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微文呈现 > 短文 > 读后感 > 正文

高中生《敬业与乐业》读后感优秀

2025/09/21读后感

微文呈现整理的高中生《敬业与乐业》读后感优秀(精选4篇),汇集精品内容供参考,请您欣赏。

高中生《敬业与乐业》读后感优秀 篇1

我读了第二单元第5课《敬业与乐业》后,深深地明白“敬业”和“乐业”的道理。

敬业,如果人们拥有自己的梦想,只要努力去做,一定可以实现自己的梦想。最近发现社会上很多同学不爱读书,整天只想着玩。每天放学回家不是第一时间学习,而是看电视,睡觉,玩游戏,结果什么都不会做,毕业以后很难找份工作。难道毕业后要父母养吗?同学们,你们只要做一件事,就忠于一件事,将全副精力集中到这事,一点不旁骛,这样就是敬业,这精神对你们一生都有好处。

不但要敬业还要乐业,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就要从刻苦中将快乐的分量增加,还有和同事快乐,团结,努力地工作。无论在学校中还是工作中,都会自然地发生趣味,工作学习有娱乐,将烦恼的事忘记,快快乐乐地做。敬业与乐业是何等重要,在苦学中体验学习的乐趣,去实现美好的理想!“百行业为先,万恶懒为首”,这句话说的多好呀。

孔子说:“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意思是说整天吃的很饱却不肯动脑去做事,实在是不行呀。孔子是一位教育大家,他心目中没有什么人不可教诲,独独对于这种懒人却摇头叹道:“难,难!”可见人生一切毛病都有药可医,惟有无业游民,大圣人碰着也没办法。这篇文章征引是儒门这句话就要证明人人都要有正当职业,人人都要不断的去劳作。对于一个精力充沛的年轻人,要以怎样的态度去面对自己的工作呢?现今的中国,改革开放,一片繁荣,市场化也越来越浓,要想找到一份工作很难,要想找到一份称心如意的好工作就更难了。当你选择了这份职业的时候,你想好了要为他而付出吗?我们一直在为生活而劳动,其实也是为了劳动而生活。不管做任何事情,处在某个位置,事和名称都会有大小、高低;但从事的本质来说,是没有高低之分的,在事物的运行过程中缺少了任何其中的一个环节都会掉链子的。不管任何工作,拿到手里,全看自己的才能如何去劳作,使得圆满,自我感觉良好,别人看起来也不错。

第一要敬业。凡做一件事,便忠于一件事,将全副精力集中到这件事上,一点不旁骛,便是敬。这就要求我们有一颗平常的心,一颗勇于探索的心。要想做好任何一件事情,便把这件事情看作自己的眼睛去对待,无论别的什么好处,都不要与之交换,换得一时的轻松、愉快;你敷衍它,结果它也敷衍你,最后,一事无成。怎样把一件事情做得出色呢?唯一的秘诀便是忠实,忠实从心理上发出来便是敬。

第二要乐业。“做工作好苦呀!”这种叹息声,无论任何人都曾经说过。反过来讲倘若我们去赌钱,去喝酒,去游玩等还不是一样淘神费力。有些人抱怨自己本行,这件事分明不能不做,却满肚子里不愿做。不愿做是逃不了的,哭丧着脸去做和快乐的去做结果是截然不一样的。我个人认为做一件事情,就要身入其中,从起点、过程、终点中去体会每一个阶段,回想自己付出的努力所得到的成就,就有一种归属感。要在工作中与同行比较、竞争,要时刻告诉自己是最强的,在不断的工作中战胜自我,领略出趣味,这样,生活才有价值。

谈了这么些,没想到既无意中与公司“责任、忠诚、执行”主题活动不期而遇。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意思是说知道这件事的人不如喜爱它的人,喜爱它的人又比不上乐意去做的人。愿我们,抓住机遇,克服困难,迎接挑战,面向未来。

高中生《敬业与乐业》读后感优秀 篇2

进入初三,明显感到学生与初一、初二大不相同了,一方面是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进入了青春期,觉得自己懂得许多;另一方面随着升学压力的增加,他们进入了学习的紧张期,认为初三的课堂总是严肃的。不知别人的初三课堂如何,我们的课堂到了初三,跟以往有了较大的不同,学生比较沉默,只是关心考试的内容。

九上第二单元是“思想风采”单元,单元目标是感受人类精英活跃的思维、丰富的情感、闪光的思想,掌握议论文的阅读方法,感受不同语体的语言特色。梁启超的《敬业与乐业》这篇文章我用两课时教学,第一课为通读,掌握词语、名言名句,了解背景,理清全文议论思路,找出全文的论点,再找出全文讲的三个问题。让学生找,三个问题也找到了,最后的作者的结论也找到了,即“敬业即是责任心,乐业即是趣味。”之后,就第一个问题“有业之必要”的议论思路进行梳理,他先用孔子的话论述了无业游民大圣人也拿他没办法,从反而进行论述,要有业。再用唐代名僧百丈禅师的事例来证明,作者又用了两个比喻“蛀米虫”及“盗贼”来论述每个人都要有正当的职业,人人都要不断地劳作。

