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课稿
微文呈现整理的说课稿(精选4篇),汇集精品内容供参考,请您欣赏。
说课稿 篇1
一、说教材
《三位数乘两位数》是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内容。学生在三年级已经学过三位数乘一位数、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笔算。本节课在此基础上教学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的基本方法。学习这部分内容,有利于学生完整地掌握整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并为以后进一步学习小数乘法打好基础。
二、说教法学法
为了学生更好的学。计算教学都是从简单到复杂上升的,最基础的'计算原理和方法支持了这样的发展提高。本节课的教学以复习为前提让学生通过旧知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通过比赛等形式,引导学生动脑,动眼,使学生变苦学为乐学,把数学课上的有趣、有益、有效。
在教学例题时,让学生尝试计算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鼓励学生自己算。学生已经能笔算三位数乘一位数和两位数乘两位数。与三位数乘一位数相比,三位数乘两位数需要多乘一步,并把两次的部分积相加。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计算知识和经验,把新旧知识结合在一起,体会计算时的相同点,促进认知同化,完善认知结构。
三、说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三位数乘两位数计算方法的过程,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2.通过两位数乘两位数到三位数乘两位数知识的迁移,感受数学知识和方法的内在联系,培养学生迁移类推的能力和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3.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体验成功的愉悦,进一步树立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发展对数学的积极情感。
四、说教学过程
为了更好的达到教学目标,突出重点,增强教学效果,使学生计算能力得到真正发展,我对本节课设计如下几个环节:
一、激趣定标
1、口算:
15×6=35×2=23×30=36×20=
42×19≈58×41≈
2、竖式计算:42×26=
学生动手完成并思考:用竖式计算乘法你有哪些方法可以与大家交流一下?
3、展示学习目标
二、自学互动
板书:叔叔从某城市乘火车去北京用了12小时,火车每小时行145千米,该城市到北京有多少千米?
1)、学生讨论:李叔叔的城市离北京有多远?
2)、根据学生汇报,板书145×12=
3)、观察这算式,你发现和我们以前所学得乘法算式有什么不同吗?〔小组长带领小组成员交流自学所得.〕
4)、你能运用估算知识猜一猜:李叔叔家离北京大约有多远吗?说一说你的想法?〔请同学们大胆展示本组的学习成果,提出自学中的问题和困惑,认真积极发表自己的看法。〕
5)、自己试着在练习本上算一算。
6)、教师利用竖式进行讲解。
7)、小结。
计算三位数乘两位数时,先用两位数的个位乘三位数,再用两位数的十位乘三位数,最后把两次乘得的结果相加。
三、测评训练。
1、完成做一做习题。
2、作业
练习册习题。
说课稿 篇2
一、说教材:
“立体图形的展开图”是七年级《数学》(上)中继“生活中的立体图形”和“画立体图形”之后的一个学习内容,在本章教材的编排顺序(生活中的物体—立体图形—面—点、线)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本节教材是从学生生活周围熟悉的物体入手,使学生进一步认识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关系。不仅要让学生了解多面体可由平面图形围成,而且立体图形可按不同方式展开成平面图形,更重要的是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和自己动手操作,经历和体验图形的变化过程,初步了解研究立体图形的方法,同时也为平面图形的引入作准备。
教学重点:了解基本几何体与其展开图之间的关系;多面体是由平面图形围成的立体图形;一个立体图形按不同的方式展开可得到不同的平面展开图。
教学难点:正确判断哪些平面图形可折叠为立体图形;某个立体图形的展开图可以是哪些平面图形。
二、 说学生:
