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大班数学活动教案
微文呈现整理的幼儿园大班数学活动教案(精选4篇),汇集精品内容供参考,请您欣赏。
幼儿园大班数学活动教案 篇1
设计说明
10的加减法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10的组成,并且通过“一图四式”的练习初步认识了加减法的含义和加减法算式之间的联系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10的加减法是以后学习2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的重要基础。因此在教学中,重视学生学习的过程,激发学生探究的愿望,放手让学生自己去观察、分析、思考、操作,具体教学设计如下:
1.游戏活动,激发兴趣。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一年级的孩子活泼好动,喜欢做游戏,因此在教学中设计一系列的游戏活动,如复习中的儿歌,巩固练习中的找朋友等活动。通过游戏活动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让学习在轻松愉快的活动中进行。
2.探索交流,合作学习。
在教学10的加减法时,层次分明,通过学生主动探究,小组学习等形式,找到10的减法算式。在这一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观察、分析、类推等思维能力和与人交流合作、与人分享的合作精神。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PPT课件
学生准备数字卡片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师:上节课10已经成为了我们的好朋友,现在和我们的好朋友来做个拍手游戏好吗?
儿歌:(课件出示)
你拍1,我拍9,我们都是好朋友;
你拍2,我拍8,团结起来力量大;
你拍3,我拍7,我们从小爱学习;
你拍4,我拍6,说话老实不吹牛;
你拍5,我拍5,五五凑成一双手。
师:10的儿歌真有趣啊!这节课我们的任务就是学习10的加减法。(板书课题:10的加减法)
设计意图:教学中,在遵循《数学课程标准》的基础上,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自主创设生动有趣、符合生活实际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乐于学习、乐于探究,感受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
⊙探究新知,建构模型
1.课件出示点子图一:9个○,1个●。
(1)引导学生观察主题图,让学生体会10个圆点被分成了两部分,并说出10的组成。
鼓励学生说出10可以分成1和9,或者9和1。
(2)根据1和9与9和1都可以组成10,你能写出哪两道加法算式?
(1+9=109+1=10)
追问:你能写出哪两道减法算式?
(10-1=910-9=1)
(3)提问:如果没有图,怎样想这些算式的得数呢?把你的想法和你们小组的同学互相说一说。
(学生在小组内互相说一说想法)
(4)学生汇报想法:9和1组成10,所以9+1=10;因为9+1=10,所以1+9=10;因为10可以分成9和1,所以10-9=1,10-1=9……
2.课件出示点子图二:8个○,2个●。
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图,利用刚才学到的方法,你能快速写出10的加减法算式吗?
引导学生根据10的组成写出两道加法算式和两道减法算式。
(板书:8+2=102+8=1010-2=810-8=2)
3.课件出示点子图三:7个○,3个●。
鼓励学生根据点子图写出10的加减法算式。然后指名板演,说一说自己的想法。
幼儿园大班数学活动教案 篇2
幼儿园大班数学活动教案:学习10的减法(通用11篇)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幼儿园大班数学活动教案:学习10的减法,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幼儿园大班数学活动教案 篇3
活动内容:学习10的减法
活动目标:
1.学习10的减法,感知减法算式表达的数量守恒关系。
2.尝试运用正确的词汇表达图意并进一步理解减法的实际意义。
3.体验成功的乐趣,增强自信心。
活动准备:
知识经验:幼儿已掌握10的组成。
物质材料:ppt,钥匙题卡,门
活动过程:
一、玩一玩游戏,复习10的组成。
二、看一看ppt,学习10的减法。
师:经过大家的努力,小白兔家的门终于开了。咦!小白兔在家吗?(不在)看,桌上有一张纸条,原来啊是灰太狼留下的,它说小兔被它抓走了,想要救小兔,去狼村找!我们一起出发吧!
1.学习第一组算式10-1=9和10-9=1
(1)师:你们看前面有群小鸡,谁能用一句完整的话来说一说这幅画的意思?(图上一共有10只小鸡,1只小鸡在小桥上,还剩下9只小鸡在草地上)
(2)师:谁能根据小鸡的不同位置,列出一道减法算式题?(10-1=9)
(3)师:10表示什么?(图上一共有10只小鸡)1表示什么?(1只小鸡在桥上)9表示什么?(9只小鸡在草地上)
(4)师:谁还能根据小鸡的不同位置列出另外一道减法算式题?(10-9=1)这里的10、9、1又表示什么?
