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教育》有感
微文呈现整理的读《教育》有感(精选4篇),汇集精品内容供参考,请您欣赏。
读《教育》有感 篇1
美丽教育是爱。爱是教育的底色,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育是人和人心灵中最微妙的相互接触”,教育不是一种说教,也不是教师把自己头脑中的思想和知识灌进学生的头脑中的简单过程,它是师生感情相互影响和双方交流的过程。对学生诚挚的爱,是沟通学生心灵、启迪智慧的一把金钥匙。
热爱学生是教育教学获得成功的基础。所谓“亲其师,信其道”,学生愈是感受到老师的爱心,就愈加信任老师,老师的教导就越容易被学生理解和接受,并转化为他们的自觉行为。
美丽教育是宽容、理解。仅仅对学生怀有一颗爱心是远远不够的。给予学生爱的同时要讲究技巧。比如,从严要求固然是一种很好的教育形式,但对于一些特殊的学生和特殊的情况,宽,未必不是一种好方法。这里所说的宽是指对学生的教育表现出来的真诚、耐心,以博大的胸襟包容学生的一些小错误、小过失。
美丽教育是赏识。教育实践告诉我们:赏识是学生迅速成长的动力。以赏识的心态对待学生,就要承认学生的差异。我们教师不能只承认那些成绩优异的学生,也不要鄙视那些智力低下的差生。我们不能拿一根唯一的标尺去衡量学生的生命价值。成功的真正含义是各自找到自己最佳的位置,并在这个位置上尽显潜能,人人创造最好的自我。
我们知道每一个学生都是一幅作品,一首诗,它们各有各的魅力,各有各的风景、各有各的特色,谁也代替不了谁。以美的心态去赏识学生,赏识每一个学生的长处,肯定他们在成长中的细微进步,让他们不断有成功的体验,将自己的个性和潜能发挥到极致,获得生命的乐趣。
美丽教育是艺术。教育是一种科学,也是一种艺术。教育艺术是一种个人才华的展示,是一种具有独特的创造性和审美价值的非实体因素。教师的所有教书育人的活动无时无刻不带有感情色彩。学生的情感在发展过程中,特别容易同教师的情感产生共鸣,进而影响到他对学习、生活的态度。因此我们在为学生创设最佳学习情境的状态下熏陶、渗透、感染、点化,努力追求“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美丽教育是创新。创造力是推动社会进步的真正动力,是一个国家繁荣富强的推动力和根本保证,作为教师要营造一个宽松的教学氛围,创造一个自然、和谐、平等的教学环境,只有在没有压抑和强制的情况下,学生才有可能自由的思考、创新。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是知识进化的源泉。”想象能力对于学生形成创新能力具有积极作用。应有意识让学生联想,鼓励学生猜想、幻想、异想天开。
要使自己所教的学生成为一个真正发展的人,教师本身具有的人格魅力是不容忽视的。教师的魅力体现在规范的言行之中,它涉及到教师的人格、学识、感情、修养、情趣、能力、语言和风度等方方面面。教师的精神面貌同改革开放的进取、竞争、开拓和挑战的时代精神合拍,给人以朝气蓬勃、振奋昂扬的印象。一方面,他可以成为学生的榜样,另一方面又会赢得学生的尊重和敬爱。只要我们有爱、能爱、善于爱,展现在我们眼前的,将是一幅美丽多姿的彩图。
读《教育》有感 篇2
让孩子健康成长,有一个美好的未来是广大家长共同的愿望。但如何做好"第一任教师和终身教师",却不是每一个家长和教师都清楚的。如果按照老一辈人的方式教育孩子,有时不仅是无效的,甚至会招来孩子的反感,因为时代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
首先,如此庞大的独生子女群体是人类史上的一个奇迹,而人类在面对没有玩伴的独生子女的教育方面,没有任何经验。
其次,现在孩子的身体发育大幅度提前,许多新问题随着身体变化时间提前以新的面貌层出不穷,使我们无法以既有的方法应对。
第三,我们的社会处于大转型期间,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社会发,使孩子成长的文化土壤与历史上任何一个阶段都不同,财富和竞争概念的灌输,让很多孩子提早进入成人世界的竞争规则,失去了他们应当有的真正的童年。
第四,在电视机前以及在网络时代长大的孩子,具有特殊的心灵生长特征,这是上一辈人根本无法理解和解释的教育现实。我认为每个家长和教师都应该学习教育理论。在生活中要尊重孩子。尊重孩子就要尊重孩子的天性,激发孩子的主动性。不断发现并展示给孩子发展的可能性。让我们在孩子面前放下权威,俯下身来,让学生看到我们柔和的目光、听到我们柔和的声音,流畅地传达温暖的诚意。回归教育的本质,用心灵感应心灵。唤醒孩子生活和学习的主动性。让孩子焕发生命的活力。
读《教育》有感 篇3
你了解爱吗?
