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微文呈现 > 短文 > 教学教案 > 正文

我的战友邱少云教案设计

2025/09/06教学教案

微文呈现整理的我的战友邱少云教案设计(精选4篇),汇集精品内容供参考,请您欣赏。

我的战友邱少云教案设计 篇1

我的战友邱少云教案设计(精选10篇)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案要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我的战友邱少云教案设计,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我的战友邱少云教案设计 篇2

教学设计思路:

本文是一篇记叙文。作者以第一人称的写法,具体的继续了邱少云同志为了整个战斗的胜利严守纪律、在烈火中壮烈牺牲的英雄事迹。全文充满了对邱少云高尚品质的无比崇敬之情。

教学目的:

1、体会邱少云严格遵守纪律,在烈火中纹丝不动而壮烈牺牲的伟大品质和高尚情操。

2、学习通过人物外表去体会人物内心的读写方法。

3、学习按时间的先后顺序分段的方法。

教学准备:

邱少云烈火烧身的图片、若干问题所组成的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小结上节课内容。

同学们,后天就是国庆节了,今年我们的祖国迎来了她五十岁的生日,全国人民为此而自豪。为了建立新中国,为了保卫新中国,无数革命先烈献出了自己的宝贵生命,邱少云就是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壮烈牺牲的一位英雄。上节课,我们初步学习了《我的战友邱少云》这篇课文,并且把文章划分成了四个部分,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本文。大家知道,这篇文章主要是写邱少云的,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请同学们带着这个问题自读课文,边读边思考,用铅笔在书上做记号。(引导学生归纳并板书:严守纪律,不怕牺牲)你认为文中哪几个部分最能集中体现邱少云是一个严守纪律,不怕牺牲的人呢?(敌前隐蔽、壮烈牺牲)邱少云到底是怎样严守纪律,不怕牺牲的呢?

二、师:为了夺取“391”高地,我们志愿军在敌人眼皮底下隐蔽起来准备发动突然袭击。请一位同学把文章第二段朗读一遍,同学们边听边用铅笔在书上划出最能表现邱少云自觉遵守纪律的句子。重点词下打点。你是从哪几个词体会到的?在这里“隐蔽得更好”是什么意思?全连战士都隐蔽得很好,用书上的一个词概括就是做到了……?什么叫“纹丝不动”?为什么这次隐蔽要做到“纹丝不动”呢?

三、战士们都隐蔽得很好,可预料不到的事情发生了,为了严守纪律,邱少云壮烈牺牲。请同学们跟学习上一段一样,自读课文后,先找出最能表现邱少云严守纪律、不怕牺牲的句子,再体会这个句子,先自己学习“壮烈牺牲”这一部分,然后交流。(出示投影)(你从哪些词体会到的?谈谈你的体会?)

师:作者不仅通过“我”所看到的表现了邱少云的英雄行为,还从侧面通过描写“我”复杂的内心活动反衬出了邱少云的英勇不屈。请同学们再读课文第三段,看一看文中是怎样描写“我”当时的内心活动的?体会一下当时“我”的心情是怎样的?(焦急、紧张、担心、矛盾、痛苦)大家一起把“我”的这种复杂心情读出来。

四、师:看着自己朝夕相处、并肩作战的'战友烈火烧身,“我”的心情十分复杂,这就是当时邱少云烈火烧身时的情景,他当时的表情和动作是怎样的?(学生回答)此时此刻的邱少云心里可能在想些什么?

小结:此时邱少云一定会想:哪怕牺牲我自己,也要纹丝不动,保证战斗的胜利。所以在阅读写人的课文时,我们不仅要弄清楚人物做了些什么,还要进一步了解人物在这样做的时候是怎么想的。

五、此时,学完这两个段落,你认为邱少云是个怎样的人?

