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
微文呈现整理的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精选4篇),汇集精品内容供参考,请您欣赏。
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观察不同颜色物体的排列顺序,判断物体遮住部分的颜色和排列位置,并用标记表示。
2、能根据标记提示的排列规律正确地穿项链。
3、学习记录自己活动的结果。
活动准备
1、教具:一串按红、黄、黄规律穿成的花瓣(彩色纸剪成)项链(两头绳子不连接),数量为4组;可以掀开盖子的长方体盒子,方便幼儿看到里面的花瓣及其排列状况,空白记录纸两张,彩色笔。
2、学具:幼儿用书第7页的串珠卡片,第29页《猜一猜》的操作材料,颜色或形状交替排列的木珠串,可以掀开盖子的长方体盒子,摸箱。
活动过程
1、感知一串花瓣项链排列的规律。
(1)教师出示一串花瓣项链:“这串花瓣项链漂亮吗?它有哪些颜色?说说这些花瓣是怎样排列的?”
(2)请幼儿一起说说花瓣排列的顺序并找出规律。
(3)教师将幼儿所述用颜色标记作记录。红、黄、黄
(4)分男女幼儿分别扮演颜色宝宝,按照找出的排列规律站队。如:红色为女孩,黄色为男孩。
2、感知环形花瓣项链的规律。
(1)教师将直线形项链连接,变成环形项链:“现在,你还能看出花瓣是怎样排列的吗?”
(2)教师引导幼儿根据以往的感知经验,找到项链的起点,沿着一个方向观察,并说出其排列的规律,教师同时作记录。
(3)教师:“你是怎样看出来它是这样排列的?你找的起点是什么颜色?”引导幼儿观察、判断刚才记录单上的标记能否表示所说的规律。
(4)教师:“如果我们从相反方向观察,能否用刚才的标记表示?为什么?”教师和幼儿共同沿相反方向观察,并记录排列的规律。
(5)引导幼儿观察、比较不同方向花瓣排列的规律。
师:“我们在第一种方法中,起点的.花瓣是什么颜色?”
“我们在第二种方法中,起点的花瓣是什么颜色?”“通过比较,你发现了什么秘密?”
(6)教师总结:我们在找物体的排列规律时,起点不同它们的排列规律也就不同。
(7)引导幼儿分男女扮演颜色宝宝按照找出的不同规律分别站队。
3、猜测、判断隐藏部分花瓣的位置、颜色。
(1)教师:“我们来玩一个游戏。我要将这串项链中的一些花瓣藏在这个盒子里,然后请你猜猜盒子里藏的是什么颜色的花瓣,它们应该排在什么位置。请大家闭上眼睛。”教师将项链从盒中穿过,按其排列规律隐藏一组,请幼儿睁开眼睛。
师:“这里面藏了3个花瓣,你们猜猜它们是什么颜色的,怎样排列的?”“你是怎样猜出来的?”
(2)请1~2位幼儿说出自己的猜测,并记录下来,然后打开盒子验证其猜测是否正确,并对判断准确的幼儿给予表扬。
(3)再次游戏:教师将项链从盒中穿过,隐藏4个花瓣,请幼儿猜测、判断。
师:“这一次里面藏了4个花瓣,请你们仔细看看,再想一想,盒子里面会是什么颜色的花瓣,排在盒子的什么位置?”