(5)师:这两道题中有什么秘密呢?
小结:原来这两道算式都有数字10、1、9,最大数排在最前面,等号前后的数字交换了一下位置,算式仍然成立。
2.学习第二组算式10-2=8和10-8=2
(1)师:我们一起到前面去看看吧!谁能用一句完整的话来说一说鸭子这幅图的意思?(图上一共有10只小鸭子,有2只蓝色的鸭子,还剩下8只黄色的鸭子)
(2)师:谁能根据鸭子颜色的不同列出一道减法算式?(10-2=8)
(3)师:谁能列出另外一道减法算式题?(10-8=2)
(4)小结:以后看到10、2、8就可以列出两道不一样的减法算式题。
3.学习第三组算式10-3=7和10-7=3
(1)师:走的好累呀,我们休息一会吧!看,好多鸟呀!谁能用一句好听的话来说说这幅图的意思?
(2)师:谁能列一道减法算式来表示这幅图的意思?(10-3=7)
(3)师:看到10、3、7这三个数字,谁能列出另一道的减法算式题?(10-7=3)
4.学习第四组减法算式10-4=6和10-6=4
(1)师:前面到沙滩了,你们能用完整的话来表示沙滩上的乌龟吗?
(2)师:用一道减法算式来表示,谁来?(10-4=6)
(3)师:看到10、4、6还可以列出另外一道减法算式题,谁来试一试?(10-6=4)
5.学习第五组算式:10-5=5
(1)师:羊村到了,谁来用一句好听的话来说说这幅图的意思?(草地上一共有10只懒羊羊,5只在吃东西,5只不在吃东西)
(2)师:用一个减法算式来表示,谁来?(10-5=5)
(3)师:10,5,5分别表示什么?(强调前面一个5和后面一个5分别表示什么)
(4)师:这个算式等号前后的数字一样吗?那它还可以列出另外一道减法算式吗?
三、游戏活动:送数字宝宝回家
(1)师:看,是灰太狼,听听他会说些什么呢?想要进去,先回答我的问题!我这儿有些数字宝宝找不到家了,请你们送他们回家!
(2)师:你们愿意接受灰太狼的挑战吗?
四、玩一玩游戏,复习10以内加减。
幼儿园大班数学活动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以同伴10个手指的“藏起”为情境进行10的减法算式的记录,体会减法算式在记录数量变化中的简单、便捷。
2.比较同伴间10的减法算式记录条目的多、少、一样多,体会“有顺序”的操作活动给记录带来的帮助。
3.在游戏活动反复进行中,增进幼儿对“一”、“一”等符号的理解,激发幼儿对数学学习活动的兴趣。
4.养成敢想敢做、勤学、乐学的良好素质。
5.能大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见解,体验减法的快乐。
活动准备:
1.幼儿有过两两结伴进行合作运算和记录的经验。
2.教师自制10只手指分别藏起1个到9个的图片,以及对应的10的减法算式PPT课件。
3.记录纸,记号笔。
活动过程:
1.导入活动——手指游戏。
和幼儿一起玩他们所喜欢的手指游戏。
师:你有几个手指头?你喜欢它们吗?你会用手指头摆造型吗?这个造型要用几个手指头?
(这一环节的意义在于让孩子从对手指游戏、手指造型的自由表现中’,丰富和加深幼儿有关手指和数量的特殊表象,为接下来的数的运算活动建立“跳板”。)
2.看“图”玩游戏——手指头,藏起来!
(1)介绍游戏玩法,激发幼儿的兴趣:老师喜欢一个“藏起来”的手指游戏。我来藏,你来猜,看看能不能猜出老师藏了几个手指头。
(2)教师演示,幼儿猜测。幼儿猜测后,教师追问:你怎么猜得这么准的呢?鼓励幼儿把自己的观察、思考用清晰的语言表达出来,比如“我知道少掉了××,它们一共是4个,所以藏起了4个”。
(3)鼓励幼儿自主玩这个游戏。教师可以用激将法,比如说:你们会玩这个游戏吗?让你看“图”玩“藏手指头”的游戏你能行吗?
(4)出示“图卡”,逐张和幼儿讨论图画的意义:这是什么意思?提醒你们藏几个手指头?
