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简史》读后感
微文呈现整理的《世界简史》读后感(精选4篇),汇集精品内容供参考,请您欣赏。
《世界简史》读后感 篇1
弗里德曼的《世界是平的:21世纪简史》是目前畅销书之一,书中的内容非常丰富,涵盖了社会人文的各个方面,但是我觉得本书的核心关键词,无疑是竞争二字——本书最引人注目的地方在于一个简单而有冲击力的概念:世界是平的,或者说,在柏林墙的倒塌、个人电脑的风行、互联网、外包、内包、跨国公司等等力量的推动下,世界正在被慢慢碾平,届时全球化将推向极致,所有人将会有一个比现在平等的多的竞争环境。
然而,书中所谓的“平等”也只是相对的,最明显的莫过于“外包”——由于科技的落后,目前如中国、印度等发展中国家只能利用劳动力密集的优势为欧美、日本等发达国家进行一些附加值低、劳动强度大的基本工作。比如班加罗尔之于美国,或者大连之于日本。如果这样的情况一直持续下去,那无疑会赢者更赢、输者更输,差距越来越大。但是,全球化确实在将世界碾平,发展中国家在长期从事外包工作的同时,也得到了学习和锻炼,逐渐发展出自己不弱于发达国家的一些领域,比如早在2005年夏天,班加罗尔的Infosys公司就被美国的实习生称为“众人仰望的圣殿”。正如书中引用的原大连市长夏德仁所说的那样:“今天,你们美国人是设计者和工程师,发展中国家只是泥瓦匠,但是我希望有一天我们也成为建筑师!”
当然,要做到这一点需要全社会的努力,就整个社会而言,应该强调社会公平。社会、国家及其当权者在强调高智力人才重要性的同时,也要看到同样在为社会流过血汗的其他人,即便是处于社会最底层的人,同样都是国家和社会需要的人才,是社会的精英,应该能够让每个人都能发挥自己的所长,为社会、为国家做出贡献的机会,都有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劳动改变自己命运的机会。
从企业的层面上说,企业和组织机构应该要顺应社会的发展趋势,顺应社会环境,做企业最擅长、同时又是对社会有益的事情。只有这样,才有可能对社会作出最大贡献的同时从社会得到回报。而作为企业的管理者和领导者,应该挖掘员工身上的潜力,通过一些制度和政策,激发员工的创造力,这是企业进步的源泉。也只有这样,社会才能真正进步。
作为一名普通员工,限于自己的眼界、社会阅历以及生活经历,我对于社会以及整个企业的层面上提到的观点也许是过于理想化了,至少不是目前的我能够推动甚至影响到的。但是,我相信这是社会发展、民族进步的必由之路,无论多么困难,人杰地灵的神州大地总会有人站出来做到。当然这并不意味这我就要放弃努力,我现在所能做的,就是在个人的层面上贡献自己的全部力量。首先,立足自己的本职工作,尽职尽责,不自卑,不自负。其次,就是要注重提高个人技术技能,不断提升竞争力。同时,也希望企业能够给予普通员工更多更好的学习机会,多渠道拓宽员工视野,提升员工的整体实力,进而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树立好企业的标杆地位。
社会和企业都不是独立存在和发展的,谁也离不开它们的最基本组成元素——人,只有每个人都得到很好的发展,各个企业乃至整个社会才能健康有序的发展。反过来缺乏社会和企业的支持,个人的发展和自身价值的实现也不过是一句空话,只有三者形成一个良性循环,才能在当今日益平坦的地球上获得更高的竞争力!
《世界简史》读后感 篇2
这本《世界简史》的作家是赫伯特.乔治.威尔斯,英国著名科幻作家、社会思想家。全书共67章,从宇宙中的地球写起,一直讲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凡尔赛条约”,从人类文明的开始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再现了人类文明酸甜苦辣的历程。
这本书内容详尽,更重要的是文字生动,读起来一点不枯燥,反而颇有趣味。如“植物肯定先于动物移居到陆地上,但两者登陆的时间恐怕相距不久,植物要在陆地上生存,必须解决两大难题……”在告诉读者知识的时候,并没有直接说出,而是通过问题启发读者展开思考。类似的文字很多,也正是文章生动有趣,轻松易懂,才让孩子能对此书爱不释手。
书中末尾还贴心地附录了《世界大事年表》,从公元年800年兴建迦兴基,到1922年希腊人在小亚细亚被土耳其人打败,让读者一目了然。其中的亮点是这里面多次提到了中国的历史,史诗巨著——《世界简史》 如公元前247年秦始皇成为秦王、公元前214年中国开始修建长城、220年汉代灭亡,中国开始了长达四百年的分裂时期、1280年忽必烈建立元朝、1368年元前灭亡,明朝建立、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也许这些是外国人心目中的重大历史事件吧。
历史是厚重的,历史人物是光辉的,在孩子学习历史的同时,更重要的是要了解人类发展的艰辛历程,珍惜当今的和平时光,爱护地球、节约能源。世界势必会在曲折中前进,人生也是如此,必将苦乐参半。面临困难时,莫退缩,直面应对,困难会被克服,春天总会来的!
