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微文呈现 > 短文 > 读后感 > 正文

《丑石》的读后感

2025/09/21读后感

微文呈现整理的《丑石》的读后感(精选4篇),汇集精品内容供参考,请您欣赏。

《丑石》的读后感 篇1

平凹的《丑石》我多年前就读过,昨天又看了一遍,具体地说也不知道读过多少遍,反正感觉是非常地好。个人感觉这篇文章可以说是散文,可以说是小说,可以说是寓言,可以说是可以说是戏剧,可以说是诗歌,可以说是具有哲理的哲学作品,主旨泓深,意义深远,给人以无限的遐想,受到深刻的.启迪,多次反复阅读让人感觉是愈久弥香。

丑石外形上是非常丑陋,一点儿也派不上用处,大人小孩男女老少都从心理厌烦它,都本想把之扔得远远,但是由于丑石重量大移动不了,没有办法去处置它,只能够任其躺在那里。直到有一天村里来了一位天文学家,才发现这块石头是一块天上掉下来的陨石,这才改变村子里人对于丑石的看法,吃惊诧异惭愧,才认识到自己的粗陋肤浅势利无知,天文学家给予这些村民上了一堂深刻的一课。

天文学家说,丑石太丑了,这正是它的美,丑石是以丑为美的。丑到极处便是美到极点。它不是一般的顽石,当然不能去做墙,做台阶,不能去雕刻,捶布。它不是做这些小玩意儿的,所以常常就遭到一般世俗的讥刺。丑石曾经补过天,在天上发过热,闪过光,我们的先祖或许仰望过它,它给了他们以光明,向往,憧憬;而它落下来,落在污土里,荒草里,一躺就是几百年了!

作者对于丑石最后结局安排的是大团圆的形式,适应了国人的口味,就像中国戏剧里面的才子佳人终成眷属一样,结局美好圆满心想事成,具有着喜剧般的`色彩,同时又有着幽默和讽刺的意味,有进一步地深化了要表达的主题,精神境界又高一层,使得文中人物形象通过前后对比,刻画人物栩栩如生,形象鲜明,入木三分,给予读者以深厚的感染力。

丑石的价值最终还是要通过天文学家才能够得以实现其价值的重新评估,正如卞和献玉一样,卞和手中的璞玉前后献给三位楚王,在经过第三位楚王的肯定以后,这块璞玉的价值才能够得以正式确立,这就暗示着真理和价值的确定最终还是在强权者手中,别的人是没有这个能力的,没有这个声望,没有这个权威,这就是个体价值的深沉的悲哀。

丑陋是相对的,暂时的,美丽是短暂的,强权的。没有永久的丑陋,也没有永恒的美丽。随着朝代的更替,历史的变换,丑陋与美丽有时候有可能是天翻地覆,判若云泥,丑陋就是美丽,美丽就是丑陋。一切皆流,无物永驻,强权的价值观,会受到后来正直人士的谴责与鞭挞,在无限久远历史时空里,灰飞烟灭,踪影全无。

《丑石》的读后感 篇2

丑到极处,便是美到极处。以丑为美的石头是最受人尊敬的。

我,曾经丢弃过许多丑石,那是因为我觉得它是丑得不能再丑的丑石了。我挑出喜欢的石头,但却扔掉了丑陋的石头。我尊重美石,却忽略了丑石的感受。现在想想,我太卑鄙了!

