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微文呈现 > 短文 > 读后感 > 正文

《自卑与超越》读书心得

2025/09/16读后感

微文呈现整理的《自卑与超越》读书心得(精选4篇),汇集精品内容供参考,请您欣赏。

《自卑与超越》读书心得 篇1

读到这个标题,您先别疑惑,请先跟随我体验一场别样的人生:假如你从小可以“听见”别人听不见的声音,“看见”别人看不见的东西,你想同别人分享这小小的奇特能力,可他们都认为你是怪物,纷纷惊恐地远离你,你会怎样?

会孤独?会自卑?会消沉?

从出生起,草间弥生一直扮演着“你”的角色。少见的幻听、幻视病症让她被迫远离人群,独自承受多种压力。她的世界很少有与普通人重合的时候,这少之又少的机会,便是她凝视、创作波点的时候。穿波点的衣服,创作布满波点的《南瓜》,时而在高雅的艺术展出展,时而在精神病院中挣扎。旁人爱她的作品,更爱她艺术家背面精神病患者的身份。

心理学家阿德勒著有一作——《自卑与超越》,此书内容详实丰富,尤其是其中专业的心理学分析对生活十分具有指导意义。同样不得不注意的还有作者的自身情况和创作历程。虽然笔者对书中写的生命意义、宗教等方面内容也有兴趣,但是为了避免出现“追二兔者,不得一兔”的问题,选择只分享一点。

阿德勒自幼羸弱,患有佝偻症,行动笨拙,喉部也有毛病。和草间弥生一样,可以说是不幸之人,想必因自身缺陷也有过不愉快的经历。在书中他分析很多消极情绪的产生时,都有提到人体缺陷的原因,但是我们明显能感受到他释怀了,接纳了自己的“与众不同”。

世界上还有许许多多心理或者生理上有缺陷的人,我愿称这类群体为“维纳斯”。鲁迅先生认为:“人类的悲喜并不相通。”一定程度上是这样的,当我们对探讨“爱情、生命、梦想”等人类避不开的.母题感到厌烦时,殊不知对残障人士而言这些词分量有多重。看过一场盲人足球赛,几乎热泪盈眶。场上共十位运动员,只允许两位守门员有部分视力,其余八人公平起见,一律带上眼罩。传球、抢球、射门,普通球场上普通发生着的动作在这里表现得有些怪异,甚至丑陋扭曲。可是冲破自体缺陷,他们坚韧拼搏的身资着实令人动容。

我曾以为盲人的梦想无非是看见彩色的世界,普通平静地过完一生而已。但肤浅的思想境界实在无法揣测精彩的灵魂。听到盲足运动员回答央视记者自己的梦想是“拿盲足世界杯冠军!”时,我才发现自己过于傲慢和愚昧。

应该把“依米花”献给每个不屈的“维纳斯”,它生长在戈壁,状似野草,乍看下平平无奇。为了两天的花期,需要五年时间来完成向下扎根汲水的准备工作,然后在第六年春天的某一个清晨绽放出美丽的四色花瓣。

“维纳斯”们渴望灿烂的精神和依米花一样强烈,异于常人,他们勇往直前的蛰伏岁月都更漫长,一生美丽一次更需要努力与坚持。生物界还在争论依米花是否为杜撰出的植物,但是就算是一场梦,只要足够美丽,在困顿时做一做又何妨?

标题选词时笔者纠结过要用“成为”还是“亲吻”,细思后选了后者。用“成为”的话,内容是要写给“维纳斯”们的,而我有什么权利去要求他们,没有深刻了解和体验,以一个健康者的身份指手画脚难免显得傲慢无礼。而用“亲吻”的话,内容就是写给普通人的,当渺小试图要证明自己的伟大的时候,挫折就已经注定了。

