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偷影子的人》有感
微文呈现整理的读《偷影子的人》有感(精选4篇),汇集精品内容供参考,请您欣赏。
读《偷影子的人》有感 篇1
一个能够偷别人影子的小男孩,看见了别人的心事,听见人们心中不愿说出口的秘密,他开始成为需要帮助者的心灵伙伴,为每个偷来的影子,找到点亮生命的小小光芒。
每天,在我们身上,会发生很多事,有些事我们会愿意和别人分享,可有些事我们却只想偷偷地藏在心中,怎么也不愿说给别人听。所以,有时候,你就会不明白你身边的人到底在想什么,不懂他们真正想要表达的意思。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不可能有这种“偷影子”的能力,那就只能由我们自己,来充当这个影子。
书中主人公自从爸爸走后,便和妈妈相依为命。长大后,他去外地的医院做实习医生,很少回家,大部分时间都是妈妈去看他。其实那时,妈妈已经患病,可直到妈妈去世,他回到家,才知道这事。我的妈妈就在我身边,可我们之间却还总是有误会。我不理解她,她也不理解我。
作为一个新初三学生的我,除了紧张的学习,还有一项至关重要的任务——体育锻炼!这个暑假,从早到晚满满当当的补习班当然是有的。可这补习班还没上完,妈妈又早早的给我安排好了更加满满当当的体育锻炼计划!天呐,这初三……
这天晚上九点,结束了两个小时辛苦的脑力运动后回到家,本以为可以赖在沙发上,吃点水果,看会儿电视,休息休息。谁想到,我刚到家楼下,竟发现妈妈在楼下等我,刚开始我还纳闷:这是发生什么事了,用得着妈妈下楼迎接?但我看见了妈妈手上拎着的袋子里装着一双运动鞋还有一根跳绳。哦妈呀!“脑力运动”好不容易结束了,这怎么还有体育锻炼呢!我本想跟妈妈商量商量能不能不去,但是光看妈妈这“非去不可”的表情,我只好乖乖听话。
“预备,开始!”第一回,没有绊住,虽然个数不多,但是看妈妈的表情,应该还算满意。休息一下准备再跳一回。刚刚还没跳几个,“哎呦”我就被绊住了,绳子甩到了手肘上,一下子手臂就麻了,根本没办法拿起绳子。而妈妈却以为我是装的,她火了:“不就是被绳子甩了一下嘛,有什么大不了的,继续跳?”“可是……”“没什么可是的,别磨磨唧唧,就你这体育,还不练中考怎么办?就你现在这样,能拿几分!”
“妈妈,我知道你为我的体育中考很着急,可是,难道你以为我会不在乎吗,我也很想练好,你觉得我不是因为真的有原因,我又怎么会不跳!”妈妈呆住了,过了好久,她才说:“那我们今天先不跳了。”
虽然,妈妈只说了这样简单的一句话,可如果不是我把我心里想的告诉了她,最后又怎会如此平静,妈妈肯定又要开始“滔滔不绝”地骂我了。所以,有些话,我们还是应该说出来,结果会发生很大的转变。
读《偷影子的人》有感 篇2
《偷影子的人》是法国作家马克·李维创作的一部小说,故事的主人公具有一种特俗的能力:当主人公的影子和别人的影子重合的时候他能“偷别人的影子”,也就是主人公能通过别人的影子来看见他人心事,听见人们心中不愿意说出口的秘密。一开始,主人公还为此事烦恼,后来他慢慢习惯并驾驭这项特俗的本领成为需要帮助者的心灵伙伴,为每个偷来的影子找到点亮生命的小小光芒。
小说正是围绕“偷影子”首先向我们呈现了主人公与童年遇到的一个聋哑女孩克蕾儿的故事,在主人公与这个聋哑女孩克蕾儿接触的过程中,他读懂了女孩影子的倾诉,原来女孩并非天生聋哑,而是有自闭症。他们成了相互信任的好朋友,一起在海边沙滩上度过了一段快乐而又难忘的童年经历。后来,他们再次相见的时候,这个聋哑女孩已经成为一个学习音乐的漂亮的大学生了,正是主人公通过“偷影子”的方式治好了克蕾儿的自闭症。主人公和克蕾儿最终走到了一起,这种故事结尾也令我喜欢,两个从童年延续出相爱的人,长期以来断了联系,却仍旧走到了一起,想想就令人向往和心动,真的就是中国那句古话“有情人终成眷属”.
