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教案
微文呈现整理的小班教案(精选4篇),汇集精品内容供参考,请您欣赏。
小班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认识各种各样的纸,感知不同质地的纸。
2、了解纸的一般用途,懂的爱惜纸。
3、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
4、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5、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活动准备:
各种纸若干,一些纸制品,(布置区域),布置场地。
活动过程:
1、认识各种各样的纸,感知不同质地的纸 教师说:“小朋友,老师今天带你们去参加纸娃娃展览会,”边唱歌边拍手进场。
教师说:“小朋友,你们看一看,这些纸是一样吗?(报纸、挂历纸、白纸、卡纸、水粉纸等)它们看上去有什么不一样?(颜色、光亮度不同)请你们摸一摸,这些纸摸上去有什么不一样?感觉怎样?(光滑和粗糙,硬和软,厚薄等不一样。)
2、了解纸的用途
(1)教师说:“这些纸有什么用吗?(书写、印刷、包装、折纸等)
(2)扩展幼儿经验
教师说:”请你想一想,你们还在哪里见过这些纸和纸做的东西。(在文具店、家里、书店......)请你找一下教室里,哪里是纸制品,幼儿讨论。
(3)教师说:“刚才纸娃娃说,想请我们班的小朋友设计一顶帽子,然后用来开舞会时带的。老师有一个设计方案。就是折一顶好看的帽子。请你们挑一张自己喜欢的纸娃娃来折。好了,我们一起来折吧!教师边说边示范折法。
3、让幼儿懂得爱惜纸
教师说:”小朋友,纸给我们带来这么多的用处,我们要爱惜纸和图书,节约用纸,好了,我们现在带上自己折的帽子参加舞会去!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主要是要让幼儿通过生活中的`观察、摸等感官来发现各种各样纸的不同特征,如有些纸是厚的、薄的;有些纸是光滑的、粗糙的;还有些纸的颜色是不同的。在这里课前我让幼儿收集了各种材料,以便让幼儿们能够更好的在活动中去发现、去观察。
一个好的教学过程,是需要动静交替的,因此,我在最后一环节,让幼儿与坐在一旁的家长一起动起来,利用各种纸的用途来制作小礼物。一面可以让幼儿对纸宝宝产生兴趣,另一面可以促进亲子间的感情,从中生成出更有价值和有意义的活动。
小班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阅读绘本“一步一步,走啊走”,理解故事内容。
2、大胆模仿绘本中角色的走路姿态。
活动准备:
1、绘本《一步一步,走啊走》每人一本,
活动过程:
一、封面阅读
1、刚刚我们小朋友是怎么进来这间教室的啊?(走啊走)
2、我们是一步一步,走啊走,那今天老师给你们也带来了一本绘本,名字就叫《一步一步,走啊走》
3、出示封面,你看了什么?他们在干什么?
二、阅读绘本
(一)、自主阅读
1、那这本书里还有什么精彩的内容呢,我想请小朋友自己看书,在这之前我想提出一个小小的要求:书要一页一页翻着看。
2、教师示范,提示小动物要和自己面对面。
3、幼儿自主阅读。
4、你最喜欢哪幅画面?你能给大家讲讲这幅画面吗?
5、那你有哪幅画面是看不懂的呢?有谁看懂了能帮帮他的?
(二)、引领阅读
1、刚刚是小朋友自己看书,现在我们再来一起看一遍。
2、你们看这是谁?他在干什么?(走路)小男孩是这么走路的?我们一起跟他走一走,边走边说:一步一步,走啊走。
3、小男孩遇到了谁?(小乌龟)小乌龟是怎么走路的?模仿边说:喔——呦,喔——呦,爬呀爬
4、小男孩看见小乌龟在爬,小男孩会怎么做呢?
5、小男孩在干什么呢?(和小乌龟一起在爬)模仿
6、爬呀爬谁来了?(大白鸭)大白鸭是怎么走的?模仿(摇摇摆摆,踱啊踱)
7、接下来发生什么事呢?(小朋友、小乌龟和大白鸭一样走)
8、来了谁?他们在干什么?模仿(一蹦一蹦,跳啊跳)
9、大鸵鸟来了,会发生什么事呢?(他们像大鸵鸟一样走)大鸵鸟是怎么走的?它的脖子怎么样?脚怎么样?模仿
10、他们怎么了?他们的'表情怎么样?动作怎么样?可能遇到了谁呢?
11、原来是谁呀?他们会怎么做呢?(逃跑)他们是怎么跑的?老虎来的时候大家为什么不学别人走路了?(各自有各自的本领。)
12、这幅画什么意思呢?他们心里是怎么想的?
三、想象迁移
1、这本书有趣吧,书里我们学了这么多种动物走路的样子,那除了这些动物,你还知道其他的动物是怎么走路的吗?
2、游的动物有哪些?飞的动物有哪些?跳的动物有哪些?
3、幼儿创编,如;小蛇扭扭身子游啊游,小鸟拍拍翅膀飞啊飞,袋鼠一蹦一蹦跳啊跳。
4、现在你可以选绘本里的小动物,也可以择一个你最喜欢的其他动物一起走出教室吧!