教师总结:邱少云用自己的行动告诉我们,在烈火烧身时,他内心不是想自己生命的安危,他想的是战友的安全,想的是战斗的胜利。邱少云至死都不忘严守“纹丝不动”的潜伏纪律,真是自觉遵守纪律的模范,伟大的战士。邱少云虽然牺牲了,但他的这种崇高精神将永远铭刻在我们心中

我的战友邱少云教案设计 篇3

【教材分析】

《我的战友邱少云》是一篇革命回忆录,该文记叙了邱少云在执行潜伏任务时,潜伏的地方被敌人炮火打着,自己被燃烧了起来,但为了整个战斗的胜利,他一动不动,在烈火中牺牲的经过,歌颂了邱少云烈士顾全大局,遵守纪律,不惜牺牲自己的崇高革命精神。

课文先交代了“我们”潜伏的环境、潜伏的要求及潜伏的情况,然后讲邱少云被烈火包围直至壮烈献身的过程,最后讲战斗的胜利及邱少云留给“我”的深刻记忆。

课文的重点、难点在第11、12、13自然段。

第11自然段着重说明,在烈火烧身之后,邱少云完全可以自救,别人也可以救他,但这样一来,整个潜伏部队会受到“重大的损失”,这次作战计划就“完全落空”。

第12自然段借助“我”的心理活动,反映了邱少云在烈火中受着怎样的煎熬,忍受着何等难以忍受的痛苦。

第13自然段正面写邱少云在烈火中的伟大壮举——在烈火烧身的半个多钟头里,没挪动“一寸”地方,没发出“一声”呻吟。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懂故事。

2.抓住课文中有关描写“我”的内心活动的语句,体会邱少云是怎样一位“伟大的战士”。

3.品读课文,理解课文中邱少云和战友潜伏的山沟环境与邱少云烈火烧身时纹丝不动两者之间的`联系,了解作者是怎样点面结合写场面的。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中邱少云和战友潜伏的山沟环境与邱少云烈火烧身时纹丝不动两者之间的联系,了解点面结合写场面的方法。

【教学准备】

1.预习提纲:完成对应课时预习卡。

2.准备资料:多媒体课件、邱少云图片等。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板块一 图片导入,激发兴趣

1.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中华民族英雄辈出,为了人类的解放事业,前辈们给我们留下了许多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他们是我们民族的脊梁,他们用生命换来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课件出示:课文插图)

师:你知道这位英雄是谁吗?

学生齐答:邱少云。

师:谁能讲一讲邱少云的事迹?

教师补充背景资料:1952年10月11日,抗美援朝中,朝鲜391高地反击战前夜,邱少云随部队潜伏,以待次日傍晚配合大部队进攻。

2.板书课题。(课件出示课题)

师:李元兴记录了他所目睹的邱少云烈火烧身纹丝不动,最后英勇牺牲的事迹。现在我们就怀着敬仰的心情来学习这篇课文,

一起缅怀这位年轻而伟大的战士。

【设计意图】

充分利用对话情境,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师生近距离地接触文本,感受邱少云的英勇顽强和自我牺牲精神,同时注重对语言文字的揣摩。

板块二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出示自读要求。

2.学生默读后,简要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事?按什么顺序写的?

3.你感觉邱少云是一个怎样的人?

4.交流反馈,整理提取。

5.教师小结。

(1)课文主要写在抗美援朝的一次战争中,“我”和邱少云在连队执行潜伏任务,通过“我”的细致观察和内心活动,记叙了邱少云同志为了整个战斗的胜利,以惊人的毅力、顽强的意志,严守纪律,忍受烈火烧身的剧烈痛苦而壮烈牺牲的英雄事迹。

(2)本文是按事情的发展顺序写的。邱少云是个自觉、严格遵守纪律的年轻的伟大战士。

板块三 研读语段,品悟写法

1.学生根据阅读提示,同桌互学:默读课文,找到课文中运用点面结合写场面的地方。

(1)聚焦“面”

太阳渐渐爬上山头,晒干了我们身上的寒霜,早上冻麻了的腿也开始暖和起来。

我发现这条干涸的小山沟并不十分隐蔽。我们离敌人太近了,前面几十米就是敌人的前沿阵地。我们不但可以看见敌人设置的铁丝网和胸墙,而且可以看见敌人主阵地上的地堡和火力点,甚至连敌人的谈话声都听得见。可以想见,敌人居高临下,发现我们当然更容易。我们必须僵卧着一动不动,一声低低的咳嗽或者轻轻地蜷一下腿,都可能被敌人发觉。