小说还写到了主人公与好朋友吕克的故事,与女友苏菲的故事,也都是围绕着“偷影子”而展开着。吕克是主人公的一个至交好友,主人公从吕克的影子里读出他对当医生的渴望,那是他的梦想。于是主人公不顾一切和吕克的爸爸交谈,想为他做些什么。吕克在男孩的帮助下离开面包店踏上了自己向往已久的行医之路,再到后来发现自己真正喜欢的还是面包师,并最终回到了面包店。苏菲是个好女孩,她爱主人公,一直给他陪伴和鼓励,当与主人公感情出现问题的时候,她在合适的时间选择了放手,收获了自己的另一段爱情,拥有了真正的幸福。而主人公虽然拥有特殊的天赋,可以和影子交谈,而且只要他愿意,就能知道深藏在别人心底的秘密。他利用自己的天赋帮助别人治愈深埋在内心深处的伤痛,但却始终无法了解真实的自己,他离开了童年,却无法摆脱童年的影子,除非完成自我疗愈,否则无法真正长大,也正是这个原因,使他和苏菲无法真正走到最后,好在他们都在合适的时候,正确的选择了放手,主人公找到了他的真爱童年的克蕾儿,而苏菲也收获了真正适合他的吕克。
其实“偷影子”有些类似于现在的读心术,不过比读心术更厉害。作者用“偷影子”这种奇特的方式,向我们呈现了一部神奇而又有趣味的小说。现实生活中,“影子”应该类似于我们的内心,很多人的外表都隐藏了内心深处的一些东西,这些东西往往需要沟通交流出来才能帮助自己成长,然而现实却是内心深处的这些东西很少能够得到交流和沟通,我想我们有时候也需要像“偷影子”一样来为自己和他人找到点亮生命的小小光芒。
读《偷影子的人》有感 篇3
《偷影子的人》陪了我一个紧张而忙碌的新闻值班周,只是每天上下班路上看几页,就能感受到一种淡淡的温暖。第一次见到这本书是在水雅书屋,绿色的封面上印着一个小男孩的侧脸,恬静的轻吻着影子,顿时感觉心被融化了,果断收入囊中。
这是一本有关于"情"的小说。亲情、爱情、友情。捧着书依着栏杆站在晃动的地铁车厢里,脑海里描绘那幢两层的自带花园和阁楼的房子。每个放学晚餐后的夜晚,窗外漆黑的夜空布满星星,夜空下花园里的蔷薇和玫瑰散发着淡淡的幽香。一楼客厅的沙发上坐着母子俩,母亲在小男孩身边看报边说她讨厌编织,壁炉里的火光让人温暖而安心,折射在孩子恬静专注的侧脸上。二楼的卧室里,父亲离开的每个夜晚在小男孩即将入睡时,母亲都会轻轻推开他的房门,轻轻的一吻,说:"晚安,亲爱的。"我想,那一定是世界上最温柔的声音。有些夜晚,男孩会赤着脚小心翼翼地通过二楼的楼梯爬到上面阁楼,阁楼里堆满了陈年杂物。他背对天窗,面朝那些堆得高高的盒子箱子,在满月升起的时候,与影子轻声密语。
书里的妈妈很是伟大,虽然是一个孤独的单亲妈妈,她用自己的方式疼着她的孩子,爱着他,照顾他,完全不让他操心。直到自己去世也没让她的将要成为医生儿子看到自己的不适。我想起了自己的妈妈,尽管体弱多病,但是为了儿女依然那么无私,那么坚强的撑着。
我不是一个孝顺的有耐心的闺女,总是跟妈妈说几句就因为所谓的"观念不同"而呛呛起来!妈妈生我的时候已过30,之前对孩子的渴望和生活的流离,我的到来仿佛是一种确认,让她身心成为土壤里扎下根系的植物,不再孤身飘荡于世间,也许她的那种飘零感,如同晚春花瓣落于风中。似乎我最幸福的童年就是五岁前:妈妈给我做市面上买不到的小衣服;妈妈中午自己不吃饭,一下课就抓紧时间到奶奶家给我送饭;每逢节假日带我去公园玩坐摩天轮,开碰碰车;每个暑假带我回太原度假……
我五岁那年妈妈的一场大病和一场大手术让我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有一年多的是时间里我有时住在舅舅家,有时候跟着大姨和大姨夫生活。回到妈妈身边时,由于身体原因她已经变成一个喜怒无常的人,时而很吓人的大发雷霆,时而很委屈的泪流满面,时而很绝望的寻死觅活……我小学初中的同学都不太敢到我家。上学后即便主动完成作业后也会被望女成凤的妈妈的更高要求所充斥,生病的时候得到妈妈关心的同时还伴随着"为何不听话,不多穿衣服"而生病的责骂……后来听妈妈说,她每次跟我发完脾气,看着我挂着眼泪入睡后,都后悔自己不该发脾气,哭着亲吻我的额头!妈妈对我的爱毋庸置疑,可孩子需要小心对待,需要亲吻、拥抱、关注、鼓励、认可。需要确认的爱与安全。一旦被剥夺这些,心里不免暗藏坑洞。
