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微文呈现 > 短文 > 读后感 > 正文

《父亲》读后感

2025/09/09读后感

微文呈现整理的《父亲》读后感(精选4篇),汇集精品内容供参考,请您欣赏。

《父亲》读后感 篇1

鲁迅的《朝花夕拾》想必大家都熟悉,里面精选了作者十篇回忆散文,其中的一篇名为《父亲的病》让我感触颇深。

内容大体为这样:鲁迅的父亲的病了,为了诊治父亲的病,作者便请来了当时的名医,这个名医不仅诊金高,而且用药与众不同。可是用药用了两年,父亲的病依然没有好转,反而恶化了。于是又请陈莲河名医,这个医生更奇怪了,药方更是稀奇古怪,有些药更是鲜为人知,服用后又是没有效果,却又以“医能医病,不能医命”为借口推脱责任。后来父亲病情急剧恶化,迷信的衍太太叫鲁迅大叫“父亲”,直到父亲断气,后来才觉这是对父亲的错。

文章读完,我便强烈地感受到作者对那些勒索钱财,草菅人命的庸医们的不满及对封建社会的那些旧伦理及人民迷信的批判。由此,我不由想到了现代社会的比庸医更可怕的食品生产厂家。

之所以说他们可怕是因为在两个方面他们做到了“完美至极”。第一方面是食品制作的安全方面,很多厂家在制作过程中用了大量廉价的化学物品来代替真正的原材实料。相信大家都听说过味千拉面的汤的制作过程,嘴里说得好听,汤是用美味的猪骨头熬成的,实际上呢?是用浓缩液勾兑而成的!这种掩人耳目绝不仅有这一例,再有千千万万路边小摊上,那香喷喷的美味油炸食物,有多少不是用地沟油制成的呢?为了利益这样做,不知道要坑害多少人?

第二方面便是在语言文字上。相信大家一定对有“不含防腐剂”“不添加人工色素”这类字眼的食品买得放心,那你就大错特错了。在对产品的宣传上面,厂家对其可谓是咬文嚼字。比如说“不含防腐剂”,它可没说不添加食品添加剂。所以当你心安理得地享受着那些自以为安全的食品,殊不知那些厂家正在背后一边偷着乐,一边数钞票呢!

这意味着什么呢?这意味着社会道德的退步,意味着人们贪婪欲望的膨胀,意味着人与人之间信任的逐渐消失。我们不得不反省,在以前国家混乱之时,因为动荡的.社会出现了那样的人,那么而今国家富强、社会稳定又是为什么呢?因为人素质的降低。

相信大家都已注意到这样不值一提却又普遍发生的事:乱扔垃圾。说起来笑话,这个不乱扔垃圾的习惯从幼儿园开始就被老师反复提及,而如今很多人却依旧没有养成,而且乱扔现象愈为严重。国家也重视,所以学校经常进行教育,但有多少是卓有成效的呢?而在外国,这样的事根本不成问题。愕然回首,中国为何却不行呢?

社会上的人如同戴着假面具,乍看是如此优秀,可是面具后就藏着一颗丑恶不堪的心灵。我们的素质到哪儿去了呢?哦,是被利益吃掉了!所以,我祝我们每个人都要有一个良好的素质,不被利益所诱惑,为国家争光。

《父亲》读后感 篇2

我在妈妈的书柜中看到了一本书,名字叫《再见了,父亲》,是法国的巴特勒罗朗写的。书中说到“我”的父亲患有严重的心脏病,而且老是在春季突发,有时还差点丢了性命。“我”的母亲每天都陪在父亲身旁照顾他。在这一幕场景中,生活总是围绕着不断逼近死亡的威胁。

这本书中写的是“我”和母亲原本以为父亲是患了严重的心脏病的,可后来不知怎么的觉得病情越来越严重了。“我”说还是再到医院里去检查一下吧。“我”和母亲就把父亲送到了拉罗什医院。经过医生的检查,医生发现父亲患的不是心脏病,而是心肌梗塞。那时候“我”母亲差点晕了过去……整篇文中散发出浓郁的家庭温情,耐人寻味而又饱含深情。

家庭对每一个人来说,应该是非常非常重要的,尤其是一个幸福美满的家庭。

我有一个大家庭,爷爷、奶奶,还有他们的两个女儿,女婿,当然,也少不了两个小宝贝,就是我和我的表弟。我们大家团聚的时候,是我最开心的时候,也是我胃口最好的时候,更是我说笑话,逗爷爷,让大家开心的时候。大家的脸上也每次都带着微笑。可只要有一个人没来的时候,特别是爸爸,我的胃口一下子就好像扁了,没有胃口,没心思吃饭了。看来,如果整个家庭少了一个成员,就会变得如此的无聊。

我们的学校,我们的班级,也一样,就像一个大家庭。昨天班主任俞老师没有来上课,因为他有些事情,我们那一天根本就没有什么好的心情。午睡时候,有很多人都在说话,窃窃私语。为什么我们的微笑丢了呢?不见了呢?是因为俞老师每天都逗我们笑,让我们笑得前俯后仰,让我们笑得嘴都合不拢。有些人回家还把俞老师说的笑话讲给家人听呢,其中的一个人就是我。妈妈也说俞老师非常可爱。俞老师说,遇到他这样的老师,算我们幸运。所以啊,我总是觉得微笑和幸福是最重要的。

读了《再见了,父亲》,我深有感触:拥有快乐和幸福,是很重要的!