①学生交流反馈,谈感受。

预设:描写邱少云和战友们在执行任务时的环境就是一个面,表明执行任务时环境相当恶劣且非常危险,一不小心可能就会暴露自己。

②指导朗读环境描写的场面,读出环境的险恶及危险。

(2)聚焦“点”,关注写法。

①指名读第12、13自然段,比较两者的异同。

内容

相同之处

不同之处

第12自然段

第13自然段

a.小组讨论,发现异同。

相同之处:都抓住了人物的特点进行描写。

不同之处:第12自然段抓住了“我”的心理活动进行描写,烘托了邱少云被烈火烧身的危险处境和“我”的痛苦心情。

第13自然段通过对邱少云烈火烧身纹丝不动的描写,直接表现出邱少云的人物特点。

b.小结。(出示课件)

特写镜头,就是“点”的描写,不仅要关注整个活动场景,更要注意“主要人物”的表现,可以通过心理、神态、动作描写来展现。

②重点批注,体会英雄气概。

a.学生自读第12、13自然段,圈画出能表现人物特点的关键词,独立批注自己的体会。

b.交流反馈。

预设1:“心紧缩着”体会到“我”紧张的心情。

预设2:“不敢”“不忍”“忍不住”等体会到复杂的心情。

预设3:“纹丝不动”直接表现出邱少云英勇顽强的意志力和伟大的自我牺牲精神。

c.朗读指导:通过抓关键词读出邱少云是一位伟大的战士。

小组合作分别读“点”和“面”的描写。

2.小组交流,总结写法。

预设:如课文通过点面结合,多点罗列的描写方法,描写战士们潜伏的山沟环境,这是场面描写中的面;描写邱少云任凭烈火烧身的纹丝不动,这是对个体的聚焦,是场面描写中的一个点;对“我”心理活动的描写也是聚焦典型,也是场面描写中的一个点。对于“点”的描写,可以通过抓住“主要人物”的心理、神态、动作描写来展现。

【设计意图】

在学习《开国大典》这篇课文时,学生已经了解了多种点面结合描写场面的方法,这一环节重在引导学生如何运用方法描写场面,深化认识点面结合的写法。

板块四 朗读全文,领悟写法

1.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2.我的战友邱少云

【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

1.大量利用图片和歌曲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新课程倡导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教学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因此,将教学方法确定为促进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的“情境教学法”。

2.本课我设计了这样的结束:同学们,战斗结束后,邱少云的战友们怀着无比悲痛但却又无比崇敬的心情,用挖战壕的铁锤和钢钎在391高地上刻下了一句碑文。如果让你们写,会怎么写这句碑文呢?这样结束课文,能给学生留下一个思维空间,既发挥了他们的想象能力,又提高了其写作能力,既为下节课作了铺垫,也能和学生在他们已有的思想认识中产生共鸣,从而达到本课的教学目的。

3.引导学生通过“我”当时的内心活动,去理解邱少云的危险处境。体会邱少云的伟大精神世界。

不足之处:

教师应该相信学生,放手让学生自读自悟,语文课必须以读为本,但对学生而言,要将书读通读顺却也并非易事。教师充分放手,让学生在切实而有效地读书活动中“潜心会文”、感同身受,追求的正是求真务实、返朴归真的“‘读’占鳌头”。应该明确,学生只有在反复地读书实践中方能实现与文本间零距离的“心灵对话”。

我的战友邱少云教案设计 篇4

【设计理念】

一堂好的阅读课应该做到:书声琅琅,议论纷纷,情意浓浓。新大纲也强调指出:要在读中使学生受到情感的熏陶。本课蕴含着丰富而伟大的情感因素,如何让学生通过读来体验课文情感,进而抒发自我情感、升华自我情感?