(4)请个别幼儿说出自己的猜测结果和理由,并记录下来,然后打开验证。
4、幼儿操作。
第29页《猜一猜》的操作材料。
教师:“请小朋友仔细观察一下火车上小动物的座位是怎样排的?请几个幼儿戴头饰扮演火车上的小动物,让其他幼儿形象的感知座位的排列。娃娃又是怎样排队的?山洞和大树后面藏着什么样的动物和娃娃?请几个幼儿扮作娃娃排好队,让其他幼儿形象感知穿不同颜色衣服的娃娃是如何排队的。请你在不粘胶材料上选择合适的标记贴在空白的地方。”
5、活动评价。
活动建议
区角活动时
(1)请幼儿观察盒子外面木珠排列的规律,猜猜并记录盒子里木珠是怎么排列的。
(2)穿项链:请幼儿从箱中摸出一张串珠的标记卡,根据标记的颜色、数量穿项链。
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通过幼儿动手操作,引导幼儿发现并运用按颜色进行排序的规律。
2、引导幼儿幼儿主动、专心地进行操作活动,并讲述操作过程和结果。
3、幼儿愿意参与活动,并体验活动带来的快乐。
活动准备:
排序卡人手一份、圆形卡片若干(红、黄、蓝、绿)、珠子若干、毛绒玩具若干、音乐(森林狂想曲)
活动过程:
一、出示毛绒玩具,引起幼儿兴趣。
师:今天小动物们要去参加舞会了,可是她们缺了一条漂亮的'项链,要请小朋友们帮帮忙。
二、引导幼儿发现规律并动手操作按规律进行排序。
1、教师出示范样,请幼儿观察。
2、师:老师给小熊准备了一条项链,我们一一看。(幼儿一起来说一说)
3、幼儿第一次动手操作。
师:现在老师请小朋友也给小熊穿一条,也要整齐按规律排排队。
4、教师展示幼儿作品,并把按相同规律排列的排序卡进行归类,并请幼儿一起来说一说。
5、教师示范并请幼儿依样进行排序。
师:这边小猫也要戴项链,可是小猫的项链穿了一半,要请小朋友来帮帮她。(请个别幼儿上来操作)
6、幼儿第二次操作
师:那边还有很多小珠子迷路了,我们快去帮助送它回家吧。
7、个别展示幼儿作品,并进行点评,并引导幼儿发现原来它们都是按规律进行排列的,
三、穿项链
师:现在请你在动动脑筋想想有没有什么新的穿法,给其它小动物来也穿一条。
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 篇3
设计意图:
中班幼儿对单个基本的图形已有了一定的认识,但是如何帮助幼儿利用这些图形组合成一些神奇的图案,让幼儿能在游戏中感受到数学与生活是紧密联系的。这是值得我们幼儿教师深入研究的问题。根据中班幼儿的生活经验和思维特征,本次活动将通过教师的示范讲解,联系生活中观察的物体,启发幼儿自由操作、探索,培养幼儿创作能力,感受图形组合创新的乐趣。
教学目标:
1、知道图形是能变化的。
2、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感受图形组合创新的乐趣。
3、乐意与同伴分享自己的作品。
4、引发幼儿学习图形的兴趣。
5、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准备:
1、大小不同的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梯形、圆形、椭圆形、半圆形若干个。
2、固体胶,美术纸、勾线笔、小篮子。
3、不同图形组合成的图案(花、小猪)。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师:今天老师带来一个神秘的魔术袋,小朋友们想知道是什么吗?(幼:想!)
2、出示魔术袋:神秘袋子东西多,请你伸手摸一摸,看看摸到了什么?(请一个幼儿上台摸出各种基本的图形,其他幼儿回答。)
3、师小结:哇,原来魔术袋里面装了我们熟悉的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梯形、圆形、椭圆形和半圆形宝宝。
4、师:今天我们要和这些图形宝宝一起变魔术,看看谁是最会变的魔术师。
二、引导幼儿发现图形是可以相互转换的
1、师:"这些图形宝宝个个都会变魔术呢!你们想看看吗?"(分发各种图形给每个幼儿)
2、出示正方形宝宝,引导幼儿发散思维,让它变成其他图形。
师:"我是一个正方形,可是我可以变成长方形,不信你们看!"(边说边做)"如果我想变成三角形,小朋友你有办法吗?","我能变成小正方形吗?怎么变?"(请幼儿动手试试看)3、出示圆形宝宝:"我是圆形,我可以变成什么图形呢?"4、师:中班小朋友真会变,办法真多!老师今天还带来了图形宝宝变的'魔术作品,你们想看看吗?(幼:想!)
