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微文呈现 > 短文 > 教学教案 > 正文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

2025/09/21教学教案

微文呈现整理的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精选4篇),汇集精品内容供参考,请您欣赏。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通过两次做伞,探究伞的结构,知道伞有伞面、伞柄、伞骨。

2.能积极主动探究、动手动脑,在发现问题的过程中解决问题。

3.增强关爱小动物的社会性情感。

活动准备

制作伞的材料:小棒、吸水海绵、布、牙签、橡皮泥、火柴棒等,实物伞若干,多媒体PPT课件(小鸡淋雨的情景),各种各样的伞,《伞舞》音乐磁带。

活动重难点

重点:了解伞的构造;难点:尝试自制小伞。

活动过程

一、情景导入。激发幼儿做伞的愿望

1.师:小朋友请仔细听一听,你昕到了什么?打雷了,下雨了。快看,一群小鸡在干什么?(欣赏多媒体画面:小鸡淋雨并尖叫着四处逃窜。)

2.师:天很冷,淋雨的小鸡会怎样呢?我们赶快想个好办法来帮助它们吧!

小结:小朋友真聪明,想出许多帮助小鸡的办法,许多小朋友想做把小伞送给小鸡,这个办法真不错!

二、幼儿第一次探索制作小伞

1.出示做伞的材料,有小棒、吸水海绵、布、牙签、橡皮泥、火柴棒等。逐一向孩子介绍。

师:桌上有许多材料,想一想,你可以用什么材料做伞?

师:现在我们就来动手为小鸡做小伞吧。

2.展示幼儿第一次尝试的作品。(将做好的小伞插在吸水海绵上的小鸡旁)

师:请你将伞送给小鸡,并对小鸡说句有礼貌的话。

3.幼儿交流,了解伞的结构。

(1)引导幼儿认识伞面、伞柄。

师:你用什么材料做伞?

幼:我把布和小棒固定住。

幼:我是用布和牙签,先找块圆形的布,然后用牙签撑在下面。

师:听听小鸡说什么?(出示PPT画面:小鸡说,小朋友做的伞不能挡雨。)问题出在哪儿?

(2)每人一把实物小伞与自制伞比较,认识伞骨。

师:刚才大家自己做的伞与手里的伞有什么不一样?哪里不一样?

幼:我做的小伞撑不开。

小结:伞都有伞骨,伞骨就像人的骨架,没有伞骨,伞面就撑不开。

三、幼儿第二次探索制作小伞

1.幼儿尝试用多种材料制作伞骨。

师:刚才我们做的伞因为没有伞骨,所以还不能帮小鸡挡雨,怎么办?拿什么材料做伞骨呢?(鼓励幼儿用不同的材料做伞骨)

师:第二把伞做好后赶快送给小鸡,仍然要对小鸡说句好听的话。

2.交流制作小伞的方法。

师:用哪些材料做伞骨能撑开伞面?

幼:用牙签、火柴棒都可以做伞骨。

师:这次小朋友做的伞都有伞骨,小鸡能撑开小伞遮雨了,小鸡真开心。

小结:今天,我们做了能撑开的伞,并知道伞不仅有伞面、伞柄,还要有伞骨。

四、了解伞的作用

1.师:你们平时用过或看到过什么样的伞?

2.播放PPT,欣赏多种有趣的伞。

小结:伞不仅能挡雨、遮阳,还能装饰和表演,伞,的用处很多。

3.幼儿与老师一起跳《伞舞》结束活动。

活动反思

美国教育家杜威说过:“教师不替学生说学生能说的话,不替学生做学生能做的事。”确实,这是实现“幼儿为本”教学理念的正确方法。在追求幼儿自主学习、探究学习的今天,有效教学引领我们在教育中实践智慧,在教育中体验世界,在教育中开启新的行程。通过有效教学,来促进幼儿可持续的、全面和谐的、富有个性的发展。实践中,我这样让有效教学行动起来。

1.关注兴趣,有效组织。

杜威说过“为了激发学生的思维,必须有一个实际的经验情景,作为思维的开始阶段”。科学探究活动大多数比较抽象,以游戏化的方式来组织科学探究活动,能极大地调动幼儿参与科学探究活动的兴趣,使幼儿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探究活动之中,感受活动的乐趣。

