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小班社会教案
微文呈现整理的幼儿园小班社会教案(精选5篇),汇集精品内容供参考,请您欣赏。
幼儿园小班社会教案 篇1
活动准备:
1、幼儿准备:每人一份含有各种包装的糖果、一次性口杯;每组一份可供选择的动物贴纸。
2、教师准备:幻灯仪器、“生日歌”音乐磁带、录音机、“猪你生日快乐”歌表演VCD、狗宝宝家图片、狗宝宝毛绒玩具一只、装有各种包装的食品篮。
预设过程:
(一)“狗宝宝过生日”引入,带出活跃热烈的气氛。
1、播放生日歌,引发幼儿的兴趣。
2、出示狗宝宝,引入游戏的主题。
(二)通过“狗宝宝送礼物”的游戏环节,在尝试中知道不同包装的开启方式。
1、出示礼盒,摸礼物。
①教师出示礼盒,引起
幼儿的好奇心。
②让幼儿摸礼物,激发其积极参与的欲望。
2、说说礼物,尝礼物。
①通过提问,让幼儿说说他(她)得到的礼物,引导发现包装的不同。
②通过尝试,让幼儿自己打开礼物品尝,探索不同的开启方式。
3、讨论尝试结果,知道开启方式。
①通过讨论,让幼儿说说怎么打开礼物,从中学习科学的开启方式。教师结合顺口溜加深印象。
②通过比较,让幼儿感受较好的开启方法,从中学习较难的技能。教师结合讲解示范正确引导。
教师小结,引出学习新词“剥”(bāo)。
(三)通过“帮狗宝宝剥糖果”的游戏环节,进一步提高动手能力。
1、教师讲解示范游戏的规则:帮狗宝宝招待小动物,帮忙剥开糖果贴上(请谁吃的)小动物头像。要求幼儿数数剥了几颗糖。
2、幼儿分组游戏,教师重点指导能力差的幼儿。
教师总结幼儿的表现,继续深化“自己动手”的思想意识。
(四)通过歌表演“猪你生日快乐”,体验活动的乐趣。
师生共同参与歌表演,表演结束,与狗宝宝道别,活动自然结束。
活动目标:
1、在活动中让幼儿探索,学会打开几种食品包装,鼓励幼儿积极动脑,解决问题,提高动手、动脑的能力,体验成功的喜悦。
2、继续深化“自己动手”的思想意识,培养幼儿独立、自信的优良品质。
3、继续培养幼儿的口头表达能力,初步学习新词“剥”(bāo)。
重点与难点:
掌握一些剥食品包装的技能,在日常生活中不依赖别人,会自己动手剥。
幼儿园小班社会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细心观察,初步区分出男孩女孩的明显特征。
2、知道自己是男孩还是女孩,培养幼儿的性别意识。
活动准备:《男孩女孩》课件
活动过程:
一、猜一猜,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出示课件第一张图片:"这是谁?今天巧虎家来了两位小客人,请你看一看他们是谁?"
二、讨论男孩女孩的区别。
1、引导幼儿从外貌特征进行比较。
出示第二张图片,提问:谁是男孩谁是女孩?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幼儿边说边出示第三张图片,列成表格式进行比较2、生理特征"除了头发、衣服不一样,男孩女孩还有哪里是不一样的呢?""其实男孩女孩还有不一样的地方呢,我们一起来看看!"出示男孩女孩入厕图片,引导幼儿进一步了解男孩女孩的不同。
小结:你们都说得很对,男孩是短头发,穿裤子;女孩有的长头发,穿裙子,有的也和男小朋友一样是短头发,穿裤子的。但是,男孩是站着小便的,而女孩是蹲着小便的。
3、游戏:点兵点将"你是男孩还是女孩?你们家里谁是男的谁是女的?"
4、游戏:送礼物。(引导幼儿从男孩女孩的喜好来进步一了解男女的区别。
"巧虎还准备了好多玩具呢!他请我们来帮帮忙,把礼物分别送给男孩女孩。" 幼儿边操作边讲述。
小结:男孩女孩喜欢的玩具也有些不一样,男孩喜欢玩枪、汽车、剑,女孩喜欢玩芭比娃娃、毛绒玩具,但有的玩具男孩女孩都喜欢。
给爸爸妈妈送礼物"巧虎还给爸爸妈妈带来了一些礼物,请宝宝们来送一送。"小结:宝宝们把领带、剃须刀、公文包送给了爸爸,把化妆品、裙子、小皮包送给了妈妈,原来我们男的和女的在生活中用的物品也不太一样。
5、小结:排排队、比一比"宝宝们真棒,把礼物都送好了!巧虎非常感谢你们,也给你们准备了一些小礼物,男孩们请到蒋老师这里来,女孩子请到陈老师那里!"引导幼儿按男孩女孩分别排成两队,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出谁多谁少。
小班幼儿好奇心强,好模仿,在平时带班过程中常常发现幼儿对异性入厕方式十分好奇,有的还模仿异性同伴小便。这说明幼儿对自己与异性同伴的不同已产生好奇,活动中通过男孩女孩的图片对比观察和愉快的游戏让幼儿直观形象的了结了男孩女孩的外貌特征;通过观察男孩女孩入厕场景视频,强化了幼儿的性别意识;最后通过操作游戏"送礼物"丰富了幼儿的生活经验,进一步了解自我,巩固了幼儿对性别意识的感知。活动内容贴近幼儿生活,环节清晰层层递进,又比较有趣味性,所以孩子参与活动的兴致较高,目标完成较好。
幼儿园小班社会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在活动中,通过视觉、听觉、触觉等感官,感知、理解数量,认识数字3.
