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微文呈现 > 短文 > 读后感 > 正文

《父与子》读后感

2025/09/21读后感

微文呈现整理的《父与子》读后感(精选4篇),汇集精品内容供参考,请您欣赏。

《父与子》读后感 篇1

课文主要讲了,一九九四年美国洛杉矶大地震后,一位年轻的父亲在安顿好受伤的妻子后,在学校不顾各种随时可能发生的危险,在人们认为几乎不存在希望的情况下,执著地从瓦砾堆中营救出儿子的动人事迹。

没有这种无私而伟大的父爱,谁也不可能坚持这样长时间的、希望渺茫而危机四伏的挖掘,儿子也许便因为人们的放弃而葬身于瓦砾堆中。

我读后心潮澎湃。这位父亲为了救自己的儿子,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而儿子为了救同学,让他们先脱离危险。这真是一对了不起的父与子啊!如果这位父亲只是来到这片废墟像其它人似地绝望的大喊“我的儿子!”那他的儿子和十四位同学就只能长眠于地下了;如果人人都能像这对了不起父子那样,成千上万的孩子或许就能得救。

也许,我们的爸爸平常对我们的关爱不像妈妈那样无微不至,但我们仍然能时时感到父爱的温暖。

还记得我小时候,只知道让大人给我买自己心爱的玩具、零食,而不顾大人的重重困难,大人们有时也无可奈何,只好给我买。自我读《地震中的父与子》后,我绝不会在像小时候那样做了。

也许,爸爸的爱不是生病时的陪伴和呵护;不是考试前的千叮咛万嘱咐;不是睡觉时给我们盖被子的身影。但是,父爱,同样是伟大的。

爸爸是只船,妈妈是船的帆,载着小小的我驶向彼岸,是爱的`动力,是爱的决心,是爱的毅力,是爱的自信,才使我到达彼岸,爱是无私的,爱是伟大的,爱是高尚的,爱是崇高的!

《父与子》读后感 篇2

在美国洛杉矶大地震中,有一位父亲安顿好妻子就去学校寻找儿子。中途还有许多父母急匆匆的赶来,可痛哭过后就离开了。只有这位父亲在接着挖,他不听旁人劝阻,坚持要找儿子。最后,在他奋不顾身,坚持不懈的时间里,终于找到了儿子,并救了其他14名同学。

每当我读到:“他挖了8小时,12小时,36小时,没人在来阻挡他。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时,我情不自禁的泪眼朦胧。因为这句话写出了父亲为了救孩子,奋不顾身。还体现出了时间的漫长。

这篇课文让我想到了一件事:在我5岁那年,我们一家4口去焦作逛。回家的路上很不幸,下起了大雨,好像老天爷把巨盆里清凉如冰的水打翻了一样。当时我们坐的是公交车,到离家还有1条路的时候,司机让我们下了车。天黑得伸手不见五指,还没有伞。我们穿的都很单薄,冻得直发抖。爸爸想到了一个办法:去小店借几张油纸披身上。我们立即按照爸爸说的去做。由于油纸不够,只够三个人用。所以只让我、妹妹和妈妈披上了,爸爸冒雨走。会到家后,我们个个都成了“落汤鸡”,赶紧钻进了被窝。爸爸立刻就感冒了······

一想起这件事,我的'心就直痛。感觉父爱是多么的伟大!在这个世界上,父母无微不至的关心着我们、照顾我们。他们为了我们付出了多少!这是我们一辈子也报答不完的。

《地震中的父与子》让我读懂了亲情的真谛,血浓如水的亲情无私而伟大。我们理所当然应该孝敬他们!!!

《父与子》读后感 篇3

那我就来讲一讲父亲和儿子在这本书中,都有什么个性、外貌及他们之间发生的故事吧!

书中的父亲下巴上留着一大把胡子,光秃秃的大脑瓜配上一个与头极不相称的肥胖的圆身子,上面穿着一件百年不变的黑马甲和一条腰身宽大的白裤子,一双圆圆的.眼睛里嵌着两个比芝麻粒还小的黑眼珠。别看他外表傻乎乎的,但是只要关系到儿子,马上就精神抖擞,哪怕是儿子犯了一个小小的错误,他也会拿起棍子惩罚儿子几下,这就是所谓的“打是亲骂是爱”吧!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漫画中的《忍无可忍》,这个故事让我感动得差点掉下了眼泪,它讲了一个大个子人总欺负那位父亲,可父亲都忍了,但大个子人竟然为了好玩弄破了他儿子心爱的气球,父亲终于忍无可忍,把那坏人打得落荒而逃。漫画书中的每一个小故事都流露着浓浓的父子情深,真是父爱如山啊!

再来说一说书中的儿子,儿子长的很搞笑,刺猬头,小身子,上面穿的是永远的橙色衬衫和破洞裤子,脚上呢,是和爸爸同款的黑皮鞋。故事中的儿子有着所有孩子的共性,聪明善良,但有时也会调皮甚至恶作剧。但正是这对不完美的父子,演绎着一个个动人的故事,历经将近百年,依然备受全世界人民的喜爱。

通过我的介绍,大家一定很想认识这一对父子吧!那就快来读读《父与子》这本漫画书吧!你一定会有不小的收获。

《父与子》读后感 篇4

美国洛杉机一带曾发生过一次大地震,在不到4分钟的时间里,30万人受到了伤害。其中,有一位年轻的父亲安顿好受伤的妻子,便冲向他7岁的儿子正在上学的学校,那所曾经充满欢歌笑语的地方如今已是一片废墟。

他疾步走向那里,开始动手挖掘。许多人都对他说“已经晚了”,但这位父亲却凭着他坚定的毅力,终于找到了深埋在废墟的儿子以及另外14个孩子。50分钟后,一个安全的出口开辟出来,这对了不起的父与子在经过巨大磨难后,无比幸福地紧紧拥抱在了一起。

这是一个在西方广为流传的真实的故事。文中的儿子阿曼达在危难关头还礼让,让其他同学先出去,因为他坚信出口外有一个会一直跟他在一起父亲。爱默生说,良好的'礼让由微小牺牲组成。但是对人类来说,不幸与痛苦如影随行,如果没有了善良,这个世界会变得不堪设想。

相比之下,东方人表达情感方面是很含蓄的。但我们却不能淡忘了它,相反,我们要把善良这种高尚的品质始终传承下去。

善良的心像甘露一样纯洁、晶莹,容不得一点邪恶的灰尘。善良的人像泥土一样质朴。善良的人最富有,最快乐,最幸福。文中的父亲认为爱总是没有所谓的徒劳,坚定与毅力足以感动上天。

总之,真诚和善良都是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