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物资储备方案
微文呈现整理的医疗物资储备方案(精选4篇),汇集精品内容供参考,请您欣赏。
医疗物资储备方案 篇1
一、基本要求
(一)制定应急预案和工作流程。医疗机构应当根据新型冠状病毒的病原学特点,结合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和诊疗条件等,建立预警机制,制定应急预案和工作流程。
(二)开展全员培训。依据岗位职责确定针对不同人员的培训内容,使其熟练掌握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防控知识、方法与技能,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诊断、早治疗、早控制。
(三)做好医务人员防护。医疗机构应当规范消毒、隔离和防护工作,储备质量合格、数量充足的防护物资,确保医务人员个人防护到位。在严格落实标准预防的基础上,强化接触传播、飞沫传播和空气传播的感染防控。
(四)关注医务人员健康。医疗机构应当合理调配人力资源和班次安排,避免医务人员过度劳累。针对岗位特点和风险评估结果,开展主动健康监测。采取多种措施,保障医务人员健康地为患者提供医疗服务。
(五)加强感染监测。做好早期预警预报,加强对感染防控工作的监督与指导,发现隐患,及时改进。发现疑似或确诊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患者时,应当按照有关要求及时报告,并在2小时内上报信息,做好相应处置工作。
(六)做好清洁消毒管理。按照《医院空气净化管理规范》,加强诊疗环境的通风,有条件的医疗机构可进行空气消毒,也可配备循环风空气消毒设备。严格执行《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做好诊疗环境、医疗器械、患者用物等的清洁消毒,严格患者呼吸道分泌物、排泄物、呕吐物的处理,严格终末消毒。
(七)加强患者就诊管理。医疗机构应当做好就诊患者的管理,尽量减少患者的拥挤,以减少医院感染的风险。发现疑似或确诊感染新型冠状病毒的患者时,依法采取隔离或者控制传播措施,并按照规定对患者的陪同人员和其他密切接触人员采取医学观察及其他必要的预防措施。不具备救治能力的,及时将患者转诊到具备救治能力的医疗机构诊疗。
(八)加强患者教育。医疗机构应当积极开展就诊患者及其陪同人员的教育,使其了解新型冠状病毒的防护知识,指导其正确洗手、咳嗽礼仪、医学观察和居家隔离等。
(九)加强感染暴发管理。严格落实医疗机构感染预防与控制的各项规章制度,最大限度降低感染暴发的风险。增强敏感性,一旦发生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疑似暴发或暴发,医疗机构必须按照规定及时报告,并依据相关标准和流程,启动应急预案,配合做好调查处置工作。
(十)加强医疗废物管理。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确诊或疑似患者产生的医疗废物,纳入感染性医疗废物管理,严格按照《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和《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有关规定,进行规范处置。
二、重点部门管理
(一)发热门诊。
1、发热门诊建筑布局和工作流程应当符合《医院隔离技术规范》等有关要求。
2、留观室或抢救室加强通风;如使用机械通风,应当控制气流方向,由清洁侧流向污染侧。
3、配备符合要求、数量充足的医务人员防护用品,发热门诊出入口应当设有速干手消毒剂等手卫生设施。
4、医务人员开展诊疗工作应当执行标准预防。要正确佩戴医用外科口罩或医用防护口罩,戴口罩前和摘口罩后应当进行洗手或手卫生消毒。进出发热门诊和留观病房,严格按照《医务人员穿脱防护用品的流程》要求,正确穿脱防护用品。
5、医务人员应当掌握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流行病学特点与临床特征,按照诊疗规范进行患者筛查,对疑似或确诊患者立即采取隔离措施并及时报告。
6、患者转出后按《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进行终末处理。