对于那些饱受困难挑战的人,我们除了了解、帮助但不过分关注外,还应有一份敬畏心存在。就像面对断臂的维纳斯——美与残缺完美共存的神明,会有亲吻以示尊敬的冲动一样。

《自卑与超越》读书心得 篇2

阿德勒一生著作丰富 ,而此书著成于阿德勒思想最成熟的 1 9 3 2年 ,书中包括了阿德勒最主要的思想 。

我们一直是以自己赋予现实的意义来感受现实 ,我们所感受的不是现实本身 ,而是现实被我们所赋予的意义 ,或者说是我们的感受是我们自己对现实的解释 。因此 ,我们可以顺理成章地说 :每个人感受到的意义多多少少总是不完全的 ,甚至是不正确的 ,因为 “意义 ”是一个充满了谬误的领域 。属于私人的意义是完全没有意义的 ,意义只有在和他人交往时才有存在的可能 。只对某个人意味着某些事情的东西实在是毫无意义的 。

对于个体的人来说 ,生活中的每一个问题几乎都可以归纳于职业 、社会和性这三个主要问题之下 。每个人对这三个问题所作出的反应 ,都清楚地表现出他对生活意义的最深层的感受。

生活的意义在于为团体贡献力量 ,在于对别人发生兴趣以及互助合作 。

每件记忆都是值得纪念之物 。

预见运动的方向是心灵最重要的功用 。所有心理上的错误 ,都是选择动作方向时的错误 。

心理学的领域是 :探讨个人各种表情中的意义 ,找寻了解其目标的方法 ,并以之和别人的目标互相比较 。心理学研究的是个人对他身体印象的态度 ,我们现在可以开始讨论人类心灵之间的巨大差异是如何造成的 。个体心理学一个更进一步的定义 :它是对合作之缺陷的了解 。在个体心理学中 ,我们考虑的是灵魂本身 ,是统一的心灵 。我们研究的是个人赋予世界和他们自身的意义 ,他们的目标 ,他们努力的方向 ,以及他们对生活问题的处理方式 。迄至目前 ,我们所拥有的了解心理差异的最好方法 ,就是观察其合作能力的高低 。

我们说过 ,在生命最初的四五年间 ,个人正忙着构造他心灵的整体性 ,并在他的心灵和肉体间建立起关系 。他利用由遗传得来的材料和从环境中获得的印象 ,并将它们修正 ,以配合他对优越感的追求 。在第五年结束时 ,他的人格已经成形 。他赋予生活的意义 、他追求的目标 、他趋近目标的方式 、他的情绪倾向等等 ,也都已经固定 。以后它们虽然也可能改变 ,但在改变它们之前 ,他必须先从儿童期固定成形时所犯的错误中解脱出来 。正如他以前所有的表现都和他对生活的解释互相配合一样 ,现在他的新表现也会和他的新解释密合无间 。生活的意义是在生命开始时的四五年间确定的 。

在举止间处处故意要凌驾于他人之上的人 ,我们不得不怀疑 :在他背后是否有需要他做出特殊努力才能消除的自卑感存在 。自卑感表现的方式有千万种 ,也许我能够用三个孩子初次被带到动物园的故事来说明这一点 。当他们站在狮子笼前面时 ,一个孩子躲在他母亲的背后 ,全身发抖地说道 : “我要回家 。 ”第二个孩子站在原地 ,脸色苍白地用抖动的声音说道 : “我一点都不怕 。 ”第三个目不转睛地盯着狮子 ,并问他的妈妈 : “我能不能向它吐口水 ? ”事实上 ,这三个孩子都已经感到自己所处的劣势 ,但是每个人却都按照他自己的生活样式 ,用自己的方法表现出他的感觉 。