在《爱的教育》里,我一次又一次理解爱的真谛,一次又一次看见爱的美丽光辉。
四年级小学生安利柯的身边,有品学兼优的德罗西,品德高尚的卡隆,努力向上的斯代地……我最佩服的要数卡隆了。卡隆是班上最高的男生,可身材高大的他却从未欺负弱小者,反而一无反顾地去帮助别人,关心别人。每一次的危险,总是他打头阵。卡隆是同学们的保护伞,更是他们可亲可敬的兄长。
安利柯的父亲曾说过这样一段话:“你应该像对待父亲那样爱你的老师,不论他是疼爱你,还是责骂你……”每当读到这里,我总会心头一振,不禁想起了平日里的我。那时,我对老师总是不满意,挑三拣四,甚至恶作剧。可每当老师发现时,总会放过我。今天,我才晓得那是一名老师所具备的宽容之心和那由心而生的师爱!
其实,我们不但要爱我们的父母,爱我们的老师,更要爱我们的祖国!为什么久居海外的游子会舍弃一切优越条件回到祖国母亲的怀抱中?因为他们流着中国的血液,因为他们有一颗火热的中国心,因为在他们的身上蕴含着中国的古老文化……此时此刻,身为一名中国人,难道我们不应该爱自己的祖国吗?
读完这本书,我发现爱竟有如此无法抗拒的魅力,也学会了爱世界上一切值得我爱的人。我要用感恩的心去爱我的父母和老师,我要用宽容的心去爱我的同学和伙伴,我要用发自内心的爱去时时刻刻爱我的祖国和社会……是《爱的教育》让我走进了爱的世界,发现并学会了人世间最美好的语言,最细腻的情感——爱。
读《教育》有感 篇4
今天我在图书馆里的一个书架上找到了我渴望已久的书——爱的教育。奶奶说,这是一本非常适合小学生读的书。现在,我终于借到它了。
我才看了几页,就被里面的内容深深吸引了。
这是一个小学生的日记。通过日记的形式,反映了社会各阶层的人以及他们之间的关系、他们的生活状况以及他们对各种事物不同的态度、不同的情感与不同的处置方法。书中每个人物都是栩栩如生的,但都很平凡:铁匠的儿子,卖菜妇女、老石匠、少年鼓手……他们以高尚的情感联系在一起,组成了一幅幅生动的人生画卷。
其中我被母亲写给女儿的一封信感动了,“你不是常常看到乞丐在学校附近乞讨吗?因为大人的施舍不过是一种慈善行为,小孩子的给予,除了施舍外,更令他们感到亲切,感到孩子们更加可爱……”母亲能通过这段话来教育孩子要有爱心。但是我们班同学有一大部分把零花钱全买了吃的。有的几乎是每天放学都买零食。可是他们却不愿意施舍给困难的人。每次捐款时,他们总是拿出一点点的钱。碰到乞丐乞讨还不理不睬,甚至还取笑,我想,他们看了这本书后,对自己以前的行为会感到惭愧的。
爱的教育这本书教会我们认识到什么是爱,在生活中怎样去关心爱护别人,让世界充满爱。
合上书,我心里感慨万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