上面活动的.开始部分,我提供“下雨啦”多媒体动画课件,巧用小鸡淋雨的情景,使孩子在同情心的驱使下产生强烈的探究欲望,激发出强烈的学习兴趣。孩子们看着雨中四处躲避、冻得瑟瑟发抖的小鸡,为小鸡做小伞的欲望一下被激发了。他们利用废旧材料探究制作小伞,并边做伞边安慰小鸡:“小鸡、小鸡别着急,马上就有小花伞啦。”要想吸引幼儿全身心投入活动,教学所呈现的情景除了能激发幼儿兴趣,还要能唤醒幼儿已有的相关经验或知识,让幼儿内在的创造冲动释放出来,陶醉在充满乐趣的探究活动中。

幼儿的情感总是处于变化之中。往往是“生成一淡化一泯灭”。为使幼儿在导入活动时被激发出来的热情保持不减,我将情境性贯穿活动的始终。虽然是科学探究活动,但孩子们在认知、语言、情感、操作等方面有了向“最近发展区”挑战的机会。

2.关注能力,有效体验。

认识伞,传统教法往往是教师让孩子从观察入手,而此活动一开始就遵循皮亚杰的建构理论,即通过情景导入,引导幼儿自己尝试做伞,让孩子在主动探究、主动建构中获取知识。

第一次探索制作后,幼儿交流,再与实物伞比较,了解伞的结构。通过尝试,孩子们发现伞不仅要有伞面、伞柄,还要有伞骨。

幼儿第二次探索,尝试用多种材料制作伞骨,然后交流制作小伞的方法。活动中,教师与幼儿、学习与探究之间不再是灌输与被灌输的关系,而是一种平等、对话式的双向交流关系,这种体验式学习使教学更有效。

3.关注问题,有效引导。

为保证活动的有效、高质,教师要运用智慧把要幼儿学的内容转化成幼儿愿意学的内容,让学习的内容、学习的情境、学习的方式贴近生活,联系生活,表现生活。教师要在保证教学科学性的前提下,以“趣”引路,以“情”导航,通过多种手段与方法去追求实效性。在科学活动“伞”中,我实施了这样几个策略:

(1)让幼儿主动提出问题。问题是产生新思想、新方法、新知识的种子。因此活动中我注意营造幼儿主动探索的氛围,让幼儿带着疑问去探索,比如:“为什么我做的小伞撑不起来?”“拿什么样的材料做伞骨更合适?”鼓励幼儿多角度、全方位地思考问题,比如:“和实物伞比比,哪里不一样?”发展幼儿的类比、联想等思维能力。

(2)让幼儿主动解决问题。合理运用指导策略,能有效地促进幼儿主动学习。在集体教学活动中,强调以幼儿发现学习为主,并不是不要教师的指导,只是教师的作用由直接指导变为间接指导,让幼儿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在活动中,幼儿第一次做伞送给小鸡后,我设置了小鸡仍然急声高叫的情境,启发孩子思考:小鸡为什么拿到了伞还是急得叽叽叫?此时,再出现实物伞让孩子撑一撑、转一转,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并找出原因:没有伞骨的伞,小鸡是撑不开的。于是,孩子们又迫不及待地第二次为小鸡做伞。这一教学环节,教师很自然地间接指导了孩子,让孩子发现问题后主动解决问题。

在操作过程中教师不限制幼儿的自由讨论、随机提问,对于在活动中出现的问题,教师适时恰当地把握时机,选择有价值的问题组织幼儿进行讨论,如:用哪些材料做伞骨能撑开伞面?鼓励幼儿与同伴一起比较、分析、交流与合作。同时,积极引导幼儿在分析讨论的基础上,自己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另外随时捕捉孩子不同的表现和发现,让幼儿在宽松的环境中探索,促进主动学习能力的提高。

整个活动过程都是让幼儿自己思考所能解决的问题。幼儿知道“学什么”和“怎么学”,从愿意学、喜欢学到主动学,自然会将自己从旁观者变为参与者,学习效率大大提高,教学也就变得更加有效。

有效教学是一门艺术,是一门读懂幼儿心灵、创造教学奇迹、共享教育幸福的艺术。让我们在工作中,更多一些有效钻研,为平淡增添光彩,将了无生趣引导得生机盎然,让师生都能在有效的课堂教学活动中彼此受益!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通过活动,使幼儿进一步了解叶子的各种食用方法。

2、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及良好的倾听习惯。

3、体验农民伯伯劳动的辛苦,教育幼儿多吃蔬菜,不挑食。

4、大胆说出自己的理解。

5、使小朋友们感到快乐、好玩,在不知不觉中应经学习了知识。

【活动准备】

1、各种可以食用的叶子:大白菜、包菜、生菜、香菜、枇杷叶、鱼腥草等。

2、方篮若干个(标有生吃、熟吃、做药等图形标志)。

3、课件《可以食用的叶子》。

【活动过程】

一、谈话引入活动。

1、师生共同回忆叶子的用途,许多叶子我们人可以吃。

(1)师:小朋友们平时吃过那些叶子呢?你是怎么吃的?

