验。1秒看不见,摸不着,1秒到底有多长,只有让学生经历丰富的活动,才能形成自己的体验,我让学生看着钟面秒针的走动点头、拍手、数数,学生的眼、耳、口、手等多种感官都能同时参与活动,全方位地感受1秒,充分体验了1秒的长短,用“体验”的方法来学习数学,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密切了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

在课堂教学中,我努力营造和谐、平等、民主的教学文化氛围,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从单纯的“听者”、“答者”的角色中走出来,成为“思者”、“做者”的角色。本课一改传统的方法,强调感悟和体验1分和1秒的时间长短,从而帮助学生建立“秒”的时间观念。不仅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例如:在教学1分=60秒时,因为学生通过前面认识几秒的学习,已经知道秒针走一圈是60秒,在通过课件演示,就更加清晰秒针走1圈的同时分针走1小格,接着让孩子们讨论刚才发现的问题,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探索分和秒的关系,总结出分和秒之间的进率,最后体验1分有多长,在体验1分钟时还让学生观看1分钟做不同事情时的不同感受。由此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时间观念,同时注意培养学生爱惜时间的意识。

将数学教学融入生活应用中,让数学问题生活化,提高学生应用数学知识水平。练习中,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联系,做一件简单的事情需要几秒钟,还引入生活中用秒来计量如:火箭发射的倒计时,赛跑,过马路的红绿灯,这些都是用秒来计量的。由此,让学生感受数学知识是由生活中来,又回到生活中应用,对数学产生亲切感。

二、问题反思

1、在教学“1分=60秒”的这个环节中,应适时地“放”一下学生,让小组的同学互相讨论提问,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这部分讨论的不到位,有的学生学的不实。

2、对后进生关注不够,分组学习考虑的不周。

3、教师有的时候还是不放心学生,说的话有时过多,如:30秒从哪走到哪是多少秒?可以放手让学生说,不必说的太多,因为前面已认识1秒、5秒、15秒,学生能说出来的一定让学生说。

4、本节课的内容特别适合对学生进行珍惜时间的思想教育,原来已经设计这样的环节名人名言,由于前面用的时间稍长,所以这个环节由老师代言了学生受的教育不深。

三、教学重建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包含认识钟表、认识时间单位秒以及探索分和秒的关系,涉及的内容不少,知识比较抽象,容量比较大。只要老师充分备课,合理安排时间,恰当利用电教手段突出教学重点,突破难点,学生就能够熟练掌握所学的知识。如果在让我教本节教学内容,我会不断地加强自身素质,抓住学生的心理特点,多照顾中差生,总结自己的不足向四十分钟要质量。教学实践让我感受到:老师的教法决定学生的学习状态和效果,老师的教学艺术影响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发展。因此,老师要不断探索教学,融入课改,这样教学的效果会更好的。

《秒的认识》教学反思 篇2

秒的认识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时、分的认识,能看着钟面说出几时几分的基础上来进行教学的,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知道1分=60秒,充分感知和体验1秒。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情境的创设。

本节课安排奥运会开幕式倒计时作为本节课的导入情境。这个生活化的情境是比较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因为北京奥运会开幕式,每个家庭基本上都会收看,通过这个生活化的情境,把生活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从而使我们的情境促进我们的教学。

2、自主探索。

“秒”这个时间单位学生并不陌生,因为学生在一、二年级学习时间单位时已经接触过了秒,在课前的探底中,我也感受到学生对秒已经有了充分的认识,能说出1小格表示1秒。因此,认识几秒的教学内容我们可以通过新旧知识的迁移,让学生自己说说秒针从几走到几表示几秒,在此基础上教师小结。在教学1分=60秒时,这一知识比较抽象,虽然学生有1小时=60分的学习经历,但是要真正让学生理解1分钟为什么等于60秒,学生还是不知所措。因此,通过课件演示,观察出秒针走一圈(60秒)刚好分针走一格(1分),从而验证了1分=60秒。

3、加强体验。

本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感知“1秒”,形成对短时间的观察能力。为了让学生建立“秒”的时间概念,我采取了多种体验方式,让学生听钟表的“嘀嗒”声、拍手练习、做手势等,并在此基础上,让学生估计几秒,如估画画的时间,估广告的时间及小闹钟。通过这些游戏,使原本枯燥的`教学变的更加生动有趣,学生的印象也将更加深刻。