没有人能长期地忍受自卑之感 ,它一定会使他采取某种行动来解除自己的紧张状态 。即便一个人已经气馁了 ,即便他不再认为脚踏实地的努力能够改进他的处境 ,他仍然无法忍受他的自卑感 ,他仍然会努力设法要摆脱它们 ,只是他所采用的方法却不能对他有所助益 。他的目标仍然是 “凌驾于困难之上 ” ,可是他却不再设法克服障碍 ,反倒用一种优越感来自我陶醉或麻木自己 。同时 ,他的自卑感会愈积愈多 ,因为造成自卑的情境仍然一成未变 ,问题也依旧存在 。他所采取的每一步都会逐渐将他导入自欺之中 ,而他的各种问题也会以日渐增大的压力逼迫着他 。如果我们只看他的动作 ,而不设法予以了解 ,我们会以为他是漫无目标的 。他给我们的印象里 ,并没有要改进其环境的计划 。我们所看到的是 :他虽然像其他人一样地全心全力要使自己觉得顺当 ,可是却放弃了改变客观环境的希望 ,他所有的举动都带有此种色彩 。如果他觉得软弱 ,他会跑到能使他觉得强壮的环境里去 。他不是把自己锻炼得更强壮 、更有适应能力 ,而是训练自己 ,让自己在自己的眼中显得更强壮 。他欺骗自己的努力只能获得部分的成功 。如果他觉得无法应付这类盘旋不去的问题 ,他可能会变成独裁的暴君 ,以此来重新肯定自己的重要性 。他可以用这种方式来麻醉自己 ,但是他的自卑感仍然原封未动 。它们依旧是旧有情境所引起的旧有的自卑感 ,它们会变成他精神生活中长久潜伏的暗流 。在这种情况下 ,我们便能称之为 “自卑情结 ” 。

当个人面对一个他无法应付的问题时 ,他表示他绝对无法解决这个问题 ,此时出现的情绪便是自卑情绪 。由这个定义我们可以看出 :愤怒 、眼泪和道歉一样 ,都可能是自卑情绪的表现 。由于自卑感总是会造成紧张 ,所以争取优越感的补偿动作必然会同时出现 ,但是其目的却不在于解决问题 。争取优越感的动作总是朝向生活中无用的一面 ,真正的问题却被遮掩起来或避开不谈 。个人限制了他的活动范围 ,苦心孤诣地要避免失败 ,而不是追求成功 。他在困难面前会表现出犹疑 、彷徨 ,甚至是退却的举动 。这种态度可以在对公共场所怀有恐惧症的个案中很清楚地看出来 。这种病征表现出一种信念 : “我不能走得太远 。我必须留在熟悉的环境里 。生活中充满了危险 ,我必须避免面对它们 。 ”

发现眼泪是驾驭别人最佳武器的孩子 ,会变成爱哭的娃娃 ,而爱哭的娃娃又很容易变成患有忧郁症的成人 。眼泪和抱怨 — —这些方法我称之为 “水性的力量 ” ( w a t e r p o w e r ) — —是破坏合作并将他人贬为奴仆的有效武器 。

自卑感本身并不是变态的 ,它们是人类地位之所以增进的原因 。

个人的整个目标也是如此 :它的内涵不会在一种表现中表露净尽 ,但是我们能从它的各种表现中认出它的庐山真面目 。有个在家里非常听话 ,可是却显得相当愚笨的男孩子 ,他在学校总是落于人后 ,在家中也显得平庸无奇 。他有一个大他两岁的哥哥 ,但是他哥哥的生活样式却和他迥然不同 。他哥哥又聪明又活跃 ,可是生性鲁莽 ,不断惹麻烦 。有一天 ,人家听到这个弟弟对他的哥哥说道 : “我宁可笨一点 ,也不愿意像你那么粗鲁 ! ”假如我们能够了解他的目标是在避免麻烦 ,那么他的愚蠢实在是非常明智之举 。由于他的愚蠢 ,别人对他的要求也比较少 ,如果他犯了错误 ,他也不会因此受到责备 。从他的目标看来 ,他不是愚笨 ,他是在装傻 。

没有学会如何了解儿童的人 ,是不可能了解成人的 。

除非实情被认为富有危险性 ,否则谎言便毫无意义 。

对优越感的追求是所有人类的通性 。

他们所犯的唯一错误是他们的努力都指向了生活中毫无用处的一面 。

在所有的心灵现象中 ,最能显露其中秘密的 ,是个人的记忆 。记忆绝不会和生活的样式背道而驰 。只要他的生活样式发生了改变 ,他的记忆也会随之改变 。他会记住不同的事情 ,否则他便会对他记得的事件给予不同的解释 。记忆的正确与否是没有多大关系的 ,它们最大的价值在于它们代表了个人的判断 : “早在儿童时代 ,我就是这样的一个人了 。 ”或 : “在儿童时代 ,我便已经发现世界是这个样子了 。 各种记忆中最富有启发性的 ,是他开始述说故事的方式 ,以及他能够记起的最早事件 。