7、医疗机构应当为患者及陪同人员提供口罩并指导其正确佩戴。
(二)急诊。
1、落实预检分诊制度,引导发热患者至发热门诊就诊,制定并完善重症患者的转出、救治应急预案并严格执行。
2、合理设置隔离区域,满足疑似或确诊患者就地隔离和救治的需要。
3、医务人员严格执行预防措施,做好个人防护和诊疗环境的管理。实施急诊气管插管等感染性职业暴露风险较高的诊疗措施时,应当按照接治确诊患者的要求采取预防措施。
4、诊疗区域应当保持良好的通风并定时清洁消毒。
5、采取设置等候区等有效措施,避免人群聚集。
(三)普通病区(房)。
1、应当设置应急隔离病室,用于疑似或确诊患者的隔离与救治,建立相关工作制度及流程,备有充足的应对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的消毒和防护用品。
2、病区(房)内发现疑似或确诊患者,启动相关应急预案和工作流程,按规范要求实施及时有效隔离、救治和转诊。
3、疑似或确诊患者宜专人诊疗与护理,限制无关医务人员的出入,原则上不探视;有条件的可以安置在负压病房。
4、不具备救治条件的非定点医院,应当及时转到有隔离和救治能力的定点医院。等候转诊期间对患者采取有效的隔离和救治措施。
5、患者转出后按《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对其接触环境进行终末处理。
(四)收治疑似或确诊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患者的病区(房)。
1、建筑布局和工作流程应当符合《医院隔离技术规范》等有关要求,并配备符合要求、数量合适的医务人员防护用品。设置负压病区(房)的医疗机构应当按相关要求实施规范管理。
2、对疑似或确诊患者应当及时采取隔离措施,疑似患者和确诊患者应当分开安置;疑似患者进行单间隔离,经病原学确诊的患者可以同室安置。
3、在实施标准预防的基础上,采取接触隔离、飞沫隔离和空气隔离等措施。具体措施包括:
(1)进出隔离病房,应当严格执行《医院隔离技术规范》《医务人员穿脱防护用品的流程》,正确实施手卫生及穿脱防护用品。
(2)应当制定医务人员穿脱防护用品的流程;制作流程图和配置穿衣镜。配备熟练感染防控技术的人员督导医务人员防护用品的穿脱,防止污染。
(3)用于诊疗疑似或确诊患者的听诊器、体温计、血压计等医疗器具及护理物品应当专人专用。若条件有限,不能保障医疗器具专人专用时,每次使用后应当进行规范的、清洁和消毒。
4、重症患者应当收治在重症监护病房或者具备监护和抢救条件的病室,收治重症患者的监护病房或者具备监护和抢救条件的病室不得收治其他患者。
5、严格探视制度,原则上不设陪护。若患者病情危重等特殊情况必须探视的,探视者必须严格按照规定做好个人防护。
6、按照《医院空气净化管理规范》规定,进行空气净化。
三、医务人员防护
(一)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应当强化标准预防措施的落实,做好诊区、病区(房)的通风管理,严格落实《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要求,佩戴医用外科口罩/医用防护口罩,必要时戴乳胶手套。
(二)采取飞沫隔离、接触隔离和空气隔离防护措施,根据不同情形,做到以下防护。
1、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呕吐物及污染物品时:戴清洁手套,脱手套后洗手。
2、可能受到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等喷溅时:戴医用防护口罩、护目镜、穿防渗隔离衣。
3、为疑似患者或确诊患者实施可能产生气溶胶的操作(如气管插管、无创通气、气管切开,心肺复苏,插管前手动通气和支气管镜检查等)时:
(1)采取空气隔离措施;
(2)佩戴医用防护口罩,并进行密闭性能检测;
(3)眼部防护(如护目镜或面罩);
(4)穿防体液渗入的长袖隔离衣,戴手套;
(5)操作应当在通风良好的房间内进行;
(6)房间中人数限制在患者所需护理和支持的最低数量。
(三)医务人员使用的防护用品应当符合国家有关标准。
(四)医用外科口罩、医用防护口罩、护目镜、隔离衣等防护用品被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等污染时应当及时更换。
(五)正确使用防护用品,戴手套前应当洗手,脱去手套或隔离服后应当立即流动水洗手。
(六)严格执行锐器伤防范措施。
