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微文呈现 > 短文 > 教学教案 > 正文

冀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教案

2025/09/23教学教案

微文呈现整理的冀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教案(精选5篇),汇集精品内容供参考,请您欣赏。

冀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教案 篇1

教学内容:

教材第17页例4及做一做,练习四第1、2题。

教学目标:

1、掌握十几减5、4、3、2的计算方法。

2、进一步理解十几减几的算理,能正确计算十几减5、4、3、2。

教学重点:

掌握十几减5、4、3、2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进一步理解十几减几的算理,能正确计算十几减5、4、3、2。

教学过程:

一、激趣定标

1、抢答

10-1= 10-2= 10-3 =

10-4= 10-5=10-6=

10-7= 10-8= 10-9=

2、谈话创设情境

同学们,你们都听过小猫钓鱼的故事吧。现在老师给大家讲讲故事:小白猫和小花猫一起去美丽的五彩池钓回许多金鱼,并把它放在一个鱼缸里。看着美丽的金鱼在鱼缸里游来游去,它们高兴极了,小白说:瞧,我钓的鱼多!小花猫抢着说:“不,是我钓的鱼多!”他们俩越争越厉害,小白说:“这里共有12条金鱼,我钓了5条黑金鱼,你钓了几条花金鱼?自己数数看吧!”可是金鱼游的太快,小花眼都花了,也没有数出来。它很无奈地说:“同学们,用你们的知识来帮帮我吧。

3、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

4、明示学习目标。

二、自学互动,适时点拨

【活动一】

学习方式: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学习任务

1、探究12—5=的计算方法。

(1)你是怎么样计算的12—5的?能给小花讲一讲吗?每个人的想法可能不同,小组讨论,比一比,看哪个组帮小花想的方法最多。

(2)小组汇报算法,再进行择优,明确计算方法。

教师点拨:大多数同学用了破十法和想加算减这两种方法都很不错。

【活动二】

学习方式:自主探究、小组交流

学习任务

1、用你喜欢的方法计算。

12-4= 11-4= 11-2=

12-3= 11-3=

2、汇报算法。

3、归纳算法:十几减5、4、3、2的计算方法和十几减9、8、7、6的方法一样,都可以用破十法,和想加算减来计算比较好。

三、测评训练

1、完成做一做。

2、计算。

(1)6+5= 3+8= 4+8= 11-5= 11-3= 12-4=

问:做完这些题目,你有什么想法吗?

(2)8+()=11 8+()=16

6+()=1511—8=()

16—8=()15-6=()

你有什么发现?

3、完成练习四第1、2题。

四、全课总结

同学们,今天你学习了什么?有什么收获?

冀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能够用多种方法正确的数出100以内的各数。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经历运用适当的方式数100以内的数的过程。

情感态度、价值观:进一步培养学生的估计意识和习惯,体验数与生活实际的联系,结合学生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做事认真的习惯。

学习方式:观察、操作,小组合作、交流探究

教学准备:图片 扣子 花生米。

环节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设计意图 情境创设 喜欢。

学生介绍有关邮票的一些小知识。 出示图片(邮票图)

同学们,你们喜欢邮票吗?你们看老师给你们带来了这么多邮票。谁能介绍一些有关邮票的小知识?

教师评价:略 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

探究与体验

学生自由数。

我数的是100张。

我是这样数的:

(1) 一行是10张,正好是10行,所以是100张。

(2) 我是一张一张数的。

学生观察后数珠子。

同桌同学互相说数法。

汇报数法:

我是一个一个数的,共30粒。

我是两个两个数的,共30粒。

我是四个四个数的,共30粒。

生独立数后小组同学讨论数法。

汇报:第二幅图,五个五个数,十个十个数,等。共50粒。

第三幅图,一个一个的数,十个十个数,等等。共80粒

学生估计

各组同学每人抓一把,数完后再把数加起来。

小组派代表向班上汇报:(略)

学生回答:

可以一个一个的数,也可以几个几个的.数。 1、数一数邮票的张数

用你自己喜欢的方法数一数邮票的张数。

数完后同桌同学交流邮票的个数和数的方法。看谁数的方法多。

教师评价:大家都动了脑筋,想出了那么多好的方法,真不错。

2、分别出示三幅珠子图

这是一串珠子,你们自己先观察再独立数一数,看谁数的快。

数完后跟同桌同学说说你是怎么数的。

谁能跟大家说一说?

