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方案
微文呈现整理的设计方案(精选4篇),汇集精品内容供参考,请您欣赏。
设计方案 篇1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掌握质量的初步概念,会利用质量的单位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2、知道质量是物体本身的一种性质,它不随物体的形状、状态、位置的变化而变化;
3、通过实际操作,掌握托盘天平的使用方法,能用天平测量固体和液体的质量。
过程与方法
体验一些物体的质量,知道物体的质量不随物体的形状、状态和位置而改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练习天平的使用,养成学生使用物理仪器测量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
重点:质量概念的理解和天平的使用方法。
难点:质量单位的换算关系和用天平测量实际物体的`质量。
【教学准备】
天平及砝码、橡皮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点出实物】课桌和凳子,大头针和铁锤
【设问】这些种生活中常见的物品之间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你如何去分类?
【总结】像大头针、铁锤、课桌和凳子这些生活中常见的物品我们称之为物体;而铁和木材我们称之为物质。
结合生活中的实例,如何去理解物体和物质呢?
(设计意图:结合实例让学生了解物体和物质的区别,更加直观,更容易接受理解。)
二、进行新课
1、质量的概念和单位
【引入】世界上的一切物体都由物质构成,物体有大有小,我们如何去衡量构成一个物体的物质的多少呢?请同学们根据提示进行自学。
【自学指导】
(1)什么是物体的质量?用什么符号表示?
(2)质量的单位有哪些?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怎样?
(3)质量的单位与平时生活中所使用单位有何不同?它们之间有着怎样的联系?
(4)阅读课本小资料,了解一些物体的质量。
2、质量的测量
【过渡】同学们,你知道你自己的质量是多少吗?如何去测量?现场出示体重秤,并找学生实际测量质量。
生活中还有哪些测量质量的工具?
【过渡】实验室使用的测量质量的仪器叫做天平
(1)认识天平的构造
托盘天平的构造
【设问】
1、能否用天平测量我们自身的质量?
2、能否用手直接拿砝码?
3、能否用天平直接测量液体和化学物品的质量?为什么?
【总结】
(2)使用注意事项
①每个天平都有自己所能称的最大质量,被测物体的质量不能超过称量(量程);
②加减砝码时,要用镊子,不能用手接触砝码,不能把砝码弄湿、弄脏;
③潮湿的物体和化学药品不能直接放到天平的托盘中,应使用烧杯或者白纸间接称量。
设计合作探究一:如何正确使用天平测量固体质量
展示:如何正确使用托盘天平测量你桌面上橡皮的质量呢?
(对独学内容的考察)
(3)正确使用天平
①把橡皮放在左盘
②用镊子夹砝码放在右盘(估计物体质量,用镊子夹砝码从大到小添加)
③当右盘中加入最小质量的砝码时,若指针向右偏,此时应该去掉小砝码,用镊子向拨动游码(相当于向右盘加小砝码),直到指针指分度盘中线横梁再次平衡。
橡皮质量=砝码质量+游码刻度值
游码示数读法:先认清分度值,再读游码的左边所对刻度值。
【过渡语】我们已经学会了用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物体的质量有什么特性呢?
3、质量是物体本身属性
以下几种情况物体质量有没有变化,即所含物质多少有无增减?
(1)将橡皮泥换一个形状(2)冰熔化成水(3)将铅笔由赤道带到南极。
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拓展与延伸】
1、用天平如何测出一张邮票的质量?
2、用天平如何测液体的质量?