(七)每位患者用后的医疗器械、器具应当按照《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要求进行清洁与消毒。
四、加强患者管理
(一)对疑似或确诊患者及时进行隔离,并按照指定规范路线由专人引导进入隔离区。
(二)患者进入病区前更换患者服,个人物品及换下的衣服集中消毒处理后,存放于指定地点由医疗机构统一保管。
(三)指导患者正确选择、佩戴口罩,正确实施咳嗽礼仪和手卫生。
(四)加强对患者探视或陪护人员的管理。
(五)对被隔离的患者,原则上其活动限制在隔离病房内,减少患者的移动和转换病房,若确需离开隔离病房或隔离区域时,应当采取相应措施如佩戴医用外科口罩,防止患者对其他患者和环境造成污染。
(六)疑似或确诊患者出院、转院时,应当更换干净衣服后方可离开,按《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对其接触环境进行终末消毒。
(七)疑似或确诊患者死亡的,对尸体应当及时进行处理。处理方法为:用3000mg/L的含氯消毒剂或0、5%过氧乙酸棉球或纱布填塞患者口、鼻、耳、肛门等所有开放通道;用双层布单包裹尸体,装入双层尸体袋中,由专用车辆直接送至指定地点火化。患者住院期间使用的个人物品经消毒后方可随患者或家属带回家。
医疗物资储备方案 篇2
为全面加强我园防疫物资储备工作,提高预防和处置因新型冠状病毒引发的突发公共事件的物资保障能力,建立健全我园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物资保障体系,做好新学期开学准备,特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基本原则
(一)以人为本、维护稳定原则。物资储备以保障学生和教师的生命安全和维护稳定为宗旨。通过建立健全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物资保障机制,确保突发事件发生后防疫物资准备充足,及时到位,有效地保护和抢救人的生命,最大限度地减少生命和财产损失,维护教育教学的稳定
(二)明确责任、各负其责原则。学校总务处负责储备全校常用的及基本生活物资和处置事件种类所需的`专业防疫物资和装备。
二、组织领导
成立朱由学校防疫物资储备工作领导小组,由王建兵园长任组长,成员刘琨、马小繁组成。
领导小组的职责是:制定好开学物资储备规划及物资储备方案,确定物资资金及物资储备的品种、数量、金额,并落实情况。指导有关部门的物资储备工作。
三、储备物资的管理
专业防疫物资、基本生活物资的日常管理由总务处自行管理。防疫物资使用后应尽快补充,实行动态管理。
医疗物资储备方案 篇3
根据自治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指挥部《关于印发广西公共卫生应急医疗物资储备指导意见的通知》(桂新冠防指物〔20xx〕86号)等相关政策规定,财政部门安排610万元用于我县作为医疗应急物资储备资金。为做好我县医疗应急物资储备工作,需确定一家合法经营医药等防控物资企业作为本县医疗应急物资承储企业,确保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及时为各医疗卫生机构等部门配送急需的药品防控物资,结合本县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储备工作原则和目标
在自治县人民政府的统一领导下,自治县卫生健康局与所委托的承储企业对医疗应急物资(包括药品、消杀品、防护用品等)储备按照实物储备,统一调度、分级负责的原则,建立县和储备企业医疗应急物资的储备、管理、调拨和紧急配送体系,确保在我县域内突发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等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处置时所需要的常用药品及防控物资,有效地保护和抢救人民的生命,最大限度地减少生命和财产损失,维护社会稳定。
二、储备内容与数量
根据我县实际及多年来在突发公共卫生处置工作经验,并根据《关于印发广西公共卫生应急医疗物资储备指导意见的通知》(桂新冠防指物〔20xx〕86号)要求,制定储备新冠肺炎等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处置所需要的常用药品、医疗器械及防控物资清单(自治县卫生健康局可根据疫情防控的需要,在原来常用药品及防控物资清单的基础上与承储企业协商后适当调整储备的数量,调整后要上报县分管领导和市医疗物资保障组审核备案)。
