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
微文呈现整理的语文教案(精选4篇),汇集精品内容供参考,请您欣赏。
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1、了解闻一多先生的主要事迹。
2、品读课文,体会闻一多先生的精神品质。
3、注意本文的选材角度和记叙重点。
4、联系时代背景领会含义深刻的句子。
教学重点:品读课文,体会闻一多先生的精神品质,并学习本文的写法。
教学难点:联系时代背景领会含义深刻的句子。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上个世纪30年代,闻一多先生在国立青岛大学任教,在教学间隙,他写了大量的诗作,出版了《红烛》、《秋菊》等诗集。当时,不少人想拜他为师,但他有规矩,你若要拜他为师,必须先把诗作给他看,他觉得你有发展前途,才肯收你为徒……文学青年臧克家不远千里慕名而去,以一首题为《幻光》的诗向闻先生请教。诗曰:“人生永远追逐着幻光/但谁若把幻光看作是幻光/那他便沉入了/无边的苦海”闻先生读完这首诗,深受感动,欣然收臧克家为徒!
今天,我们就来读一读中国现代著名诗人臧克家的一篇写他的老师的文章《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
二、解读文本。
1.整体把握:
⑴老师范读课文,学生听完后把下面这句话补充完整。(可以用课文原句)
闻一多先生是一位。
⑵本文写了闻一多先生的哪两个方面?注意两部分之间的过渡语。
2.仔细品味:探寻闻一多先生的足迹,体会其精神品质。
(1)作为学者和诗人的方面:
向古籍钻探、开文化药方《唐诗杂论》毅力顽强、忧国忧民、
(做了再说,做了不说。)《楚辞校补》珍惜时间、吃苦耐劳!
《古典新义》
该部分哪些地方在叙述中穿插了形象描写?找出来,读一读,体会其作用。
(2)作为革命家的方面:
争取民主、反对独裁大声疾呼言行一致!
(说了就做。)函寄传单
大骂特务英勇无畏、义无返顾!
带队xxx身先士卒!
该部分在叙述中穿插的描写比较少,但有一些评论人物言行的话,请找出来读一读,体会其作用。
3.小结、回顾:
⑴闻一多先生的业绩及品质;
⑵大体比较在两部分中闻一多先生言行、思想的异同;
⑶归纳:闻一多先生足迹深深,品德高尚,实在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4.布置作业:
(1)摘抄生动、优美的词句;
(2)闻一多先生的事迹很多,试为本文补充一两个事例。
语文教案 篇2
语文教案【精选10篇】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语文教案10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语文教案 篇3
教学内容:
细读课文2—4段。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抽读生字卡片。
2、找出翘舌音的字,边音的字,前鼻音的字,后鼻音的字。
二、继续细读课文。
1、细读第2段。
(1)指名读课文。指说这一段一共有几句话?哪一句写大禹想的.,哪几句是写大禹做的?大禹是怎样想,又是怎样做的?
(2)学习第二,三两句。
A:指名读第二,三两句,说说大禹先干什么?后干什么?(大禹先了解情况,后治理洪水)
B:哪些词告诉我们大禹治水的艰辛?板书:走遍;吃忙尽。“走遍,吃尽”:说明什么?“千山万水”“千辛万苦”中的“千”“万”是不是确指一千个,一万个?它们说明什么?(而是形容很多)
C:“九条大河”“九座大山”中的“九”是不是表示数字中的九?它表示什么?(表示很多)。“挖通了九条大河”“劈开了九座大山”引导洪水流入了海,说明了什么?(说明治水工程浩大)。板书:挖通,劈开。
D:要带领老百姓开山挖河,完成引水入海的浩大工程,课文中说大禹吃尽了“千辛万苦”,小朋友们想一想,他可能会吃哪些苦呢?
E:指导朗读:“决心,走遍,仔细,吃尽,带领,挖通,劈开”读重音。
(3)学生练读,细读。
2、细读第3自然段。
(1)指名读课文。
(2)这一自然段一共有几句话,告诉我们一件什么事?
(3)自由读课文,找出本课表示数量的词。(13年,三次,一次,十多岁)。
这些表示数量的词强调了什么?突出表现了什么?(“13年”强调大禹治水的时间长,“三次”与“一次”强调大禹治水舍小家为大家,一心扑在事业上。“十多岁”强调大禹离家时间太长,这几个数量词突出表现了大禹一心为民,无私奉献的可贵精神)
板书:13年,三次过家门,一次也没进。
(4)指导朗读:自由练读,集体齐读。
(5)假如你是和大禹一起治水的人,当经过他的家门的时候你会对大禹说些什么呢?
