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一头战象读后感
微文呈现整理的最后一头战象读后感(精选5篇),汇集精品内容供参考,请您欣赏。
最后一头战象读后感 篇1
这篇文章讲的是,作者和强巴及时救走了金猫虎视眈眈下的小熊仔。等到母熊逃出了猎人的魔爪,回来找孩子的时候,作者打算还给它。可是,没想到当作者把小熊仔还给母熊时,母熊不但不感谢他,反而不停地给作者和他的同伴惹来了麻烦。他们原本平静的生活,在母熊的折磨下变得痛苦了。而小“丽丽”已经把作者当成了它的妈妈,趁机从母熊的怀抱中逃出,与作者相遇。直到最后,作者再也忍受不了母熊因失去了丽丽而对他的折磨,使他不得不搬家。
这篇文章要告诉我们的是,不仅人类需要信任,动物也需要信任。母熊是因为猎人的逮捕和折磨使她不再相信人类,而“丽丽”这个小熊却因为作者的关心与照顾,把作者当成了它最亲密的人,也把他看成了自己的妈妈,在母熊追杀时,冒着自己的生命危险,来救助作者。
不管是与人交往,还是与动物交往,我们都应该诚恳的对待对方,这样才能建立起大家的信任,让动物不再惧怕人类,让我们成为朋友。动物和人类,在生活中处处都有着生命的威胁,人类是可怜的,动物更是可怜的。人们不应该去欺负动物,动物也是一个生命,我们并不能因为比动物聪明,而去杀害他们。动物其实是我们的邻居,它们也是我们的伙伴。地球是我们的也是它们的,如果地球不再属于它们,那也不再属于我们。
最后一头战象读后感 篇2
我最近读过一本书,叫《最后一头战象》。书里的象群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即意味的雄伟,稳重,勇敢。这时,我想到了象表面上看起来好像很迟钝、很笨拙,其实它却十分机灵,而且记忆力惊人。经过训练,象可以学会不少技艺,还会成为最温顺,最听话的动物,真令人惊奋。
傣族的最高领主:召片领,他曾经有一支威风凛凛的象兵。一九四叁年,日寇佔领了缅,象兵在打洛江畔和日寇打了一仗,战斗非常激烈。八十多头战象全部中弹倒地,在民工运战象的尸体时,意外的发现还有一头公象在喘气,这头公象叫嘎羧,是唯一倖存的战象,好心的居民治好了它的伤,并收养了它。过了几十年,一头即将入坟墓的战象,奋力的披挂上当年的象鞍,跋山涉水赶往百象冢,要与曾经和自己浴血浴战的伙伴们葬在一起。精明的猎手凯觎一路悄悄随尾在老战象身后,从百象冢里背回几百根价值连城的象牙,大大的发一笔横财。在苍茫的暮色中,老战象用用尽生命中最后一点力量,与同伴们会合,于这片曾经洒满热血的土地会合,还与这裡的一切事物会合……
我读了这本《最后一头战象》的书,我从中看到了一幕幕小故事,如,隆卡跟它茨甫争夺王位;巴娅怀孕二十二个月,出生了乳象“隆卡”;阿瓦隆衝到大街上,拉拉冒险让它进铁笼子……
我觉得热爱自然、保护自然就是保护我们自己的家园。了解、热爱、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大自然要从娃娃抓起,保护和我们共同享受这一家园的其他生物。
最后一头战象读后感 篇3
你们知道动物小说大王是谁吗?当然是沈石溪了!而在暑假,我有幸读到了他的一本书《最后一头战象》,并写了一篇读后感。
主要内容:解放前的西双版纳,傣族的最高领主叫召片领,他曾经有一只威风凛凛的象兵,但是和日寇打仗时,我方八十多头战象全部中弹倒地,战斗结束后,召片领让大家在洛江边挖一个巨坑,把阵亡的战象埋葬了,还立了一个碑:百象冢。在曼广的民兵搬尸体时,发现还有一头像还活着,叫嗄羧,由村里一个叫波农丁的人养着,这象已经五十岁,象在死之前会有预知,到它们家族的象冢去,于是作者和波农丁跟着嗄羧,让他们感到意外的是它并没有去象冢,而是和老战友埋在了一起。