学生是晋江市农村中学的学生,大部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较浓,喜欢动手实践。他们在小学学过简单立体图形及其侧面展开图,前两节又学习了一些立体图形的有关知识,对立体图形已有一定的认识,能辨认从不同方位看到的物体的形状和相对位置。但初一学生具有好胜好强的特点,抽象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比较弱。
三、说目标:
A、知识与技能:进一步认识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关系,了解多面体可由平面图形围成,立体图形可展开成不同的平面图形;学生经历和体验图形的变化过程,培养学生实验操作的能力,发展空间观念。
B、过程和方法:通过观察、操作、实验、探究和多媒体演示,让学生在观察中学会分析,在操作中体验变换,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依据事实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C、情感态度价值观:在教学中渗透美学思想,培养学生主动探索、敢于实践、勇于发现的科学精神,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和创新意识。
四、说教法:
启发式、讨论式、实践式、探究式
五、说学法:
根据新的课改理论,加强学生的学法指导,让他们学会学习尤为重要。为此,我安排大量动脑、动口、动手的活动,采用分小组讨论、小组擂台赛等方式,调动各层次学生的积极性。
六、教学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平面展开图若干个,正方体若干(课前分给各个小组),学生自己准备一些。
3、学生分组。确定好记录人和中心发言人。
4、剪刀、透明胶。
七、说设计理念:
新课程的理想课堂教学应该蕴含如下理论:生活性、发展性和主体性。应遵循以下原则:与学生生活实际联系紧,直观性强,动手要多,使学生兴趣要高,自信心要强。可以总括为:用经验观察、思考、释疑,通过活动进行再创造。
八、说教学活动流程:
活动一;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观察、猜想,导入课题。
1、教师出示包装精美的长方体一正方体的盒子,让学生在美的享受中思考:(1)两个盒子分别是什么立体图形?(2)精美的包装图案是在盒子上进行印刷的,还是在平面上印刷以后折起来的?(设计意图:让学生产生认知心理期待,引起学生学习的好奇心)
2、导入:要想制作这样精美的包装盒,只知道它是正方体和长方体是不够的,还要知道它展开后的平面图形是什么样子,这就是本节课我们所要讲座的问题:立体图形的展开图。(教师顺势板书)
活动二:直观感知,操作确认。
做一做(课件显示),把自己准备好的12个一样大的三边都相等的三角形,用透明胶粘贴成如图1、图2、图3所示的三种形状,你能想象出哪一具可以折叠成多面体?再动手做做看。(设计意图:让学生进行小组操作比赛活动,培养学生动脑猜想、动手操作的能力和与他人协作的能力。)
问题:通过动手实验,你感受或认识到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有什么关系?引导学生概括出:多面体是由平面图形围成的立体图形,沿着多面体的一些棱将它剪开,可以把多面体展开成一个平面图形。
活动三:想一想(课件显示):分小组讨论:下面的几个图形是一些多面体的展开图,你能说出这些多面体的名称吗?
试一试:把上面的图形对折一下,看看到底是什么图形?学生回答后演示。
(设计意图:让学生先猜想,再操作确认,培养学生主动探索、勇于实践的科学精神。)
活动四:合作、实践、探究:同一个立体图形,按不同的方式展开得到的平面展开图是否一样?
各小组合作实验,将正方体按各种方式剪开,将得到的平面图贴在黑板上。引导学生概括出:可以把多面体展开成平面图形。同一个立体图形按不同的方式展开可得到多种平面展开图。(设计意图:学生通过实践活动,概括出自己感知的知识,培养学生的分析、概括、表达的能力。)
活动五:想想看:1、下面的图形都是正方体展开图吗?(学生先猜想,实践,教师再用课件显示)
(设计意图:让学生大胆想像,并通过讨论确认想像结果的正确性,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活动六:考考你:
1、示范:下面是一个正方体的展开图,图中已标出三个图在正方体中的集团,E表示前面,F表示右面,D表示上面,你能判断另外三个面A、B、C在正方体中的位置吗?
2、看谁编得最高明:各组模仿第一题编一道题,考一考其他组的同学。也可编一些运用本节知识能解决的问题。(设计意图:遵循巩固与发展相结合的原则,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并注重学生间的相互评价方式的运用)
活动七:师生小结。
让学生说说本节课的收获,提出疑问。
活动八:知识拓展:(用多媒体演示)
小壁虎的难题
如图:一只圆桶的下方有一只壁虎,上方有一只蚊子,壁虎要想尽快吃到蚊子,应该走哪条路径?
