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微文呈现 > 短文 > 教学教案 > 正文

说课稿

2025/09/13教学教案

微文呈现整理的说课稿(精选4篇),汇集精品内容供参考,请您欣赏。

说课稿 篇1

一、教材分析:

《三打白骨精》是苏教版国标本六年级下学期教材第三单元的一篇课文。苏教版教材的基本特点之一,就是课文单元围绕一个主题进行组合。第三单元一组课文的主题是“诗文精粹”,由《三打白骨精》、《词两首(如梦令李清照;渔歌子张志和)》、《螳螂捕蝉》三篇课文组成。编写的意图是吸收祖国传统文化,丰富学生的文学素养。本册教材课文体裁多样。《三打白骨精》这篇课文属于叙事性课文。课文选自我国古典小说名著《西游记》,根据《西游记》第二十七回,“尸魔三戏唐三藏,圣僧恨逐美猴王”改编。课文通过孙悟空三次怒打白骨精的故事,赞扬了孙悟空坚定不移、机智勇敢、善于识别敌人诡计的斗争精神。课文故事性强,情节曲折生动,又是学生所熟悉的故事题材,适合学生的阅读理解和进行简要的复述训练。课文的主要特点是:

㈠故事情节一波三折。课文总共7个自然段,可以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第一自然段),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和部分人物。第二部分(第二至七自然段)讲述了孙悟空三次怒棒打白骨精的起因、经过和结果。故事性强,情节曲折生动。围绕“三变”、“三打”和“三拦”展开。作者采用反复叙事手法,一波三折,引人入胜。“三变”、“三打”和“三责”虽然情节基本相同,但是叙述内容不断变化,所以没有给人重复冗长之感,相反更能把故事情节推向高潮,也更能体现降魔除妖的艰苦不易。比如,白骨精的“三变”:一变成了村姑送斋饭,实际使的是美人计,二变成了找女儿的老婆婆,实际使的是是苦肉计。三变成了信佛的老公公,刺激唐僧,让他赶走孙悟空,实际使的是离间计。

㈡人物形象个性鲜明。孙悟空机智聪明,“三次”识破白骨精的诡计;又疾恶如仇、坚定不移,三打白骨精,次次不放过。白骨精的贪婪狡猾,诡计多端。“一计不成,又生一计”。为了吃唐僧肉,先变村姑,再变老婆子,最后变成老头儿。唐僧胆小怕事,人妖不分。

㈢语言描写生动传神。孙悟空“三次”怒打白骨精,语句不同,用词准确生动。“一打”是“劈脸一棒”;“二打”是“当头一棒”;“三打”是“抡起一棒”。还有课后练习3中的带点字词同样生动准确地表现了人物的性格特点。

(1)唐僧一再推辞,八戒嘴馋,夺过罐子就要动口。 “夺”字表现了猪八戒迫不及待、嘴馋的样子;

(2)山坡上闪出一个年满八旬的老妇人。“闪”字代表了一个很突然、很敏捷的动作。一个八旬的老妇人能作出这样的动作,说明她的'行为与正常人不同。

(3)唐僧一见,惊得从马上摔下来。“摔”字表现了唐僧的胆小。

(4)悟空把金箍棒藏在身边,走上前迎着妖精,笑道:“你瞒得了别人,瞒不过我!我认得你这个妖精。”“笑”字表现了孙悟空的自信与乐观。

二、教学目标:

⒈熟读课文,了解孙悟空“三打”白骨精的过程。比较三次棒打白骨精的不同之处。

⒉抓住故事结果,揣摩人物内心,明白其中道理:不能只看外表,而要透过外表看内心。

⒊ 学会按照课文提示简要复述课文。

三、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比较孙悟空三次怒打白骨精写法的不同以及表达效果。

四、教学过程。

㈠谈话引入,揭题激趣

⒈简介名著《西游记》。

⒉说说孙悟空的本领。

⒊揭题审题。板书:三打白骨精。提示:中国传统小说惯会用“三”字来设计小说情节,比如《水浒传》有“三打祝家庄”,《三国演义》有“三顾茅庐”,《西游记》中除了“三打白骨精”,还有“三借芭蕉扇”等,其中的“三”字包含了做事不易、需要克服困难才能成功的意思。

㈡初读课文,了解故事

⒈找出课文中与“三”有关的描写吗?(主要写三个人物 白骨精三变,孙悟空三打 唐僧三拦)

⒉找出孙悟空的一打,二打,三打分别在哪一段吗?