【设计特色】

以读感悟,读中熏陶。

【教学流程及设计意】

一、诵读课题,启动情感

用课件呈现题目及丰碑的画面,教师动情诉说:“同学们,这是一座为纪念伟大的抗美援朝战争而高高耸立的丰碑。这座丰碑是由千千万万个为祖国、为朝鲜、为和平而壮烈牺牲的烈士的英灵筑就的。在这些英灵当中,就有这样一位年轻而伟大的战士。让我们一起,深情地呼唤他的名字。”

二、整体感知,体验情感

1.学生齐读后,教师引入:“你觉得课文中的哪个词语深深地打动了你,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请上来板书。”(估计多数学生会板书“纹丝不动”这个词。)

2.教师:“请大家再读课文,想一想,划一划,你是从哪些地方读懂‘纹丝不动’这个词的。”学生快速默读,教师随机点拨,并引导学生读出自己的体会和感情。例如:

(l)“太阳渐渐爬上山头……敌人居高临下,当然更容易看见我们。”(这是从原因的角度读懂了“纹丝不动”的意思。)

(2)“我又看了看伏在我身边不远的邱少云,他也全身伪装,隐蔽得更好。相隔这么近,我几乎找不到他。”(这是从表现的角度读懂了“纹丝不动”的意思。)

(3)“但是这样一来……这一次作战计划就会全部落空。”(这是从后果的角度读懂了“纹丝不动”的意思。)

(4)“为了整个班……没发出一声呻吟。”(这是从结果的角度读懂了“纹丝不动”的意思。)

三、潜心会文,领悟情感

1.教师范读第7、8两段课文:“请同学们也像老师这样,怀着无比崇敬、无比悲壮的心情,深情地读读这两段课文。边读边体会,你觉得课文中的哪些描写深深地打动了你。把这些地方划下来,想一想为什么会被感动。”

2.对第7自然段中有关内容的点拨。

(l)“我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担心?我为什么只能盼望不可能出现的奇迹,难道就没有办法救出自己的战友吗?我为什么痛苦?烈火不难扑灭却不能会扑,自己明明能救却不能相救,看着朝夕相处、亲如手足的战友被烈火烧灼着、煎熬着、炙烤着,我怎能不悲痛欲绝啊!”

(2)“此时此刻,战友的紧张也就是我们的紧张,战友的担心也就是我们的担心,战友的矛盾也就是我们的矛盾,战友的痛苦也就是我们的痛苦。邱少云的生死抉择,牵动着我们每一个同学的心,撩拨着我们每一个同学的情呀!”

3.对第8自然段中有关内容的点拨。

(l)“烈火中的邱少云与千斤巨石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2)“对呀!邱少云和千斤巨石一样,他们都不怕烈火焚烧,都不会挪动一寸地方,都不会发出一声呻吟。但是,请同学们注意千斤巨石是没有生命的呀!而我们的邱少云,他是一个人!一个活生生的人!一个有血有肉的人啊!一个人在烈火烧身的时候,怎么能够忍受这样的`痛苦啊?”(用课件播放电影片断《烈火中的邱少云》。学生观看。)

4.学生交流感受以后,教师引入:“同学们,能不能通过你的朗读,把你此时此刻的感受和体会尽情地表达出来?你觉得怎么读能够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感情,你就怎么读。”

四、延伸表达,抒发情感

1.学生齐读第8自然段后教师引入:“战斗结束了,邱少云的战友们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用邱少云生前挖坑道时用过的铁锤和钢钎,在陡峭的‘391’高地的石壁上,刻写了一句纪念他的碑文。同学们,此时此刻,假如你也是潜伏部队中的一员,你也亲眼目睹了这惊天动地、气壮山河的一幕,你会写一句怎样的碑文来纪念、来歌颂这位年轻而伟大的战士?”

2.指名学生朗读自己撰写的碑文。

3.学生交流以后,用课件呈现:“为整体、为胜利而自我牺牲的伟大战士邱少云同志永垂不朽!”教师引入:“同学们,这就是邱少云的战友在‘391’高地上刻下的碑文。这句碑文,是邱少云精神的生动写照,是中国人民志愿军精神的生动写照,也是中华民族精神的生动写照。让我们一起,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深情地朗读这句碑文!”(学生起立,齐读。)

4.教师高声总结:“同学们,有了这种精神的军队是伟大而不可战胜的!有了这种精神的民族是伟大而不可战胜的!老师相信,这句碑文,一定会世代相传!这种精神,一定会永放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