我们大多数人应付生活的方式 。我们得到一种印象后 ,总是喜欢用它来解释其他事情 。我们经常发现 :当一个人讨厌某件事物 ,而要找出这种厌恶的理由时 ,他通常会从他的经验中挑选出某些东西来作为解释 。

当我们听到懒散的孩子时 ,我们总可以找到有某个人习惯于帮他收拾东西 。当我们听到怕黑暗和怕孤单的孩子时 ,我们总可以找到某一个经常在注意他 、抚慰他的人 。

每个自杀案件都是一种谴责 。

假如下雨了 ,你该怎么办 ?你只能打把雨伞或坐出租车 ,想要和雨反抗或压过它都是没有用的 。

据我所知 ,解释梦的理论只有两种是容易为人了解而且也合乎科学的 。这两种声称要了解梦并解释梦的`学派 ,是心理分析的弗洛伊德学派和个体心理学派 。在这两者之中 ,可能只有个体心理学者才敢说他们的解释是完全合乎常识的 。

梦的目标是它所留下来的感觉 。梦的工作就是应付我们面临的难题 ,并提供解决之道 。每一个梦都是自我陶醉和自我催眠 ,它的全部目的就是引起一种让我们准备应付某种问题的心境 。在其中 ,我们会看到和个人日常生活完全相同的人格 。此外 ,我们还会看到他在心灵的工作中 ,仿佛正准备着他将在白天运用的各种感觉 。

很少有人没有做过由高处摔下的梦 。这是非常值得注意的 。它表示这个人的心灵保守并担心遭受失败 ,而不是全心全力要克服困难 。

当然 ,有些危险是真实的 ,但是把一个人弄得胆小如鼠 ,是不能帮助他应付危险的 。

决定孩子行为的 ,并不是他的经验 ,而是他从经验中获得的结论 。

在个体心理学中 ,我们不再关心着要找出害怕的原因 ,而是要分辨出它的目的 。

在不美满的婚姻下长大的儿童 ,除非他们最初的印象被纠正过来 ,否则他们对婚姻会持有悲观的看法 。即使是在成年之后 ,他们也会觉得婚姻注定是不幸的 。

没有人喜欢受批评 ,但是假如一个人把逃避批评作为生活的中心点 ,那他跟社会的各种关系都会受到干扰 。

在金钱方面 ,我们应该特别强调 ,即使父亲是家庭主要的经济来源 ,它仍然是家庭共有的 。父亲绝不应表现得好像他在施舍 ,其他人则在收受 。在理想的婚姻中 ,由男主人提供家庭的经济来源只不过是家庭成员间分工合作的结果而已 。有许多父亲利用他们的经济地位作为统治家政的方法 。在家庭中不应有统治者 ,应设法避免每一个能造成不平等感觉的机会 。每一位父亲都应该了解 ,我们的文化过分强调了男性的优越地位 ,结果他的妻子在和他结婚之后 ,便深怕自己会受到贬抑而被置于低下的地位 。他不能只因为他的妻子是女性 ,不会像他一样赚钱养家 ,便以为妻子不如自己 。无论妻子对支持家庭的经济来源是否出过一臂之力 ,如果家庭生活是真正和谐的 ,那么由谁赚钱养家或谁来承担做家务 ,都不应成为问题 。

不能以友善的方式进行的教育便是错误的教育 。

有许多妇女仍然利用 “告诉爸爸 ”作为强迫孩子们服从的手段 ,这些孩子对男性在生活中的地位会作何感想 ?