三、承储企业确定和签订协议
(一)承储企业须为区内或者当地社会责任感强、社会信誉好的国有企业或医药流通领域龙头企业,具有完善的医药仓储和物流配送条件、完备的管理机制和高效的医疗物资轮换能力。
(二)通过在巴马瑶族自治县人民政府网上公示入选我县委托应急医疗物资承储企业的条件,由自治县卫生健康局牵头,邀请市卫生健康委的一名领导到巴马县指导,组织自治县财政局、审计局、工业信息化和商务局、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等部门及各医疗卫生机构相关专业人员对网上报名的企业进行筛查评审,确定一家承储企业,报自治县人民政府审定或报自治县人民政府备案。
(三)签订承储协议,明确自治县卫生健康局与承储企业双方职责。经自治县人民政府确定承储企业后,自治县卫生健康局与承储企业签订承储、配送协议,明确双方职责。
1.承储企业职责
①承储企业负责提供储备场所、管理人员、医疗应急物资储备的管理、养护和保证货源;
②医疗应急物资储备库要悬挂统一的标牌;
③要成立医疗应急物资储备库管理机构,配备专职管理人员,负责储备物资的检查更新、养护工作;
④在保证符合国家GSP要求的基础上,加强储备仓库规范化建设,设置标准货物架(库),建立应急物资管理台帐,做到进、销、存实物、标签、帐目相符;
⑤严格执行调度命令,负责应急物资的紧急调运工作;
⑥每月向自治县卫生健康局报告一次应急物资调用和库存情况。
2.自治县卫生健康局职责
①自治县卫生健康局按照合同的有关规定将应急医疗储备专项资金拨付给承储企业,专款专用。
②自治县卫生健康局参与对承储企业医疗应急物资储备库的综合管理和监管。
四、储备与调拨周转方式
(一)储备方式。由承储企业根据自治县卫生健康局拨付医疗应急物资储备专项资金和要求,对医疗应急物资(包括药品、消杀品、防护用品等)储备按照实物储备的方式,实行统一调度、分级负责的原则,建立县和承储企业医疗应急物资的储备、管理、调拨和紧急配送体系,确保在我县域内突发新冠肺炎等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处置时所需要的常用防控物资。
(二)周转调拨方式。
1.储备物资的使用。医疗储备物资属于有偿使用,遵循谁调拨谁付费、统一结算、分级负担的原则。自治县卫生健康局须按市场价格与承储企业结算,承储企业收到本次已调拨物资的结算资金后,要及时采购补齐储备(医疗器械部分则根据各医疗卫生单位需求,由自治县卫生健康局调配部分到医疗单位作日常使用)。
2.储备物资轮库管理。医疗储备物资轮库时间由自治县卫生健康局与承储企业协商确定。自治县卫生健康局负责与医疗卫生单位协调,根据需要接收轮库的部分防护物资(医疗器械部分则根据各医疗卫生单位需求,可调配部分到医疗单位作日常使用,如出现损坏单位自行补上)。
3.储备物资轮库审批。医疗储备物资轮库审批,按照属地管理的原则,每次轮换后卫健康局须向市医疗物资保障组审核备案。
4.储备物资轮库方式。按照先入库、后轮库、再核销的原则。由承储企业自行确定储备物资流转渠道和方式,实现储备物资周期性轮换和流转,确保物资的长期有效。承储企业要制定并执行储备物资的入库验收制度,严把质量关,杜绝假冒伪劣物资流入储备环节,并建立储备物资定期核查制度,对急抢救药品、防控耗材等物资进入近效期或损毁的由承储企业自行处理。
5.加强医疗物资储备资金的管理。医疗物资储备资金由自治县财政局负责及时拨付到自治县卫生健康局归集户,自治县财政局、卫生健康局、审计局要加强对专项资金的动态管理,做到专款专用。与承储企业合同到期后如不再续签,承储企业则把我县还储备的医疗物资结算为资金后退回巴马瑶族自治县卫生健康局归集户。
6.动态监管。自治县卫生健康局须建立完善应急物资监测网络和预警体系,加强对储备物资的动态管理,及时补充和更新。建立应急物资储备等信息数据库,接入各级政府应急平台,动态管理、资源共享。
五、组织保障
为确保我县医疗应急物资储备工作的顺利实施,成立巴马瑶族自治县医疗应急物资储备工作领导小组,其组成人员如下:
组 长:
副组长:
成 员:
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自治县卫生健康局医政医管体改股,办公室主任由黄英明同志兼任,副主任由黄宝海同志兼任,成员从疾病预防控制和职业健康股、医政医管体改股、基层卫生和妇幼健康股、财务股等抽调,办公室负责承担领导小组综合协调工作,根据合同内容参与委托承担医疗应急物资储备企业的'管理和监督,并定期向自治县人民政府汇报承储企业运行情况。