《父亲》读后感 篇3

父亲,一个最熟悉的词,可是在作者的心里擦出了不一样的火花,碰撞出了刻骨铭心的温柔。就像一朵洁白的蔷薇,静静的、倔强的,圣洁的就像是天使。

七岁,每一个孩子都是父母宠爱的小心肝,可是,过早尝试了丧父痛苦的孩子,心都被冰冻起来了。

继父无私的爱感化了她,即使这个孩子是最不懂事的,是最恨他的,是拒他于千里之外的;她看着继父的背影泪眼模糊,即使父亲曾经吼过她,是一个土里土气的农民……可是,这又何妨呢?在亲情面前,这些终究会灰飞烟灭!

“这个小家伙叫我爷,我最高兴了。”

“我终于等到最小的来看我了。”

“留着你自己吃吧,我不愿意吃。”

……

一句句喃喃的话语,充满了疼爱,溢满了欣慰,是啊,这是如蜜浸过的、天籁般的声音。

现在的孩子们在父亲的臂弯里幸福地成长,可是,有没有想过,你为父亲做了什么?倒过一杯茶吗,扫过一次地吗,还是会握着他粗糙的双手泪如泉涌?

如果一次也没有,那么现在就开始吧!亲情永远不老,但是一旦错过,就无法弥补。亲情是生命与生命交接处的链条,一旦断裂,永无连接。

如果母爱是一支盛开的百合,空气中弥漫着醉人的香气,那么父爱就是一朵白蔷薇,纯净无言。向来只知道歌颂母爱的伟大,可谁又明白父爱的含蓄。父爱这词平凡,可这种爱不平凡!

父爱像是一本书,年幼的儿女常常读不懂父亲,直到他们真正长大了之后,再重新打开这本书,才能读懂父亲的那颗真诚的心。父爱是一部震撼心灵的巨着,读懂了它,你也就读懂了整个人生。

读完《父亲》后,我们的心灵会受到一种震撼,这样的震撼说不白,道不明,但是留在心头的,是阵阵心酸和丝丝甜蜜……

《父亲》读后感 篇4

在没读这篇文章之前,也许,我真的是一个对“爱”无知的孩子。但这篇文章启发我对“爱”的见识,原来爱,轻于母亲对儿女的一个温暖的拥抱,重于成为燃烧奇迹的源点。

《奇迹的名字叫父亲》是一则发生在1948年的真实故事,故事主要讲了一位父亲带小女儿横渡大西洋与在美国的妻子会合,但不小心因海上的风波剧烈摇晃船只而将水果刀直直地、深深地扎入了自己的胸口,却奇迹般地活了三天,而且是在无人知晓的情况下。一个老医生将这个奇迹的名字命名为“父亲”。

一个被水果刀刺穿心脏的人,只能活极短的时间,但这一位父亲竟然带着这种致命的创伤在任何人都察觉不到的状态下活了三天,这简直就是个奇迹。而这个奇迹燃烧的源点是什么?——是爱,是伟大的父爱!父亲深知,如果现在自己死了,那留给小女儿的,只能是痛苦与无助,这只会给女儿带来更大的灾难。所以,“活下去”的信念在父亲的心中树立。心脏刺穿,却多活三天,没有比“父亲” 、“父爱”更好的奇迹代名词了!这位伟大的父亲,他以顽强不屈、爱女极深的精神,用真爱感化了人间,感化了女儿脆弱的心灵。

当我再次品读这篇文章时,我突然想到了一个人——爱因斯坦。爱因斯坦一生为世界和人类贡献了很多,而且他十分珍惜时间。即使到了晚年,爱因斯坦也同样保持“时间就是金钱”的作风。爱因斯坦临终前,虚弱的他居然对守候在他床边的家人说:“你们先回去休息吧!我要用生命留给我的最后时间里,做完我该做的事情。我要用有限的生命,创造无限的事业成果,把我的人生书写精彩。”家人听罢,只好回去了。爱因斯坦则继续投入到工作中去。在父亲的眼里,挺过三天是为了女儿;在爱因斯坦的有眼里,挺过一会儿是为了科学事业!

奇迹,在不经意间诞生;爱,在不经意间流露。真爱与温情,如滴滴甘露滋润着世界,让这世界充满爱的情意,共享洋溢着幸福、温暖和真情的美好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