4、注重数学知识与生活的联系。

在课外拓展这一部分,我把飞机每秒钟的速度、光每秒钟的速度、声音每秒钟的速度等与孩子们熟悉的长度联系起来,不仅帮孩子们建立起长度观念,还让学生感受到一秒的价值之大。

《秒的认识》教学反思 篇3

《秒的认识》教学反思(精选13篇)

身为一名人民老师,教学是我们的工作之一,教学的心得体会可以总结在教学反思中,快来参考教学反思是怎么写的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秒的认识》教学反思,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秒的认识》教学反思 篇4

1、注重梳理,引领回顾。

本人认为整理与复习课的重点首先在于整理,知识的梳理是至关重要的。虽然本领域的知识点相对较少,我还是让学生认真细致地去回顾整理学过的统计与可能性的有关知识,在梳理回顾中,引领学生对时、分、秒这部分知识两个方面的回忆(这是在新授时不少学生认识模糊的.):一是认识时分秒之间的关系;二是认读与计算。

2、层次分明,引领探索。

在整理出知识框架的基础上进行分层次练习。整理与复习课上,学生不应是进行专项训练的机器,而应是认知过程的探索者。因此,在设计上我尽量让学生自己动口、动手、动脑、自主探索。设计了不同层次的练习:基本练习、综合练习、拓展练习。在综合练习中通过让学生帮明明计算路程进一步理解时刻的认读方法及速度、时间与路程之间的关系;在拓展练习中进一步面对优等生设计了写数学日记的题目,在动手活动中初步向学生渗透极限思想,在层次分明的练习中,继续引领学生的探索,使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

3、教不越位,学的到位。

学生的关于时分秒的知识,是学生在教师的引领下,在有意义的数学活动中探索得到的,教师的总结概括宽、泛而到位,从而让不同的学生都得到应有的知识与发展,体会到数学的内在魅力。

《秒的认识》教学反思 篇5

“秒的认识”是学生已经认识时、分和会读写几时几分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从材料的选择到呈现方式,都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在实际情境中,感受秒的意义,探索分与秒的进率关系,体验1分、1秒的长短,初步建立1分、1秒的时间观念。

本节课我拟定了四个学习目标 :

1、学生观察钟面,认识钟表的结构,及较小的时间单位秒,通过观察秒针走一圈的同时分针走一小格,知道1分=60秒。

2、学生在“老师计时学生做动作”的活动中,体验一分和一秒的长短。

3、通过学生动手操作互相拨动钟面上的秒针,明确秒针从一个数字到下一个数字所表示的时间。

4、通过“红灯停,绿灯行”的活动,学生亲自经历估算时间的过程,进一步体会1秒的长短。

根据这四个学习目标,我设计了6个环节:

1、通过学生熟悉的春节联欢晚会中新年钟声即将敲响时倒计时的场景,学生知道在计量很短的时间要用到比分更小的时间单位秒。

2、通过观察钟面,让学生认识秒针,知道秒针走一小格是1秒。

3、通过学生动手操作相互拨动钟面上的秒针,明确秒针从一个数到下一个数字所表示的时间,知道秒针走一圈的同时分针走了一小格。

4、通过学生熟悉的“红灯停”“绿灯行”的'活动学生亲自经历估算时间的过程,进一步体会1秒的长短,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

5、学生在“老师计时学生做动作”的活动中体验1分1秒的长短,让学生懂得珍惜时间。

6、学生谈收获,自由说说自己的学习感受,重现知识体系,有利于学生巩固新知识。

这节课,也有许多不足之处:

1、语言组织上不够精炼。

2、各个环节衔接的不够紧凑。

3、和学生交流这方面还有待提高。

4、在学习“1分=60秒”这个环节中虽然也放手让学生去讨论、去操作,但是没有达到预设的效果。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在以后的实际教学中,我依然坚持精心备好每节课,认真写反思,多听课,多向老师们请教,还要不断地加强语言组织能力,认真学习专业知识,不断更新教育观念,多多改进课堂教学方式,从而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