第二个问题是要敬业,围绕议论思路讲了三个问题,即什么是敬业,为什么要敬业和怎么能做到敬业。作者用朱熹的话来解释,再用自己的话来解释,让学生用一个词概括什么是敬,其实作者的意思就是“心无旁骛”。随即问学生,你做到了“心无旁骛”了吗?有学生说,初三学生作业多,有时在做语文作业时,心里想着数学作业还没做完呢?有人说,双休日做作业时,心里还是想着玩手机、看电视。有人呢,上课也不是很专心,认为老师讲的内容书上有的,或者不感兴趣。其他我们虽然早出晚归很辛苦,但是从“心无旁骛”这一点上没有做到,自然也称不上敬业。又举了当大总统与拉黄包车的,在作者看来,只要实实在在做,都是可敬的。这时我说,其实,学生的能力有高下,成绩落后的和成绩优秀的,只要尽了自己的努力,都是值得表扬的,成绩落后也没有必要感到焦虑与自卑。

后来布置学生写读后感时,有一位班里成绩优秀但比较自傲的学生写道,职业没有高低贵贱之分,人与人之间都是平等的。我想,她在对人的认识上更加深入的一层。平时,由于她成绩优秀,但总是看不起成绩比她差的同学,通过这样的教学,她对自己的认识加深了。

第三个问题是要乐业。看看作者的议论,什么是苦,什么是乐,苦是无业游民,身子和心找不到摆放的地方;乐是要从劳苦中去寻找的,没有劳苦,也得不到乐。学生写道,“初三生活已经这么苦了,与其在劳苦中煎熬,不如摆正心态,认真去做。只有去做了,学会坚持,才会有乐趣产生。”“我们学习不好的时候,总是为自己找借口,什么对这门课不感兴趣呀,老师教得不好呀,其实是我们没有给自己寻找乐趣的机会,学习上不够专心,自然也就没有乐趣产生。”也有学生写到,班中的同学,他的成绩进步飞快,留意他,他总在在专注地学习,原来,成绩的进步是这么来的。

“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这句孔子自述生平的话,我也深深地受到教诲,原先总以为奋斗、拼搏是年轻人的事情,随着年龄的增长,中年人的我可以停下脚步,但读到这里,我受到深深的触动,每天充实的生活,忘记自己的年龄,这也是一件非常美妙的事情。

一边梳理着梁启超的议论思路,一边反思着自己的生活。我感觉,梁启超那质朴而又体现着思想光芒的句子,洒向了焦躁的人群,滋润着浮躁的心灵,让自己的心子安顿下来,跟浮躁的自己告别,不是说教,而是一种滋养。这样的浸润,是语言的滋养,语文的滋养。

高中生《敬业与乐业》读后感优秀 篇3

昨天,我们上了一篇名为敬业与乐业的文章,作者是梁启超,是近代维新派领西欧袖,是一位著名的学者,我便很有兴趣地读了下去。但读完第一段,我的脑子里便冒出来一大串文句:为什么要敬业乐业呢?为什么敬业乐业是生活的不二法则呢?我被一系列问题困扰着,便迫不及待地往下读,才终于解开了我的迷惑。

本文的中心论点是“敬业乐业四个字是人类生活的不二法门”,由此展开了议论,先用朱子的说来解释什么是敬业,然后再用事例论证来证明“凡职业都可敬的”,再用两组例子说明无论做什么事都要“丝毫不肯分心到事外”,接着再举英国人和法国人的例子从反面论述“个人对自己职业不敬”的害处;最后再用引证法进一步强调敬业的重要性。第二点乐业,作者也是用了差不多的顺序来证明乐业的重要,只是将什么是乐业放在后面来说。本文的条理十分清晰,语言通俗易懂,雅俗共赏,用了许多的道理论证是本文一大亮点。

读了这篇文章之后,我懂是得了许多道理,我们在学习上不能只觉得学习很苦,我们受到了这种思想的影响,不想做作业,然而却必须要做,皱着眉头,哭丧着脸去做,最后苦的还是我们自己,我们是专门替自己开玩笑,最后还是逃不掉现实,我们何不学习梁启超所提倡的去乐业,发现学习的趣味,我们的学习便会轻松许多,不会再觉得学习苦了。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教育我们,只有做到敬业与乐业,才能激发自己的潜能,实现自己的奋斗目标。读罢梁启超的《敬业与乐业》,我更是有了深刻的体会。