㈢研读课文,认识人物

⒈引导学生自学“第一打”部分。思考:课文分几步把孙悟空第一次打白骨精的经过写清楚的?课文又是怎样写白骨精和孙悟空的?找到写白骨精的句子读读,想想写了白骨精的什么?读读写孙悟空打白骨精经过的句子,划出有关“打”的动词。说说从这些动词中可以看出孙悟空有什么特点?

⒉研究 “白骨精”特点。白骨精“诡计多端”,她使出的第一计是什么?引导学生抓住“不胜欢喜”、“摇身变作”、“径直”等词,补充原文中描写美貌的句子,体会它的“美里藏恶”。

⒊研究“孙悟空”特点。孙悟空“第一打”是怎么打的?引导学生抓住“火眼金睛 劈脸一棒”等词, 体会他的率直、善于识破妖计的性格。

⒋研究“唐僧”特点。引导学生抓住“连忙扯住”、“责怪”等词体会唐僧的胆小怕事,人妖不分。

⒌总结学法:

① 找句子一分别找到写白骨精、孙悟空、唐僧的句子。

② 想特点一读读想想白骨精、孙悟空、唐僧的特点

③说经过—简要说说打的经过。

⒍学法迁移。回顾第二、三自然段的学习方法,用同样的方法自己学习五、六自然段。

①自学划出描写“第二打”有关句子。②交流,抓住人物不同的特点。“ 闪”(与年龄不相符,定会是妖怪)“哭”让人起恻隐之心,其实“哭里藏刀”使的是离间计。“也不说话,当头就是一棒”(敢于斗争) 。“惊得从马上摔下来、一口气念了20遍”(胆小、人妖不分,善恶不辨)

②自学描写“第三打”的有关句子。思考:孙悟空的“第三打”与前面两次有什么不同,从中你有什么感受?引导学生抓住孙悟空的足智多谋来体会人物形象。尤其是一个“笑”字,感受孙悟空的自信。 课文虽然没有交代唐僧的反应,可以适当补充原文,由于唐僧的善恶不辨,最终把孙悟空赶回了花果山。

㈣反顾全文,整体感受

⒈这个故事里有三变,有三打,有三拦。你读着觉得重复吗?为什么?

⒉从白骨精的三变”,孙悟空的“三打”和唐僧的“三责”中,你对三个人物形象有什么看法?

㈤再读课文,根据板书练习复述。

附板书:

白骨精 孙悟空 唐僧

(三变) (三打) (三责)

变村姑 劈脸一棒 连忙扯住

变老妇人 当头一棒 惊下马来

变老公公 众神照应 战战兢兢

抡起一棒 口不能言

说课稿 篇2

今天我说课程的内容是小学艺术教材第七册第四单元第二课《咚咚姑娘》中的一首歌曲〈啄木鸟〉。根据新课标和我对教材的理解,结合学生的实际水平,我将本课的目标定为以下三点:1、认识、了解啄木鸟的生活特点和特殊本领。2、学习表现啄木鸟的歌曲、感受歌曲的内容。3、尝试运用各种艺术手段进行啄木鸟题材的艺术创作,以艺术的形式抒发自己对大自然的美好情感。

二、说设计理念:

《音乐课程标准》提出:“兴趣是学习音乐的基本动力,是学生与音乐保持密切联系、享受音乐、用音乐美化人生的前提。”在整个教学设计中,我以学生为主体、以兴趣为核心,创设情境,让学生体验、发现、创造、表演音乐美和享受音乐的乐趣。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模唱和表演,重视学生个性的张扬及相互间的合作,从而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美好情感。

三说教法和学法:

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为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我在教学中力求将学生对歌曲的感受和参于音乐活动放在重要的位置,让学生在多听、多唱、多动的环境中学习这首歌曲。教学方式方法的选择上以激发学生兴趣为主,采取“寓教于乐”、“寓教于玩”的方法,采用现代教学手段,配合板书和贴画,本着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宗旨,让每一个学生都在已有的生活经验和音乐素质基础上,选择自己的方式来展示自己,从而培养他们对音乐的兴趣。

四说教学重点、难点:

我把学习表现啄木鸟的歌曲、感受歌曲的内容设为这堂课的重点。而难点是尝试运用各种艺术手段进行啄木鸟题材的艺术创作,以艺术的形式抒发自己对大自然的美好情感。

最后我说说我的教学过程:

(一) 故事导入:这里我设计一个啄木鸟看病的FLASH,通过生动有趣的动画故事引出所要学习的歌曲《啄木鸟》设计提问:“故事里是谁给树爷爷治好了病?学生回答后引出本课的歌曲《啄木鸟》

