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百年的美丽教学反思
微文呈现整理的跨越百年的美丽教学反思(精选4篇),汇集精品内容供参考,请您欣赏。
跨越百年的美丽教学反思 篇1
《跨越百年的美丽》讲的是居里夫人在科学研究时的事情。其中文章的第三自然段使我获益匪浅。这段讲的是居里夫人经过了三年又九个月,终于从成堆的矿渣中提炼了0.1克镭。而这成堆的矿渣是多么大的数字,而0.1克镭,确是如此渺小。就是这渺小的镭,在许多科学家眼里是那么宝贵。
从这一段中,我体会到了,居里夫人具有追根问底和坚持不懈的精神。关于放射性的发现,居里夫人不是第一人,但却是最关键的一人。正是因为她具有追根问底的精神,所以提出了“其他物质有没有放射性?”这个疑点。两年后,她发现了钋和镭这两种放射性元素,这和她的性格有着极大的关系。还有,如果居里夫人觉得实验条件太艰苦,而放弃的.话,她也取得不到这样的成绩
在我们生活中经常遇到点困难就放弃。做某件事时信誓旦旦的,但当有一点挫折就放弃了。当我们不想坚持时可以想一想居里夫人,坚持不懈。
做任何事情都绝非易事,也不可能一劳永逸。但坚持就是胜利,正因为坚持了,事情就有可能成功,说不定有的时候与成功只差一小步了,坚持不懈,就攀上了最高的山峰。居里夫人的成功,不正是这样的吗?
跨越百年的美丽教学反思 篇2
《跨越百年的美丽》是一篇赞美居里夫人的文章,文章以“美丽”为主线,表明了居里夫人的美丽不在于容貌,而在于心灵和人格。她为人类作出了伟大的贡献,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
本节课,我采用让学生找文中体现居里夫人美丽的句子、交流“美丽”,并适时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上完课以后,感觉孩子们的表现太拘谨了,找体现美丽的句子,只有六位学生找的全面一点,其他学生只找到了一两句,课堂气氛安静,学生纪律是挺好的,这些是由学情决定的。静下心来反思,有以下几点:
一、好的地方是目标基本上达成了:
学生从心灵深处敬重居里夫人这样为科学献身的人,联系上下文体会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感情地朗读课文。加深感悟课题时,学生谈的还是不错的。
二、不足之处是:
1、老师讲的'太多了,因为文章长,学生理解起来有点难,所以重点句子老师提示的多,讲解也多。
2、美丽体现在哪几方面,文中的句子很多,这节课容量蛮大的,导致学生谈自己理解的地方很少。之所以会这样还是因为孩子们阅读这方面文章少,文章读得不够。
三、改进方向:
1、预习时布置让学生找体现居里夫人“美丽”的句子,提示“心灵美也是美丽的体现”。这样在课堂上会有更多的时间感悟、朗读。
2、课下阅读科学家的故事的相关书籍,这样理解起关键句子会更容易。
3、教学形式应该再灵活多样写,比如学生找不到相关句子,老师的过渡语可以变一变,说自己的理解时,说完就读一读等。
总之,讲一次课,会发现一些问题,还要不断学习、在教学实践、反思中成长、提高。
跨越百年的美丽教学反思 篇3
《跨越百年的美丽》以美丽为主线,证明了居里夫人的美丽不在于容貌,而在于心灵。但是课文中难理解的句子比较多,比较难读懂,因此我在备课时想力求透过引导学生理解、体会文章中深刻含义,用有感情的朗读来表达出学生的感悟和体会,进而真正明白“跨越百年的美丽”的深刻内涵。但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为此我进行了深刻的反思。
上完课后,第一感觉就是没能更好地调动起学生的用心性。尽管对这班学生知之甚少,这种状况却不在预料中,这么沉闷还是出乎意料,我很努力地用语言激励、启发,但是感觉孩子们一向很拘束,不能以简单的状态应对课堂学习。从我自身反省,我觉得我在课堂把握上存在必须的欠缺,没能从孩子的切身实际出发,过于注重课堂环节与教学结构的把握,没能适当的停下来调整节奏,让学生来适应课堂氛围,让这种拘束的气氛有所改变,是很大的失误。
尽管遗憾,却也有欣慰与收获。学习了前辈教师的宝贵的经验,聆听的各位领导的精彩的讲评分析,使我受益匪浅。总的说来有一下几点,需要在以后的教学中注意:
1、加强预习环节。预习不仅仅仅是读课文,还就应包括学生对课文的初步感悟。透过预习,学生能够比较清楚地了解自己的“已知”和“未知”,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有的放矢。就像吕校长说的,学生在课堂上得表现能够用充分的预习来改善。充分的预习能够让课堂更加活跃,交流更加生动,理解更加深刻。
2、更加精心备课。不仅仅仅是对教材的备,还有对学生有所准备。就像白主任说的,要设身处地的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思考,充分了解学生现有的认知水平,设置的教学环节要思考学生的理解潜力,因此备课也要有不同的侧重。我们当老师的`不仅仅要注重对教材把握,将教材烂熟于心,还有对学生有所把握,不能让自己的备课成为学生学习的阻力。
3、培养学生的课堂表现力。一节课需要的是师生密切的合作,课堂气氛的好坏与老师平日的常规要求、上课习惯,学生的听讲、发言等细微的表现关系密切。在平时的教学中,要鼓励学生想说、敢说、能说、会说,要培养每个学生参与课堂的意识,要让学生会说。会说需要一段时间的养成,需要老师在教学中堂堂课去潜移默化。我期望打造的课堂是师生共同参与的课堂,是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课堂,是全员参与的课堂。每个学生在课堂上生动起来,才能让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和提高。
跨越百年的美丽教学反思 篇4
我最近执教了《跨越百年的美丽》篇课文。这是一篇赞美居里夫人的文章,文章以“美丽”为主线,表明了居里夫人的美丽不在于容貌,而在于心灵与人格。她为人类作出了伟大的贡献,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
这是一篇讲读课文,我用两课时进行教学,第一课时主要是让学生通过反复的读与体验,来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首先从题目入手,联系生活实际,说说你在生活中见过什么很美丽,学生的回答很踊跃,内容也很丰富。然后揭示题目,思考题目中的“美丽”表现在什么地方,什么样的美丽才能跨越百年?学生带着疑问区读课文。在交流认读生字,理解词语,质疑、解疑,诵读喜欢的语句,交流读书感受的基础上,理清每个自然段的意思,从而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第二课时重点是:解读“美丽”感受科学精神。授课时,先回顾课文的主要内容,然后抓住课文的题眼“美丽”让学生再次细读课文,想一想,课题中的“美丽”表现在课文的哪几个方面?(课后思考第一题)教学的重点就是交流了,老师把主动权交给学生,学生从文中找到能体现居里夫人人格的句子。通过反复诵读体会,学生懂得了居里夫人的人格魅力在于她对科学的执著追求,为科学献身的精神以及对名利的淡泊这三个方面。这种“美丽”是长久的`,又因为是作者在纪念居里发现雷一百周年时写的这篇文章,所以称这种美丽是跨越百年的,随着时光的变迁,这种美丽,还会跨越二百年、三百年、一千年……
通过执教这篇课文,再次让我体验到,只有老师反复的研读教材,才能准确、熟练地把握教材、驾驭教材。学生进入六年级,回答问题的积极性就降低了,为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呵呵,我还是信奉张景浩校长说的一句类似调侃的话,“赵本山是把好的忽悠瘸了,老师应该是把不学的忽悠学了”。课堂上我依然把对我来说不值钱的好话送个乐于动脑,积极回答问题的孩子,这样激发了学生的自信心,从而活跃了课堂,达到预期的效果。
不足之处,就是感觉自己的表达水平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教学时还有小的问题不能面面俱到,需要课后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