三、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对图形进行组合:
1、师:"这些图形宝宝都很可爱,而且它们都是相亲相爱的好朋友,它们可喜欢在一起玩《手拉手》的游戏了,瞧,《手拉手》游戏开始啦!"
(1)师出示组合图案:花,请小朋友们看一看,这朵花漂亮吗?它是由几个什么图形变成的?(幼儿观察后回答)
(2)师出示组合图案:小猪,请小朋友们看一看,这只小猪可爱吗?它是由几个什么图形变成的?(幼儿观察后回答)
2、师:"你们也想和图形宝宝变魔术吧!在变魔术之前,老师要告诉小朋友们游戏规则。"
(1) 一人一张美术纸、固体胶、勾线笔。先想好你要变的图案,在篮子里找出你们需要的图形宝宝,把它们试拼在纸张上。等找到想要摆放的位置后,再把图形固定在纸张上。图形拼摆完成后,可以利用水彩笔添画上简单的线条,让图形宝宝更加好看。
(2)在美术纸的后面写上号数,并保持画面干净。
(3)组合的图案与老师示范图不一样,可以是我们生活中观察到的物体。
3、幼儿动手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四、师幼共同欣赏与经验分享。
1、展示幼儿作品进行欣赏。
(1)请幼儿上台给大家介绍自己的魔术作品是什么,由哪些图形变成的。
(2)你最喜欢哪一张?为什么呢?
2、师小结:哇,我们中班的小朋友们都很厉害,都是小魔术师,变出这么多神奇的作品,来给我们自己棒一棒!
五、活动延伸。
师:用图形宝宝可以变出神奇又漂亮的图案,那小树叶可以变出更多漂亮的图案吗?小朋友们周末和爸爸妈妈去收集很多不同大小的树叶来变一变吧!
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认识5以内的相邻数,能找出5以内每个数的相邻数。
2、能理解操作要求,认真地进行操作活动。
3、活动时注意力集中,能大声回答老师的问题。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幼儿认识5以内的数字,感知5以内的数量,理解什么叫邻居。
2、物质准备:
--教具:水滴形的数卡5张(数字分别为1-5),图片一张(上面画有5间相同的房子,并且房子连在一起一字排开。房子分别写有1-5的数字)--学具:《幼儿用书》,幼儿人手一支笔。1-5的数字印章和印泥若干。
活动过程:
1、游戏:数字接龙。
--教师:我们一起来玩一个"数字接龙"的游戏。我说一个数,你接着往下说一个数。
--师幼共同游戏,教师说1,幼儿说2,以此类推往下接。
2、找邻居。
--教师(出示水滴形的数卡):下雨啦,5个小雨滴排着队从天上落下来。让我们来认识一下他们吧!
--教师出示房子图片,请个别幼儿把水滴数卡按数字对应送到房子里,并说一说:一号水滴住一号房……--教师:小水滴想找邻居一起玩。2号小水滴的邻居是几呢?1比2多1个还是少1个?2号小水滴的有没有其他的邻居是几呢?3比2怎么样……3、游戏:看谁说得快。
4、教师报数字,请幼儿说出它的一位邻居。如:教师报3,幼儿报4,并说出理由3比4少1个。
5、幼儿操作活动。
--填印数字。请幼儿观察鸽子里的`数字和点子,在空缺处印上相应的数字或画圆点。
--找邻居。观察上牌图片中青蛙的数量,在下排图片中找出邻居并连线。
这次活动,整个教学过程都是游戏。幼儿在玩的过程中学习了知识,掌握了知识,而且这一课学习的知识在课后观察中我发现他们掌握得特别好。虽然因个体差异有的幼儿不能脱口而出某一数字的相邻数,但一定会说出那一节课的学习过程,然后慢慢找出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