说课稿 篇3
【说教材】
《威尼斯的小艇》从小艇的样子、船夫的驾驶技术以及小艇在威尼斯市民生活和工作中的作用等几个方面,介绍了水城威尼斯独特的交通状况和特有的风土人情。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在世界闻名的水上城市威尼斯,小艇是重要的交通工具,了解威尼斯的风土人情。
2、了解小艇的特点,学习作者细致观察和精彩描述的方法。
3、学会生字、新词,理解词语。
4、学习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表达出事物的动态和静态特征。
5、有语气地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点
了解小艇的特点及其重要作用,学习作者抓住事物特点写作的方法。
三、教学难点
使学生明确小艇和威尼斯的密切关系。
【说教法】
教为学服务,这是当前把应试教育转变为素质教育的教育思想。《威尼斯的小艇》是一篇讲读课文,在其教学过程中应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充分发扬教学民主,充分发挥教师的潜能。所以我采用了“学──议──练”的教学模式,所谓“学”就是自学,在教师指导下进行自学;“议”就是鼓励学生质疑问难,通过读课文提出问题,并尽可能自己解决疑问,让学生通过自身的实践──动脑、动口、动手,获得新知;“练”就是加强语言文字训练。
【说学法】
因为教为学服务,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不越俎代庖,放手让学生运用读读、划划、议议等学习方法。这样通过动脑、动口、动手等方式,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思维品质的发展,提高自学能力。
【说教学过程】
一、出示课题
威尼斯的小艇
二、简介威尼斯
威尼斯是意大利的一座名城,是一座举世闻名的水上城市。整个城市虽然不大,却由118个岛屿组成,全市有117条大小河道,有400多座桥梁连成。由于城市河道众多,而大街就是河道,所以,小艇就成了重要的交通工具。
三、师生互动
1、同学们 学习一篇课文,我们可以从课题入手,那么,从课题“威尼斯的小艇”我们可以知道些什么?
2、很好,威尼斯是一个世界闻名的“水上城市”,河道纵横交错,小艇就成了重要的──交通工具,等于大街上的──汽车。
3、那么,从课文的重点词“小艇”,如果你是作者,会围绕小艇写些什么呢?
4、说得真好!威尼斯位于意大利,是一座闻名遐迩的水上城市,下面请大家读课文。看看作者是如何写的?
四、了解小艇的样子和特点
1、说的很好,当我们置身于威尼斯的小艇中,会有一种“船在水中走,人在画中游”的感受,那么就先让我们来看一看这些造型别致、乘坐舒适的小船。
2、我请一位同学读一下课文第二自然段,看看课文是怎样描写小船的样子和特点的?(学生读) 请看小黑板:
威尼斯的小艇有二三十英尺长,又窄又深,有点像独木舟。船头和船艄向上翘起,像挂在天边的新月,行动轻快灵活,仿佛田沟里的'水蛇。
3、谁来谈一谈作者用了什么方法使我们感到描写得更生动形象?
4、很好,作者主要运用了比喻的方法,大家看用“独木舟”比喻小艇,说明小艇‘又窄又深’那么用“新月”比喻小艇的什么特点?──两头翘起。用“一条蛇”比喻什么呢?──小艇的行动轻快灵活。
5、那么,用了这三个比喻句,我们眼前就出现了小艇的样子、造型。以及它行动起来的感觉,今后我们也要学习这些描写的方法,使我们的文章也同样生动、形象。
五、学习“船夫驾驶技术特别好”一段
1、那么,船夫的技术如何呢?下面请男同学齐读第三节,想一想,哪些词说明船夫驾驶技术出众?
板书:
驾驶技术好
2、哪些词说明船夫驾驶技术好呢?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操纵自如、挤过、穿过、急转弯
六、学习“小艇和人们的生活关系密切”
1、课文一开始就说“威尼斯的小艇相当于大街上的汽车”。那么都有哪些人离不开汽车,他们乘坐小艇去做什么呢?
2、下面请大家静息,我来测试一下大家的听记能力。请周华闽读一下课文的最后两个自然段。
3、谁乘坐小艇去做些什么呢?