三、课堂小结
教师来回巡视并给予指导帮助学生归纳总结这节课的知识要点
四、课堂检测
要求:合上课本,独立完成,字迹工整
教师巡视、出示答案、给予指导帮助
五、布置作业
动手动脑学物理
设计方案 篇2
一、指导思想:
为纪念世界第二十个无烟日,实现“创建无烟环境”的郑重承诺,加强吸烟危害身体健康的宣传,教育师生革除吸烟这种不良嗜好和不健康、不文明的陋习,提高社会的文明程度和公民的公德意识和文明素质,教育师生自觉树立戒烟意识。依据卫生部、全国爱卫会、万源市爱卫会关于开展第二十个世界无烟日活动的安排意见,制定万源市第三中学“清新校园,无烟行动”活动方案:
二、领导机构:
组 长:
副组长:
组 员:
三、工作措施:
(一)成立领导小组,制定工作方案
学校成立由校长任组长,各处室、年级组长、班主任为成员的`领导小组,制定“清新校园,无烟行动”活动方案,加强对活动的领导,将此项活动落到实处。
(二)加强宣传,创造师生戒烟的良好氛围
1、活动主题:创建无烟环境
2、活动口号:创建无烟环境,构建和谐校园
3、学校举行“清新校园,无烟行动”主题教育活动启动仪式,师生开展“拒吸第一支烟”签名活动。(最后上交团委办)
4、按照工作安排,学校为全校师生做一个以“吸烟危害和控烟”为内容的健康教育。
5、各班要通过手抄报、召开主题班会、征集绘画作品、举办知识问答等形式向师生宣传和普及“吸烟危害和控烟”的相关知识,参加市组织的评选、评优活动。
四、工作安排:
1、5月30日,活动启动阶段:
举行“拒吸第一支烟,做永不吸烟的新一代”签名活动,“清新校园,无烟行动”活动启动。
地点:万三中宣传栏广场
时间:下午第三节课
2、6月3日——14日,开展活动阶段:
(1)各班以“吸烟危害和控烟”为内容的健康教育讲座。
(2)各班上交两幅以控烟为题材的绘画作品。(a3纸、蜡笔或水彩画均可,独立创作,25日前上交团委)
(3)向各班下发相关内容的问卷,开展知识问答活动。
(4)各班召开一次以“吸烟危害和控烟”为内容的主题班会。
五、具体要求:
1、要求全体师生要充分认识到开展“清新校园,无烟行动”主题教育活动的重要性,提高认识、加强领导、缜密组织、务求实效。
2、“清新校园,无烟行动”主题教育活动要和贯彻落实“八荣八耻”、《中学生日常行为评价细则》、创建优秀班级、优秀团支部活动结合起来。
3、各年级各班要做好材料(文字、作品)的收集和整理工作。(25日前交团委办)
4、各年级各班在活动中要注意总结好的经验和做法,将“清新校园,无烟行动”主题教育活动深入持久地开展下去。
5、活动情况作为评选卫生科室、优秀班级、优秀团支部的依据,如不符合,取消荣誉称号。
设计方案 篇3
活动目标:
1、对玩圈感兴趣,尝试用多种方法玩圈。
2、练习钻、跳、平衡等基本技能。
活动准备:
1、幼儿用的小圈、沙包、纸箱若干,平衡木四条,小椅子8把。
2、欢快的背景音乐磁带。
活动过程:
1、师幼共同做准备活动:圈操
师幼每人一个圈,引导幼儿随音乐一起做圈操,活动身体各个关节,如:踏步,上下左右握圈看齐。抖圈,举圈转四个方向。
2、指导幼儿玩圈
(1)请幼儿自由玩圈,探索圈的多种玩法。
小朋友,你是怎么玩圈的?并演示玩法。
(2)鼓励幼儿探索圈的多种玩法,引导幼儿相互学习。
滚圈:将圈向前推出去再捡回来。
跳圈:将圈平放在地上,从圈里跳出跳进。
转圈:幼儿用手转圈,使其原地旋转。
套圈:从头套入脚下取出。
(3)引导幼儿合作玩圈,如:请幼儿把一个一个的圈相互之间和身体套在一起,玩开火车的游戏。
3、组织幼儿分组玩“运粮食”的游戏。
场景:钻过山洞(将圈立起来,两边分别用小椅子辅助)、跨跳小土坑(两个圈紧挨着依次摆好)走过小桥(平衡木)到达粮仓(纸箱)
玩法:各组幼儿手拿沙包从起点出发,依次钻过山洞,跳过小土坑,走过小桥,将手中的粮食(沙包)送到粮仓,然后跑到起点。
动作要求:
(1)在钻山洞时,应把头低下,身子卷成团。
(2)跨跳土坑时,应两腿半蹲,两脚并拢,双脚同时起跳。
(3)走过平衡木时,应两个胳膊打开伸平。
结束部分:听音乐做放松运动。
小动物模仿操:小鸟轻轻飞、小鱼慢慢游,小鸡轻轻走,小乌龟慢慢爬。
活动延伸:
利用户外活动鼓励幼儿继续探索圈的各种玩法。
活动小结及反思:
圈的玩法是多种多样的,根据小班幼儿的身心特点,采用游戏的方式,引导并鼓励孩子,大胆想象,创造性的.发现多种玩圈的方法,并鼓励孩子大胆创新,同时充分发挥幼儿的主动性,满足了不同层次孩子的需求,培养了孩子的创造力。
设计方案 篇4
学习目标:
1、学会11个生字,认识6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3、明白“知音”的含义:能够懂得对方的思想感情。知音是很难得到的,有了知音,要懂得珍惜。
教学重难点:
1、感受伯牙和钟子期是知音。
2、体会伯牙断琴的意义。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高山流水》的曲子、图片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出示图片)师:同学们,在我们武汉市汉阳区有个地方叫古琴台,你们知道这个名字的由来吗?这里流传着一个优美的故事,那就是——高山流水觅知音。知道主人公的名字吗?(板书:伯牙、钟子期)那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这古老的故事中去。
齐读课题。
二、初读感悟
1、自由朗读全文,注意读准字音,把句子读通顺。
2、检查字词的自学情况。
3、指名学生读课文,正音。想一想课文讲的是件什么事?