在我周围,有丑有美。我们班是一个整体,而有些人不完成作业,中午吃完饭以后回班就说话,纪律委员喊破嗓子,没人听。站在校门口的人都能听见我班的声音。他们没有责任心,不为我们集体着想而有些同学在专心做作业,不说话。这是为什么?就是因为它们有集体荣誉感。在集体环境中,不是一个人品德好全班就好,而一个人品德不好就影响了整个班。到午自习上课铃响了好长时间,仍然有人说话。纪律委员管不了,老师也发愁。

哎,这是为什么呢?都说我班是好班,但我却从没说过,不是觉得丢脸,而是说不出口。曾经在洗手间见着一个一班的同学,她问我在哪班,我说在4班,她惊讶地说:“你学习真好!”我只是微微笑了一下,没有说什么。什么好班、平班?教我们的老师除了极个别的老师之外,都说:“你们是4班,对待你们4班要&hllip;&hllip;”只要有什么活动我们都是优先考虑的。这太不公平了!多媒体只有4、5、6班有,那1、2、3班呢?同样都是学生,为什么有如此之差别呢?1、2、3班同学在默默地追赶我们,他们不正是那块丑石吗?

《丑石》的读后感 篇3

黑黝黝的丑石牛似地卧着,不能雕刻,不能捶布。在众人的嫌咒,花阴的冷淡,荒草的陪伴下,丑得孤寂,丑得曲解,寂寞地生存着。天文学家认出它是陨石。它曾经发过光,闪过热,给“我”的先祖以光明,向往和憧憬,可已落入污土荒草几百年了。谁能想到丑石曾那般美,那般亮!“丑到极处,便是美到极处。”丑石的丑陋是它美的外壳,但世俗的讥讽放大了它的丑陋。丑石的内质和不屈于误解的沉默形象凹现出它在污浊境地不同寻常的美,这是丑石形象贬值里的精神增殖,也是它独有的个性。

自然万物都有其独立的个性,人类作为自然的一员,不应一味地利用它们,也没有资格这样做,要追求更高的境界:理解。人类越多理解自然,越会感到自己的愚固和浅薄。丑石是天外陨石,是自然中的一员,理解它我们会懂得“丑到极处,便是美到极处”。丑石丑吗?是的,它很丑。丑石可爱吗?它真得很可爱;它是因为丑才可爱,丑才真,而这种丑只是它的外表,它的内质是美丽绝伦的。美丑对立是一个清醒的观点,没有缺陷的美不是真正的美。

我更喜欢叫它“丑石”,因为它以丑为美。我忘不了丑石划过天宇的美丽,更忘不了它躺在污土荒草里的丑陋。

丑石,永远是美的。

《丑石》的读后感 篇4

第一次知道平凹其人,是在初入高中当年的开学典礼,平凹是以校友身份特邀的嘉宾,已经过去19年了。

第一次读平凹先生的《丑石》,却已经不知道是多久以前的事了,忘却了时间。

很久以前就读过这篇散文,却是一直没有亲见过这块石头,总是以为谨是平凹笔下之幽灵罢了。虽离平凹故居很近,却也不曾去过几次,偶尔路过也是匆匆而去,匆匆而回,不曾带着目的而至。妄做了平凹校友,也妄了丹凤乡党之愿望,实为愧疚。

再读这篇《丑石》,却已是真真实实见到了它,就像平凹先生笔下那样,静静地卧在那里……

“文章合为时而著,诗歌合为事而作。”认真读罢这篇文章,还真需要下一番功夫,动一动大脑。你不用心去理解或者思考,还真如“丑石”垒不成墙,做不了台阶,是个该早早搬走,省的碍眼的石头;甚或灵机一动,平凹不是说“丑石”嫣然翻身为天上来物,早都被运走了吗?怎么还在那躺着呢!莫非这个是赝品?假若你谨是这样机灵一动,平凹先生都会无语,只能感叹到底是手机毁了一代人还是朽木不可雕也。如果你真的读懂了平凹这篇《丑石》,你就会理解为什么这篇文章会被收录到中学课本中。

绝非是在歌颂一块石头。

“丑石”不是一般的石头,不能去做墙,不能做成台阶;不能去雕刻,捶布。它不是做这些玩意的。

今天,我们再去平凹故居,依然可以看到平凹笔下的“丑石”依然静静地卧在那里,而平凹先生心中的那块“丑石”,却早已光芒四射的走了,因为它来自天上,终究不会是地上之物。

“丑石”,默默的来,静静地走。

或来,或走,都是一道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