(二) 观察啄木鸟图,回答问题:你所了解的啄木鸟是怎样的?由几部分组成?它是怎样进行捕食的?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老师总结一下啄木鸟的身体特点和生活习性以及捕食的方法。(这个环节的设计意图是通过学生观察图片及自我的讨论和老师的讲解对啄木鸟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三) 接下来我设计了一个节奏歌谱练习,本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学唱好啄木鸟这首歌曲,在这里我把歌曲中的一些难唱的地方创设了一个情景加以一定的练习。我出示一棵枯萎的苹果树,老师啊这里也有一棵苹果树,你们瞧,这棵树啊也生病了,因为他的肚子里也有很多的虫子,你们能学习啄木鸟来帮助他把虫子啄出来吗?而我的歌谱节奏就写在这些小虫子上,要求学生能唱出来就是把虫子捉出来了,就会获得一个小小啄木鸟的'奖励。当大家都能唱好展现在大家眼前的就是一棵长满绿叶的树

(四) 学唱歌曲 能帮助到人确实是一件很快乐的事情,听啄木鸟正快乐的唱着歌呢?

1、 初听歌曲感受歌曲旋律。设计问题:你觉得这首歌曲应该用什么样的情绪来唱?

2、 随着老师的琴声一起来唱一唱这个环节大概要15分钟左右,由于学生在节奏练习中已经把歌曲中的一些难唱的部分已经解决了,所以要唱好这首歌曲应该是没有问题的,我采用学生领唱、师生接口唱、按节奏读歌词等方法来学习这首歌曲。

3、在最后一个环节中,我设计了一个音乐童话剧(啄木鸟治病)本课的难点是尝试运用各种艺术手段进行啄木鸟题材的艺术创作,以艺术的形式抒发自己对大自然的美好情感。在这里我设计了一个童话剧学生带上自己喜欢的头饰在老师的朗诵和音乐声中用另一种艺术形式来表现啄木鸟

4、情感小结:在广袤的大自然中,生活着许许多多可爱的小动物,它们用自己的行动维系着自然生命链条中一个个重要环节,奏响了一曲曲自然生命的华美乐章,我们感谢他们!让我们行动起来保护、爱护他们!

说课稿 篇3

我说课的内容是九年制义务教育小学语文第四册第七单元第十八课《鸟岛》。

课文通过描写青海湖鸟岛春夏两季的景象和鸟类活动的情形,告诉我们人与鸟是朋友关系,初步进行保护野生动物的教育。课文分为四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介绍了鸟岛的地理位置和名称,第二自然段写了每年春天鸟儿飞到岛上安家的情景,第三自然段写了六月岛上成了鸟的世界,第四自然段写游人都很爱鸟。文章语言流畅、文字优美、条理清楚,适合朗读、背诵,同时介绍自然知识时渗透了环保教育。

依据课文的特点在教学策略与方法的选择上,我打算以参与、合作、探究、体验为特征,建立和形成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通过创设宽松和谐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在教学中,重视教学中的操作与活动,鼓励学生主动积极参与。培养学生自我反思、自主调控能力,给学生提供自我表现的机会,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精神,鼓励学生大胆创新,使课堂成为学生思想活跃、情感交流、展示自我的场所。

因此,我把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知识目标:学会本科9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了解我国青海湖西部有一个鸟岛;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能力;通过品读课文体会鸟岛鸟多的特点。

情感目标:凭借语言材料,懂得鸟是人类的朋友,从而自觉地爱鸟护鸟,树立与自然和平共处的意识。

依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的特点,确定本课的教学重点是理解六月是鸟岛最热闹的时候,鸟岛成了鸟的世界;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教学难点是从朗读中体会鸟岛的热闹,鸟岛是鸟的世界。

教学时间安排为两课时。第一课时学习本课9个生字;初读课文,做到正确、流利;初步认识鸟岛。第二课时学会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通过品读课文了解鸟岛的特点。

以下重点说说第二课时的教学设计,这节课我以读为主,以表演、说话、写话等形式为辅设计了四个教学活动。

第一个是读读想想,提出问题的活动。目的是学生了解鸟岛的地理位置,对鸟岛产生浓厚的兴趣,为下面的学习做铺垫。

活动的展开:

1、谈话导入:

今天老师要带大家到我国最大的咸水湖青海湖中的一个小岛上去玩,好吗?请大家仔细看、仔细听,说说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课件展示海西皮鸟岛。学生仔细观看后回答。

2、让学生读读课文第一段,完成练习。

在()有一个叫()的小岛,它也是()的青海湖鸟岛。

3、学生质疑:读了第一自然段后有什么问题?