在孩子们成长的过程之中 ,有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 ,就是让他们知道家庭是社会的一个单位 ,在家庭之外还有许多值得信赖的人类和朋友 。

争执是无法使人心悦诚服的 。

大部分的儿童在班上不同的各学期间 ,大致会保持相同的名次 。他们总是名列第一 ,或排在中间 ,或居于人后 。这显示出他们为自己订下的限制 ,他们的乐观程度 ,以及他们的活动范围 。

孩子会了解自己器官功能作用的程度 ,他会依照他对自己能力的判断来限制自己的发展 。

现在 ,有许多精神病学家和心理学家也认为性格中有遗传成分的信念只能称为迷信而已 。在每种不平凡的能力后面 ,我们所看到的 ,并不是异乎寻常的遗传 ,而是长期的兴趣和训练 。

还有些孩子一向不愿意登上领袖的位置 ,他们总是希望找一个领袖来跟随 ,这个领袖就是肯收留他作为下属的儿童或成人 。这并不是一种良好的倾向 ,假如我们能降低这种卑顺倾向的话 ,我一定会觉得非常高兴 。如果我们不能消除它 ,这种儿童在以后的生活中将不能居于领袖的地位 ,依照他们的意愿 ,他们会选择小职员的职位 ,从事一些每一件事情都已经被人预先安排好的例行工作 。

忧郁症患者还有以自杀作为报复手段的倾向 ,因此医生第一件要注意的事 ,就是避免给他们自杀的借口 。我自己解除这种紧张的方法是向他们建议治疗中最重要的规则 : “不要做你不喜欢做的任何事情 。 ”这似乎是微不足道的小事 ,但是我相信它牵涉到整个问题的基础 。

我们对于一个 “人 ”的所有要求 ,以及我们能够给他的最高荣誉 ,就是他必须身为良好的工作者 ,所有其他人的朋友 ,和爱情与婚姻中的真正伴侣 。一言以蔽之 ,他必须证明他是人类的一个良好的同伴 。

“爱情 ,以及其结果的婚姻 ,都是对异性的伴侣最亲密的奉献 ,它表现在心心相印 、身体的吸引 ,以及生儿育女的共同愿望中 。我们很容易看出 ,爱情和婚姻都是合作的一面 ,这种合作不仅是为了两个人的幸福 ,而且也是为了人类的利益 。 ”应把爱情和婚姻当做是一种社会工作 ,当做和天堂一样是错误的 ,把结婚当做是恋爱史诗的终结也是错误的 。

没有人能够心平气和地忍受卑下的地位 。伴侣们必须是平等的 ,人们只有在平等的时候才能找出克服共同困难的方法 。

我们在考虑一个人是否适合于结婚时 ,经常都是看他是不是曾经在正常的家庭中受过训练 ,以及看他对待父母 、兄弟姐妹的态度 。最重要的因素是他在何处得到他对爱情和婚姻的准备的 。当然 ,我们知道 ,决定一个人的并不是他的环境 ,而是他对环境的估计 。他的估计是很有用的 。很可能他在父母的家中经历过非常不愉快的家庭生活 ,但这也会刺激他设法使自己的家庭生活更为美满 。他可能努力让自己为结婚做好准备 。我们不能只因为一个人有过不幸的家庭生活 ,便判断他可能会失败而拒绝他 。

《自卑与超越》读书心得 篇3

这本书始终围绕着人生的三大基本问题,即:职业,人际关系,婚姻。

我们始终要与社会产生联结,而职业,人际关系和婚姻正是我们与社会产生联结的一条纽带。可以说,我们的人生也是围绕着这三条主线来奋斗的,当我们完全解决好这些事情的时候,意味着我们已经充分的.学会了与人合作的能力,生活也将是非常有趣的。

阿德勒博士讲:人生的意义在于奉献社会!

超越自卑的唯一方法是:学会合作。

那什么是自卑呢?自卑就是当某个人面对某个事情表现出无所适从的时候,这便是自卑情结。可以说自卑是人类进步的力量源泉,人一生的奋斗都是在寻求优越感的征途中,超越自我,从而超越了自卑。

我们都在追求优越感,正确追求优越感,超越自卑的方式是合作。很可惜,有一类人把犯罪当成优越感的追求方式,他们想凸显出自己的勇敢和强大,但是又不想与他人合作,所以只能用偷、盗、抢,或者以暴力使别人屈服方式,来使自己获得优越感。

