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微文呈现 > 短文 > 教学教案 > 正文

幼儿园大班语言活动教案

2025/09/22教学教案

微文呈现整理的幼儿园大班语言活动教案(精选4篇),汇集精品内容供参考,请您欣赏。

幼儿园大班语言活动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帮助幼儿理解诗歌的语言以及风与树、花、草和四季的关系。

学习新词:翩翩起舞、频频点头、凉爽、银装。

2.引导幼儿感觉诗歌的意境,学会有表情地朗诵诗歌。

活动准备

一幅与诗歌内容相关的图画。

活动过程

1.教师用提问的方式引出主题:你们通过用眼睛看,发现风从什么地方来了?让幼儿充分发表意见。

2.教师富有感染力地朗诵一遍诗歌,要求幼儿仔细听,诗歌里说了些什么?是怎么说的?

3.用提问的方式,帮助幼儿回忆诗歌内容,理解诗歌语言。可提下列问题:①风在哪里?诗歌中有谁回答了这个问题,它是怎么说的?②谁知道“翩翩起舞”“频频点头”是什么意思?(可借助动作帮助幼儿理解)③为什么说“春天,它吹绿了大地;夏天,它送来了凉爽;秋天,它飘来了果香;冬天,它带了银装”?

4.借助图片,幼儿学习诗歌。可配上抒情的音乐,注意指导幼儿正确地把握诗歌的情感基调。

5.幼儿朗诵诗歌。可边朗诵边做动作,也可以分角色表演,如四人一组,一人扮寻找风的人,另外三人分别扮树、花、草,最后一段大家共同表演。

幼儿园大班语言活动教案 篇2

设计意图

《城里最漂亮的巨人》是一本有趣的绘本,主题突出,形象生动,画面感染力强,整个故事以“乐于助人”为主线贯穿始终,故事情节突出,教育价值很大。《指南》中也提出,幼儿的社会性主要是在日常生活和游戏中通过观察和模仿潜移默化地发展起来的。幼儿能够主动去注意到别人的情绪,并有关心、体贴的表现所以在本次活动过程中,所以,本次活动我想利用这样一本有趣的绘本,着重从情感——体验帮助别人的快乐,感知主人公乐观、善良的个性。

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内容,能与同伴进行交流、发表意见。

2、体验帮助别人的快乐,感知乔治乐观、善良的个性。

3、在活动中敢于坚持自己的意见并说出理由。

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故事内容,能与同伴进行交流、发表意见。

难点:在活动中敢于坚持自己的意见并说出理由。

活动准备

1、PPT、笑脸、哭脸牌。

2、绘本若干。

活动过程

一、出示图片,引发猜测

导入语:老师收到一张照片和一封信,这封信是给巨人乔治的,信里是这么说的:我们要送你一顶美丽的金冠,因为你是城里心眼儿最好的巨人,这顶金冠跟你的袍子很相配。

提问1:你们猜猜看,巨人和小动物之间发生了什么事情呢?

提问2:信里说这顶金冠和袍子很相配,你们觉得巨人乔治漂亮吗?(幼儿投票并说出理由)

过渡语: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呢?我们一起去看看!

二、阅读绘本,寻找答案

1、出示图片,幼儿观察,教师讲述。

2、阅读P4~6,教师讲述,幼儿进行投票。

教师:这天,乔治发现城里开了家新商店,里面摆满了各式各样漂亮的衣服。于是他走进店里,买了......一件漂亮的衬衫,一条漂亮的裤子,一根漂亮的皮带,一条漂亮的条纹领带,一双漂亮的袜子,上面还绣着菱形花纹,还有,一双乌黑锃亮的漂亮皮鞋。(教师边说边出示服饰图片)

提问:现在,你觉得乔治漂亮吗?(幼儿进行投票并说明理由)

3、阅读P6、出示图片。

幼儿观察巨人的表情,教师讲述并提问:你觉得乔治会怎么做?

4、幼儿猜测,教师讲述P8~9,揭晓答案。

5、阅读P10、出示图片

幼儿观察,自由讲述图片上所发生的事情,教师小结讲述。

出示对比图片,教师提问:你觉得乔治会怎么做?

