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字经》读书心得体会
微文呈现整理的《三字经》读书心得体会(精选4篇),汇集精品内容供参考,请您欣赏。
《三字经》读书心得体会 篇1
几天前我读了《三字经》这本书,这本书内容非常丰富,不论是天文地理、社会家庭,还是历代兴衰、文化变迁,都在其中;书中更是包含了传统伦理道德的精华,阐述了丰富深刻的人生哲理。我在三字经中看到了几段印象深刻的段落。
例如这段话:“犬守夜,鸡司晨,苟不学,曷为人?蚕吐丝,蜂酿蜜,人不学,不如物。”它的大意是:狗能在夜里替人看守家门,鸡会在每天早晨天亮时报晓。人如果不用心学习,迷迷糊糊过日子,有什么资格称为人呢?蚕能吐丝以供人们做衣料,蜜蜂可以酿制蜂蜜,供人们食用。人如果不努力学习,以自己的'知识、技能来实现自己的价值,那还真不如这些小动物呢。
还有这个段落也很好:“如囊萤,如映雪。家虽贫,学不辍。如负薪,如挂角。身虽劳,犹苦卓。意思是:车胤捉来萤火虫放在纱袋里,用它来照明读书。孙康则利用积雪的反光来读书。他们两人虽然家境贫苦,却能在艰苦的条件下继续求学。
汉朝的朱买臣,以砍柴维持生活,每天边担柴边读书。隋朝的李密,放牛时把书挂在牛角上,有时间就读。他们虽然很劳累,但仍坚持读书,意志超过了常人。这段话有一个相关的故事,讲的是东晋大臣车胤从小就爱读书,但他家里很穷,穷得连买灯油的钱都没有。这可怎么办呢?夏天的一个夜晚,车胤看见许多萤火虫在空中飞舞,发出一闪一闪的亮光,就灵机一动,捉了许多萤火虫,放在纱布袋里,挂在自己的书桌上方。小车胤就借着萤火虫发出的光亮来读书。车胤勤奋读书,长大后成了令人尊敬的大学者。
读完了《三字经》这本书,我受益匪浅。我应该努力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学识和本领,要做一个对他人、对社会有用的人。凡是勤奋上进的人,都会有所成就;而只顾嬉戏玩耍,浪费了大好时光,是毫无益处的。所以我们要在年少时努力学习,不断充实自己,长大后就能学以致用,替国家效力,为人民谋福利。
《三字经》是古代启蒙教育的著名教材,影响极其深远。全书三字一句,两句一韵,读起来朗朗上口,易诵易记,值得我们去阅读。
《三字经》读书心得体会 篇2
随着钱文忠教授在《百家讲坛》节目中讲解《三字经》,学习国学的热潮也悄悄兴起。于是,我对照讲解,开始认真阅读起《三字经》这本古老却经典的著作。
《三字经》是我国古代的儿童识字课本,是中国传统的儿童启蒙读物,成书大约在九百多年前的宋朝。《三字经》一经问世,即广为流传,实际上成为全国通用的儿童教材,在和《百家姓》、《千字文》合称的“三百千”中,只有《三字经》被尊称为“经”。三字经植根于,以中国历史为素材,讲述了学习和教育的重要性。今天学习《三字经》对于我们来说同样有着重要的意义,即学知识之前必先学道理。反映在今天的学习中,成绩固然重要,德育教育更是重中之重。
《三字经》采用叙事和论理并举的方法,运用大量的历史,蕴涵了我国古代人伦道德的许多精华,是一本学习中华文化不可多得的书。这本读物共一千多字,三字一句的韵文极易成诵,内容包含了教育、历史、天文、地物、伦理和道德,以及一些,广泛深动而又言简意赅。
《三字经》也启发了我们,当今家庭都只有一个独生子女,很多青少年社会问题的出现都是不良或不严而造成的,《三字经》中“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还有“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等都说明了为人父母为人师的.责任和严格要求学生的重要性。另外,现在的独生子女有很多娇生惯养,以自我为中心,而《三字经》教导人们孝敬父母,友爱兄弟。书中说“香九龄,能温席”,“融四岁,能让梨”。现在好多家长只看重学习成绩,而忽视了教导孩子如何做人。如果我们能从小好好学习《三字经》,那么我们是否能更好地继承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传统?
读了《三字经》,我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同感进一步加深了,进行中国经典文化的教育可以陶冶情操,提高修养,弘扬正气,继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我觉得读《三字经》、习《三字经》,把《三字经》融入到我们的生活中、课堂中是非常有意义的,它既是民族知识的传承、又是民族精神的发扬。
《三字经》读书心得体会 篇3
老舍对我们来说,已经是很熟悉的一位作家了,在此也就不多介绍了。倒是写作背景得说说:话剧《写于1956至1957年间,它是老舍一生中秀的戏剧创作,正像曹禺先生所说,它是“中国戏剧空前的范例”。老舍写小说很少,却写了不少的戏。在写《茶馆》之前,他写了话剧《春华秋实》、《西望长安》,在《茶馆》之后写了《红大院》、《女店员》和《全家福》等。《茶馆》跟这些配合时事政治的作品,在题材、风格以及创作模式上,都大不一样,他重新写起了解放前写惯了的“陈年往事”。
《茶馆》的创作意图是十分清楚的,它透过“裕泰”的茶馆陈设由古朴→新式→简陋的变化,昭示了茶馆在各个特定历史时期中的时代特征和文化特征。开始时,茶客的弄鸟、吃茶、玩虫,虽有些略带古风的声色,但由于“侦缉”的出现及“莫谈国事”的纸条,一动一静,均产生着一种压抑的气氛。第二幕中,“裕泰”的生存,及茶馆设施的更新与场面的收缩,无疑暗示着茶馆在这个矛盾。不断加剧的社会中所作的.抗争。茶馆中的“洋气”以及那张越写越大的“莫谈国事”纸条,则预示着更大的危机。到了第三幕,不仅仅“莫谈国事”的纸条写得更大,数目更多,而且旁边还有一张纸条:“茶钱先付”。这证明了茶馆已经到了入不敷出的地步,而“茶钱先付”“莫谈国事”显然反映了一种因果联系。
《三字经》读书心得体会 篇4
自从学习了经典名著《三字经》之后,我有了很大的收获,明白了不少做人的道理。
“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讲的是:从前,孟母为了给孟子创造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曾三次搬家。孟子不好好学习,孟母生气地割断织布的纱线,告诉他要好好学习。它使我想到了爸爸妈妈,他们也像孟母一样,为了我的学习更上一层楼,又是给我买点读机,又是给我买写字桌,星期六星期天还送我去老师家补课。从前,我不理解爸爸妈妈的苦心,认为买给我的东西是理所当然的,所以也不知道珍惜,当我贪玩的时候,父母说一下我,我还会不服气,认为他们不该限制我的自由。学了《三字经》后,我终于明白父母为什么这样,是希望我好好学习,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讲的是:孔融四岁的时候,就懂得把大的`梨让给兄长,尊敬兄长的道理。而现在有些孩子在家大多都是小皇帝,他们惟我独尊,想要什么就叫父母买,没买到就不高兴。这样是不对的,我们应该向孔融学习,同学之间,兄弟姐妹之间,要懂得谦让。我们也要懂得孝敬父母,因为父母为我们付出的太多了!
总之,学了《三字经》后,我的收获真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