4、指名说说文章的主要内容,师适时小结。
三、探究学习1—3自然段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1—3自然段。边读边思考:伯牙是什么人?伯牙的高超琴艺是怎么练成的?请勾画相关的句子。
2、学生自读自悟,交流,相机强化“伯牙学琴功夫深”的结论。
3、出示重点句子:“这里就像仙境一样,伯牙陶醉在美景之中,浑然忘掉了自己。风声,浪声,鸟语,虫鸣,大自然奏起的交响乐,深深地打动了伯牙,他情不自禁地弹起琴来。”
(1)遇到重点句,先别急,我们可以采用这样的方法。首先,多读几遍句子,再找到重点词来理解,谈体会,最后再美美地读一读。方法:初读——理解词——美读。用这个方法,自己来试着学习这句话。
(2)学生自学,小组交流。
(3)全班交流,师小结:伯牙弹琴很投入,他是情由景生,是触景生情,然后是移情于景,借景抒情,达到情景交融的境界。
4、伯牙的琴艺大有长进,这令他十分高兴。然而,没高兴多久,苦恼的事情就来到了,你知道是什么吗?他自己十分陶醉,可是周围的人都听不懂,无法理解他的'琴声,这使他陷入了孤独之中。就在这样的情况下,伯牙遇到了钟子期。
四、学习生字
1、学生自己观察生字,识记生字4个。
2、同学上台当老师,全班交流。
3、重点指导书写:勤
4、课堂练习。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课文的1—3自然段,他自己十分陶醉,可是周围的人都听不懂,无法理解他的琴声,这使他陷入了孤独之中。就在这样的情况下,伯牙遇到了钟子期。
二、探究学习4—5自然段
1、自由朗读课文第四自然段。思考:钟子期是一个有着什么特点的人?你从哪里可见钟子期特别善于听琴?
2、学生交流。(在抓重点词语理解的基础上,训练学生的朗读语感。)方法:初读——理解词——美读
⑴“高山”这部分,抓住“立刻”和“兴奋”这两个关键词。
⑵“流水”这部分,应该抓住“不住地赞赏”,因为从中可以感受到钟子期反应强烈。
⑶“在下雨的情景”这部分,重点学习三个“时而”的排比句。
⑷ 朗读感悟。
3、紧承提问:伯牙对找到知音的感受是什么?讨论:为什么伯牙的感受是“感动”而不是“激动”呢?谁来读好伯牙的话?
4、钟子期去世了,伯牙是怎么做的?齐读课文的最后一个自然段。
三、总结拓展
1、钟子期去世了,为什么伯牙断琴?你怎样看待伯牙断琴?
2、知音,是令人向往的,人人都想拥有知音。伯牙断琴,缘于知音难觅。而《高山流水》也成了千古绝唱,有空,大家也去听听这首古曲,也可以写一写感受,说不定你也能成为伯牙的知音呢!
四、学习生字
1、学生自己观察生字,识记生字4个。
2、学生交流。注意“弦”的拼音。
3、指导书写“泰、抒”。
4、学生练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