幼儿观察,自由讲述。

6、阅读P12,揭晓答案。

7、提问:接下来还会遇到那些小动物呢?他们又会遇到什么困难?乔治还会继续帮助他们吗?小朋友们去书中寻找答案吧!(P14~25)

幼儿分组,自由阅读,从书中寻找答案。

8、共同阅读,幼儿自由讲述,教师帮助幼儿梳理故事内容。

9、出示图片,感受巨人的情绪

提问:巨人怎么了?为什么他会哭?幼儿思考回答。

教师阅读P26~28,寻找答案。

10、出示图片,幼儿观察,寻找线索。

11、阅读P29,体会巨人情绪并再次进行投票:你觉得乔治漂亮吗?(幼儿投票并说明理由)

12、阅读P30,揭晓答案。

三、师幼回顾,共同总结。

教师:虽然乔治失去了漂亮的衣服,但是他喜欢帮助别人,他的心很漂亮,他在帮助别人的过程中获得了快乐,他是城里最最好心眼儿的巨人。小朋友,如果你真的愿意帮助别人,那么这种快乐就是会抑制不住的!

四、帮助乔治、设计服装

师:乔治用自己漂亮的衣服帮助了别人,他自己都没有衣服穿了,小朋友,你们能帮助乔治设计一套漂亮的衣服吗?乔治一定会很开心,很感激你们的!

活动总结

大班孩子对于“美、漂亮”的概念更多的停留在表面,对于“内在美”的意义还不够清晰。因此,我设计了这一教学活动,让孩子通过乔治遇到的种种问题,与孩子们的思想进行碰撞,让孩子们进行选择,对于“内在美”的含义更加深刻。活动中我让孩子通过3次投票,帮助他们更直观的了解“外在美”与“内在美”的区别以及内在美的重要意义,体会帮助别人的快乐心情。整个活动,根据《指南》精神,整个活动以幼儿为主体,活动氛围轻松,言论自由,在讨论中达到教学目标。

幼儿园大班语言活动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帮助幼儿分析诗歌的结构及语言运用方面的特点。

2.引导幼儿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采用诗歌的结构进行仿编活动。

活动准备

抒情的音乐磁带。

活动过程

1.教师和幼儿一起回忆诗歌内容,并在音乐的伴奏下有表情地朗诵。

2.帮助幼儿分析诗歌的结构。提问:诗歌共有几段?前三段有什么地方相同?让幼儿清楚地知道,前三段首、尾句结构相同,句子的数量也相同。

3.教师示范仿编诗歌,然后请幼儿说说老师编的诗歌与原来的诗歌有什么地方不一样,帮助幼儿掌握仿编的方法。

4.指导幼儿进行仿编活动。

①幼儿自由地坐在椅子上仿编,教师注意观察指导。②请一二名幼儿朗诵自己仿编的诗歌,教师引导幼儿评价,帮助幼儿正确仿编。③幼儿自由地选择朋友,互相朗诵自己仿编的诗歌。④请部分幼儿在音乐伴奏下朗诵新诗。

(建议:仿编活动的安排可视幼儿水平做适当调整,如可看图仿编,也可三人联合仿编)

评析:

活动一开始,教师让幼儿观察画面,再聆听诗歌朗诵,使幼儿对诗歌内容和画面有了基本的认识。讨论、配乐朗诵、诗歌表演等多种手段的运用又帮助幼儿理解了一个个具体的语言符号以及它们的涵义,避免了机械记忆背诵文学作品,符合幼儿的认知水平和年龄特点。同时,有利于激发幼儿学习的积极性。

教师在幼儿学习作品后,安排一系列有关风的活动,可以进一步帮助幼儿理解作者笔下的物质世界和情感世界,将文学作品内容加以整合纳入自己的经验范畴,完成直接经验与文学作品间接经验的双向迁移。

前两层次的活动为幼儿积累了一定的经验,第三层次再重点帮助幼儿分析诗歌的语言结构,就使得幼儿的仿编不仅“言之有物”,而且“言之有序”。

纵观整个活动,目标具有层次性、递进性、网络性,体现了从理解到表达,从模仿到创新,从接受到运用的要求。每一层次的目标既是前一层次的延续,又是后一层次的前奏,环环紧扣,层层推进,为幼儿的学习与发展铺设了阶梯。

附诗歌:风在哪里

风在哪里?树儿说:当我的枝叶翩翩起舞,那是风在吹过。风在哪里?花儿说:当我的花朵频频点头,那是风在吹过。风在哪里?草儿说:当我的身体轻轻晃动,那是风在吹过。风在哪里?风就在我们身边。春天,它吹绿了大地;夏天,它送来了凉爽;秋天,它飘来了果香;冬天,它带来了银装。

幼儿园大班语言活动教案 篇4

关于幼儿园大班语言活动教案13篇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幼儿园大班语言活动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