4、小黑板出示:
谁 干什么
(商人) (去做生意)
(妇女) (高声谈笑)
(孩子由成年人伴着) 坐着小艇 (到郊外呼吸新鲜的空气)
(老人带着全家) (上教堂做祷告)
(一大群人) (回家)
…… ……
七、小结
从黎明到夜深人静,我们可以看到小艇和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当威尼斯的小艇一出动,城市就怎么样?(喧闹,充满生机和活力 );当小艇一停泊,威尼斯就(寂静)。
八、师小结
大家讲得很好,的确,课文给我们带来了美的享受。世界是美的,生活是美的!美的地方何止一个威尼斯,我希望大家能投入生活,热爱生活,那么你就会感到生活充满了快乐。
【板书设计】
威尼斯的小艇
样子独特:长 窄 深 翘
船夫技术高超:操纵自如
作用大:关系密切《威尼斯的小艇》第一课时说课稿 相关内容:浙江潮《滴水穿石的启示》教学实录龙的传人(语文天地)《桂花雨》教学设计12读书莫放“拦路虎”《拉萨古城》教学反思爱因斯坦和小女孩第二课时教学设计18、莫高窟教学设计查看更多>> 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
说课稿 篇4
一、说教材:
《植物妈妈有办法》是六年制小学语文课标实验教材第三册第四单元中的第三篇课文。这是一首诗歌,介绍植物用什么方法传播种子的常识。全诗共五节,第一节提出问题,第二、三、四节结构相似,分别介绍了蒲公英、苍耳、豌豆传播种子的方法。诗歌语言生动形象,简洁明快,富有节奏感,读起来朗朗上口。
二、教学目标:
依据本组课文训练的主要意图和学生的实际,确定课文的教学目标如下:
(1) 知识与能力: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 过程与方法:围绕课题,质疑学文,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养成仔细观察的习惯。培养观察兴趣。
三、教学重点、难点: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有关植物传播种子方面的知识,
教学难点是:培养学生观察事物的兴趣。
四、 教学策略:
课标指出:语文课要以人为本,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文素养,语文素养以及合作探究精神,为体现这些新的'理念,实现既定目标;同时也为体现新课标中的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三个维度的统一,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学时,我遵循二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注意激发学生的兴趣,以学生为主体,让每个人有尝试的机会和自主选择的权利,通过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面对面地听、说、读、问、评、议等去实现,坚持把“读”的训练贯穿整个教学过程中,并配以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力求取得最好的教学效果。
五、说教学设计:
为达到本课的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主要从四个方面进行教学。(一)情景导入,诱发兴趣,(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三)赏读课文,入情悟趣,(四)深化内容,拓展延伸。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上课伊始,学生观看有关植物的影片,我声情并茂地作介绍,把学生带到植物的世界中去,植物的孩子没长脚也没有翅膀,怎样才能到四面八方去呢?通过质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揭示课题《植物妈妈有办法》。读了课题,你有什么感兴趣的问题想提出来吗?充分调动学生的热情,为下一步的读书探究打下基础。
学生自由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字音,做到不加字、掉字、将自己感兴趣的小节多读几遍,思考:课文讲了哪几位植物妈妈?在书上把它们画下来,以训练学生边读边想的好习惯,
新课标提出:小学语文教学,应立足于促进学生的发展,使他们成为语文学习的主人。在这个教学步骤中,我以课堂为主阵地,始终将“分组讨论,合作交流,读中理解”作为一种激活课堂信息交流的有效方式。在学生整体感知全文后,我导学第二小节,课件出示降落伞,“看,这降落伞多美呀!有了它,蒲公英妈妈就能*它传播种子了。”再演示课件,风轻轻一吹,降落伞一个接一个出发的情景,理解“纷纷”一词,蒲公英的孩子多快乐呀!让学生美美地把这一节读出来,学生练读,我再指导读,“蒲公英**的办法怎么样”?指导学生再看画面,抽生夸一夸,再随意地加上动作,表情站起来读,为学生营造一个轻松快乐的学习氛围。
分小组合作学生自己喜欢的小节,喜欢苍耳的就学习第三节,喜欢豌豆妈妈就学习第四节。我出示学习方法。(1)读一读课文,(2)说一说办法(3)演一演情景(4)夸一夸妈妈。然后全班交流,师生共同质疑,我把课前采集的苍耳种子实物让学生摸一摸,体会苍耳布满刺的外壳。再用课件演示铠甲挂住动物皮毛这一动作,让学生体会这一办法的有趣,再让学生用朗读把它表达出来。学生自由读,我抽读,分小组比赛读,使每一个人都有参与的权利。同桌练习说一说“蒲公英妈妈,苍耳妈妈,豌豆妈妈*什么传播种子”。以达到训练全班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目的。我小结:蒲公英妈妈*风吹,苍耳妈妈*动物的皮毛带,豌豆妈妈*太阳晒传播种子。
植物妈妈传播种子还有哪些办法?让我们一起去野外观察吧!我课件显示美丽的草原、田野、树林等。抽生像课文那样夸一夸这些植物妈妈。再把它写出来,以此培养学生细心观察的能力和语言文字训练的能
六、说板书:
蒲公英 风
苍 耳 动物皮毛带
豌 豆 太阳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