在妈妈身体状况好的情况下她会给我们自制蛋卷;会为了不让我失望,不让我觉得爷爷爽约,偷偷给爷爷塞钱让他给我买之前答应过的考试前三名的礼物——小书包;会带着我到野外写生;会牵着我的手爬昊天寺……记忆中的妈妈三两天都会发一通脾气,每个月都会打最少一星期的点滴,不管多热的天,都会穿着厚厚的衣服!记忆中的妈妈为了省钱不买任何化妆品,不买新衣服,对于吃也没什么讲究,中午一点西红柿卤,一碗面条,晚上一碗稀饭,小半个馒头……
十六岁,感觉没有被认可感的我极力想离开这个家,觉得只要离开,去哪里都成。心里有一种僵硬阻滞,外出求学后就极少回家过年,似乎每次回家前几天气氛还很融洽,不出一个星期准备惹得妈妈伤心难过,每次看她的容色消沉,某种孤寂如同爬藤悄悄盘上她的内心。我有敏锐的察觉,但我决定忽略,因为基本上不会哄人,每次妈妈也只能自我修复内心。
成年后跟妈妈唯一的一次长时间相处是在我产假期间,那时候无比幸福,清晨一睁眼,就能看到妈妈和闺女都在跟前,我们躺在微明曙光中聊天,很舒心。妈妈说话语速有点快,兜来折去,不过都是日常琐碎,不过是无事。而这言说的过程却让人心里安稳。她见不得我受一丝委屈,总想帮做做所有的事情,只是她体力不支。月子里妈妈本来睡眠就不好的,晚上总是自己起来抱孩子,金妮睡眠少,妈妈就那么倚着床头一宿一宿抱着。望着妈妈站在床边看着两个多月大的小金妮在床上努力的往前爬,一时有些恍惚,眼角渗出泪水来,这个老去的女人是妈妈,这个生长的.婴孩是女儿,生命就是一场庞大的延续。
就像《偷影子的人》里写着:"青少年时期,我们总梦想着离开父母的一天,而改天,却换成父母离开我们了。于是我们就只能梦想着,能否有一时片刻,重新变回寄居父母屋檐下的孩子,能抱抱他们,不害羞地告诉他们,我们爱他们,为了让自己安心而紧紧依偎在他们身边。" 人的人生都会让人感动和流泪,那是深藏在内心的人性的美,在互通时的恻隐之心,划出的淡淡幸福。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月底回家看爸妈。
读《偷影子的人》有感 篇4
“有些人只拥吻影子,于是只有幸福的幻影。”著名法国作家李维写的《偷影子的人》使我的内心久久无法平静。
书中主要写的是:一个老是受班上同学欺负的瘦弱小男孩,因为拥有一种特殊能力而强大:他能‘偷别人的影子’,因而能看见他人心事,听见人们心中不愿意说出口的秘密。他开始成为需要帮助者的心灵伙伴,为每个偷来的影子找到点亮生命的小小光芒。
在书中,作者用完美的笔触写出了男孩与女孩克蕾儿之间令人沉醉的美丽邂逅;也写出了男孩与好朋友吕克之间美好的友情。但是,让我为之感动,让我的心灵泛起波澜的是男孩和母亲之间的亲情。
从我们咿呀学语,到迈出人生的一步,到说出一个完整的词,这些瞬间都藏在母亲的内心深处。她用那最温柔的目光看着我们长大。也许她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细心,但是她却付出了自己所有的耐心细心,就像那无私的太阳照耀着大地,就像无声的春雨滋润着万物,但是,我觉得她更像一根铁杵,在我们身上磨光了她的青春年华和美丽的容颜,直到磨成了一根锋芒的细针也也不曾停下为我们辛勤的脚步。
“她添了皱纹,但眼中闪耀着永不老去的温柔。父母到了某个年纪总会变老,但他们的容颜会深深烙印在你的脑海里,只要闭上眼睛,想着他们,就能浮现出他们昔日的脸庞,仿佛我们对他们的爱,能让时光停顿。”一个个呆呆的笑容,一步步笨拙的脚步……那些我们记不清的,或是我们忘记的瞬间却隽永的牢牢刻在她的心底。
她为生计奔波,为生活操劳。可是曾几何时,我们还与她无理的争吵,对待她的提醒却是草草敷衍,这些都是母爱对我们的包容。读了这本书,我更能理解母亲,更能理解母爱的伟大。从现在做起,学着体贴父母,试着为他们分担,学着控制自己的情绪,用耐心抚平亲情的裂口。
“有些人只拥吻影子,于是只有幸福的幻影。”现在我们应该拥抱自己爱的人,感受幸福的真实,让温暖环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