(学生可能会提出的问题有:为什么这个小岛叫做鸟岛?鸟岛上究竟有多少鸟?)

第二个是读读演演的活动。目的是通过表演读理解一群一群、陆续,从而达到有感情地朗读。

活动的展开:

1、让学生自己读第二自然段,问学生是否喜欢这一段,为什么喜欢?

(学生可能回答:因为我喜欢春天。春天来了,天气变暖了,湖水解冻,春天的鸟岛肯定很漂亮。或者因为一群一群的鸟儿陆续飞向鸟岛,那鸟岛肯定很好玩,很热闹。)

2、引导学生再读第二自然段,想象一下此时的情景。学生再次自由读书。

3、创设情境表演读:

假设咱们的讲台前面就是鸟岛,那你们能不能表演给老师看看?四人小组商量商量该如何表演。(教师参与学生讨论,引导学生仔细读课文,抓住一群一群、陆续等关键词进行表演。)

老师播放欢快的音乐,渲染情境,让学生边背课文边飞上讲台。

第三个是当小导游的活动。目的是通过当小导游深入了解鸟岛的特点,体会鸟岛的鸟多。

活动的`展开:

1、教师谈话激趣:

六月是鸟岛的旅游旺季,老师要聘请几名小导游带大家参观六月的鸟岛,好吗?谁能当上出色的导游呢?先请你自己练练导游词吧!

2、读课文第三自然段,看多媒体掩饰,自由练说导游词。

3、指名当小导游。评出最佳的导游。

4、教师提问:

各位游客,刚才参观了六月的鸟岛,鸟岛上的什么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学生可能会说出:鸟岛上的鸟多,各种各样的鸟聚在了一起,小岛成了鸟的世界;鸟岛上鸟窝多,密密麻麻的,一个挨着一个;鸟岛上的鸟蛋多,窝里窝外,到处都是。)

根据学生回答总结鸟岛的特点:鸟多、窝多、蛋多。

5、看着多媒体的画面有感情地背诵第三自然段。

第四个活动读课文联系生活,激发学生爱鸟护鸟的意识。

活动的展开:

1、引读课文第四自然段。

2、看动画谈感受

播放动画《我想有个家》,内容是从鸟笼飞出来的一只小鸟高兴地向森林飞去,当它要找自己的家时,却发现森林只剩下一些木桩子了,它伤心地飞回鸟笼里,哭着说:我想有个家。

看了这个动画,再联系课文中的情景,你有什么想说的吗?

让学生充分思考交流。

最后让学生为鸟岛写一段广告词。

板书设计:

18、鸟岛

鸟多

窝多

鸟类是人类的朋友

蛋多

总之,在新课改精神的指导下,为学生创设宽松愉悦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快乐的学习,而且有很大的收获,是我这节课所着力追求和实现的。

说课稿 篇4

各位领导、老师:

你们好,我说课的内容是《EXCEL在会计中的应用》的第4章第2节的内容:数据筛选,主要从教材分析、教学策略、教学程序、板书设计、教学评价等方面作具体的阐述。

下面我先来说第一个板块——教材分析中的第一个环节——说教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数据筛选》是《EXCEL在会计中的应用》第4章中的最基础的财务数据处理过程,是在学生已掌握了Excel的基本操作方法,如:财务数据工作表的建立、财务数据计算公式的定义、财务数据的输入、财务数据的排序等操作的基础上而设立的高层次的学习任务。是学生在已有工作表基础知识之上的延伸,贯穿于Excel整个教学,是学生进一步顺利、快捷操作的基础,是本章的重点内容,也是本章的难点,它是形成学生合理知识链的一个必要环节。下面我主要说说有关这节课的一些教学设想。数据筛选可以分为自动筛选和高级筛选。我把他们作为两节的课的内容来课述,关于这节课我主要讲述的是数据的自动筛选。

二、说目标

知识目标:

1、熟练掌握数据的自动筛选方法。

2、熟练掌握数据的自定义自动筛选方法。

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处理数据的能力。

2.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会发现问题,并分析问题,进而解决问题 。

情感目标:

1.培养学生认真、细致的学习态度。

2.培养并增强学生在研究中学习、在学习中探索的意识。

三、教学重点、难点的设定

在吃透教材基础上,我确立了如下的教学重点、难点:

自动筛选一次只能对工作表中的一个区域进行筛选,可能学生们对适用范围把握不准。

自定义筛选涉及到了数据之间的逻辑关系,“与”和“或”的关系,可能学生们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