其中令我最难忘的一部分是,嗄羧来到“百象冢”的石碑前,选了一平坦的土地。一对象牙就像两只铁锹,在地上挖起来,土地翻松后,他又用鼻子把土坷垃清理出来,继续挖。他已经几天没有吃东西了,由于体力不支,挖一会就要歇一会,太阳落山了,他依然在挖。他的坚持不懈让我难忘。
感想:据科学家考察,全世界野生的非洲象和亚洲象只剩四十万头,因为每年都加共约六十万吨象牙,这等于要捕杀四万五千头大象,不少人还喜欢用象牙饰品,我国已将亚洲象列为一级保护动物。你拒绝象牙饰品,就是拯救了聪明可爱的大象。
最后一头战象读后感 篇4
听完王红波老师上的《最后一头战象》,被大象的精神所感动,被这个感人的故事而震撼。于是,马上买了一套《沈石溪动物传奇故事》阅读。在每天上、下班的公交车上,是这些可爱的动物陪伴着我。
在他的小说中,我们可以看到每种动物都有其可爱的一面,而且都通人性,都有自己好听的名字呢。这些动物在沈石溪的小说中都是以主角的地位自居的,从中可以看出沈石溪在对动物种群的长期细致的观察、体验之后,酝酿出来的审美感受的深刻程度和丰富程度。他说:“动物小说之所以比其它类型的小说更有吸引力,是因为这个题材最容易刺破人类文化的外壳、礼仪的粉饰、道德的束缚和文明社会种种虚伪的表象,可以毫无遮掩地直接表现丑陋与美丽融于一体的原生态的生命。随着时代的变迁,文化会盛衰,礼仪会更替,道德会修正,社会文明也会不断更新,但生命残酷竞争顽强生存和追求辉煌的精神内核是永远不会改变的。因此,动物小说更有理由赢得读者,也更有理由追求不朽。”
从沈石溪的作品中,我们处处可以感受到作者关爱野生动物之情。作者以明朗而优美的语言、深沉的笔触,通过对动物社会的描写,揭示了动物之间情感纠葛的内心世界,使读者不仅了解了动物的生活习性,还可以从中引发联想,体会其中的内涵,引起人们深沉的思索:动物世界尚且如此,我们人呢?
最后一头战象读后感 篇5
最近,我读了一本精彩的书—《最后一头战象》。作者是动物小说大王沈石溪。
书中共有十二个动物的故事,三种动物的介绍,还有三个沈石溪的故事。听我这么说,你们一定知道主角都是动物吧,有象、猪和熊。讲述了它们各种各样的生活。
这本书里,我最喜欢《最后一头战象》。这个故事讲:一九六九年的春天,沈石溪到西双版纳的一个寨子插队时,见到了曾经与日寇作战的最后一头战象--已经五十多岁的大象嗄羧。沈石溪和它成了好朋友。
两年后的一个早晨,嗄羧突然精神了起来,它向养象人波农丁要回一直废弃的象鞭,让沈石溪和波农丁帮它装上。在跟寨子告别后,嗄羧独自上路去迎接死亡。沈石溪和波农丁悄悄地跟在后面,嗄羧没有到祖先留下的象冢,而是去了几十年前作战的地方,那里埋了八十多头当年在抗战中死去的战象。嗄羧挖了一个很大的坑,静静地躺在坑中,和它的战友们永远聚在一起。
读过这本书以后,我的热泪不停地在眼眶中打转,我被打动了。此时,痛苦、怜悯、敬佩、感动等种种复杂而凌乱的心情交织在一起,我有一种说不出的感觉。文中一幕幕情景在我的脑海里不停地回荡着。
象,它们的友情有如此力量;象,让我万万没想到的,它们的情比人的情更真切,更动人,更长久。
大自然真的是既神奇又伟大,让我知道可以从大象身上学习做人的道理。我们应该善待这些大自然送给我们的朋友。我希望所有的人都能明白大自然的安排,抛去贪婪的想法,共同保护我们在大自然中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