小班教案 篇3
一、优秀教案说明:
本课根据新课程规范,以促进同学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整体健康水平为目标,通过创设《小青蛙学身手》的教学情境,让同学们在愉快的“郊游”过程中,既学会了各种方式单双脚跳的动作要领,创编了许多新的方法,又培养了他们的主体意识和团结协作精神,整节课从同学的发展动身,通过小组学习、合作学习,充沛调动了同学的学习积极性,让同学主动参与,提高了他们人际交往的能力。
二、教学分析
1.教学内容分析:本节课选取水平一阶段跳跃局部的内容,通过学习让同学掌握各种方式的单双脚跳,提高灵敏素质和弹跳能力,为同学以后的.发展和提高打下良好的基础。
2.教学对象分析:二年级的小同学活泼、好动、自制力较差,采用情境教学可以充沛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使他们集中注意力。教学中,教师可以让他们积极模仿、主动练习、开动脑筋,从而达到学会知识的目的。
3.以情感态度、价值观为目标,培养同学主体意识、勇敢果断和克服困难的意志品质、团结协作的创新精神。
三、教学目标
1.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激发同学体育活动兴趣,培养同学主动参与活动的态度和行为。
2.引导同学初步体验单双脚跳的动作要领,发展跳跃能力,提高灵敏素质和协调能力。
3.通过游戏,培养同学主体意识,勇敢、果断和克服困难的意志品质。
4。让同学在合作中获得胜利的体验。
四、教学重点、难点
1.同学主动参与创想和表示力。
2.单脚或双脚起跳并能双脚轻巧落地。
五、教学过程设计
本节课开始局部通过一个《拍手》的游戏,将同学带入“郊游”的情境,通过老师描述情境和音乐结合教学,同学们装扮成“小袋鼠”、“小蜻蜓”、“小青蛙”,作着采果子、翩翩起舞的动作,同学随着教师的语言,边听边展开想象,让同学很快进入情境。用这样的方法,调动起同学主动参与的意识。利用“荷叶”导入青蛙妈妈带领小朋友们学身手,将同学们带入各种方式的单双脚跳的练习中,通过二人一组自由跳跃,再增加难度,5人一组合作探究,教师发现问题随机指导,给同学充沛的自练时间、考虑时间。通过同学先尝试、讨论、互练,然后小组展示,相互评价、相互学习,体现“小群体合作学习”意识,来掌握动作要领,培养同学的自学能力、思维能力、合作能力与组织管理能力,让同学感受个体在集体中的价值。又通过游戏“小青蛙捉害虫”巩固了学习目的。最后在轻松优美的乐曲中师生共舞、放松,结束了本节课的学习。
六、教学评价设计
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让同学体验自身在学习过程中学习情况,对自身、对他人进行评价,同时教师通过巡回指导给予同学一定的评价,这样同学不只掌握了动作方法,而且在各方面都有了全面的体验。
小班教案 篇4
一、活动目标
1、 认识面部器官,能准确指出五官的位置。
2、初步了解五官的用处。
3、教育幼儿学会保护好自己的五官。
二、活动准备
1、小镜子人手一面。
2、五官可以活动的脸谱一幅。
3、《小手拍拍》歌曲磁带。
三、活动重点
1、准确指出五官。
2、学会保护自己的五官。
四、活动过程
(一)照一照,讲一讲“宝贝”的名称。
1、 教师启发提问:这是什么?(镜子)请小朋友
每人拿一面小镜子,仔仔细细地照一照自己的脸,看一看你的脸上有哪些“宝贝”,然后告诉老师,好吗?(好)
2、请幼儿告诉老师:我的脸上有眼睛、鼻子、嘴巴、耳朵。
(二)请幼儿指一指“宝贝”的位置。
1、师:哪个小朋友本领大,边用手指,边说一说你的鼻子、眼睛、嘴巴、耳朵都长在什么地方?(鼻子在脸的中央,眼睛在鼻子上边,嘴巴在鼻子下面,耳朵在脸的两旁。)
2、教师念儿歌,请幼儿指出五官。
小小鼻子本领大,长在脸的最中央。
两只眼睛明明亮,长在鼻子的上方。
鼻子下面是嘴巴,笑一笑呀象月亮。
耳朵耳朵最听话,长在我的嘴两旁。
3、做一做。出示贴错的五官脸谱,请幼儿找错并贴正确。
小朋友,我带来了一张五官脸谱,你看帖的对吗?(不对)请小朋友帮它贴正确吧!
(三)说一说“宝贝”的用处,以及应怎样保护它们。
1、小朋友,你知道我们的“宝贝”各有什么用处吗?(知道)
2、启发幼儿说出后,教师小结:鼻子能问气味,眼睛能看东西,耳朵能听声音,嘴巴能吃饭和说话,它们一样都不能少。
3、既然我们的“宝贝”对我们来说这么重要,一样都不能少,那么我们应该怎样来保护它们呢?教师先引导幼儿回答,然后教师小结:不能用手抠鼻子,不能用脏手揉眼睛,不能对着耳朵大声喊叫,不能把手放进嘴巴里,它们都是我们的好朋友,我们要好好地保护它们。
(四)师幼用问答对唱的形式,边回答边指出五官。
“好宝宝,我问你,你的鼻子在哪里?”“吴老师,告诉你,我的'鼻子在这里。”依次回答并指出其它的五官。
(五)随音乐《小手拍拍》边表演边指出五官,结束活动!
活动反思:由于小班的孩子正处于自我认知、自我意识初步形成的时期,他们对自己的身体、自己的事和物越来越感兴趣。但孩子在玩耍活动中,因缺乏生活经验,经常使自己的五官受到伤害,因此,我安排了这一活动,旨在通过活动的开展,进一步加深孩子对自我的认识,掌握一些基本的自我保护方法,从培养孩子从小形成自我保护的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