四、说教法

所谓“教无定法,贵在得法”, 根据以上对教材的分析及中专学生的特点,教学过程中我采用了以下的教学法:演示法、“任务驱动法”。精心设计各种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尝试操作。同时运用练习、讲解、评价等多种教学方法,有助于重点、难点的突破。

演示法是直观性原则的具体化,它不仅在知识传授方面有很大的作用,也有助于发展学生的认知能力。本节课的重点、难点部分正是通过利用多媒体教学系统向学生作示范性演示,直接刺激学生的感官,使学生理解和接受知识点。

?学以致用,体验成功是巩固知识点,发展能力的最佳方法,因此本节课的实践操作部分采用问题驱动的方法。先根据上一节课学习的数据排序,提出第一个基本工资排序的问题。学生可以很容易的做到,从而学生希望获得成功体验的心理得到满足,可以极大的提高学生的好奇心和兴趣,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可以更容易的引出如何用Excel来进行数据的筛选。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驱动学生自主学习、协作学习的能力的培养,也是形成学生合理知识链的一个必要环节。整个过程,教师都与学生在一起,教师是指导者,同时也是问题解决的参与者;学生是问题解决的主体,是积极的、互动协作的,这样使得每个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都得以发挥,也使每个学生的心理和愿望得到满足。

五、说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复习巩固、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前一节课学习了对账务数据进行排序,所以这节课之前我先请同学们对“工资核算”工作簿中的员工基本工资进行排序。这样做既可以复习巩固前几节所学的知识,又可以使学生有成就感、体验成功的喜悦,同时又为本节课的学习提供了素材,方便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进一步明白为什么要学习筛选、分类汇总这些知识,从而激发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设置悬念:同学们,现在知道了“工资核算”工作簿中哪位员工的基本工资最高,哪位的最低,但我们从这张工作表中能否快速地找出某一位员工的具体基本工资数呢?

学生的回答可能是:将工作表中的员工基本工资进行排序。 这节课我们就和同学们一起来学习工作表中如何筛选出符合条件的数据?板书课题。

(二)新课讲授

问题1:对所有“工资核算”工作簿中的员工基本工资进行升序排列, 找到谁的基本工资最高。

(学生自主操作完成) 此任务主要目的是帮助学生复习旧知识,易于把学过的知识迁移到陌生的问题情境中。

训练指导:学生操作的同时,老师提示:“既然是对数据的处理,那同学们不防去找与‘数据’菜单或者相关的工具按钮”。同学们很快会想起上节课的内容并发现“数据”菜单,请学生演示并讲解,老师给予批评指正,表扬优点,指正错误,使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 需强调的内容:学生很容易会做错误的操作,就是只对这一列选定操作。所以在讲解的时候,一定要强调“选定”这一操作,也要强调“选定”的范围。

问题2:让同学们再将工作表中的实发工资最低和请假扣款最高的员工数据找到。(学生练习)

问题3:你能找出“工资结算单”工作表中基本工资等于2500的`吗?你有自己的方案吗?请同学们尝试着用自己的方案进行挑选。

自学提示(学生思考,老师提示):“这也是对数据的处理,所以同学同样可以用刚才所采用的方法来尝试操作,有两种方法可以做出我们的结果。”

说明:要找基本工资等于2500的数据所采用的方法,可以直接在数据列表中按列找到对应数值,也可以在“自定义”对话框中找基本工资“等于2500”的数据。根据学生的操作总结。在讲后一种方法的时候,也为后面讲“满足多个条件的记录的筛选”作了铺垫。

问题4:那能不能找到基本工资大于或等于1500的员工数据呢?(方法同上,老师在学生操作的同时进行提示,指导)

问题5:找出基本工资小于或等于20xx的员工数据呢?(学生自己练习完成)

问题6:找到基本工资大于或等于1500且基本工资小于或等于20xx的员工数据?

说明:此问题为自动筛选中的自定义筛选,在“自定义自动筛选方式”对话框中,通过选择“与”、“或”两个单选框,就可以实现同时满足两个条件还是只需满足任意一个条件,可以让学生多尝试,体会它们在效果上的区别,理解数据之间的逻辑关系。

着重讲解:“自定义自动筛选方式”对话框中“与”和“或”的区别。

教师指导有困难的学生。如果全班存在共性问题教师可通过多媒体网络教室演示讲解。

问题7:那能不能找到基本工资小于或等于1500或基本工资大于或等于20xx的员工数据?(方法同上)

(三)再次巩固练习

在这个环节上,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自己结成学习对子自主练习。可以模仿老师的操作,也可以在老师讲解的基础上进行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