(5)幼儿自主看“图”游戏。
(由“藏起”的游戏,自然引发到对“少掉”的直观理解,再分别与数学符号“10”、“一”、 “4”等之间建立更进一步的联系,引发幼儿自主建构“10一4”这一算式中所隐藏的数学运算意义,并通过自身的实践——也来玩“藏起”游戏,在动作表现中不断巩固和加深对减号以及减号前后数字的理解认识。这个过程必须以孩子自身的反复动作为基础建构,孩子的理解认识才能深入透彻,日后的应用也才有可能自如流畅。)
3.“示意图”大变身——看看“?”来回答。
(1)将“10一1”变化成“10一1=?”,引导幼儿观察思考:你发现了什么?这是什么意思?如果让你来回答这个“?”你会怎么回答?
(2)结合情境小结“10—1=9”所表达的完整意思:原来是10个手指头,藏起了一个手指头,还剩下9个手指头。
(3)通过追问,引导幼儿理解各种符号的意义:“一”后面的数字是什么意思? “=”后面的数字又是什么意思?
(4)出示图片“10一4=?”,引导幼儿思考:你会回答吗?你怎么回答出来的?我们一起来检查一下。
(5)请幼儿自主出题进行运算:让你来出“题目”考考大家,你还会出些什么题目?教师根据幼儿回答及时书写算式,并引导集体中的其他幼儿及时回答。
同时引导幼儿思考:哪些题目我们回答比较快?为什么?有没有什么方法把那些让我们“回答得慢”的题目再快一点呢?
小结:如果让你给今天我们玩的这个游戏取个名字,你说是什么游戏? (10的减法)刚才我们看到的这些“图”就是“减法算式”。
(至此,孩子们对于10的减法算式的完整结构才有了整体认识和理解。回顾这个逐步建构的过程,是以孩子的操作游戏为基础,让孩子主动观察发现、积极猜测理解的动态的过程。抽象的减法运算因为有了孩子手、眼、.脑的相互协同、互为补充,因而在理解时孩子感觉自然、轻松。另外,运算的过程是一个复杂的内化的过程,教师鼓励孩子将“感觉回答得快”的题目提升出来,并结合手指的形象进行印证、点评,既能够分享个体的学习心得与经验,又收获了来自集体的智慧解析。)
4.你来玩,我来记——10的减法算式还有哪些?
(1)引导幼儿分组自主玩减法游戏:10的减法算式可不止“10—1=9、10—6=4”这几条。现在请你和你身边的小伙伴一起,一个表演手指游戏,一个来记录算式,想想怎样表演记录的算式多、而且不重复。
(2)交流、展示与分享:看一看、比一比,哪些算式你们都找到了,哪些你没有找到?为什么?
(3)小结:有顺序地表演手指游戏,所有的l0的减法算式都会被一条条地记录下来。
(4)再次结伴活动,展示作业成果。在这过程中追问:你的小伙伴在记录10的减法算式时记得怎么样?错了没有?你怎么帮助他的?
(利用结伴分组来讨论一个已经明确了目的的活动——10的减法,能让孩子们以更加专注的状态,在分别作为说话者、倾听者、记录者的角色转换中,思考自己和合作伙伴的想法、表现,形成和回答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梳理提升出操作游戏中的经验、结果。这种“幼一幼”互动中动态的、变化的探索过程,较之于“幼一作业纸”的静态作业活动,能给予孩子活动的积极性以及浓厚的兴趣,更能促进他们相关数的减法知识的自主建构。)
5.延伸——10的减法算式还能记录什么?
(1)拓展幼儿的思考:10的减法算式不止是能记录10个手指藏起来的游戏,还能记录、表示很多事情呢,你猜猜看。
(2)教师根据幼儿的回答以简笔画的形式画出问题情境并配上完整的减法算式记录。
(3)结伴讨论:还有什么事情可以用得上这些减法算式?
(“藏起”本身所带来的“减少”相对于手指游戏情境是特殊的。而数的减法在孩子的生活和学习中应该具有一般的、普遍的应用意义。从当前的学习出发,引导孩子将已有的减法知识进行迁移、演绎,这既是当前的数学学习活动的必要环节,也是日后的所有的数的加减学习活动所必须注意的。)
小百科:减法是四则运算之一,从一个数中减去另一个数的运算叫做减法;已知两个加数的和与其中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叫做减法。表示减法的符号是“-”,读作减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