活动准备:
1、小熊玩具大、中、小。糖果若干。
2、数字卡片、塑料罐。
活动重点:
通过视觉、听觉、触觉等感官,感知、理解数量。
活动过程:
1、瞧这一家子:
幼儿与熊一家子打招呼。区分大、中、小。
2、欢乐一家子
熊妈妈请小熊吃糖,吃几颗糖,请用眼睛看,耳朵听:
第一遍:眼睛看,耳朵听,教师将2颗糖放入塑料罐。
第二遍:眼睛蒙上,耳朵听,教师将2颗糖放入塑料罐。
第三遍:同上,放入4颗糖。
熊妈妈请小朋友吃糖,先用手摸摸是几颗糖?
摸到的糖果数量用数字卡片来表示。
幼儿园小班社会教案 篇4
目标
让新入园的幼儿及其家长初步了解幼儿园生活,熟悉本班教师,消除新生及其家长对幼儿园的陌生感。
准备
1、时间安排:新生正式入园前某天上午。
2、地点安排:本班教室。
3、参加人员:本班教师、新入园幼儿园及其家长或主要看护人。
4、物质准备:玩具、图书、水杯、记事本等。
过程
1.邀请家长
教师提前通过各种途径通知家长见面会的时间。各班可邀请家长在见面会的上午,自由选择自己合适的时间与幼儿共同来园,并陪伴幼儿在班上停留一段时间。
2.与家长和幼儿见面
教师接待不同时间来园的家长与幼儿时,首先要与家长、幼儿互相见面,彼此认识,然后可带领家长、幼儿参观本班教室,向家长介绍环境及功用等。
3.家长与幼儿共同游戏
教师鼓励家长带领幼儿熟悉本班环境并陪伴幼儿游戏。教师可介绍幼儿家长、幼儿相互认识,并鼓励 幼儿与同伴一起游戏。
4.了解幼儿个别情况
教师可抓住时机,向家长了解幼儿特点、成长环境、特别需要等情况,并注意观察幼儿的一般特点、亲子关系等等。
5.与幼儿亲近
教师在适当的时候主动与幼儿亲近,让每个幼儿感到被关注,使幼儿消除陌生感。
6.告别
教师逐个与幼儿及家长告别,请他们开学时再来。
建议
消除家长与幼儿对幼儿园的陌生感和不安全感关键在于教师的态度,本活动要求教师必须热情、耐心。
幼儿园小班社会教案 篇5
一、活动分析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私家车的拥有量与日俱增,由此也引发了许多交通问题。据统计,中国每年有1.85万名14岁以下的儿童死于交通事故,而且,这一数据还在不断被刷新。幼儿由于年龄小,缺乏自我保护能力,安全意识较差。为了加强幼儿过马路时的安全意识,保障幼儿的安全,幼儿园应有针对性的开展了交通安全教育活动,强化幼儿遵守交通规则的意识。
二、活动目标
(一)知识目标:知道在马路上要遵守“红灯停、绿灯行”的交通规则。
(二)能力目标:理解“红灯停,绿灯行”的重要性,强化幼儿的安全意识和遵守规则的能力。
(三)情感目标:积极参与游戏活动,体验模仿游戏的快乐。
三、活动重、难点
(一)重点:形象地感知交通常识——过马路要小心走斑马线,红灯停,绿灯行。
(二)难点:日常生活中,较自觉地遵守交通规则。
四、教学方法
本次活动采用多媒体课件、情景模拟游戏等引导幼儿参与活动,选择了幼儿日常生活中经常会遇到的几个场景,并请家长在平时参与教育活动,实现家园共育,以增强幼儿的安全意识、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
五、活动过程
(一)游戏导人,发现问题。
1.请幼儿从马路的一端骑过去,看谁先到达。
2.请幼儿分两队站在马路的两端,然后骑车到路的另一端,看谁先到达。
3.出示两条路(成十字形),请幼儿分队站在四个端点,同时骑车到路的另一端,看谁最先到达。
(二)师幼讨论,引出红绿灯。
提问:刚才在骑车的过程中发现了什么问题?为什么会这样?有什么办法能帮助我们呢?
(三)观看录像,了解红绿灯的用处。
提问:你们在什么地方见过红绿灯?(出示十字路口图片)红绿灯有什么用处?
小结:红绿灯是不出声的交通警察,红灯是停止信号,绿灯是通行信号。(复习《红绿灯》儿歌:十字路口红绿灯,红灯绿灯分得清,红灯停,绿灯行,遵守规则我最行)
(四)观看交通事故视频.讨论不遵守交通规则的危害。
提问:如果不遵守红灯停、绿灯行的规则会有什么后果呢?这些事故为什么会发生?出了事故会有什么后果?
(五)观看动画片,拓展交通知识。
提问:你从动画片里知道了什么?(行人不能走车行道.小朋友不能在马路上跳绳、踢球、玩游戏等)
小结:以后在马路上不仅自己要遵守交通规则,还要提醒家人也要遵守交通规则,这样才能保证自己和家人的安全。
(六)游戏《小小红绿灯》。
带幼儿到布置好的游戏场景中,配班教师穿着交警制服,手里拿着红绿灯站在十字路口指挥交通。
师:接下来我们玩一个游戏。我们现在都是小司机,每人开一辆车出来,要穿过马路去停车场。过马路时我们要走哪里呢?(斑马线)开到马路上我们要注意看什么呢?(红绿信号灯)小司机们要听从红绿灯的指挥,做到红灯停、绿灯行。
游戏数次后,幼儿骑车出活动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