《世界简史》读后感 篇3
读书主要应该读精品,托马斯。费里德曼所著《世界是平的》就属精品之中的精品,经典的东西没有时效性,可以反复品味,耐人寻味。2年多前我很偶然接触了这本书,读后不仅仅兴奋与被震撼,而且与我多年的某些想法发生了碰撞,产生了强烈的共鸣。这些年反复读了多次这本书,受益颇深。
托马斯·弗里德曼把全球化进程划分为3个伟大的时代:第一个时代(全球1·0版本),从哥伦布起航开启世界贸易开始,这一时期全球化是由“国家”的力量在拓展;第二个时代(全球2。0版本),这一时期“跨国公司”扮演着全球化的重要角色;第三个时代(全球3。0版本),这一时期的全球化将以个人为主,在全球范围内合作与竞争以至将世界变为平地。
2年多以来,我一直观察中国大陆的全球化进程,看看托马斯·弗里德曼的预言会如何在我们周围演变。结果发现:在中国1·0版、2。0版和3·0版是以一种极为混合的方式出现着,但距世界是平的还有不小的差距。“国家的力量”在中国全球化进程中仍然扮演着主角,公司的跨国经营也刚刚处于萌芽阶段,个人对全球化的影响正在集聚,但仍不足以构成主要势力。但《世界是平的》著述中描述的大趋势确实存在着:世界的竞技场已经被夷为平地,世界变平了。
中国大陆已经具备了使世界夷为平地的工具:电脑、网络、软件,掌握这些技能的人,了解这些观念的人。全部驱动力和引擎已经都准备好了。也许,我们正在等待着什么,也许是启动的钥匙,也许是掌握钥匙的人,更有可能的是一种渐行渐近的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世界简史》读后感 篇4
怀着一些好奇和疑惑,我阅读了这本颇受关注的畅销书——托马斯。弗里德曼所著《世界是平的:21世纪简史》。掩卷而思,感触良多。此书是一本论述全球化的专著,全球化抹平了疆界,世界变平了,从小缩成了微小,个人却变得更强大。竞争的立足点变平等了,在3。0时代,只要努力奔跑,小虾米和大鲸鱼都可以成就梦想。
《世界是平的》告诉我们,全球化浪潮中,在应对竞争的态度上,书中提到的一则关于瞪羚和狮子的寓言发人深省:在非洲,瞪羚每天早上起来时,它知道自己必须跑得比最快的狮子还快,否则就会被吃掉。狮子每天早上起来时,它知道自己必须跑过跑得最慢的瞪羚,否则就会被饿死。不管你是狮子还是瞪羚,当太阳升起时,最好的选择就是奔跑。
不进则退,我们应当时刻强化危机意识、忧患意识,大到国家,中到公司或团队,小到一个人,在其成长和发展的过程中,创新能力、学习能力和危机意识不可或缺,这都是构成综合竞争力的重要因素。历史经验反复证明,百舸争流,不进则退。地球是圆的,世界是平的,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宽广。
正如书中所说如果没有发生,那是因为没有行动。这讲的就是执行力。比尔。盖茨就曾坦言:“微软在未来10年内,所面临的挑战就是执行力。没有执行力,就没有竞争力。”
所谓执行力,简单说,就是落实。我们要靠素质立身、靠品德做人、靠实干进步。根本一点,就是要看是否有坚强的执行力。执行力强不强,直接反映我们的精神状态。态度在一定程度上就是竞争力,因为态度如果不积极,再小的事情也难做好,如果态度良好,再难的事情也会设法办成。
赢在执行。任何拖沓、任何延误、任何缺位,都将使我们丧失机遇,贻误战机。对于我们员工来说,转变工作态度,提高执行力是个人成长的需要,亦是企业需要。如果每一个员工都树立了树立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和奉献意识,沉下心来扎扎实实地做好本职工作,充分发扬开拓进取、求实创新、任劳任怨的精神,那么对企业战略决策的执行力就会大大提升。三分决策,七分执行。重大决策执行有力,就能快人一步,抢占先机。
因此,我们要思想上重执行,行动上真执行,工作上会执行,通过真抓实干、争创一流,把好思路、好决策转变为发展优势、竞争优势。我们只有提升自己的竞争优势,才能在平坦的世界中有自己的立足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