办公室下设巴马瑶族自治县医疗应急物资承储企业专家评审小组(详见附件)。
六、实施步骤
(一)组织承储企业报名。自治县卫生健康局牵头负责制定入围承储企业的条件和评审标准,经自治县人民政府审核后在巴马县人民政府网上公告5天。有意入围医疗应急物资储备的企业须在20xx年12月10日18点前到自治县卫生健康局医政医管体改股报名(递交评审材料)。
(二)评选承储企业并签订合同。20xx年12月15日前,由评定巴马瑶族自治县医疗应急物资承储企业专家评审小组根据入围承储企业的条件和评审标准对拟承储企业提交的材料进行初筛、评审,最终确定一家企业作为我县医疗应急物资承储企业,并报县人民政府备案。由自治县卫生健康局与承储企业签订储备合同。合同期限暂定为两年,两年后视承储企业任务完成情况再决定是否续签。
(三)拨付资金,完成储备。20xx年12月20日前自治县卫生健康局将医疗应急物资储备专项资金拨付到承储企业,12月30日前承储企业完成医疗应急物资储备任务。
七、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医疗应急物资储备工作关系到我县应对公共卫生突发事件的重要保障,切实提升我县应急处置能力,有效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各相关单位要高度重视医疗应急物资储备工作,确定1名工作人员为本单位的联络员,负责日常工作的沟通与联系,根据工作需要随时召开工作会议,确保重要工作、重大事项能够及时部署、及时落实。
(二)建立共享机制。各单位每季度应向自治县卫生健康局、工业信息化和商务局通报本单位本部门对医疗应急物资的需求情况,遇重要工作、重大情况可随时报送,实现我县医疗应急储备物资共享共用。
(三)加快工作进度。牵头单位要按照时间节点加大工作推进力度,相关单位要按照急事急办、特事特办的原则,适当简化医疗应急物资储备项目审批程序,加快工作推进和资金拨付进度,确保按时完成我县医疗应急物资储备任务。
(四)加强督促检查。各有关部门要切实按照方案的内容,根据各自职责,创新工作举措, 狠抓工作落实,做好跟踪分析、督促检查、定期通报等工作,切实推动各项措施落实到位。对工作不重视或不作为导致此项工作任务不能及时完成,影响全县公共卫生突发事件的处置工作,将严肃追究部门相关责任人责任。
医疗物资储备方案 篇4
一、为加强我院防疫物资储备库管理,确保储备物资的安全有效使用,本着预防与应急并重的原则,制定本预案
二、工作原则
医疗器械急救物资应急供应保障工作贯彻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及时反应和以人为本的基本原则,贯彻“安全第一,及时调度,满足急需”的原则。
建立反应灵敏、协调有序、运转高效的`应急管理机制。
三、应急组织与职责
(一)组织机构
成立医院防疫物资应急调度保障工作领导小组,院长为分管组长,职能部门负责人和各临床、医技科室主任和护士长为成员。
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设备科,由设备科科长任办公室主任,负责日常工作。
(二)主要职责
根据应急情况和应急工作的需要,应急领导小组下设指挥调度、物资调运。
指挥调度组:负责应急物资供应的调度安排,检查物资调运发放情况,与上级或前线指挥组联系,掌握物资供应情况。
物资调运组:负责应急医疗器械急救物资的采购、收集、准备、发放工作。
四、预案的启动与响应
(一)启动应急机制
接到突发事件报警后,办公室进一步核实情况,迅速分析判断事故性质,第一时间向领导小组上报,及时启动应急预案。
或者接到上级单位的有关突发事件通知后,立即启动应急预案。
(二)主要应急措施
1、在应急领导小组的统一指挥下,按本预案具体分工积极开展防疫物资应急供应保障工作,根据事件的具体情况组织应对,安排物资准备、调运工作;必要时,向事发单位和地点派出现场工作组,实施一线指挥,提高物资供应保障效率。
2、本预案启动后,应急领导小组办公室及相关人员24小时监控值班,向领导小组报告情况,随时接收指令,处置有关情况。
应急领导小组成员保持通讯畅通。
3、领导小组对事件的发展和防控措施的实施效果及时进行监测,并根据结果调整应对方案,直至关闭本预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