教师评价(略)

这里还有两串珠子,看谁数的快。

数完后跟小组同学说一说数法。

教师评价:(略)

3、数花生米

各组都有一杯花生米,你们先估计以下有多少粒,再数一数。

组长组织,看怎么数既快又准确就怎么安排。

再比较一下估计的与数的有多大的差别。

小组向班上汇报你是如何数的?

4、教师引导学生归纳数数的方法。

在数数的时候,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定数法。谁说一说?

教师评价。 通过让学生用你自己喜欢的方法数邮票,看谁数的方法多。这样不但能够让学生经历数数的过程,激发了学生的数数积极性,还促进学生的求异思维。

让学生通过大量的数实物,在具体的活动中发展数感,逐步探索数数的方法及技巧。

1题、独立完成后,交流数的方法。汇报交流的情况。

2题、自己先估计在数一数。后小组交流。

完成练一练1、2题。

1、学生独立数并填在书上,而后小组交流汇报。

2、先估计一下,在实际数一数。 巩固数数的方法,使学生灵活的掌握所学方法。

冀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教案 篇3

教学内容:

冀教版数学教科书第二册4、5页。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讨论理解前后位置的相对性,能从具体的情境中正确确定“前后”。

2.用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3.从不同角度观察事物,用前后、左右等描述平面上某个物体的位置。

能力目标:

1.增强学生的空间方位感。

2.提高学生的观察、表达能力。

情感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表演“说一说”等活动,感知前后的位置关系,初步体会前后的相对性,培养探索意识和协作精神。

2.在现实情境中,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激发探索知识的积极性,渗透“事物之间的相对性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教学重难点:

感知前后的位置关系,体会前后的相对性。

教学媒体:

“龟兔赛跑”教学挂图或课件。

教学过程:

环节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设计意图

一 创设情境

前面有黑板、一面国旗,后面有一个书架。

前面有讲桌,后面有学生。

学生互相说,个别学生互相汇报:我的前面是xxx,后面是xxx

学生按要求起立。

小朋友们,你看一看我们教室的前面有什么?后面有什么?

请同座位的两名小朋友互相说一说,自己的前面是谁、后面是谁。

同学们说的都很好,下面请每个小组最前的小朋友站起来;最后面的小朋友站起来。大家看一看他们站的对吗?

让学生听口令,摆物体。文具盒放在数学书的前面,数学书放在文具盒的后面;铅笔盒不要摆在数学的前面……

刚才我们一直说关于前后的话题,这正是我们今天所要研究的问题。

(板书:前后。)

在现实的情境活动中,让学生获得大量的感性材料,为正确确定前后奠定基础。

教师对学生的回答示要求不要过高,只要学生初步感知现实情境中的前后即可。

通过简单的游戏,使学生感知前后,在玩中学,乐中悟,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二 体验感悟

同桌互相说一说。

学生讲故事:这是故事的名字是《龟兔赛跑》,开始跑后,兔子在乌龟的前面,可是后来,兔子骄傲了,乌龟经过努力,终于跑到了兔子的前面,乌龟夺取了第一名。

学生自由发言:

学生1:这个故事中,用到了“前和后”。

学生2:乌龟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学生3:兔子太骄傲了。

学生互相交流:xxx的后面是xxx,xxx的前面是xxx。

……

我的前面有四个,后面有两个。

……

原来最后面的同学,变成了最前面的。

……

因为方向反了。

学生自由操作。

出示教课书中“看图讲故事”挂图。让学生仔细观察情景图。

谁能根据这幅图给大家讲故事?

教师深入学生当中间,倾听、指导。

小朋友们,从这个故事中,你知道了什么呢?

教师请三位小朋友站成一列,然后让其他的小朋友说一说这三位小朋友前后关系。

刚才小朋友们讲的真好,现在请你们看一看,你的前面和后面有几个小朋友。

体验相对,确定前后。

请每一行最前面和最后面的`小朋友站起来。

现在请全班的小朋友向后转,发生了什么变化?