(2)集中讨论:你吃过那些叶子,你是怎么吃的?

2、教师小结:原来叶子有这么多的吃法呀,有的可以煮熟了吃,有的可以生吃,有的可以作药吃。

二、分类活动。

1、第一次分类:

师:今天,老师也为你们准备了许多可以吃的叶子,请小朋友找一找,想一想,那些叶子你吃过,你是怎么吃的,然后把它放入三个相应的篮子里。

(依次出示三种标志并作解释)。

2、教师检查其中一组幼儿分类情况,指出明显的错误,引导幼儿进入第二次分类。

师:小朋友分得这么多,老师都检查不过来了,请小朋友也来当当小老师,检查一下别的小朋友分得对不对,好吗?如果不对,请你把它找出来,放在合适的篮子里。

3、小结,请幼儿说说:你发现哪些叶子分错了,你是怎么分的。

4、师:其实我们可以食用的叶子还有很多很多,我们一起来看看好吗?

(1)帮助幼儿进一步巩固叶子的食用方法。

(2)显示一些可以食用的`叶子,请小朋友说说这些叶子叫什么,是怎么吃的。

5、提问:刚才我们认识了这么多可以吃的叶子,你们知道它是从那里来的吗?是谁种出来的?

教师鼓励幼儿将平日里看到的农民伯伯及爷爷奶奶种菜的样子大胆的表现出来。

三、以谈话的形式进行品德教育。

1、知道蔬菜有营养,要多吃蔬菜。

2、知道农民伯伯种菜很辛苦,要尊敬他们。

【活动延伸】

1、制作叶子拼盘。

2、制作生菜沙拉。

3、继续了解可以食用的叶子的名称、食用方法。

活动反思:

活动中能抓住幼儿的兴趣点,从幼儿的兴趣出发,能做到有的放矢,让幼儿成为学习的主人,让老师作为引导者和倾听者的身份,真正做到玩中学、学中玩,会对教学效率的提高有和那帮助。教育不断在更新发展,也正是因为一次次的总结经验,我们才能在其中得到培养,慢慢成长。

小百科:叶是植物体中感受环境最大的器官,其形态结构是最易随生态条件的不同而发生改变,以适应所处的环境。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观察发现生蛋和熟蛋的不同。

2、喜欢参与观察和操作活动。

活动准备

1.课件-照片:鸡蛋

2.生蛋熟蛋若干,碗1个,水果刀一把。

活动过程

一、看一看

1.出示照片:鸡蛋

你们看这是什么?(鸡蛋)

2.妈妈不小心把生蛋和熟蛋放在一起了,怎么办呢?

(启发幼儿想办法)

二、找一找

1.出示实物鸡蛋

现在,我们来找一找它们谁是生蛋宝宝,谁是熟蛋宝宝。

2.请个别幼儿上来摸一摸、看一看、摇一摇,它们是否有不同的地方。

教师给熟蛋宝宝贴上标志。

三、比一比

1.出示一个生蛋和一个贴标志的`熟蛋。

(1)生蛋和熟蛋宝宝要进行转圈比赛,看谁转的时间长,我们一起来做裁判好不好?

教师在桌子上同时转动两个蛋,请幼儿仔细观察它们转动情况。

(2)谁得了第一名?为什么?

我们把生蛋磕在碗里

再把熟蛋剥开,再用刀对切

看看生蛋和熟蛋有什么不一样。

(3)请幼儿看一看、晃一晃,拿手指碰一碰,幼儿观察生蛋和熟蛋的不同。

四、区分生蛋熟蛋的方法

教师边演示边讲解:

1.旋转:生蛋不能旋转;熟蛋可以旋转。

2.摇动:生蛋摇动有晃动;熟蛋则没有。

3.外表:生蛋表面有污点(鸡刚生出来的蛋是湿的);熟蛋较干净。

4.照光:生蛋对太阳光有透明感;熟蛋没有。

5.温度:生蛋用手触摸(长时间)比熟蛋温度低些。

6.生命:生蛋有生命;熟蛋没有生命。(是否可孵化)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 篇4

有关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范文汇编十篇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10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