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微文呈现 > 短文 > 教学教案 > 正文

小班游戏教案

2025/09/04教学教案

微文呈现整理的小班游戏教案(精选4篇),汇集精品内容供参考,请您欣赏。

小班游戏教案 篇1

设计意图:

小班幼儿刚来幼儿园,有的孩子口齿不清,还有的孩子缺乏集体意识,不懂倾听,不理解规则。为此,我专门设计了《山上有个木头人》这个听说游戏。

活动目标:

1、会说儿歌《山上有个木头人》。

2、能听懂并理解简单的游戏规则。

3、能听懂指令性语言,培养幼儿的自我控制能力。

4、增强幼儿与同伴合作的游戏的意识,体验游戏的快乐。

5、让幼儿学会听口令玩游戏,锻炼反应能力和倾听能力。

活动准备:

木偶玩具一个。

活动过程:

1、教师出示木偶人创设情境,吸引幼儿注意力。

教师:小朋友们好。 幼儿:老师好。

教师:小朋友们,今天呀我们班上来了一位客人。你们想不想知道他是谁呀?那我们一起来请他出来好吗?

(拿出木偶玩具)

教师以木偶的语气对小朋友们做自我介绍。

教师:小朋友们好,我叫木头人,我想和小朋友们玩个游戏,游戏的名字叫《山上有个木头人》。教师边拉动木偶边念儿歌,让幼儿了解儿歌内容。 表演结束,教师用木偶人的语气问幼儿,“小朋友们,谁想和我玩游戏呢?那你必须告诉我,刚才我说了些什么?”引导幼儿回忆儿歌内容,学会念儿歌。

2、向幼儿介绍游戏规则及玩法。

(1)游戏时必须念儿歌,可以自由做动作,儿歌念完,就不许动,不许说话了。

(2)如果谁动了,就必须伸手给同伴,而同伴则拉住他的手说:“本来要打千万下,因为时间来不及,马马虎虎打三下。一、二、三。”

3、游戏时间。

(1)教师和全体幼儿说儿歌玩游戏。

(2)教师和个别幼儿说儿歌玩游戏。

(3)幼儿两两为一组说儿歌玩游戏。

活动延伸:

教师:小朋友们,除了木头人,你们还见过什么材料做的人?(引导幼儿说出稻草人,石头人等)

游戏时再进行仿编儿歌。

活动反思:

这次活动,我依据幼儿的年龄特点设计,木偶人是孩子们喜欢的玩具,一下子就吸引住孩子们的注意力,为活动的顺利进行打下了好的`基础。接着,孩子们为了和木偶人玩,都在练习说儿歌,孩子们的积极性很高,有些孩子山、三不分,我一一进行纠正,可能有点太着急,孩子反而不敢说了。在玩游戏的过程中,大部分孩子们能说完儿歌,按游戏规则进行游戏,特别是幼儿两两分组玩游戏的时候。但是,有几个孩子怎么都不能按游戏规则来玩游戏,感觉他们好像想吸引老师的注意力,为了和老师玩游戏,故意发出声音。

小班游戏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锻炼孩子的习惯以及听力。

2.体验游戏的快乐。

3.能积极参加游戏活动,并学会自我保护。

4.在活动中将幼儿可爱的一面展现出来。

重点难点: 重点:体验游戏的.快乐

难点:学会游戏的规则

活动准备: 空旷场地

活动过程: 儿歌:山、山、山,山、山、山,

山上有个木头人,

不会说话不会动,

动了就是皇蜜蜂。

幼儿在结束儿歌的时候停止不动,动了要受到惩罚。

教学反思: 游戏是幼儿的生命,幼儿爱游戏,活动中,幼儿情绪很高,他们在生动、活泼、愉快的情绪中积极、主动地进行锻炼,充分体现了幼儿是活动的主体,活动量适中,是一节成功的游戏教学课。

小班游戏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在学会B段木头人动作的基础上,学玩游戏《小鼹鼠和木头人》。

2.根据动作的提示,能在A段音乐的句尾处快速回到自己原来的位置上。

3.体验控制性游戏的快乐。

活动准备:

音乐、魔法棒、小鼹鼠的图片、有木头人的动作经验。

活动过程:

一、随《木偶舞曲》进场。

幼儿跟音乐随意做木头人动作。

师:今天小木头人要来跟大家玩游戏了,看一看,他来了!你们也来学一下。

二、游戏。

1.通过教师手指游戏熟悉A段音乐。

师:这是谁呀?今天小木头人就带了小鼹鼠来玩游戏。小鼹鼠可调皮了,他会在地里打洞,还喜欢在路上东跑跑,西跑跑。我们跟着音乐看看小鼹鼠的脚在干吗!

2.跟随音乐玩手指游戏,熟悉在每一句的句尾回原位的规则。

用小手当小鼹鼠的脚,跟着音乐听一听,跑一跑,找到音乐停顿的地方。

3.跟随音乐玩小脚游戏,加深对规则的理解。

师:音乐放到什么时候小鼹鼠回来排好队的?现在我要你们的小脚也来玩一下这个游戏。在每段音乐的后面回来,准备好。

4.随教师唱A段音乐玩游戏,探索如何才能快速归队。

请几名幼儿尝试玩游戏。

5.随A段音乐玩游戏,尝试随音乐快速归队。

交换幼儿尝试。

6.随音乐完整游戏。

师:现在我要带所有的小鼹鼠到森林边去玩。

7.再次游戏,增加角色。

魔法棒定造型。

幼儿尝试做木偶人。

三、结束活动。

师:森林里可能会遇见谁呀?一起来听一听。赶快跑啊,快跑回家呀!哇,刚才森林里是谁呀?还可能有谁?这么多可怕的动物都出来了,我吓了一身的冷汗,你紧张吗?这次我们要跟着小木头人到别的地方去玩游戏了,别的地方可能更紧张、更危险,可能有更可怕的东西出来,所以我们要学会躲避,学会保护自己。好,全体起立,今天我们玩的这个游戏叫什么名字啊?叫小鼹鼠和木头人,回去可以跟其他的小朋友玩一玩这个游戏。今天玩的开心吗?那我们就用开心的'表情和科任老师们说再见!

活动反思:

《小鼹鼠和小木偶》是由两支乐曲组合而成。根据这两个不同的音乐性质,我设计了小鼹鼠和小木偶这两个角色,并贯穿于整个音乐活动之中。小木偶的音乐主要是帮助孩子们掌握合拍和节奏,这一段音乐中孩子们可以自由发挥,创编。而小鼹鼠的音乐则是培养孩子们动作的控制性。教师给与幼儿一定的提示,并鼓励幼儿大胆想象创编与音乐相匹配的形象的动作。最后大家共同设计成完整的游戏,真正体现了双主体。

今天的活动,采用的是渐强模式:上肢+音乐刺激—疲劳时+创编动作—再疲劳时+身体大幅动作+游戏规则,孩子们很容易就通过动作掌握了两段音乐的节奏,抢着要当木头人。在活动的最后还升华了主题,让幼儿明白躲避危险的道理。

小班游戏教案 篇4

小班游戏教案:木头人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小班游戏教案:木头人,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