每个人超越自卑的方式不同,也就导致每个人的行为模式,生活态度也都截然不同。总的来说,自卑是一件好事儿,是人人都会有的,只是我们每个人超越自卑的方式不同,例如;逃避和退缩,单打独斗和自私自利。

毫无疑问我就是逃避和退缩的典型代表,在我面对一些使我自卑的问题时,我会变得无所适从,所以就采取了逃避这一令我舒服的方式。这恰恰证明了我没有学会合作,所以我恐惧必须要面对的事情,逃避问题。

所以向各位强烈推荐这本旷世奇作,阿德勒博士所著《自卑与超越》。

《自卑与超越》读书心得 篇4

可能我对好多事物的理解都是错误的,比如“自卑”这个词,本来我觉得这就是一个贬义词呀,可当我看了《自卑与超越》这本书后,它告诉我,这只是一个状态,它本身并没有错,而为什么被很多人认为不好,是因为无数的人无法用正确的方法去面对它,以至于造成了很多不好的影响。比如很多自卑的人,会用某方面的优越感来遮掩自卑感,而不是努力改变自己,让自己变得更好。

自卑的确是一个不太好的状态,但是这本书告诉我,自卑的状态是可以改变的,而且自卑的人如果能超越自我,那么甚至可以获得比常人更大的成就,因为他们常常需要思考,在一个更低的状态下进行提升,他们常常需要给自己打气,不断得从失败中爬起来,这会让他们拥有常人难以拥有的'坚韧品质,我想这也是这本书的名字里为什么会“超越”两个字吧。

我曾经也是一个自卑者,在沟通这个方面。我一直不知道如何与别人交流,会因为自己的话无法逗笑别人而感到沮丧,也会因为找不到话题而觉得自己不是一个拥有有趣灵魂的人。曾经我一度认为这辈子就这样了,可是常常觉得不甘心,好不容易来世间走一遭,怎么能这样算了呢?于是我疯狂的查资料,看书,我不相信还有用心学不会的东西,事实上正是如此,我慢慢得学会了如何沟通,如何正常的聊天,虽然有的时候还是会找不到话题,但已经好多了。

小时候,身边的人都说“这小子很聪明”,那时的我觉得,我只要稍微努力一点,就能把这件事做好,要么是觉得刚刚懂了一点就不再深入学习了,觉得这知识太简单了,可后来我错了,我才发现,我的聪明也仅仅是和大家一样,我刚刚学就能明白的,他们也都明白,而我不明白的,他们也明白。我明白了不要光想着“我以前不会只是因为我懒,只要我学就一定能学好”这样的话,这是最无用的,若是我们懒人可以靠这个,那对于那些十分努力的人是极其不公平的,就如同一个漂亮的女孩子已经不希望别人再告诉她“你很漂亮了”,就如一个本来很努力的孩子,你却告诉他你是因为天赋好才成功的,而忽视了他的努力,也许他本身并不比别人聪明,只是他比别人努力很多很多。我们更需要重视努力,而不应该总是盯着天生的东西,这东西本来就已经无法改变了,从出生的那一刻起。

有一句话不是挺好的么,成功是99%的汗水加上1%的天赋,99%的汗水其实比1%的天赋要重要得多,毕竟天赋改不了,而汗水可以自己打拼,大家都是平凡人,谁也不比谁聪明多少,而且天赋这东西,我个人感觉也分为天生的天赋,和后天的天赋,我们要多找找学习的方法,比如背个英语单词,你强行记忆和我联想记忆,肯定不一样,可能有的人就觉得我天赋好,其实不然,我只是用对了方法,这个方法就是后天可以形成的天赋。主观上,我是认可大部分的东西都可以形成后天天赋的,问题是我们如何去寻找这样的方法。

今天是假期第四天,我在家看书,可以说只有一点点收获,有一点沮丧的同时,我也很高兴,这说明了,我正在做一件不是那么容易被别人超过的事情,也许一开始会很难,很慢,但只要坚持做下去,一定能有所改变的,我还有一个想法,我希望从自己从一个小白到最后的聊天能手的过程,整理出一套天赋模型,可以教给以后有同样困惑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