这是为什么呢?

方向发生了变化,前后顺序就变了。

以前后两个小朋友为一组,互相摆一摆你们的文具,然后说一说谁在前面,谁在后面。

让学生学会仔细观察情景图,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培养学生的数学表达能力。并且通过这个故事让学生知道做好一件事情要有毅力、有耐心,要坚持到底。

让学生在积极参与、合作交流,在具体的情境中能正确确定前后,进一步加深对前后的理解,培养他们敢于发表自己观点的意识。

通过看一看、摆一摆、说一说,把观察、操作同口关表达相结合,掌握以什么为标准,来确定前后,让学生充分体会前后的相对性,也能更深一层理解到确定前后以“什么”为标准的重要性。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善于思考,勤于动脑的好惯。

三 实践应用

学生应用前后关系说明队列中每个同学的位置。

学生认真观察,充分讨论后汇报。

学生自由表达。

学生根据自己的观察自主发言。

队列游戏,请几位同学到前面来,站成一列(前后站)。

你发现了什么?

让前面同学围成一个圈。

这样站,你又发现了什么?

要确定圆圈里的小朋友谁在前面,谁在后面。必须先选定一个小朋友,然后就可以说谁在谁的前面了或谁在最前面。

出示课本中练一练的第二题,让学生说一说各组运动员的位置。(小兔拔河)

我们的身边有哪些前后、左右的应用。

将学生学到的知识主动的同问题相结合,进一步体会“前后”的相对性。在应用知识的同时,不断发现新问题、新情况,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精神。

冀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掌握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的方法,会用语言描述数的大小关系。

过程与方法

让学生经历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问题的过程,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

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感悟多一些、多得多、少一些、少得多的含义,培养学生的估计意识,体验答案的不唯一性。

情感、态度、价值观

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小组合作能力。

学习方式:自主探索、小组合作、交流研讨

教学准备:课件或挂图、教学图片。

环节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设计意图

情境创设

学生认真观察后汇报:

他们三口在捡贝壳;

妈妈捡了22个贝壳;

爸爸捡了50个贝壳;

丫丫捡了18个贝壳。

教师讲故事引入:

放暑假了,丫丫一家三口去海滨渡假,(电脑出示画面)在这幅图中,你都知道了什么?

创设学生喜欢的故事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体现了生活数学的思想,同时也训练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一举多得。

探究与体验

爸爸最多,妈妈第二,丫丫最少。

学生在小组内练习说话。

妈妈比丫丫捡的多一些,爸爸比丫丫捡的多得多。

丫丫比妈妈捡的少一些,丫丫捡的比爸爸少得多。

小组同学完整的描述三个数的关系。

指名回答。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活动,看哪小组猜的多,说得好。可能有:

红红:48、49、50、51、52、53、54、55。

聪聪:0-47都行。因为少一些一般不超过10,少得多一般比10多。 1、那么他们谁捡的多呢?

怎样用语言更准确的描述呢?你能用“多一些、多得多”说一句话吗?

使学生懂得描述几个两位数之间的大小关系除可用符号“<、>、=”外,还可用语言来描述。

还可以怎么说?

师述:妈妈捡的比丫丫多一些,丫丫捡的比妈妈少一些,“多一些”或“少一些”一般不超过10 。

“多得多”或“少得多”一般超过10 。

1、猜硬币游戏

亮亮、红红、聪聪都有存零花钱的好习惯,亮亮存了58枚,红红说:我的'硬币比亮亮的少一些。聪聪说:我的硬币比亮亮的少得多。(电脑出示红红和亮亮的话)

师:你们能猜出红红和聪聪的硬币可能有多少吗?