3、细读第4自然段。
(1)齐读第4自然段。
(2)为什么说大禹治是一位伟大英雄?
(3)老百姓会怎样感激大禹?
(4)齐读课文第4自然段,体会“代代相传”的意思。
三、练习背诵课文。
1、引导背诵(第2自然段)
大禹下决心干什么?他走遍了千山万水干什么?
2、自由练背。
3、指导背诵。
4、齐背课文。
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月球表面的基本情况,以及与月球相关的未解之谜。
2、培养学生就掌握的材料提出问题的能力。
重点、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月球的神秘和魅力。
课前准备:
1、课文插图,月球表面照片及能表现出月色皎洁、清幽的图片。
2、乐曲《春江花月夜》。
3、学生收集古诗词中描写月亮的名句及有关月球奥秘的图文资料。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CAI出示图片)师:夜幕降临,一轮明月悬挂在高高的夜空。看到这幅场景,你想说些什么?你想到了哪些有关古诗、故事、或者想提一些什么问题呢?(学生发言)
CAI出示:那皎洁的月光曾引起人们多么美好的遐想。
师:同学们,你们也被这皎洁的月光勾起了无限的遐想了吗?(是的)那么我们来美美的读一读这句话,好吗?(学生朗读CAI出示的这句话。)
师:古往今来,人们仰望天上的一轮明月,总会激起无穷的疑问!直到1969年7月20日,美国的两名宇航员首次登上月球,(相机点击宇航员首次登月的图片)发现了更多的月球之谜。
师:今天就让我们和作者一起来探索——月球之谜。(板书课题)
二、CAI出示自读要求。
师:请同学们根据屏幕出示的自读要求,自由的读一读课文。
屏幕上出示了哪些自读要求?请一个同学来大声地读出来。(指生读)
1、划出课文中列举的月球上有哪些难解之谜。
2、就你最感兴趣的一个不解之谜,结合课余搜集的资料,在空白处写一写自己的猜想。(老师相机发表,学生填写表格)
我最感兴趣的谜,我的猜想。
三、 组内交流:
师:刚才同学们都颇有兴趣的研究了自己最感兴趣的月球之谜,接下来请你和组内同学交流交流你划出的月球之谜,把你感兴趣的谜先读给同学听,再说说你的猜想。
四、 全班交流:
师:同学们说得真起劲儿,想不想让全班同学都知道你的猜想?(想)现在就给你机会,谁来说说你在课文中发现了哪些月球之谜?(指名答)
A、 师:谁能按顺序说出文中直接描述的未解之谜?[ 指生答 ](CAI相机点击出示:月球是从哪来的?上面有些什么东西?它跟地球一样吗?月球上的尘土也有杀菌的`本领吗?为什么不同植物种进月球尘土里生长的不一样?月球的年龄比地球大吗?月球的火山活动比地球早?)
B、 师:作者在课文中提出了对月球的疑问,那你有没有什么不同的问题呢?
(鼓励学生依据课文内容提出自己的疑问。如:月球上为什么会有那些奇异的景色?月球上的环型山是怎样形成的?月球上真的没有生命吗?宇航员在月球上怎么行走?)
五、 合作学习、探究问题:
师:老师这有几块牌子,上面分别写了不同的月球之谜,你对哪一项谜感兴趣,就请你到哪一组来!大家共同来猜想谜底。同学们可根据课前搜集的资料展开讨论,组员分工将讨论结果记录下来。开始行动吧!(学生们纷纷自由活动)
我们感兴趣的月球之谜,我们对月球之谜的猜想。
师:告诉同学们一个好消息,咱们校园里要举行一次月球奥秘发布会,(CAI出示“月球奥秘发布会”)愿意参加吗?(愿意)那可要通过严格的选拔哦!对自己有信心吗?(有)那我们马上进入第一关!
A、 第一关:请各小组选派代表有感情朗读你们小组感兴趣的月球之谜。(指生读)
B、 第二关:请小组的中心发言人有条理的说清本组对月球之谜的猜想。
C、 第三关:听了其他小组的发言,你们对月球又产生了哪些疑问?(学生各抒己见)
师:同学们已通过了层层选拔,恭喜大家,欢迎你们一同去参加校园月球奥秘发布会,高兴吗?(高兴)
六、 实践拓展:
人类虽然登上了月球,但并没全部揭开她神秘的面纱,月球上的无穷奥秘等着我们去探索。同学们想通过什么方式来进一步了解月球呢?(上网查阅有关资料、到图书馆查找有关书籍)那同学们赶紧行动起来,去探索月球的更多奥秘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