人活在世上,就是在做事。没有职业的懒人,做的是无意义的事,而有职业的人,若不敬业乐业,也无异于前者。

拥有职业的人,首先要敬业。一个人如果连自己从事的职业都不敬,那就是对自己不敬,他一定会失去别人的信任,得不到别人的帮助和支持。凡职业没有不可敬的,只有敬业,才有可能把事情做好,才有可能乐业;只有乐业,才会除去负担,把事情真正办好。

既然选择了这个职业,就要喜欢它,乐意去做,这样就不会感到工作劳累,而是把劳累感转化为自己的快乐与做下去的动力。一事无成要耗费精力,积极的去完成该做的事也要耗费精力,而乐业还会有所收获,提高自己,那为什么不乐业呢?人生是一个过程,只要将过程演绎得精彩就够了,不用在意结果会怎样。

而对于我们学生,要敬、乐的业,当然是学习。学习很累,而当你爱上学习,就不会觉得累了,会把学习当成自己想做的事来做,而不是受迫去学习。当在学习中取得好成绩后,会由衷地快乐,那是自己学习后的成果啊!

不学习,整日碌碌无为,只会让自己变得自卑、承受各方面心理压力。学习,虽然身体会劳累,但通过学习,获得了知识和能力,获得了自尊与自信,付出了,也有了回报,这些也值得了。

做到敬业与乐业,才能承担责任,激发潜能,实现梦想。让我们努力吧!

高中生《敬业与乐业》读后感优秀 篇4

《敬业与乐业》是当年梁启超先生在上海给他学生的一篇演讲文章。下面我就谈一谈自我对敬业和乐业的理解吧。

就敬业而言我理解是凡做任何一件事,都要忠于一件事,将全部精力集中到这件事上,心无旁骛,便是敬。一个人是否有作为不在于他能做什么,而在于他是否尽心尽力地把所做的事做好。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干一行,爱一行,精一行”,这就是敬业。梁启超以前这样说过:“敬业乐业是类生活的不二法门。”是啊,当敬业意识植根于人们脑海里,那么做起事来就会用心主动,并能从中体会到快乐,从而获得更多的经验和取得更大的成就。也只有敬业的人,才会在自我的工作岗位上勤勤恳恳,不断地钻研学习,一丝不苟,精益求精,才有可能为社会为国家做出崇高而伟大的奉献。如果没有敬业精神,《庄子》中的佝偻丈人就无法把承蜩这样一件小事做到“经典”,做到“出神入化”;如果没有敬业精神,孔子的为人就不会做到“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的境界。

作为一名规划战线上的一员更能体会到敬业的内涵。城乡的发展离不开规划,城乡规划是城市发展的蓝图。一方应对于规划工作的性、严肃性都要求我们务必要有敬业精神,另一方面经济的发展和城市的拓展也需要我们为未来城乡的定位、城乡的性质、城乡的文化、城乡的产业结构优化调整、城乡经济社会的发展指明方向定好位,同时也要求我们用正确态度的眼光去思考去研究,思想观念的转变和进步,工作方式的改善和提高,都会在城乡的未来体现出来。所以好的规划才会有好的城乡发展,这些都需要一份敬业精神。

下面来谈谈乐业。至于他的概念,我觉得书上写的那句话:“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已经足以诠释了。人生能从自我职业中领略出趣味,生活才有价值。凡做一件事,都要认为它是搞笑味的,做工苦,不做工更苦;被动与主动,能产生两种截然不一样的结果。如果我们达不到乐业,那么生活就会变得很单调。如果有人说,我的职业没有可乐的地方。那么它就是个日复一日、周而复始的单调人,因为所有的职业都会有可乐的地方,只但是不容易被发现,而且很多人又不知如何去乐业。一个成功的规划人,肯定是乐业的,对规划事业的成功既不是家庭能带来的,也不是先天条件比别人强,原因是能把规划事业当作自我的乐趣所在,不管条件多么艰苦,都会陶醉在事业中。

人生因竞胜而快乐,乐业能够让我们把一切游思都抛之脑后,岂不为好?“大山之高,非一石也,累卑然后高”,没有任何事是一蹴而就,没有任何人一举成名,也没有人只耕耘无收获。把握好心态,端正好态度。“天生我材必有用”,我工作,我快乐。只要脚踏实地的把自我的工作做到位,持之以恒,永不懈怠。从工作中找到乐趣,从快乐的心境中不断激发出自我的工作热情,就会发现自我的心胸越来越宽广,视野越来越开阔。

可见敬业与乐业能改变人的命运,成就人的梦想,实现人的价值。

所以敬业与乐业都是十分重要的。有了它们,我们的生活才会变得精彩,世界也因此变得更加和平完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