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小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也是新课程所倡导的学习方式。此环节的设计,通过学生观察、思考、小组交流等形式,为学生创设了自我获取知识的渠道。

教师在关键时刻的讲解,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这也充分说明了教师的引导作用。

训练学生的口语表达,加深对多一些、多得多、少一些、少的多的理解。

教育学生勤俭节约、不乱花钱的习惯。

这一环节的设计,通过个体的努力和小组的合作,经历了猜测的知识探究过程,不仅获得了解题策略,而且激发了兴趣,在解题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

实践与应用

学生说图中的信息并用语言描述三种动物的关系。

学生说题意。

小组交流想法。

51比52只少1,不能说少一些,40比52少得多,45比52少一些。

学生按老师的要求开始游戏。 完成练一练中的1、2题和进行数学游戏。

(采用多种形式进行练习)

1、(电脑出示53页上图)你都知道了什么?

2、兔博士被一道题难住了,我们一起帮帮它吧。(出示2题)

3、咱们来做个游戏吧。

师说游戏规则:两人一组,一人说一个数的一部分,另一人猜这个数,根据他猜的情况说大了还是小了,直到猜出为止。

即时巩固练习,有利于学生内化所学知识,练习形式多样,针对性强。另外,练习具有一定的思考性、开放性,激发学生的兴趣,训练学生的思维,训练面也很广。

冀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掌握用竖式计算加、减混合的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进一步提高计算能力。

3、培养认真审题、细心计算的习惯。

教学重点:

初步掌握100以内数的加减混合的顺序以及方法。

教学难点:

能正确用竖式计算加、减混合的式题。

教学准备:

口算题卡、练习题卡、情境图、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复习

(同学们,在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两位数加两位数、两位数减两位数的有关计算,还学习了连加连减,在这里,老师准备了一些计算题卡,看看哪些小朋友能准确地计算出答案。)

口算

34+20+5= 86-6-50= 40+20+8= 90-60-10= 35-5+60= 50+30-10= 抢答完成。

指着后两张口算卡片提问,像这样既有加法又有减法的算式叫做?(加减混合)像这样的加减混合算式,我们还是按照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

今天我们就来研究加减混合的知识。

板书课题(加减混合)

二、创设情景,探究新知

(一)创设情景。自主探究,提出问题。

出示例3。

师:同学们来看,一辆5路公交车缓缓地开过来了,它停在了中山路站。

1、仔细观察,请同学来说一说画面中都告诉了我们哪些信息?

(车上原来有67人,下车的有25人,上车的有28人。)

提问:“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板书:现在有多少人?

2、根据图意列出算式。(板书)

学生可能会列出以下几个算式

67-25+28= 67+28-25= 28-25+67= 3、探究算法。

(1)师提问:“在67-25+28= 67+28-25= 28-25+67= 里面既有加又有减,是加减混合的.算式,该按什么顺序进行计算呢?”

根据学生回答,教师板书:按从左到右的顺序进行计算。

(2)请个别同学说一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问:“那同学们会列竖式计算吗?(会),在列竖式计算的时候,你有什么要提醒大家注意的吗?”

(列竖式时,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算起、个位相加满十向十位进一,个位不够减,从十位退1。列式时要把数抄写正确,看清楚是加是减再计算,最后别忘了写横式得数)

(3)分组让学生尝试计算(让两位同学板演),教师巡视,个别纠正。

(4)集体讲解,规范板书。

(5)小黑板出示:(列竖式时,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算起、个位相加满十向十位进一,个位不够减,从十位退1。列式时要把数抄写正确,看清楚是加是减再计算,最后别忘了写横式得数。)让学生齐读一遍。

三、巩固练习

1、(拿出练习卡片)列竖式计算下面两道题。

56+34-20=()

78-24+39=()

2、我是口算小能手。

55+30-5= 56-3+9= 36-4-32= 81-7-70= 37+10-5= 76+4-30=

3、依次在□里填上得数。

39 +8 -20 56 18

4、我有46元钱,买故事书用去15元,妈妈又给了我19元,现在我有多少元钱?

以上4道题由学生自由完成,集体展评。

拓展题

谁来当大王?

自从孙悟空离开了花果山陪唐僧去西天取经,山里的猴子们就开始争着要当花果山的大王。一只老猴子说:“我来出一道题,25+47+25-7-30=?谁能算出来谁就是大王。”结果没有一只小猴子能算出来。你来试一试吧!想一想,能巧算吗?

25+47+25-7-30= (鼓励学生自主完成,择优讲评。)

四、全课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加减混合

(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